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不可说的就业问题

作者: 卡夫卡不忙了

本文转载自:局外人的视界(ID:hooyar_380097485)

我好好看了下美帝疫情后的就业数据,睡王在那里大吹拜登经济学,其中一条就是创造出了了不起的就业数据。

按照美国官方统计,后疫情期间,美国创造了2500万个就业岗位,7月份的失业率甚至低至3.5%,这是个非常牛逼的数据。

当然了,美国良好的就业率第一个要感谢特朗普,他在任上实施的各种反移民政策,一直被很好的执行了下去,少了廉价的新移民和非法移民黑工,美国基层就业岗位一下子空缺了许多。

其次还要感谢美国的财政大放水,除了新冠补贴,拜登政府各种花式百出的补贴让美国底层吃社会福利的人简直可以随便躺平,打零工还不如躺着,那就躺呗。

最后还要感谢美国股市,连续15年的牛市,让很多人的401K账户早就翻了好多倍,让很多人可以选择提前退休,离开职场的人多了,很多就业岗位就空下来了。

如果发电量减少,进出口下降、消费者支出萎缩、财政收入减少跟就业增加,失业率大幅降低放在一起,是不是显得非常刺眼?

其实也很容易理解,美帝的资产价格在大放水的环境下迅速膨胀,导致富裕阶层财富值快速增长,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精英化,但精英群体,实体经济萎靡,中高端收入岗位减少,但资产增值和财政放水产生了大量的临时性工作需求,服务业发达,但中低端服务业为了节约成本,大量聘用计时工,很多人需要打几份工才能满足生存需要。

川宝心心念念的所谓美国伟大时刻的工人们,永远只活在过去,之前我还写过一篇《乡下人的悲歌,美国佬的选择》。

但世界已经改变了,资本永远只朝着最有利的方向去推进。

为什么美国的铁锈州不可逆?因为资本再也不愿意付高薪给一份所谓体面工作给那些没文化大老粗劳工了。

美国码头工人到现在还享受着这份好处,他们平均年薪超过20万美元,远超大学教授,别问,问就是工会垄断,码头工人从前过的日子跟铁锈州的工人差不多,假如两者要对等发展,想想看,美国制造还有竞争力吗?

80年代沃克尔为了解决劳工问题,各种下狠手折腾利率,当联邦利率飙升到20%以上,请问还有几家制造业能活得下去?

一切都有代价,资本携裹的全球化是有代价的。

我们复盘过去40年里中国经济增长而新增的岗位,最初是人口红利,我们人口多啊。庞大的外来工群体,廉价的劳动力,没日没夜的苦干,慢慢积累,然后城市日渐繁华,地产行业崛起,催生了许许多多的服务行业。

但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就业的基础依旧是建立在外向型的制造业发展之上,然后才是房地产为首的服务业。

RMB不是国际货币,我们只能拼命工作,赚来美元欧元这些国际货币。

为什么非要跟欧美作对?即便欧美真的仁义,就让你老老实实的做低端制造业赚钱,根本不收割,但我们下一代人怎么办呢?

也到工厂里打螺丝,踩缝纫机到天荒地老?

90年代后期,大学开始扩招,大学生从凤毛麟角到普及,用了多少年?

每年上千万的大学毕业生踏入社会,产业不升级,难道让他们继续进厂打螺丝吗?

从什么时候起没有人说人口红利?工厂开始很难招到人,当然了,像华为普工,特斯拉普工这种岗位,还是挤破头的,但你若想再像从前那样,想用低价雇佣劳动力?基本等于做梦。

富士康旺季为了招工一度开出2万元的入职奖励。

所以真是缺乏劳动岗位吗?

