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在平昌,中国短道为何差点团灭?

作者: 潘志立

本文转载自:后厂村体工队(ID:sports_163)

2022年冬奥会的短道速滑赛场,堪称摔跤、新规、判罚与摄像头的盛宴。

看着一个个选手在慢镜头回放中黯然退场,你很难不想起四年前的平昌,那届让国际滑联大幅细化规则、让四年后的主办方加装无数摄像机的冬奥会。

四年前在平昌,中国短道为何差点团灭?

2018年2月13日,对中国短道速滑队来说,是个比滑铁卢还要惨淡的日子,从杨扬、王濛到李坚柔,中国队已经在女子500米的赛道上连续赢了十余年,这届奥运会,他们派出了范可新、曲春雨和韩雨桐三人出战。

但出人意料的是,在半决赛上,范可新和曲春雨双双被判犯规出局。

先来看看范可新:在半决赛中,范可新试图从弯道超越, 过程中,她与身旁的对手发生肢体碰撞,随后摔倒。

四年前在平昌,中国短道为何差点团灭?

根据当时国际滑联的规则,超越过程引发的碰撞摔倒要由超越者负全责,因此范可新被判定犯规出局。

这个判罚从结果到过程,我们都得说被判了你也只能认。而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之后的曲春雨身上。

曲春雨的这次碰撞犯规,也同样发生在弯道超越环节,虽然不像范可新那样有大幅度的肢体接触,但从回放中能看出,在两人高靠近的过程中,曲春雨抬手碰到了对手的手臂,对手下意识地摆臂挣脱,结果曲春雨反而成了受影响最大的人,摔倒在一旁。

四年前在平昌,中国短道为何差点团灭?

这个角度能更清楚地看到曲春雨的受力过程,对手的挣脱的动作,加上自己抬手避免犯规的意图,让曲春雨直接失去了身体平衡。

四年前在平昌,中国短道为何差点团灭?

无独有偶,速滑男队也饱受犯规困扰,任子威在小组赛以第二名的成绩晋级,但随后裁判就给了他一记犯规出局。而小组第一的韩天宇,也收到了同样的待遇。

中国队一脸茫然,主教练李琰和主裁沟通,但裁判并未正面回应,当时连周洋都表示“越来越看不懂短道速滑了。”

四年前在平昌,中国短道为何差点团灭?

从某种程度来说,任子威的这次吹罚和曲春雨类似,都是中国选手在过弯的时候,下意识地抬手格挡,导致裁判在看完慢镜头回放后,毫不犹豫地吹了犯规。

正面慢镜头能看到,任子威在过弯的时候,右手搭在了旁边选手的肩膀上,并干扰到了对手的摆臂动作。无论实际影响如何,至少让裁判的观感非常显著。

四年前在平昌,中国短道为何差点团灭?

但,如果说前几个犯规还算有理有据,那韩天宇的这次犯规就有些过于严苛了。

在过弯瞬间,韩天宇的手只是稍微抬起、与身旁的韩国队发生了作用力几乎为零的身体接触。

四年前在平昌,中国短道为何差点团灭?

其实在碰到的一瞬间,韩天宇就意识到了什么,抬手向裁判示意“非故意没影响我清白”。但就算身边的对手没受到什么影响,裁判还是拉紧了吹罚尺度,直接吹掉了韩天宇的比赛资格。

看到这里我们能感受到,中国队员在过弯发生身体接触时会习惯性的抬手格挡,是招引吹罚的主因(任子威今天1500米的犯规也是如此)。外国队员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会用大臂使劲或躯干力量进行格挡,就算慢镜头回放,也很难看出明显犯规。

与之相比,中国队队员四肢甩在空中的动作视觉效果往往过于突出,格外吸引裁判眼球,这就成了中国队的犯规之源。

这个就像以前NBA比赛中的大回环一样,裁判的吹罚往往不是空穴来风,如果有动作,短道速滑极为复杂的规则总有一条是可以拿出来用的。

四年前在平昌,中国短道为何差点团灭?

但中国的选手们并不怕严格吹罚,而是怕双重标准。尺度的差异,才是争议的核心,接下来的女子3000米接力决赛,彻底将“犯规”这个词炒成白热化。

在终点线前,中国队的过弯再次被裁判抓住,范可新的抬手动作再次成为导火索,就像之前几次犯规一样,这一瞬间让裁判直接给出犯规处罚,四位手持国旗的姑娘也只能黯然离场。

四年前在平昌,中国短道为何差点团灭?

但,同样地,问题的核心不在于判罚,而在于标准是否统一。在上面这个慢动作中可以看出,韩国队员横向挤占中国队员的内道,迫使范可新无处落脚,被迫调整重心,导致抬手动作,才是问题的根源(这个动作就类似本届比赛中刘少林在最后加速时横切任子威的加速路线)。

 更耐人寻味的是,在3000米接力决赛中,韩国队交接棒摔倒,直接影响到身后的加拿大队,但裁判当时并没理会韩国队,却给了被影响的加拿大队一个犯规。

四年前在平昌,中国短道为何差点团灭?

周洋赛后激动地说:“我们知道这个裁判很严格,但如果判得这么严格,那为什么不判韩国犯规呢?”

赛后,中国队主教练李琰提起的申诉,也将矛头指向了吹罚的一致性(而不是中国队的判罚本身)。她很清楚中国队的犯规结果很难改变,但吹罚尺度是否统一,才是中国队真正要讨回的”公道“。

就像奥委会委员大杨扬说的:“不怕规则残酷,就怕规则不清晰。”整届冬奥会,中国队吃到了9次犯规,犯规率高达60%,是往届冬奥会的两倍。结果最终中国短道队在那届奥运会只拿到一枚金牌和两枚银牌,差点全军覆没。

四年前在平昌,中国短道为何差点团灭?

事后,大杨扬专门写邮件询问判罚原因,在得到官方答复后,她立刻协助中国速滑队伍避开规则上的雷区,帮队员改习惯动作。同时,面对两年一修订的国际滑联规则手册,中国也开始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其中。

结果就是到了本届北京冬奥会,中国作为主办方,已经有了更充分的准备,曾经的速滑名将小杨阳,现在是男子组的副裁判长。国际滑联的规则也更加细致严格。韩国队惯用的直道横切和弯道超越碰撞,都成了规则手册上的反面典型。

在数量众多的高速摄像头面前,今年的韩国队反而成了那支“在规则雷区里蹦迪”的队伍。

四年前在平昌,中国短道为何差点团灭?

随着时代发展,任何一项专业运动,都会朝着规则明晰化、判罚科技化的方向发展。运动员、教练组和观众都能快速理解规则,裁判员都用统一的尺度吹罚,才是这项运动长远发展的保障。

四年前在平昌,中国短道为何差点团灭?其实“猎豹”并没有出现在短道速滑场地中,甚至那台高速摄像机也不叫楼下所说的“飞猫”,而是朴实无华的“摄像机阵列”。

四年前在平昌,中国短道为何差点团灭?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42522.html

(0)
上一篇 2022年2月11日 下午12:52
下一篇 2022年2月11日 下午1:5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