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俄乌战争的前因后果

作者:桅杆677

本文转载自:走进历史的深处

前言:2月24日凌晨,普京授权俄军展开“特别军事行动”,乌克兰局势急转直下,俄乌战争爆发。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人们不禁会问:同源同种的两个国家,为什么最终走到兵戎相见?实际上,俄乌战争是历史情结、民族宗教、地缘政治、大国博弈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朋友们动员,本人查阅大量资料并深入研究,试图解读俄乌战争的前因后果。能力所限,一家之言,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一、俄乌两国,有着千年历史情结?

深度解读:俄乌战争的前因后果

1、共同的民族和国家源头

俄罗斯与乌克兰两国的渊源极深。在1991年苏联解体之前,在长达300多年的历史上,两国同属一个国家。我们熟悉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保尔柯察金、1964-1982年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勃列日涅夫等等,都是乌克兰人。要了解正在发生的俄乌战争,就不能不了解两国关系的演变历史。

俄罗斯人与乌克兰人都源于古代的东斯拉夫人。大约公元9世纪,居住在今乌克兰境内第聂伯河沿岸的东斯拉夫人逐渐形成部族。根据俄罗斯最早的史书《往年纪事》的记载:早先,东斯拉夫地区接受罗斯人(又称诺曼人、维京人、瓦良格人等,属于古代日耳曼人的分支)治理,向其交纳税赋,后将其驱逐。但此后,这些东斯拉夫部落之间攻伐不断。于是各部族共同商议后,又去找罗斯人:“我们那里土地辽阔富庶,可就是没有秩序,你们来治理和统管我们吧。”

公元862年,罗斯人酋长留里克三兄弟带领氏族,从日德兰半岛(今天丹麦一带)来到第聂伯河沿岸,在诺夫哥罗德(今俄罗斯境内)建立了罗斯公国,也称留里克王朝。这是第一个以东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国家,其统治者是外族的罗斯人。之后,罗斯公国开始对外扩张,于882年占领第聂伯河中游的基辅城,并把首都迁到基辅,开始了基辅罗斯公国时期。

罗斯公国及基辅罗斯公国,就是今天俄罗斯、乌克兰两国的源头。

至公元10世纪末,基辅罗斯公国达到鼎盛时期,成为东欧地区最强大的国家。后逐渐衰退,在11世纪中叶分封出18个小公国,陷于封建混战格局。

深度解读:俄乌战争的前因后果

2、莫斯科公国崛起

笔者一直有个疑问:俄罗斯这个名称,无论是俄语Россия英语Russia,还是元明时期所称的罗斯或罗刹,都没有一个“俄”的读音。不知为何称之俄罗斯?据说是蒙古人因为发音习惯,在词首加了个类似“俄”的发音,变成斡罗斯或鄂罗斯。满清入主中原以后,沿用蒙古习惯,统一称为俄罗斯并沿用至今。

大概在12~14世纪,第聂伯河沿岸的东斯拉夫人逐渐分裂成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3个支系。乌克兰人又被称为小罗斯人。这并不是歧视性称呼,而是在14世纪初,基辅罗斯的东正教分为两个教区,基辅以西、以北各为一个教区,其中西部教区较小,称为小罗斯,居住在这一地区的人就叫小罗斯人,原意为居住在小罗斯教区的人。

1235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率蒙古大军第二次西征,远至今俄罗斯、匈牙利、波兰等东欧地区,并于1240年攻占基辅。1242年前后,拔都建立钦察汗国(即金帐汗国),范围包括广大被征服地区,基辅罗斯的众多公国成为其附庸。

1283年,由基辅罗斯公国分封的莫斯科公国建立。从14世纪初开始,莫斯科公国接受钦察汗国的册封,取得代征这一地区贡纳的特权。借助于此项特权,莫斯科公国陆续兼并了四周的王公领地,逐渐成为整个罗斯地区最强大的公国。

此一时期,钦察汗国逐渐衰落,莫斯科公国在1478年停止缴纳贡赋。1480年,钦察汗国出动军队讨伐莫斯科公国,结果在顿河平原战败,莫斯科公国从此获得独立,同时也结束了蒙古人在俄罗斯地区长达240年的统治。

深度解读:俄乌战争的前因后果

3、乌克兰与俄罗斯合并

莫斯科公国独立后,经过100多年的四处征战,到16世纪30年代,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基本形成,其东部边界拓展到欧亚分界的乌拉尔山脉。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成为整个俄罗斯地区的最高君主,国号改为俄罗斯沙皇国,即沙皇俄国,1721年改称为俄罗斯帝国。

