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死者:鹿道森

作者:肉做的铁

本文转载自:秦兽(ID:qinshou7749)

不完美死者:鹿道森

 

昨天写鹿道森的事情,没想到引起很多比较深入的讨论,最近几年的青少年自杀案例,从来没有引起过这么多分歧,诸如青峰、韩飞、老吕等十几个朋友都在留言区或者私聊跟我讨论了这个问题,这十几位朋友有差不多三分之一都是平日里跟我观点和立场截然相反、我们也偶尔会互相对骂的微友,但在鹿道森自杀这个事情上,大家即使有不同意见,也没有像往常那样使用激烈的言辞,显然是因为一个鲜活生命的陨落,让这场即使是看起来针锋相对的争论,也蒙上了一层哀伤的颜色。

 

我对鹿道森这个事情的基本认知就是:自媒体的读者真的太不容易了,我看到很多人拿着别人的观点奉为圭臬,觉得很滑稽。

 

我从来不敢说自己写得好,但是每次写什么题材之前,一定要把能搜集到的包括当事人的声明和比较客观中立的大媒体的报道多看几遍。

 

鹿道森这个事情,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信息是他死亡的客观事实、他自己的遗嘱以及几家比较中立的媒体的报道,而所有自媒体(包括我)的各种发挥,都是建立在对这些资料的了解之上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依据作者一贯的写作风格而定,所以今天我跟一个读友聊天的时候说:人一定不能轻信,与其拿着别人的观点当自己的观点,不如自己去找最基本的原始信息阅读一下,然后做出自己的判断。

 

自己的判断再浅陋,那也是自己的,而一个人在拿出一次又一次的浅陋判断、粗浅认知之后,他的分析判断能力是会逐渐提高的。

 

 

以往青少年自杀案件中,受谴责的多是父母和学校,以及社会,但这次和以往不同:鹿道森的自杀,很多人表示了质疑,认为鹿道森这是陷自己的父母于不义之地,而且父母曾经为他学摄影贷过款(鹿道森姑姑所言,未经证实),因此说明他父母对他是很好的,而且邻居也说鹿道森的父母很爱鹿道森……

 

有了这样的描述,鹿道森之死就由可怜变成了可恨,有人认为他这是在报复父母,做得不对,不值得同情,更有人认为鹿道森是因为自己无能,挣不到钱,生活不如意从而迁怒父母,还有最可笑的一个观点是:摄影穷三代,你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凭什么玩儿摄影?这不是在给父母增加负担么?!

 

先说说这个观点,再展开其他观点讨论——且不说有多少艺术大师出身贫苦的事实,单单就凭穷人的孩子不配追求艺术这个观点,我就不想跟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交流了,不是我抬杠,按照这种观点推论:穷人就不该要孩子,甚至可以说:穷人都该死——穷人挣不到钱,活着也是浪费社会资源,穷人受教育程度低,个人素质低,智商也低,穷人只能和穷人结婚,所生的后代还是穷人,依然在先天智力、后天教育等方面全然落后于富人和有权力的人——这种“低端人口”,会拉低全民族的素质,so,他们有繁衍后代的必要吗?

 

所以我认为在谴责鹿道森不该学艺术的观点背后,其实是一种赤裸裸的表达着着傲慢和优越感的阶层歧视——请问说这话的人,在比你更有钱有地位、素质更高的人眼里,你有没有爱好艺术的资格?(甚至你有没有繁衍后代的资格都值得怀疑)你想过这个问题没有?

