血腥之后,变局之前

3月22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近郊“克罗库斯城”音乐厅发生严重恐怖袭击事件。截至目前,恐袭已造成300余人伤亡,其惨烈程度与2004年9月的别斯兰人质事件相近,令已对大规模恐袭逐渐淡忘的国际社会大为震惊。这次背景复杂的严重恐袭料将在俄罗斯内外产生深远影响。

恐袭手段其实很先进

俄罗斯是一个常年被恐怖袭击困扰并深受其害的国家。从2001年美国“9.11”事件之后算起,俄罗斯迄今发生了十余次恐袭事件,最令人震惊的无疑是2002年造成至少129名人质死亡的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剧院人质事件和2004年造成335人丧生的别斯兰人质事件。近十年的恐袭事件有近一半集中在俄南部城市,如2013年伏尔加格勒两次公共汽车爆炸案、车臣首都格罗兹尼爆炸案,以及发生在2017年4月的造成60余人死伤、影响极为恶劣的圣彼得堡地铁爆炸案等等。

血腥之后,变局之前

与俄罗斯之前经历的恐袭相比,“克罗库斯城”音乐厅袭击案具有显著的特点,即目标明确、组织严密、手段先进——

从被捕凶嫌看似稀松平常的剃头匠等身份信息,反观“简单粗暴”得逞的冷血屠杀场面,恰恰可见,正是经过精密策划、严密组织和精准实施才最终导致了这次俄罗斯近20年死伤最惨重的恐袭事件。

与2002年莫斯科轴承厂剧院人质事件不同,本次恐袭的地点虽处于首都区域,但非市中心的近郊大型音乐厅,在莫斯科属于近郊少有的人员聚集地,而且距离高速很近,事后极易脱身。从恐袭后抓捕的直接实施者和间接提供帮助的人员构成来看,恐袭者虽然表面从事的工作极为普通,但是在整个袭击过程中表现得非常镇定专业,军事素质等远非未经过专门训练的普通人能比。从本次恐袭事件显示出的组织策划能力来看,在俄罗斯本土的恐怖分子不大可能仅此一股,不排除其已具备在俄罗斯发动更多大规模恐袭的能力。

血腥之后,变局之前

此外,被捕恐怖分子供认,他们是通过社交网络进行招募联系、组织策划和接受任务的,这表明恐袭网络化和信息化的趋势已然形成。如果此后有证据证明幕后真凶与恐袭实施者已经实现了“零距离接触指挥行动”,对未来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各国反恐工作都将是巨大挑战。

复杂性超乎想象

此次恐袭发生在俄乌冲突愈演愈烈,美西方不断加大对俄罗斯制裁、对俄罗斯极限施压,以及普京再次当选总统的大背景之下,因此与以往恐袭相比复杂性尤为突出。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在“谁是恐袭的幕后黑手”这一关键问题上,俄罗斯、美国、乌克兰各执一词。

袭击发生后,“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立刻宣布对袭击事件负责,承认速度之快超乎寻常。而包括《纽约时报》等西方媒体也发表文章,称“制造莫斯科袭击的IS分支组织具有全球野心”,将矛头指向伊斯兰国。

但是,俄罗斯却从袭击者试图逃亡乌克兰等细节分析出恐袭背后不排除乌克兰方面,甚至美国的因素。对此,乌克兰坚决否认,反驳说犯罪嫌疑人被捕地点也靠近白俄罗斯,俄方却视而不见,认为俄方是在“甩锅”,意在嫁祸于人。美国副总统哈里斯表示,没有证据显示乌克兰参与制造了恐袭。

血腥之后,变局之前

无论美乌如何表态,围绕谁是幕后真凶的舆论战注定难以很快结束。尽管相关凶嫌已经被捕,但是异常顺利的抓捕与造成如此严重后果的事件本身两相对比似乎有些不合逻辑。这也是为什么普京说“一定会把这些情况调查清楚”的主要原因。

改变已经开始

俄罗斯方面最终会拿出怎样的结案报告尚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本次恐袭的影响都会持续发酵,甚至不排除俄军事外交政策因此发生改变。

血腥之后,变局之前

从恐袭本身的直接影响看,本次恐袭使国际社会的目光从俄乌军事冲突再次部分转向反恐。法国巴黎、意大利罗马等欧洲中心城市都纷纷提高了反恐级别,荷枪实弹的防暴警察出现在街头巷尾,如此紧张场面已多年未见。

“克罗库斯城”音乐厅的血腥恐怖场面充分警示,恐怖主义仍是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对此哪怕是美西方国家也不能否认。对目前阵营对抗加剧、极度缺乏政治互信的全球主要政治力量来说,反恐合作的契机无疑有可能成为意外的关系润滑剂。

血腥之后,变局之前

未来最显著的变化仍将来自俄罗斯。对俄罗斯这个直接受害方来说,此次恐袭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是俄罗斯近年来渐渐放松的反恐神经再度紧绷,恐袭后俄罗斯表示将大幅增加公共场所的警力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二是为了应对复杂环境下的恐袭行为,俄罗斯有可能会在反恐机制建设与完善、反恐力量组建、反恐情报搜集和国民公共安全教育等方面调整以往方针政策措施。

三是恐袭发生后俄罗斯民众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强化,俄政府已借机对乌克兰发动大规模报复性的军事打击,俄总统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几天前发表的“特别军事行动已演变成一场战争”的说法似乎正逐渐变成现实。

四是对于目前本已极度紧张的俄罗斯与美西方关系而言,双方在谁是恐袭真凶的问题上互相质疑指责,再次证明双方间的互信与尊重已被严重削弱,这将使寻找真凶的过程变得更加困难。而如果调查结果显示俄方对乌克兰参与,哪怕是部分参与恐袭事件的推测成立,俄外交政策有可能发生重大变化——俄对乌克兰势必更趋强硬,军事打击将再度升级,对美西方亦会不存任何幻想,同时促使俄进一步加快向东转的步伐。如果俄罗斯与美西方在反恐问题上借此契机重新回到合作轨道,甚至缓和双方在乌克兰危机中的对峙状态,则将为国际社会所乐见。血腥之后,变局之前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422230.html

(0)
上一篇 2024年3月18日 上午12:58
下一篇 2024年4月3日 上午12:1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