“乌克兰”一词最早出现是12世纪后期,意为“边陲之地”,主要是指今天的西乌克兰地区。基辅罗斯公国衰弱后,乌克兰地区相继处于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王国的统治之下,时间长达300多年。1648年,乌克兰哥萨克领袖赫梅利尼茨基发动反抗波兰统治的大起义。起义失败后,赫梅利尼茨基请求沙俄出兵帮助,把波兰人赶出了东乌克兰地区。

1654年,赫梅利尼茨基与俄罗斯沙皇签订《佩列亚斯拉夫和约》,东乌克兰与俄罗斯正式合并,从此成为沙皇俄国的一部分。1667年,俄罗斯和波兰签订《安德鲁索沃停战协定》,乌克兰地区以第聂伯河为界,以西属于波兰,以东和基辅归俄罗斯所有。

俄乌合并后,曾经历过短暂的自治时期。由于战乱和内斗,自治地位在几十年后就不复存在,并被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在1765年正式废除,设置行省治理。

当年东乌克兰与俄罗斯合并,是为了共同对付来自西边敌人。没想到368年之后,类似的情况又一次重演。

此后,沙皇俄国四处扩张。到18世纪末,除最西部的加利西亚以外,乌克兰其余地区均纳入沙俄版图。

深度解读:俄乌战争的前因后果

4、乌克兰从苏联解体中独立

十月革命后,乌克兰地区在1917年底成立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但仍是苏俄的一部分。在1918-1920年外国武装干涉苏俄时期,西乌克兰及白俄罗斯西部被波兰占领。1921年3月18日,波兰与苏俄签订《里加条约》,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划归波兰。

1922年苏联成立时,乌克兰(此时只拥有东部地区)加入联盟,成为苏联最初4个创始国之一,另三个为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1936年拆分为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应当说,加盟体制为大俄罗斯分裂埋下了伏笔,后来乌克兰等加盟共和国独立,是列宁种下的种子。

1939年9月1日,德国从西部闪击波兰。苏联随即于17日从东部出兵波兰,夺回了西乌克兰及白俄罗斯西部地区。今天乌克兰的疆域大体形成。

1991年12月8日,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这3个苏联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明斯克签署协议,“三家分晋”,宣布苏联不再存在,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乌克兰最终完成独立,也标志着俄乌两国合并337年的历史就此结束。

通过以上梳理可知:乌克兰在1991年独立之前,只是俄罗斯的一部分,无论是领土还是历史,其国家历史至今刚满30年,两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情结。从俄罗斯的角度,其国家历史还源自以基辅为首都的罗斯公国。不可否认,自苏联解体后,从普京到普通民众,大都怀有很深的大俄罗斯情结,对历史源头的乌克兰更是如此。当然,有情结不等于一定要动武,还有乌克兰自身及外部原因。

二、东西对立,导致俄乌反目成仇?

深度解读:俄乌战争的前因后果

1、东西乌克兰差异巨大

即使民众怀有大俄罗斯情结,也并不等于就一定会走向战争。苏联解体为15个国家,至今为此,俄罗斯出手打击过其中的2个国家,一个是格鲁吉亚,一个就是乌克兰。并且还有个时间上的巧合:都是在北京奥运会之后,一个是2008年夏季奥运会,一个是今年冬季奥运会。

不能不说,俄罗斯出手打击这2个国家,虽然动机不尽相同。但开战之前被打击国的所作所为基本类似:都有一个亲西方政府,在西方的纵容下,去挑战俄罗斯的底线。历史上,俄罗斯经过长期和残酷战争,才征服了高加索地区。所以,格鲁吉亚独立后反俄情绪比较重,加上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领土纠纷,双方兵戎相见比较好理解。

从两国的历史看,给人的感觉是乌克兰与俄罗斯同源同种,也没有多少积怨。可乌克兰独立以后,为什么会反俄并挑战俄罗斯呢?这得从乌克兰的国情说起。

前文说到,俄乌合并之初,只是合并了东乌克兰,西乌克兰很长时间在波兰王国的统治之下,累计时间近500年。在此过程中,统治者在各自区域内,从语言、宗教、文化等各方面,强制实行同化政策。日积月累,东乌克兰逐步俄罗斯化,西乌克兰逐步波兰化。西乌克兰地区不少居民甚至放弃了东正教,而改信天主教。

在历史上,俄罗斯与波兰是世仇,为西乌克兰地区争斗数百年,爆发过多次战争,可谓不共戴天。这在乌克兰内部肯定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深度解读:俄乌战争的前因后果

