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人排队抢购的麻饼,今天还能吃得到吗?

作者:念缓

本文转载自: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

唐代人排队抢购的麻饼,今天还能吃得到吗?

手艺人的双手紧紧抓住大竹盘的两端,双臂协同发力,往上一抡。盘里白糯糯的饼子错落有致地跃起,在空中扑腾两下后,稳稳落入盘内,不多时,白白的饼面上均匀沾满了芝麻。接下来,便是精心烤制,等着热腾腾的麻饼满街飘香。

 

据说,这是一千多年前唐朝百姓排队抢购也要买上一块儿的胡麻饼。它的制作过程可远比想象得复杂,光是“上芝麻”这一项就不简单:怎么发力、怎么甩饼、饼子甩多高、沾多少芝麻?只有充分掌握了制作技艺,才能做出芝麻分布均匀、粒粒饱满的麻饼。

 

那么如今,这样的麻饼,我们还能吃得到吗?

 

有艺:岁月酝酿奇技

麻饼在古代又叫胡麻饼,名字来自饼上撒的芝麻。

 

据历代古农书记述,芝麻应是公元前2世纪由张骞出使西域从大宛引进的,因此得名“胡麻”,也就是我们现在称的芝麻。芝麻先种植于黄河流域,后逐渐向长江和珠江流域一带传播,直至遍布全国各地。

唐代人排队抢购的麻饼,今天还能吃得到吗?

麻饼。来源/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截图

有了芝麻,才有了风味独特的胡麻饼。东汉时期,胡麻饼已是十分受欢迎的食物,人们食用胡饼成为一种风气。上至皇室贵族,下至普通百姓都对胡麻饼青睐有加。一度还受到汉灵帝的青睐。《续汉书》中有记载:“灵帝好胡饼,京师贵戚皆竞食胡饼。”胡饼就是胡麻饼。东汉末年刘熙所著的《释名》中已经做出解释:“胡饼,作之大漫冱也,亦言以胡麻著上也。”

 

到了唐代,老少皆宜的麻饼在都城长安也大受欢迎。每逢佳节,老百姓家中便会制作胡饼。安史之乱时,玄宗皇帝仓皇西逃,走到咸阳集贤宫,没有东西吃,杨国忠买来给皇帝充饥的就是胡麻饼。

 

白居易也是著名的胡麻饼爱好者。据说他从江州司马升任忠州刺史时,心情一好,还专门制作了胡麻饼,送给时任万州刺史的杨敬之。送饼子就算了,白居易还附赠诗作一首,专门向杨敬之夸赞自己的做饼手艺——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寄与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您看,这是我新做的饼子,技术是从京城长安学来的,做出来的饼子可谓面脆、油香,您尝尝看,像不像长安皇城西边安福门外辅兴坊卖的胡麻饼?”

 

光看白居易的诗,都要让人流口水了。刚出炉的饼冒着热气,又香又脆,实在诱人。不过白居易估计也没想到,他心心念念的饼子,被后人玩出了新“花样”。

 

比如,让人连连称奇的“邵永丰麻饼”。

 

这麻饼外观没什么稀奇,不过一块普通的芝麻饼,内里却都是门道。制作成饼得经历近百道工序,光是上芝麻一项,就得用“十六道招式”,还得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力到”,直到“人饼合一”。

 

为了让今天的食客们还能品尝到一千多年前唐人排队抢购的那口滋味,邵永丰麻饼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柯志增偏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唐代人排队抢购的麻饼,今天还能吃得到吗?

麻饼的“上麻”过程。来源/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截图

整整十五年时间,他才掌握了这套技艺,光是给饼子“上芝麻”这项绝活儿,他就学了两年半。无数次琢磨和练习后,汗水浸满了身,柯志增手上的“活儿”也愈发炉火纯青,什么天女散花、天龙八部、凌波微步…… 这些难度极高的招式被他练得丝滑顺畅,经他手的饼子芝麻粘得均匀而恰到好处,整个过程不仅流畅美观。柯志增还专门总结了一套16句口诀,口念手动,前一秒还消停着的饼子,不一会儿便腾飞于空中,姿态变换万千,直到沾满白糯糯的芝麻,再一眨眼变成了冒着热气儿喷香四溢的邵永丰麻饼。

唐代人排队抢购的麻饼,今天还能吃得到吗?

