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帝国的覆灭:经济实力决定了大炮的射程范围

作者:深时槿读书

本文转载自:深时槿读书(ID:liujue2024)

我们继续说中东的故事。

1918年:胜利的曙光

 

19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年,但对于当时的德国来说,局势并不特别糟糕。一方面,俄国意外的崩溃,德军可以源源不断的从东战场,将部队运至西线战场——

1917年初,在西线,德军为129个师,英、法、比联军则共有178个师;到了1918年3月,德军实力已增至192个师,而联军由于部分兵力派驻意大利,部分兵力弥补法国国内驻兵空虚,前线兵力已降至173个师,包括已抵法的美军。 

另一方面,德国的指挥权是总参谋部的天才人物鲁登道夫;而协约国却是“多驾马车”,没有实质上统一的领导指挥权。

对于德国来说,在英国的海上军事封锁下,后方的粮食补给已成问题,于是,唯一的选择就是发动一场战争,拿下法国,占领巴黎,从而突破经济封锁,解决粮食上的困境。 

于是,1918年3月21日,德国发动了春季攻势。整个春季攻势分四个阶段,每一次攻势都有一个代号。 

3月21日,拂晓雾气弥漫,德国以“麦克尔”(Operation Michael)为代号,大规模炮击索姆河地区,五小时内射出超过1,100,000发弹药。

3月27日,德军攻势向前穿透40英里,切断通往巴黎的一条铁路。3月30日,德军攻占亚眠城外要塞,俘获联军8000人,火炮975门。 

4月9日,鲁登道夫下令发起“圣乔治第一(Operation Georgette)”攻势;攻击利斯河地区;紧接着,以“圣乔治第二”为代号,攻击伊普尔地区;5月27日,德军在苏瓦松与兰斯之间,以“蒲留歇(Operation Blücher-Yorck)” 为代号,攻击香槟地区。 

多说一句,圣乔治(Saint George)是一个世界性、甚至是多元文化的象征。比如,他被英格兰人视为国家的守护神——这位中世纪的勇武骑士,一手屠龙拯救了陷于险境的少女。 

第二帝国的覆灭:经济实力决定了大炮的射程范围

德军攻势(1918年3月) 

1918年7月,德军已经抵达马恩河,占领了距离巴黎只有37公里的战略要地苏尔松,4个月时间,德军主力推进了65公里!让英军伤亡超过30万人! 

疲惫的德国人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然而,早在德国发动春季攻势之时,协约国立即向美国求援,4月,美国以每月30万人的速度,源源不断地把士兵运抵欧洲。到了7月中旬,21个师的美军正在欧洲大陆集结。 

7月18日,联军开始猛攻马恩河突出部的另一侧,8月6日,德军的这个突出部被拔掉;8月8日,联军更是史无前例地动用了四百五十六辆坦克,对驻守亚眠的德国阵地发动了进攻。 

第二帝国的覆灭:经济实力决定了大炮的射程范围

亚眠(1918年8月8日) 

这一天,在联军伤亡仅2万人情形下,竟俘获敌军2.1万人。这也成为了4年半以来西线为数不多的,德军损失超过协约国部队的一次战役。 

鲁登道夫曾说:“8月8日是德国陆军战史上的黑日……毫无疑问,这是我们作战力衰微的开始……战争必将终结。”至此,德国的春季攻势彻底破产。 

随着美国士兵的增援,联军军队已经超过了德军。之后,协议国发起了反攻,与之相伴的,还有那场史无前例的「1918西班牙大流感」,从而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终结。(参考: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是“停战”而非“投降” 

紧随着,是同盟国之一保加利亚的崩溃,9月15日,协约国向保加利亚前线展开攻击;9月29日,保加利亚被迫与联军签订停战协定。 

保加利亚的投降,让德国人心灰意冷,失败已不可避免,只能求和。10月3日,德国请求立即停战;10月30日,土耳其投降;11月4日,奥地利签订停战协议。11月11日清晨5时,德国在贡比涅森林的福煦专用车厢中,签订停战协定。 

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 

01

GDP

 

今天回过头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之所以输掉战争,有人说是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有人说是人口和兵力——协约国投入的兵力高达4100万,而同盟国只有2200万,协约国的人口高达7.9个亿,而协约国不够1.6个亿;有人说是美国的最后加入;有人说是德国的那些拖后腿的同盟国;有人说是德国内部爆发了革命…… 

经典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有句台词:“连长连长,半个皇上,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它本意是说旧指官兵趁打仗动乱之际,肆意抢掠公私钱物。但它另一侧的意思,不就指,战争就是比经济实力吗? 