2、颜色革命撕裂了乌克兰

现在居住在乌克兰东部和西部的,虽然都是乌克兰人,生活在一个国家内,但在宗教、文化、价值观上差异很大,互不认同。东西部不团结,并且泾渭分明,西部亲西方,东部亲俄罗斯,再加上外部势力干涉,结果就是内部争斗不休。

乌克兰独立的最初几年,内部矛盾以及与俄罗斯关系磕磕碰碰,但总体还算平稳。矛盾尖锐化开始于2004年乌克兰大选。当年10月底,乌克兰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结束后,出口民调与最终结果不一致,民调占优的反对派领袖尤先科落选。

这个结果直接引发了著名的“橙色革命”,抗议集会人数不断增加。迫于欧盟和民众压力,乌克兰最高法院宣布选举结果无效。在当年12月底的重新选举中,尤先科以52%的结果获胜。

乌克兰“橙色革命”,也是全球颜色革命的开端。从这开始的一系列颜色革命,有这样一个规律:只要选举结果不是亲西方的人上台,就是“舞弊”,就不是“真正的民主”,就会有大规模的抗议示威。

2004年以后,乌克兰的经济、外交、军事等全面转向西方。2007年,欧盟启动了与乌克兰的《联系国协定》谈判,经过数轮谈判,准备于2013年11月正式签署。

但尤先科上台后,西方口惠而实不多,乌克兰经济上并没有什么起色,民众生活并无多少改善。在这个背景下,2010年大选时,亲俄的亚努科维奇上台,政策又向东转。

深度解读:俄乌战争的前因后果

3、东西部矛盾愈演愈烈

在俄罗斯又打又拉之下,亚努科维奇在2013年11月拒绝签署欧盟联系国协议。

此举又在乌克兰国内引发了“尊严革命”,并发展成流血冲突。12月15日,美国议员麦凯恩专门飞临基辅,进行宣传鼓动,声称“支持乌克兰人的正义事业”,许诺“美国会支持乌克兰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

乌克兰议会担心招致国际制裁,于2014年2月22日罢免了亚努科维奇,亚努科维奇出逃俄罗斯,亲俄势力垮台,俄乌关系从此急转直下。毫不夸张地说,颜色革命撕裂了乌克兰,使东西部对立加剧,最终导致了俄乌两国反目成仇。

对此,俄罗斯做出强硬回应,从乌克兰剥夺克里米亚主权: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亚经全民公投,决定加入俄罗斯联邦;普京在18日即批准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

克里米亚半岛是沙俄在1783年吞并的克里米亚汗国的一部分,是经过100多年战争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夺取的。此后,克里米亚一直处于俄罗斯的统治之下。1954年5月,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从俄罗斯划给乌克兰。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也归属乌克兰。

应当说,俄罗斯将划给乌克兰整整60年的克里米亚夺回去,在东乌克兰地区产生了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当年4、5月,东乌克兰地区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先后宣布独立,乌克兰政府随后派兵镇压,东部地区从此冲突不断。2014年5月,亿万富豪波罗申科就任总统,乌克兰急速向西转,致使东西部矛盾愈演愈烈。

深度解读:俄乌战争的前因后果

4、无意解决东部冲突

这些乌克兰寡头们不仅更加亲西方,并且不排除在治国理政上个人利益第一、国家利益第二。可以佐证的是:波罗申科2019年5月卸任后,新政府对其展开刑事调查,罪名包括涉嫌叛国、夺取和滥用权力等。

自那以后,亲西方的乌克兰政府与亲俄的东部地区关系日益恶化,武装持续冲突不断。2015年2月,在德、法两国的斡旋下,四国在明斯克签署一份乌东危机处理协议,即《明斯克协议》,规定乌东地区实现军事停火、恢复各地社会经济联系、推进有关中央放权和扩大地方自主权的宪法改革。

但当事国乌克兰对此并不热心,其关注的重点似乎不在国内冲突,而是加入欧盟和北约。乌议会甚至在2019年2月7日通过宪法修正案,把加入欧盟和北约作为国家基本方针。

2019年5月20日,“国民喜剧演员”泽连斯基就任乌克兰总统。此君毫无执政经验,但网络人气超高,居然获得73.3%的支持率,直把政治变成了游戏,把选总统变成了选秀。以后在这些国家,网红当总统,你一点也不要感到奇怪。

泽连斯基上任后,更是把加入北约和欧盟作为梦寐以求的目标,对于亟待解决的内部冲突,尤其是执行《明斯克协议》,压根就不当回事。2021年4月,泽连斯基以《明斯克协议》是前任总统签署为由,呼吁对《明斯克协议》进行修改,准备新官不理旧帐。

不仅如此,为了讨好北约,还频频在冲突地区搞事。这在客观上,是给早就想动武的普京以口实和把柄。

三、北约东扩,俄罗斯被逼入绝地?