 

中式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无知在这里表露无遗:你们既误读了社会,也并不了解达尔文。

 

还有几个朋友给我转发了一些和我观点不同的文章,我很感谢朋友们给我分享这些不同的声音,让我了解到社会的变迁,人们心灵的变化,其中有几篇比我入行早的前辈写的文章我认为很有代表性,阅读量和点赞打赏都很高,也侧面证明了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我花了差不多四个小时消化这些文章以及它们的留言区,我总结出一个现象:

 

凡是比较传统的老派作家(我说的这个“老派”,主要是指奉行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人),对鹿道森的父母非常同情,对鹿道森自杀持批评态度,认为都是这孩子不争气,太自私。

 

这类人的观点主要表现为:没有回报父母养育之恩、没有尽孝、只顾自己感受而自杀是不道德的,这类人主要考虑的是个体应该以“利他”为主,鹿道森个人感受是被不重视乃至被忽略的。

 

而一些比较激进或者前卫的写手,比如我,则对鹿道森持同情态度,声讨家庭教育的失败,当然,还有更深层次的内容我没写出来,因为不方便写,比如:站在鹿道森的角度他是留守儿童,但是站在他父母的角度,那就是离乡民工,为鹿道森父母辩护的人也是在这一点儿展开“火力”:父母为了你都背井离乡去打工了,你怎么能这么没良心?

 

但是这个话题他们有意无意的截止在这里肯定不客观也不全面:如果在家乡就能挣到钱,谁又愿意背井离乡?就像我一路西行见到四川的“空心村”(见文尾延伸阅读)时也在想这个问题:家门口能挣到钱,谁又愿意抛妻别子漂泊他乡?

 

但是你说这个问题咋深入?如果深入,是不是文章就有风险?即使不深入,我们也能看到以童年鹿道森为代表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所以这不是鹿道森一个人的事情,这也是我我昨天在文中提到的:

 

怎样让更多的孩子不要成为鹿道森,应该是更多父母要考虑的事情。

 

也就是说,鹿道森的情况,虽然爆发点在个体身上,但关注点应该落在社会结构之下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上,不然只是谴责一个已经死去的人,对改良我们的社会,我认为意义不大,这可能也是我和前辈们最大的分歧。

 

一反常态我没有提那几位前辈的公号名称,也没有对那些我很鄙视的观点发起攻击,不只是因为我尊重他们,更因为这近一年的时间,我发现为不同观点而发起论战是个极其不划算的事情,有那时间不如打磨自己的文章或者多看几本书。

 

(但我保留对某些诸如“死了四千等于没死”的观点进行无限制攻击的承诺)。

 

我们继续说鹿道森的事情,今天我在阅读那些前辈的文章的同时还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包括我在内,我们在展开对这个事件的叙述的同时,还是应该不厌其烦的尽可能做个完整的脉络梳理,即使读者没有耐心看,也得这么做——我们应该尽可能做到完整叙述而不是片面强调。

 

我们共同的特点是只揪住这个事件中的个别细节展开论述,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并没有完全使用媒体披露的全部信息。

 

平心而论,所有媒体对这个事情的分析,都是建立在有限的信息之上展开的自己的分析(或者叫“脑补”)

 

鹿道森到底为什么自杀,也许只有他自己最清楚,甚至连他自己都说不清,但他一定是感受到了无法承受的压力:

 

现实的压力之下,他无法建起那些被生活摧毁了一次又一次、通往未来的希望之路。

 

现实中这样的人多吗?看看我昨天的留言区吧。

 

自杀这个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决定的,自杀是最严肃的人生问题和哲学问题,涂尔干还专门写了《论自杀》来分析这一沉重的社会现象。

 

而且我们也可以从媒体报道看到:

 

鹿道森先是把摄影器材送给朋友,再把行李分两次邮寄回家,自己最喜欢的美学著作则捐给了杭州图书馆……所有这一切有条不紊的安排显示了他自杀是“蓄谋已久”的事情,而鹿道森的遗嘱,也阐述了他自己的心路历程,从童年到成年,他都写了,所以我觉得简单的把鹿道森的自杀归因为只是逃避责任,只顾自己感受未免太粗暴——生命最大的本能是活着,蝼蚁尚偷生,况乎人?一个人理智正常的人能把身后事处理得这么井井有条再决绝赴死,只是为了逃避养老责任?