这既是非遗技艺和岁月的传奇邂逅,也道出了二者的奇妙缘分——非遗技艺本就是悠悠岁月在纷繁人世孵育的硕果。

 

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的火烧到了南京,长江中下游均被洪秀全掌握,淮盐便再难上运,湘、鄂之地的百姓被迫面临盐厘断绝。湖广总督张亮基上奏咸丰帝,称楚地毗邻的四川所产盐同样质优,或可救急。咸丰帝同意了他的想法,很快下令要求川盐济销湘楚,甚至不惜放开口子,规定“凡川、粤盐斤入楚,无论商民均许自行贩膏,不必由官供运。”

唐代人排队抢购的麻饼,今天还能吃得到吗?

先市酱油酿制的工序。来源/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截图

这场浩浩荡荡的“川盐济楚”足足持续了24年,将近80亿斤食盐从四川输送至长江中下游地区,不仅帮清廷解决了燃眉之急,更如同一把旺火为川地制盐技艺的发展与扬播添足了马力。

 

唐代人排队抢购的麻饼,今天还能吃得到吗?

据记载,当时济川的川盐主要是犍为、自贡所产,尤其是自贡,牢牢把握住了“川盐济楚”的时代良机,对内提升井盐产量,对外拓宽销路,还借机带动盐业相关行业发展,实现了大踏步经济腾飞。位于自贡的富荣盐场更是一举跃为四川盐场之首,按照1898年清廷的统计数据,富荣盐场仅一年的收入就价值白银500万两,可见盐业经济的繁荣。这也反过来促进技艺的精益与传承,当地匠人在已有的凿井取卤制盐的方法上不断探索,发展出了纠正井斜、盐井补腔和叼换木柱等先进工艺,这些技艺不仅帮助自贡井盐生产迈入黄金时代,更在数百年后的今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宝贵一笔。

 

唐代人排队抢购的麻饼,今天还能吃得到吗?

有“人”:匠心托举传承

非遗源自时光,却又要跨越时光。匠心的托举传承是其一项法门。

正如与陶瓷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徐朝兴,历经数不清的修胚、拉胚工序,最终对着镜头笑谈:“手指尖出血了痛了我才知道,我的指纹被磨掉了。”此时的他已经获得了新的身份: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唐代人排队抢购的麻饼,今天还能吃得到吗?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徐朝兴。来源/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截图

 

龙泉青瓷诞生于1700多年前的两晋,专门采用浙江龙泉一代的瓷土、紫金土、石灰石为原料,采用手工拉坯成型、特殊配料着色的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经过窑炉高温烧制而成,出品的青瓷釉色纯正、质地细腻,不仅极受古人青睐,被赞为“秘色瓷”,更远销海外。

 

据考证,考古学家曾沿着古代中西交往的路线寻觅中国古代瓷器,找到了数以万计的中国瓷器及碎片,它们遍布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国家的古墓葬、遗址甚至沿海沉船,其中超过六成是龙泉青瓷。相传,龙泉青瓷中有一类釉色光泽柔和、莹润丰满的梅子青釉瓷器,第一次运到法国时便吸引了上流社会的目光,人们对这种色泽如翠玉般的瓷器爱不释手,更是为其取了美名“雪拉同”,甚至还有服装设计师由此获得灵感,仿照梅子青釉的颜色设计服装,成品再度风靡法国。

唐代人排队抢购的麻饼,今天还能吃得到吗?

明龙泉窑青瓷莲花形灯盏。来源/浙江省博物馆

精妙的技艺让海内外的民众赞不绝口,也吸引了彼时辍学进厂当学徒的徐朝兴。几年的刻苦学习帮助他掌握了完整的青瓷烧制技艺,也让艺术的种子在他心中深耕——“我要用龙泉青瓷制作更漂亮的大件作品。”他和团队在将近半年内,经过了数不清的不眠不休的夜晚,几十次的反复试制,终于将《52厘米迎宾大挂盘》成功烧制。此器器型饱满圆润,色泽温润细腻,在1982年的全国陶瓷评比会上亮相后获得一片赞誉,让千年前的精妙技艺再度绽放于当世。

 

唐代人排队抢购的麻饼,今天还能吃得到吗?