深度解读:俄乌战争的前因后果

1、乌克兰要全面倒向西方

普京想动武的根本原因,是北约东扩,要拉乌克兰入伙,触及到了俄国家安全的底线。

《明斯克协议》是得到安理会第2202号决议认可的。2021年6月16日,普京和拜登在日内瓦会晤时,也一致认为解决乌克兰问题应该以《明斯克协议》为基础。可第二天,泽连斯基政府却说“在当前的状况下无法履行《明斯克协议》”。

泽连斯基当天还声称北约已“同意”乌克兰加入。可拜登随后回应“还有待观察”。由此可见,泽连斯基政府只想着加入北约,无意解决顿巴斯冲突。

应当说,执行《明斯克协议》是解决乌克兰问题的唯一选择,也是最后的机会,可泽连斯基轻率地放弃了。普京想动刀子,泽连斯基就递上刀子,喜剧演员准备出演“国家悲剧”的主角了。

这些年,乌克兰全面倒向西方的结果有二:一是内部矛盾激化,搞得东部地区“造反”,希望借助西方力量维护自身安全;二是希望通过加入欧盟改善经济。近些年,经济停滞不前,在经济增速上,与不受西方待见的邻国白俄罗斯基本差不多。这个东欧曾经最富庶的地区,正在沦为最贫穷的地区。

在苏联时期,乌克兰相对发达,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及粮仓。进入21世纪以来,乌克兰工业化进程明显倒退,经济结构中的制造业比重不断下降。尤其2004年以后,乌克兰在经济上转向西方,出现了两大明显特征:一是去工业化,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从2005年的18.5%下降到2020年的10.1%;二是去俄罗斯化,同期对俄出口比重从30%以上,下降到5%左右。

深度解读:俄乌战争的前因后果

2、北约东扩进逼俄罗斯

从进入21世纪以来的政策和发展脉络看,给人一种强烈的感觉:乌克兰政客们缺乏政治智慧。

战国时期,范雎提出远交近攻策略。这个策略中“近攻”对象,应当是国力弱于自己、最多是势均力敌的国家。而乌克兰也搞远交近攻,可其“近攻”对象,是比自己强大数倍的核大国俄罗斯,而远交的又是不怎么靠谱的盟友,明显在战略选择上存在着重大错误。

从地缘政治角度,乌克兰处于大国势力的交界处和枢纽地带,保持中立态度,与两边邻居都保持良好关系,才最符合其战略利益。对乌克兰来说,无论对俄罗斯心存多大恶感,它就在身边,你无法改变。所能做的,就是选择最为有利的交往策略。可乌克兰偏偏要“一边倒”,投入欧盟和北约的怀抱,加入反俄阵营,挑战身边这头大象。

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曾经承诺不向东扩展。1991年3月6日,参加四国(美、英、法、德)会议的美国代表塞茨表示:“已经与苏联进行了沟通,北约不应正式或者非正式地进行东扩。”

但苏联解体后,北约立即将东扩提上议事日程。1996年9月,北约公布了《东扩计划研究报告》,并在1997年7月决定了首批东扩成员国。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到目前为止,北约先后经历了5次东扩,先后接纳的国家是:1999年匈牙利、波兰、捷克3国,2004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7国,2009年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2017年黑山,2020年北马其顿。

深度解读:俄乌战争的前因后果

3、俄罗斯准备绝地反击

上述1999年以后加入北约的14个国家,全是以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卫星国或成员。20多年来,北约是在俄罗斯的一再抗议中一步步东扩的。

不久前,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北约东扩战略是“重大成就史”,有利于推动“自由与民主”在欧洲的扩散。实际上,东扩战略最根本的目的,是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生存空间。

目前,在西北方向,北约通过波罗的海沿岸3国,将军事基地和武器部署到了俄罗斯家门口;在西及西南方向,北约与俄罗斯之间只剩下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两个缓冲国了。基于俄、白两国的特殊关系,实际上北约与俄罗斯之间,只剩下一个乌克兰了。如果乌克兰也加入北约,俄罗斯就全线处于北约的直接威胁之下了。