 

父母对孩子的义务,到18岁就算完成了,但绝大多数父母都舍不得让自己的孩子18岁就走向社会,所以父母往往会养孩子到完全独立,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一直认为每个子女都该善待父母,我自己也是这么做的,我可以为给父亲看病做出卖房子的决定,我想我算个合格的儿子了,但是在我骨子里从来没认为赡养老人是我的义务,相反,我认为这是政府的义务,所以,我善待父母是因为我爱他们,并不是其他原因

 

而那些责怪鹿道森的前辈们,我看了好几个人的观点,基本都停留在“百善孝先行”和理应先对父母尽责再谈个人感受的层面上。

 

这两种观点其实是同一种观点,那就是“孝顺”。

 

孝顺、孝顺,孝就必须顺,顺才能叫孝子,中国这么一个讲究孝顺文化的国家,却诞生了我前几年就写过的“父母皆祸害”的某瓣小组,这个小组尤其遭到了我们山东老乡的强烈愤慨和多次举报,后来这个小组不对外开放了。

 

说句闲话,山东是个特别重视孝顺文化、忠诚文化的地方,民风淳朴耿直淳厚的同时也确实有很多愚孝、愚忠乃至自我奴仆化的文化现象,比如鹿鸣的老黄写了篇反对集体磕头,招致无数谩骂威胁,连100万要取老黄项上人头的话都喊出来了(我才30万,太便宜了,我很不满意)。

 

所以,我依稀可以看到我和老一辈们的分歧点在哪里:我重视个体感受,所以我同情鹿道森,而老一辈们重视传统文化(孝文化),所以他们更同情鹿道森的父母。

 

我觉得这两种观点没有对错,只是不同,但我坚决反对孝文化。

 

我认为亲人之间最重要的是建立在平等、尊重基础上的“爱”,一定不是“孝”这个干尸病毒。

“孝”的最重要要求是“无违”(孔子所言“无违”原意不是这个意思),即要求子女无条件服从父母意志,西方的“孝”则重视亲子和尊老,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父母,并且鼓励孩子要有独到见解。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是伦理政治化,政治伦理化,所以自古以来忠孝就被当做人臣、人子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说到底这两个字都是等级文化的产物——对朝廷要忠,对爹要孝,“孝”字充满了强烈的人身依附和人身归属的意味。

“孝”文化戕害独立人格。

 

讲了这么多围绕鹿道森自杀而形成的不同观点的背后成因,接下来我想说说我所认为的鹿道森自杀的原因,我的观点和昨天一样,只不过今天我会补充一些细节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如我昨天所言,我认为鹿道森自杀的三个原因是:

 

1、原生家庭的严酷压力,这是最主要的根本性原因,父母家暴和语言暴力,校园霸凌等经历决定了鹿道森的生命底色写满了浓重的不幸;

 

2、成年后父母过强的操控欲将他的个人生活割裂的支离破碎,让他没有喘息的空间;

 

3、软弱的性格让他在商业竞争中并不具备优势,疫情打击之下生意惨淡造成的经济拮据,加速了他走向死亡的脚步。

 

那些指责鹿道森脆弱或者“娇惯成性”的文章,我看了不少,还有一个老前辈说鹿道森的父母对他太过溺爱,导致他太拿着自己当根葱……我相信这些人压根儿没看鹿道森的遗嘱,或者只是从别的公号里这扒拉一眼那儿瞄一下,从未曾认真而全面的通读过这个即将赴死之人的遗嘱——即使他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无法打动自媒体写手哪怕认真了解下他自杀的原因。

 

当然,除了鹿道森的遗嘱,还有新京报记者采访鹿道森姑姑的那条一分零四秒的语音,以及鹿道森的表亲伍女士、同行阿玛,朋友张先生、学员小何、吴同学等人的描述——其实这些资料不算多,而且差别不小。

 

比如伍女士认为鹿道森的自杀是因为工作压力大,而其家人对鹿道森很好,但鹿道森的朋友张先生则表示鹿道森有10万粉丝,人也很积极向上,乐于助人,张先生则认为鹿道森的死和他的童年经历有关,所以您看,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看法,不过通过这几天的综合对比来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鹿道森的亲属,比如姑姑和这位表亲,都认为鹿道森父母对鹿道森很好,而他们也压根儿不知道鹿道森曾经在校园霸凌的阴影下生活了很久,而鹿道森自己的遗嘱和他的朋友,则认为是他的童年不幸和成年遭遇导致了他的自杀,您说,咱们该信谁的?