倘若无耻一点,把各招工困难的工厂普工也纳入到新增就业岗位中,学学人家老美,即便现在,一样能得到个非常好看的就业数据。

有人说,是贸易战让很多工厂搬迁到东南亚,但在贸易战开打以前,就有大量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建厂。

制衣行业到孟加拉、到越南,到印尼,这都是在贸易战以前,原因很简单,靠人口红利吃过一阵子的低端制造业,没办法给到很高的工资,年纪大的人干不动了,干的动的那一批人不愿意选择这些厂。

即便是海外工人素质远低于中国工人,但我们人口结构,经济发展已经注定无法供应持续稳定的低报酬劳动力。

资本都不是做慈善的,雷布斯虽然被印度摆了一道,坑了几十亿,但小米到印度去设厂从企业战略上讲,可以说并没错,甚至可以在资本市场好好讲个故事,并且能被市场认可。

印度有源源不断,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当然了,印度社会治理又是另一回事了,如果只从吃人口红利的角度看,吃印度难道有错吗?

所以只从资本的选择这一点来看,中国低端工作机会流向东南亚、印度,甚至非洲,都是趋势。

除非中国新增劳动力都能像几十年前那样,喜滋滋的进厂打工,还得不计较超低的薪酬。

我最近在网上看到了好多人宁可在家做全职子女,也不愿意去干所谓被资本剥削的工作的视频。

经过几十年改革开放,财富积累,高等教育泛滥,年轻人就业理想已经跟经济发展产形成了矛盾。

人人都想进大厂,到高大上的行业里实现自我,但现实是这些岗位能容纳的就业实在有限,供给远大于需求。

那些缺人的工厂为什么缺人?说到底,就是给不起高工资呗。

卷烟厂也是工厂,你就问问大学毕业生愿不愿意去当普工?

多的是人愿意去,图的就是工资高。

所以问题在哪里?我们能提的供高薪就业岗位太少了,但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加入美国主导的世界贸易秩序里最被资本看中的一点是能提供大量高素质廉价劳动力,有人口红利来收割。

现在我们的工程师红利欧美并不愿意接受,因为你一家工程师供应量,超过美西方总和,这就意味着如果听凭我们发展,达成高品质就业目的,那就等于是让美西方集体返贫:我们多了的,必然对应着他们少了的。

打个比方,阿里巴巴有钱也有能力全世界扩张,如果各国躺平了,老老实实的等着你过来竞争,我敢肯定,打残亚马逊并不算太难,很有可能亚马逊的工作机会有一半到杭州阿里那里去,再加上抖音、腾讯一起出动,说不得国内码农界再也没有人叨叨35岁魔咒了。

说到底魔咒不就是新鲜血液太多了,挑花眼了,谁愿意守着那些能力并不出众但工资拿的不低的老员工?

有人说中国高校教育质量有问题,这我承认,我读的学校也不算差,但学的东西白瞎了四年里一大半时间。

但我们当年还是吃到了时代的红利,即便学的知识不实用的居多,即便我学的也不咋地,但这并不妨碍我得到很多好的工作机会。

现在的学弟学妹们即便学的再好,想要有当年我们有的机遇,基本不可能。

我们那一批人还活跃在职场上呢,新位置?没有高速增长就没有可能,要不然就是残酷的35岁出清,但谁又愿意成为别人的垫脚石呢?

想想看,前浪们都还在浪着呢,后浪又来了,你要让大家都满意,只能疯狂的扩张地盘了。

所以只要你想让民众满足就业问题,那就只能不断的搞生产力扩张,维持可怕的高增长。蛋糕就那么大了,你要再涨份额,只能切他们的,什么高附加值产品都要我们来弄,这就不得不重新厘定世界秩序,因为原来世界秩序里,好营生都是人家的,你有了,他就没了。

不算别的,就这一样夺人财路就是仇了,人家联合起来格外打压那是再正常不过了。

打压肯定会损害经济利益,让经济数据变得难看,民众承受就业压力。

但你能投降吗?投降以后,大家都只能老老实实的去工厂打螺丝了,还得跟印度人竞争打螺丝。

难是真的难,但再难也只有咬牙发展,没办法了。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360506.html

(1)
上一篇 2023年8月17日 下午1:40
下一篇 2023年8月17日 下午1:5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