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锁住“孙刘联盟”:鲁肃真是诸葛亮派来江东的“卧底”吗?

作者:郭晔旻

本文转载自: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

本文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2023年8月下,原标题为《孔明与鲁肃各为其主的政治盟友》,有删节

牢牢锁住“孙刘联盟”:鲁肃真是诸葛亮派来江东的“卧底”吗?

 

正说间,人报江东孙权差鲁肃来吊丧,船已傍岸。

孔明笑曰:“大事济矣!”

——《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联合抗曹

鲁肃(172-217)可以说是一个在大众印象里被极度低估的三国时期历史人物。在小说、戏曲等传统文艺作品里,鲁肃是个愚笨平庸、懦弱无能的老好人印象,甚至让人怀疑,周瑜去世后的继任者为什么会是他。但历史上真实的鲁肃实在是个智勇兼备的英杰。按《三国志》的说法,鲁肃“体貌魁奇”,又身兼武艺,“天下将乱,乃学击剑骑射”,与众多意气相投的少年在南山中“往来射猎”“讲武习兵”。后来鲁肃携属东渡时,途中遇到骑兵追赶,“又自植盾,引弓射之”,敌人的盾牌甚至都被鲁肃的弓箭射穿,足见其武勇。后来,因周瑜的推荐,鲁肃与孙权见面,提出“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榻上策”。由此可见,鲁肃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与诸葛亮有英雄所见略同之处。故此,裴松之在注《三国志》时,就引《吴书》,评价鲁肃“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周瑜过后,肃为之冠”。

 

 牢牢锁住“孙刘联盟”:鲁肃真是诸葛亮派来江东的“卧底”吗?

《戴敦邦画说三国演义·鲁肃邀孔明》,现代,戴敦邦,国画

裴松之在注《三国志》时还特意提了一句,“刘备与权并力,共拒中国,皆肃之本谋”。事情的缘由要从建安十三年(208)说起。这年夏天,曹操挟统一北方之威,起兵南下荆州。年近七旬的刘表,还来不及指挥保卫荆州之战,就在八月病死。消息不胫而走,江东大震。对于孙权集团来说,曹操此次大兵南下,不仅是同其争夺荆州,而且得手后势将进攻江东,自己的生存都成为问题。故而长江流域的战略格局,已发生重大改变:曹操跃升为江东的首要敌人,而江东与荆州的传统矛盾退居次位,双方还产生抗曹的共同利益。江东若要采取主动,就必须调整敌友关系,建立联合战线。鲁肃最先向孙权指出:“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并且,他还自告奋勇出使荆州。孙权也意识到已到关键时刻,完全赞成鲁肃抢占先机的意见,立即派鲁肃以“吊丧”为名星夜兼程前往荆州。

 

牢牢锁住“孙刘联盟”:鲁肃真是诸葛亮派来江东的“卧底”吗?

鲁肃像,出自赵成伟《〈三国演义〉人物百图》

谁知局势发展之快仍然超出鲁肃的预想。刘表亡故,二子争位,大臣分派,荆州陷入分裂,极大地削弱了防御能力。鲁肃还在路上,刘表的继承人刘琮便不战而举州降曹。原本依附刘表的刘备决心退守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依托该地储备的大量军粮、军械、船只及控扼长江中游的有利地势,组织荆州抗曹力量进行防御。但刘备军民尚在路上,便被曹操亲率的五千轻骑兵于当阳长坂(今湖北当阳境内)追及。一场惨败之后,刘备率领残部摆脱追兵,改道退向夏口(今武汉)。在此会合了刘表长子刘琦的驻军,双方共有将近二万军队。这就是刘备所剩的仅有军事“本钱”了。但另一方面,刘备在荆州人望不低。他南奔刘琦时,“荆州人多归先主”“荆、楚群士从之如云”,明智的政治家当然也不能忽视这一点。

 

面对急转直下的变局,鲁肃判断,荆州与江东共扼长江之险,因而曹操夺得荆州后,势必进取江东,孙权集团也将难以自保。故而,他断然作出决策,变夺取荆州为联合荆州的抵抗势力,共同对抗曹操,而此时“天下枭雄”刘备便是最佳的合作人选。为此,鲁肃亲自奔赴战争前线,与此时正准备南撤的刘备在当阳长坂相会。鲁肃开门见山与刘备“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刘备提到,自己与苍梧(在岭南)太守吴巨有交情,万般无奈之际可以南投苍梧。鲁肃认为刘备这样做非长久之计。吴巨是个凡夫俗子,并无大志,迟早为曹操所并,不足以托付。相反,江东孙权一统江东,兵多将广,且礼贤下士,士民归附,以江东之强固方能抵抗曹操,“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使自结于东,崇连和之好,共济世业”。这个建议正符合刘备、诸葛亮“外结好孙权”的方针,刘备便派诸葛亮随同鲁肃前往江东,与孙权商讨联合抗曹事宜。