 

从鹿道森的遗嘱看,确实有经济压力)

 

咱们从头分析几个细节:

 

1、那些指责鹿道森不体谅父母的人,说鹿道森父亲踢他一脚实在算不得什么,理由就是哪有没挨过打的孩子。

 

美国打孩子你可能面临失去监护权甚至坐牢,但是在中国,只要你别打死他,都不是问题,所以在很多人看来这一点确实不算什么,但是我想说的是:那一脚没落在你身上,你也不能体会一个三年级的孩子被逼着做四年级的题目做不出来的那种恐惧。

 

我能体会。

 

我曾经因为寒假作业被我爸一脚踹飞几米远,后脑勺磕在椅子背上,留下一条长长的疤痕,多年后我想起一个小学生被踹在空中飞行几米重重磕在实木家具上的情形,依然满心恐惧,我也至今不能忘记父亲给我的种种体罚,如今我已经不恨他,但是指望我忘了这些事是不可能的——不是我不想忘,是我忘不掉。

 

鹿道森分别在微博和遗书里至少两次提到这次因为跨级做题挨打的事情,字里行间都是充满悲伤,足见这件事对他影响很深。

 

人和人的承受能力不一样,而且那一脚没落在你身上,我觉得说“踹一脚不算什么”的人,我看你是没挨踹不知道疼。

不完美死者:鹿道森

 

截图来自鹿道森微博所载遗书


2、有人说父母打工都是为了鹿道森,而他不知道感恩,我觉得这是在故意歪解鹿道森的本意,或者说他们压根儿没看鹿道森的遗嘱和微博,我们看下鹿道森对父母外出打工的这段描写。

 

不完美死者:鹿道森

这段文字不在他的遗书里,而是记载于11月17日19:55:46的微博,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鹿道森在意的是自己对亲人的思念被当做过期食品,并不是抱怨父母让自己成为留守儿童。

 

3、“为你花钱就是爱你”,这个逻辑是典型的中式逻辑。

 

鹿道森的姑姑此时抛出鹿道森的父母为鹿道森花钱这个观点,让人越发明白一个典型的中国人的思维惯性:出了事先找借口。

此时此刻,就算不用为他的死负直接责任,难道你们不该面对鹿道森的遗书低头反思吗?

 

诚然,很多时候舍得给一个人花钱确实是一种爱的体现,但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途,能仅仅凭几件事就得出结论吗?鹿道森的父母无疑也是爱他的,但是也伤害了他,如果他能感受到的爱远远大于伤害的话,他还会自杀吗?比如不逼婚,比如不操控他的人生,比如不给他那么大的事业压力,时光再倒流一下,比如爸爸妈妈仔细看完那写满思念的纸条再给他一个拥抱……

也许今天这世界上就多了一个阳光自信的大男孩儿。

 

4、鹿道森的父母对鹿道森的教育方式是有问题的,操控欲太强,鹿道森曾说自己住校的经历:因为上课没接到电话被父母骂,也曾因为睡着了错过电话还是被骂,人总不能24小时守着电话吧?如下。

 

不完美死者:鹿道森

 

这也是我说的第二点,父母没有给他喘息的个人空间,除此之外他的遗嘱和微博里还提到了校园霸凌和给父母钱的事情,关于因为长相清秀而被校园霸凌,鹿道森的姑姑说从来没听说过,而鹿道森自己在微博里讲得很清楚,我分析是连自己写满思念爸爸妈妈的纸条都能被随手扔掉,鹿道森还会认为有必要跟自己的父母说这些事吗?