有“生活”:时光打磨常“新”

明永乐年间,四川泸州的小工施敬章爱上了“杯中之物”。

 

那时,仓廪丰实的泸州早已遍布酒肆,街头巷尾都是美酒飘香。与他人不同的是,施敬章琢磨的,却是怎么把杯中之酒酿得更加香醇诱人。

 

这并非易事。毕竟,几百年前,泸州匠人郭怀玉就已勘破酒香的密钥,花费十数载光阴找到了甘醇曲,经他改良后,泸州酿酒技艺得到了极大发展,掀开了东方大曲酿酒的崭新篇目。

 

施敬章期待的那口酒香,却不止于此。作为“郭家酒坊”的帮工,他边学边看,守着一坛坛陈酿苦思冥想。终于,在一次次摸索与试验后,这位酒坊掌门人找到了破题之法——容器。他利用泸州丰富的林木资源更新酿酒容器,别出心裁地利用黄泥密封。这种由他发明的“窖藏酿制法”不仅弥补了传统陶罐的弊端,还解决了酒液渗透问题,提升了产量,更让酿出的酒浓香四溢,让泸州传统酿酒技艺再次登上了新台阶。

 

唐代人排队抢购的麻饼,今天还能吃得到吗?

这项传奇技艺的故事并没有就此止笔。到了万历年间,泸州青年舒承宗继续发挥巧思,将原有的“窖藏酿制法”升级为泥窖固态发酵之法,形成“醅糟入窖、固态发酵、酯化老熟、泥窖生香”一整套大曲酒工艺技术”,将泸州酿酒工艺带上发展的新车道,迈向中国白酒发展的大繁荣。

 

这些智慧革新接缀相连,书写出泸州酿酒技艺的深邃内涵,以1573国宝窖池群以及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双国宝之美誉沉淀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吐露出非遗技艺最为内蕴的生命活力,也是它们跨越时光的终极关窍——回归真实温暖的时代烟火,在人们纷杂璀璨的生活实践与智慧耕耘中推陈出新、日新又新,以致历久弥新。

唐代人排队抢购的麻饼,今天还能吃得到吗?

事实上,这些革新无时无刻不在非遗故事中上演——泸州老窖不断探索新工艺,适应国人的味蕾需要,柯志增开发无糖麻饼,回应满足现代美味风尚……

 

让人欣慰的是,这样的革新,也无声地演绎在我们的非遗叙事中。

 

龙泉青瓷与传统歌舞、花丝镶嵌与微波雷达的“金丝键合”、四川竹编制作国宝大熊猫、峨眉绝技与黄蓉的“峨眉钢刺”…… 这些趣味横生的新鲜组合既在时空交叠中重访着传统非遗技艺的“前世今生”,更自信地展示着这些古老遗珍如何汇入现代生活潮流,蓬勃再生、一展新颜。

 

这也正是《非遗里的中国》栏目组试图找到的答案。

 

唐代人排队抢购的麻饼,今天还能吃得到吗?

 

这档由中央广播电视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就琢磨了一件事儿,怎么把中国非遗故事讲深、讲新、讲透。为此 ,栏目组不仅翻山越水、走进串巷,寻访浙江、福建、江苏、云南、四川等多个省份,打捞古老技艺,还试图扭转时空场景,在绝技寻根的同时创新演绎非遗故事,时古时今中还原非遗奇技跨时光而来,因时代而新的悠悠足迹。

“见人、见物、见生活”这是他们的宗旨,也是他们目中和笔下的非遗故事——跨越时光的“活”文化,亘古亘今而历久弥新的匠心结晶与智慧文明。

 

唐代人排队抢购的麻饼,今天还能吃得到吗?

泸州老窖。来源/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截图

 

更让人欣慰的,是这些创新正在技艺、文明与社会的协进中激荡、回响。因非遗而生的泸州老窖不仅独家冠名了《非遗里的中国》,更在节目中一展风姿,向观众展现了绵延千年而愈发繁荣的巴蜀酿酒技艺与中国浓香型白酒的灼灼风华。这是匠人们的初心所在,扎根非遗,看见非遗,传承非遗,在时代烟火中新写非遗故事,在文明流长中用非遗致敬非遗。

 

参考文献:

本书编委会编,中国地理标志产品集萃 纺织工艺品,中国质检出版社,2016.

雷庆主编,新编中国古代史 上,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乐山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编,乐山掌故 上,新华出版社,2017.

曾凡英主编,中国盐文化 第10辑,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

曾凡英主编,盐文化研究论丛 第1辑,巴蜀书社,2006.

张蕊,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实录,海豚出版社,2017.

衢州日报,“饼上功夫”

唐代人排队抢购的麻饼,今天还能吃得到吗?
END
作者 | 念缓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353187.html

(1)
上一篇 2023年7月14日 下午1:27
下一篇 2023年8月11日 上午10:5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