 

在鲁肃与诸葛亮的积极奔走下,孙刘联合抗曹的序幕正式拉开。来到江东之后,诸葛亮与孙权方面的主战派人物鲁肃、周瑜进行了深入沟通。在鲁、周等人支持下,孙权坚定了与刘备联合共抗曹操的决心,“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诸葛)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这标志着孙刘联盟的正式建立。可以说,在孙权作出联刘抗曹的决策中,鲁肃功劳居多。他是江东方面提出联合刘备抗曹的第一人,也是诸葛亮之外的孙刘联盟的另一位主要缔造者。孙权后来提道:“且(鲁肃)其决计策,意出张苏(即张仪、苏秦)远矣。”由此可见,孙权也明确把赤壁战前的联刘抗曹决策归功于鲁肃。当然,这也是专就江东方面而言的。

 

赤壁后的争执

建安十三年(208)冬,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大破曹操,曹操不得不率残兵败将退回北方。

 

牢牢锁住“孙刘联盟”:鲁肃真是诸葛亮派来江东的“卧底”吗? 

《戴敦邦画说三国演义·用奇谋孔明借箭》,现代,戴敦邦,国画

孙刘仓促间所缔结联盟的隐患,也逐渐浮出水面。赤壁大战后,天下三足鼎立之势隐然成型。而孙、刘、曹三家在荆州地区形成一个小三分的局面:以今湖北兴山、京山一线为界,曹操占据长江以北的襄阳、南阳,这是荆州人口多、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孙权占据荆州东南部的南郡、江夏,而刘备占据荆州西南部长江以南的武陵、长沙、零陵、桂阳。

 

从天下地势上看,荆州是东联吴、会,西接巴、蜀,南连交、广,北通许、洛,水道四通,陆路八达的战略要地。对于赤壁战后的三家分荆局面,大约只有曹操勉强感到满意——他将势力范围延伸到长江北岸。而孙刘两家,情况就不一样了。诸葛亮在“隆中对”里对刘备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但赤壁之后荆州三分,等于没有完全实现据有荆州的第一步计划。更糟糕的是,刘备的势力被限制在长江以南。其东、北两边被孙权势力所包围。如果将孙刘同盟看作一个整体,刘备的势力等于是被包含在孙权势力内部。长此以往,自然难以发展,只能沦为孙权的附庸了。

 

反过来,孙权也没能实现鲁肃“榻上策”里“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的计划。而且,从当时的军事形势看,周瑜、程普和领彭泽(治所在今江西湖口东)太守吕范、领寻阳(今湖北黄梅西南)县令吕蒙,共同防御长江中下游,处在抗曹第一线,而刘备势力位于江南,处在第二线,这等于是江东出兵义务为刘备防御曹军。这一态势对孙权集团而言,既不划算又深感吃力。有鉴于此,建安十五年(210),刘备亲往京口(今江苏镇江),以周瑜分给的南郡地方太少,土地不足以容纳部众为由,要求让出整个南郡(包括郡治江陵),以便他真正地都督荆州。

 

对此,江东统治集团内部意见不一。强硬派更多地将刘备视为赤壁之战的盟友,而现在却是争夺荆州的敌人。更何况强硬派还有一个以江陵为据点进攻巴蜀统一南方的宏伟计划,如何肯让给刘备?周瑜就极不赞成。公安紧靠江陵,而当时的南郡太守就是周瑜自己,在他看来,“刘备寄寓,有似养虎”。所以周瑜干脆向孙权建议软禁刘备,打算将这位“枭雄”连带荆州,全部置于江东方面的掌握之下。可惜天不假年,周瑜于是年英年早逝,遗表孙权“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故而这个问题就只能留给后继者鲁肃去解决了。

牢牢锁住“孙刘联盟”:鲁肃真是诸葛亮派来江东的“卧底”吗?