 

事实上他跟父母说过,得到的答复是:做好你自己。所以我猜测在那之后都是他忍下了这一切。

 

不完美死者:鹿道森

鹿道森生前像,确实很清秀

 

一个孩子在学生时代遭遇长期霸凌,是一件非常悲惨的事情,因为你躲无可躲,当遭遇霸凌之后没人能为自己撑腰,那么这孩子要么一直忍着,要么自己用暴力解决,但一直忍着,会给今后的人生留下浓重的阴影。

 

在我的读者里,有不少人曾经提到自己学生时代遭遇的霸凌或者被强奸,我能感受到他们的愤怒和悲伤一直贯穿他们这几十年的生命,并且有人一直在做报复的准备,所以我完全理解这种巨大的伤害带给人严重而持久的心理创伤。

 

鹿道森是个善良的孩子,他的学员证实了他的课收费很良心,而且总是不厌其烦的给学员做收费之外的免费讲解,而他自己的微博也记载了他2019年在南京捡到一只生病的流浪猫,在自己身上只有几百块钱的情况下他还带着猫去看病,最终也没能挽回猫的生命,他很悲伤,觉得自己的命运跟这猫很像。

 

我爸住院的时候我也曾捡到一只病猫,我花了三百块给它看病,没有好转,下午换了一个诊所,医生说是猫瘟,管我要一千,还不保证能治活,我带着它回到办公室,把它放在角落里对它说:对不起了,我要先给我爹看病。然后我想把它拿出来放到柔软的垫子上,可能是因为病痛,猫狠狠的抓了我一下,锋利的爪子深深嵌入我的手背,我忍着痛把它放到垫子上,然后下班后埋了它。

 

所以我不爱养猫和狗,因为我不能承受告别的痛苦。

综上述,从他的微博记载来看,我认为我昨天分析是成立的,而这样一个孩子,我也看不出来他有故意陷害自己父母的意图,至死他都在幻想自己能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如下。

 

不完美死者:鹿道森

 

可以清楚的看到他在渴望一个温暖有爱的家,而且他一直在尝试自愈,但是“越想摆脱的东西,就越不能”,加上他他一直在被逼婚、逼事业,没有私人空间,终于导致他再也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如下。

 

不完美死者:鹿道森

 

所以当伍女士说鹿道森的父母很爱他的时候,说“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只是关心孩子的方式不一样”的时候,我就冷笑了:有多少父母以爱的名义行使着操控甚至绑架的事实?

 

武汉那个当众搧自己儿子耳光的妈妈,她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吗?她就是用这种方式把自己的儿子关心到跳楼的,这下满意了吧?

 

明明就是社会给父母压力,父母再把压力和自己未曾达成的目标转嫁到孩子身上,还非要祭出“百善孝先行”的裹脚布,来恶心一个已经死去的孩子——在中国,终究还是崇古意识和传统文化价值观占据了上风,这些裹脚布的荣耀比人命都重要。

那些捍卫裹脚布的人,我真的为你们孩子的命运担心。

 

结语

 

我从来没有“死者为大”的观念,有些鬼子怂,他死了我还要喝酒祝贺,但是面对鹿道森这样一个活着的时候尽可能与人为善的大男孩,我找不到谴责他的理由,也许他只有好死不如赖活着、继续忍受无休止的内心折磨,往后余生里低着头唯唯诺诺听父母的话、听他人的安排,不能反抗,更不能自绝于道德战士,也许这样,他才是一个完美的活死人吧?

 

看来除了“完美受害人”,今后我们还需要一个“完美死者”来成就越来越多的道德战士——反正他死了,你们怎么说他,他都无法为自己解释了。

 

我反对自杀,但是已经自杀的人,痛惜之余我也会试着体验、感受他的痛苦:

 

世人多站活人的队,我却愿意在逝者的坟头敬一杯酒。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13527.html

(1)
上一篇 2021年12月5日 下午1:48
下一篇 2021年12月6日 上午10:3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网站已开通vip会员功能,付费文章和付费资源,vip会员均可免费查看与下载,建站不易,请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