1914年一战爆发后,各国军费开始激增。协约国方面,英法俄三大主力的军费额不断刷新。1915年,英国军费攀升到167.9亿美元,战争结束前军费更是高达810.4亿美元;法国1915年攀升到123.5亿美元,1918年达到770.8亿美元;俄国1915年增长到85.7亿美元,1917达到404亿美元。 

而同盟国方面,1914年,德国的军费增至178.5亿美元,1915年直接翻了3倍,增长至501亿美元,到1918年军费开支已经高达877.9亿美元。至于奥匈帝国,军费开支则长期维持在200亿美元的水平上。 

简单算一算,战争结束前,1918年协约国军费高达2070.9亿美元(不含美国),而同盟国的四个国家,军费仅仅1077.9亿美元。 

经济的“拉胯”,注定了德国的失败。我们从《凡尔赛协议》也可以看到,饱受战争摧残的法国,也受不了战争带来的经济摧残,居然要求德国政府要赔偿1,320亿金马克,这笔赔款可是相当于9.6万吨黄金!! 

所以说,一方面,发展经济永远是一个国家的首要课题;另一方面,结盟,要么挑个好帮手,在质量上取胜;要么,就在数量上取胜。 

在一战之前,德国的GDP不及英国的一半,只比法国好一点。欧洲经济排名前三是英国、德国、法国。 

排老二的德国,想要挑战排老一的英国,还偏偏惹怒了老三法国。所以说,德皇威廉二世真是太过于自信了。最后,收编了三个小弟——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奥斯曼帝国,可他们仨实力加起来,甚至比不上一个沙皇俄国。 

 

插个题外话,2011年,金砖五国(BRICS)有俄罗斯、中国、巴西、印度、南非。2022年,中国担任金砖国家的轮流主席国,开展了大外交活动,有23个国家以书面形式正式向中国申请加入金砖组织。

第二帝国的覆灭:经济实力决定了大炮的射程范围

金砖五国(BRICS)

2023年8月24日,阿根廷、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沙特、阿联酋六国加入金砖五国,至此,金砖十一国的人口占全球46%,GDP数据占全球29%;而以美国为首的G7集团(包括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人口占全球10%,GDP数据占全球的42.9%。 

从GDP数据看,金砖十一国比G7差了14个点,但实际情况是,金砖十一国作为世界第二强大的经济合作组织,经济增速远远超过了G7国家,超越G7是早晚的事。 

第二帝国的覆灭:经济实力决定了大炮的射程范围

G7集团

所以,经济实力才是王道,你们是发达国家,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可是你们只是一小箩筐,而我们(金砖组织),未来的扩张的速度,会相当惊人。 

 

回过头看说,所以不奇怪的是,等到1917年之后,尤其是日德兰海战之后,由于英国的进一步海上封锁,德国的粮食储备和供应跟不上了。其实,在德国之前,俄国沙皇为了君士坦丁堡,早就拼命是往前线送兵送粮食,国内经济一团糟,然后国内就闹起了革命。 

至于德国。德国士兵再怎么厉害,战斗力再怎么强悍,素质再怎么高,也是要吃饭的。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那么几顿不吃,那还能打仗吗? 

这还是前线,前线都吃不饱,更何况国内的老百姓呢?战时老百姓都实行粮食配给制,按人头领粮食。但对德国来说,是越来越吃不饱了。 

第二帝国的覆灭:经济实力决定了大炮的射程范围 

有两张1917年拍摄的照片,一张是英国,英国国内至少还够老百姓基本维持生活。另一张是德国的民众,不仅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更是表情十分的沉重,每个人都愁容满面。 

所以说,如果人均GDP是为了从人们生活幸福的水平去衡量,那么国家GDP,就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没有强大的国家,何谈幸福的人民?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停战”的原因,在德国人看来,一方面,他们并不是战场上打输了,最后停火的时候战线还都在别的国家,对手的军队还没打到德国境内。 

另一方面,任何一个协约国国家,都无法“单挑”德国,这也是为什么,德国最开始的计划是要速战速决,即著名的“施利芬计划”。 

02

十一月革命

 

“施利芬计划”我们之前聊过,当年,老毛奇就预料到德国可能面临腹背受敌的一场战争,他提出了的是“西守东攻”,即法国这边,边界窄,容易防,以防守为主;俄国却因为战线长,主动攻击,完成战略任务即可。

之后,施里芬完全把这个计划改成了“西先攻东后攻”,赌6周之内迅速打垮法国。

第二帝国的覆灭:经济实力决定了大炮的射程范围 

然而,实际情况是在西线,德军无法速战速决,“施利芬计划”破产。1914年9月11日,西线德军全面后侧。这就是改变了一战进程的马恩河战役。

于是,9月12月,总参谋长的小毛奇不得不向德皇威廉二世承认:「陛下!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而此时离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响,正好是一个月零两个星期。 