湖北三国赤壁古战场。赤壁之战后,天下三足鼎立的局面逐渐形成

如果说,周瑜属于江东阵营中的“鹰派”,对刘备态度强硬的话,鲁肃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鸽派”,两人在此问题上看法完全不同。假设孙权果真听从周瑜的意见,把刘备软禁江东,尚在荆州的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绝不会善罢甘休,孙刘联盟将面临破裂。在此关键时刻,鲁肃挺身而出维护孙刘联盟,他力劝孙权,曹操的威胁确实很大,东吴尽管开始治理荆州,恩信尚未普及,百姓怀有敌意(其实周瑜也承认“百姓未附”),应当把南郡借给刘备,让他来安抚荆州,多给曹操树敌,这才是上策。孙权听从鲁肃“树操之敌”的建言,才答应把南郡(含江陵)借与刘备。因为江陵不光是南郡的首县,也是孙权方面所置荆州的首县,所以“借南郡”之后就被讹传成了“借荆州”。

有鉴于强大的曹操势力的存在,鲁肃与诸葛亮一样,坚持把“孙刘联盟”作为战略问题对待。鲁肃认识到,这一联盟的维持与巩固,关系到江东生死存亡的长远利益。刘备与曹操不仅是“敌”,更是“仇敌”,只要曹操势力仍然存在,江东方面就不用担心刘备“倒戈一击”。“借南郡”虽在表面上失去了土地,而挡住了曹操大将曹仁来自襄阳方向的威胁。孙权方面虽然在荆州只剩下一个江夏郡,可是让出了江陵,实际上就是把这一带的防务移交给刘备,使他独抗屯驻在襄阳、樊城一带的曹操重兵。刘备接管后驻扎在此的大将关羽与其部队,实际上成了孙权集团在西线的保护伞。史载曹操“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深感惊恐与不安。从而也足以证明,这一决定对孙刘双方都是有利的。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建安十八年(213)春正月,曹操进军濡须口时,关羽便根据刘备的指示,率军进至距襄阳三十里的青泥,与曹军襄阳守将乐进对峙,牵制其兵力。随后几年间,曹操与孙权双方在东线连续交战。你来我往之间,既有孙权十万大军围合肥而不下,也有曹操三次南下,一度打到距离长江百里之处。东吴虽有水战之利,其陆军(毋宁称为“水军陆战队”)平原野战的能力却实在无法与曹军抗衡,因此孙权以举国之力,也只能在淮河一线与曹军打个平手而已。但由于刘备把守的荆州(江陵)方向固若金汤,江东得以自保无虞。

牢牢锁住“孙刘联盟”:鲁肃真是诸葛亮派来江东的“卧底”吗?

湖南岳阳鲁肃墓前的牌坊。墓前牌坊上书“威恩大行”,两侧有楹联“扶帝烛曹奸,所见在荀彧之上;侍吴亲汉胄,此心与武侯同”

各为其主

刘备入蜀后,遭遇刘璋部众的顽强抵抗。在雒城(今四川广汉),刘璋之子刘循率众婴城固守,从建安十八年到十九年(214),始被攻破。于是刘备决定,命诸葛亮率众增援,及早攻克成都,平定巴蜀。荆州的防务则交给关羽负责。诸葛亮遂选派荆州精兵数万人,由名将张飞、赵云等率领溯江西上,“分定郡县”。到江州(在今重庆)后,诸葛亮大会将士,“百姓以牛酒犒师”,于是分兵三路西援刘备。第一路,赵云从长江进军江阳(今四川泸州)绕至成都之西;第二路,张飞进军巴西(郡治在今四川省阆中),攻向成都之北;第三路,诸葛亮率刘封等人由中路趋绵竹,居中策应声援刘备,然后三路克期会师于成都。得到援军支持后,刘备终于攻下成都兼并刘璋,以荆州牧兼领益州牧的双重身份坐镇成都。诸葛亮在七年前在“隆中对”时所筹划的先取荆州,后取益州作为立国之基的战略计划,经过多年辛苦努力总算实现了。

 

刘备地跨两州、雄踞上流,俨然已与江东平起平坐。孙权集团对此深感不安,其中的强硬派主张动用武力袭取荆州,跨有荆、扬两州,全据长江之险,但鲁肃对此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孙刘同盟的长远利益,要胜过荆州地域的表面得失。鲁肃已经意识到,江东要想成就帝业,必须先联合刘备削弱曹操,联合弱者削弱强者。而在消灭曹操之前,刘备构不成祸患。当时刘备既然已跨有荆、益,为何鲁肃会认为刘备构不成祸患呢?这是因为他清楚地看到,曹刘两家是死敌。曹操挟天子令诸侯,“擅威福将夺汉室”,而刘备“受诏诛操”,打着中兴汉室口号,要除贼扶汉,匡扶社稷。所以双方不仅不会媾和,更相互视为心腹巨患。

 