此时的德皇威廉二世,将小毛奇从总参谋长的职位上撤下。然后让战争继续,可是,俄国军队已经在东线开始攻击,德国不得不陷入对自己极为不利的消耗战中,而且是东西两线同时作战。

这种局面,与“施利芬计划”的初衷背道而驰。

所以说,也正是德皇威廉二世死要面子,到了1918年,德军春季攻势破产之后,鲁登道夫和兴登堡跟威廉二世说,别打了,都弹尽粮绝了,实在打不过了。可时任这个德国海军总参谋长的莱茵哈特·舍尔上将却要求请战。

这位莱茵哈特·舍尔,正是1916年日德兰海战的指挥官,此战之后,舍尔晋升为海军上将,同时获颁蓝马克斯勋章,在他眼中,德国海军完全有能力打败英国。1917年,让德国恢复了无限制潜艇战,使美国“被迫”参战,也是他的功劳。

于是,在这样的战争狂热坚决要求下,德皇威廉二世同意了向英国海军发动总攻,决一死战的主张。1918年10月,德国海军总参谋长向所有的海军官兵发起了一条口号动员,叫“如若失败,就光荣沉没”。

收到这一命令之后,德国基尔港的八万名水兵拒绝服从命令,以“和平与面包”为口号,发动了起义。史称「基尔水兵起义」。

11月3日,水兵走上基尔街头游行示威,抗议海军当局,随后发展为武装起义,水兵们迅速占领了全城。工人也举行武装起义响应,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基尔港水兵起义成为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的信号,之后革命在全国迅速蔓延。到11月8日止,几乎所有的德国大城市中都发生了武装起义,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11月9日,从前线归来的士兵挥舞着红旗进入柏林,加入革命队伍。

此次起义,引燃了德国十一月革命,当月,德国被迫宣布停战。

03

退位

 

我们之前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政府先后支付给列宁和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经费5000万马克,让列宁回到沙俄搞革命。

而此时,德国十一月革命背后的“人潮汹涌”,正是受到了俄国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的影响。不是有句谚语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只不过,这个“玫瑰”对第二帝国来说,成了一颗定时炸弹。

此时,威廉二世正在比利时斯帕(Spa)的德军总部,象征性的督战,收到国内革命的消息时,鲁登道夫和兴登堡就劝说威廉二世,“陛下,你退位吧!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这样还能让自己的儿子继位,也能保住自己的霍亨索伦王朝。”

然而,就在威廉二世不想揽责,对退位犹豫不决的时候,1918年11月9日,首相马克斯·冯·巴登宣布把威廉皇帝称号废除,为了防止革命进一步扩大,德国的社会民主党在德国小城魏玛制订新的宪法,成立魏玛共和国

于是,威廉二世被迫退位,11月28日,他投奔了荷兰女王威廉明娜表妹,在荷兰多伦一座庄园度过了余生,1941年6月4日病逝,享年82岁。

下文附了一张退位诏书。德意志第二帝国(1871年—1918年)于48年后崩溃,之后迎来了一个风雨飘摇的共和国。

第二帝国的覆灭:经济实力决定了大炮的射程范围

如今,仍然有一小群支持君主制的德国人在每年威廉的逝世日到多伦住宅聚会,以示他们对这位末代德国皇帝的忠诚。

讽刺的是,1890年3月,俾斯麦在威廉二世的要求被迫辞职。对于,俾斯麦的说了一句神预言:“腓特烈大帝去世20年后,普鲁士便在耶拿战役被拿破仑击败了;我去世20年后,威廉二世的皇冠也将保不住了。”

俾斯麦于1898年7月30日,在汉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病逝。距1918年11月28日威廉二世退位,隔了20年4个月。

不管怎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战争结束后的《凡尔赛和约》,把战争的责任算到了德国人头上。可如今,主流意见是,没有哪个国家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包括德国在内的所有大国,都不想打。

只不过,历史本来就是胜利者书写的。《凡尔赛和约》我们以后再说,只是,这个条约也注定了魏玛共和国的灭亡——赔偿8万多吨黄金呀,而美国今天也不过有几千吨的黄金储备而已。

在德国人看来,这就是一个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

于是,《凡尔赛和约》引发了德国人的复仇情绪,同时也“催生”了德意志第三帝国。

德意志第二帝国退出了历史舞台,取代它的是脆弱的魏玛共和国,那么,同盟国除了德国之外,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的命运又会是怎样?

我们下集再说。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365438.html

(7)
上一篇 2023年8月29日 上午11:22
下一篇 2023年8月30日 上午11:4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