基于这种判断,鲁肃极力压制江东内部的强硬势力。吕蒙曾对鲁肃说,“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耳”,于是“秘陈三策”,打算谋取荆州。而鲁肃刻意压制,秘而不宣,并未上报孙权。针对夺取荆州的议论,鲁肃还曾上书孙权:“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以此可见,鲁肃之所以不“图取关羽”,正是为保全孙刘联盟以实现孙权的帝王大业。这与诸葛亮强调刘备联合孙权对抗曹操对实现“兴复汉室”目标的重要意义,可谓异曲同工。

 

但话又说回来了,鲁肃固然向来主张与刘备友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是尸位素餐的碌碌之辈,甚或被刘备收买的“第五纵队”。在维护江东的根本利益方面,鲁肃与其前任周瑜一样毫不含糊。说到底,他不是不想拥有荆州,而是想在不破坏孙刘联盟大局的前提下获得荆州。

 

刘备取得益州后的翌年(建安二十年),孙权就派诸葛亮之兄诸葛瑾出使成都,索还荆州诸郡。这一要求自然是刘备、诸葛亮所不能允许的。刘备遂以敷衍的口吻答应说:“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相与耳!”很明显,这只是一种外交辞令,刘备何时才能攻取凉州?纵或顺利攻下了凉州,又能否实践诺言?这等于是一张空头支票。诸葛亮与其兄各为其主,在涉及国家大事时均不肯以私害公。为了避免嫌疑起见,甚至私下也不接触。诸葛瑾回到京口,只好如实向孙权汇报交涉情况。

 

孙权自然大怒,立即令吕蒙督鲜于丹、徐忠、孙规等领兵二万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听说荆州三郡被占,情况紧急,亲自率领五万大军出川支援关羽,又令关羽进入长沙郡北部之益阳(今属湖南)。孙权也不示弱,亲自坐镇陆口,部署应战。派鲁肃率1万兵屯驻益阳,与关羽对峙,气氛非常紧张。

 

就在剑拔弩张的紧急关头,鲁肃担心孙刘联盟破裂,曹操坐收渔人之利,故而不顾个人安危,主动要求会晤关羽,解决分歧。双方各把兵马部署在百步之上,只允许众将军带着单刀赴会(结果在《三国演义》里差不多颠倒了过来)。关羽说,乌林(赤壁)之役,左将军(刘备)亲自在行伍间,合力破敌,怎能徒劳,没有一块土地,足下此来想收回土地吗?

 

鲁肃则向关羽历数了自赤壁之战以来东吴对刘备的扶持与合作,指责“刘豫州(刘备曾为豫州牧)”为一己之私,不讲道德,不顾盟好,今天已经得到益州,又企图吞并荆州。这样的事,连凡夫俗子都不忍心去做,何况是领袖人物呢?关羽对此也无辞以答。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点评,这是鲁肃“以义折羽,以从容平孙权之怒,尚冀吴、蜀之可合,而与诸葛相孚以制操耳”。此言的确不虚,鲁肃绝不愿“孙刘联盟”破局。恰好此时,曹操在关中发动攻势,向汉中进军。益州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刘备担心腹背受敌,遣使求和。最后孙刘两家妥协,以湘水为界瓜分荆州。刘备让出湘水以东的长沙、桂阳二郡给孙权,自己仍据有湘水以西的武陵、零陵二郡。孙、刘互谅互让,明智地避免了一场对双方都没有好处的战争。江东夺回长沙、桂阳二郡,又保持了孙、刘联盟,收获较大。刘备虽失去二郡,但由于保持联盟,能及时回援益州,避免陷入两面作战,同样不无所得。从江东内部来说,只有“联刘派”代表鲁肃最有可能从中周旋,劝说孙权“更寻盟好”,通过在荆州划界妥协保持孙刘联盟符合他的一贯想法。直到去世(217),鲁肃都在竭力维护住了孙刘同盟。他与诸葛亮既是联盟的倡导、策划者,又是制订、缔结者,更是身体力行、竭力维护者。王夫之所谓“二子者守之终身而不易”之评可谓精当。只不过,区区湘水和约并未彻底解决荆州争端,造成东吴索荆两个安全方面的原因,刘备强大并据有长江中游,一个也没解决,和约是解决过程的一个阶段,而非结束。

 

牢牢锁住“孙刘联盟”:鲁肃真是诸葛亮派来江东的“卧底”吗?

湖南岳阳鲁肃墓。该墓应为鲁肃的衣冠冢或迁葬墓,现有建筑为1984年重修

 

参考文献:

刘继国:《鲁肃研究》

余明侠:《诸葛亮评传》

张应二:《诸葛亮军事活动研究》等

本文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2023年8月下,原标题为《孔明与鲁肃各为其主的政治盟友》,有删节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363557.html

(0)
上一篇 2023年8月24日 下午12:35
下一篇 2023年8月25日 上午11:4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