俄罗斯的底线是乌克兰不得加入北约。关于这一点,俄罗斯多次重申。乌克兰对此也心知肚明,却一门心思地追求加入北约。这无疑触及底线,是俄罗斯无法容忍的。

俄罗斯开始反击了。其主要手段,是利用克里米亚和顿巴斯的亲俄势力,肢解乌克兰,搞乱乌克兰,进而搞乱乌克兰加入北约计划。

普京在2月24日的电视讲话中说:北约在乌克兰领土上建立军事设施,并被置于完全的外部控制之下,这“对我们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对于我们的国家来说,这最终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这是一再被反复谈论的红线。他们越过了它”。

实际上,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2月23号记者会上的一句反问:“他们有没有想过把一个大国逼到绝地的后果?”高度概括了普京动武的关键原因所在。

深度解读:俄乌战争的前因后果

4、主要目标是针对北约

就是说,俄罗斯发动这场战争,不只是为了解决顿巴斯问题,主要不是针对乌克兰,而是针对北约及美国。正如普京说的:“过去30年间,我们一直展现坚持和隐忍”。就俄罗斯的国家安全而言,似乎已经忍无可忍、退无可退了。

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心情迫切,态度坚决,并孜孜以求。有种观点:美欧只是利用乌克兰急于改善经济和安全环境的诉求,以加入欧盟、北约为诱饵,唆使其成为遏制俄罗斯的马前卒。这个观点并不全面。

表面上看,似乎北约对接纳乌克兰并不热心。例如:泽连斯基称北约已“同意”乌克兰加入,拜登随即回应“还有待观察”。北约国家还有很多类似的表态。但从西方国家的所作所为分析,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西方国家在乌克兰加入北约问题上并非不热心,而是有长期打算,在做两手准备,是在不断试探俄罗斯的底线和反应:如果太强烈,就“还有待观察”;如果不那么强烈,就顺水推舟。北约此前在东扩、尤其是接纳波罗的海沿岸3国问题上,就是这么干的。北约遏制俄罗斯是长期战略,接纳乌克兰也是既定目标。这一点毋庸置疑。

在此过程中,俄罗斯并非一味被动,一直在准备这场战争。认真分析普京2月24日的长篇电视讲话,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俄罗斯早就在准备,只是在选择时机了。可以佐证的是:乌克兰方向属于俄西部军区,而此次参战及云集在俄乌边境的俄军,有不少是从中部、南部、甚至远东军区调来的。

四、后续演变,一个分裂的乌克兰?

深度解读:俄乌战争的前因后果

1、事实上成了大国棋子

乌克兰位于北约东进的枢纽地带。因为同根同源,本可以与俄罗斯处理好关系,却急于投入西方的怀抱,事实上成了北约的工具,西方的棋子。令人悲哀的是,乌克兰政客们却心甘情愿,究竟是顺应民意还是受利益驱使?

俄乌战争爆发以后,欧盟和北约除了不痛不痒的制裁、以及部分国家提供武器等军事援助外,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动作,更别说派军队帮助了。23日,白宫发言人普萨基表示,美国政府“在任何情况都不会向乌克兰派兵与俄罗斯作战”。连美国都是这种态度,别说北约其他成员国了。

因此,泽连斯基在电视讲话中说:“只有我们自己在孤独地战斗。谁会和我们一起?老实说,我没有看到任何人。我问了27个欧洲国家领导人,乌克兰会加入北约吗?所有人都害怕,没有人回答我。”

泽连斯基说“所有人都害怕”,这话还真的不假。北约国家最害怕的,是俄罗斯庞大的核武库,这不需要多解释。美国甚至在3月1日同俄国防部开设了“消除冲突”热线,防止双方“作出误判、发生军事冲突事件或局势升级”。对欧洲国家而言,还有一个软肋,就是石油天然气供应,欧洲国家20%以上的原油、30%以上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尤其是天然气,短时间内根本找不到替代品。如果欧洲国家制裁升级,俄罗斯也拥有反制手段。

西方6国及欧盟领导人26日发表一份联合声明,称“将被选中的俄罗斯银行从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国际结算系统中排除”。这一制裁措施确实很严厉,但关键要看最后选中几家以及什么样的俄罗斯银行。

深度解读:俄乌战争的前因后果

2、迟打不如早打?

经济制裁往往是两败俱伤,俄罗斯肯定很难受,但欧洲也不会好过。况且,西方国家能卡俄罗斯脖子的手段并不多。所以,西方对俄罗斯制裁的效果并非那么吓人,有些制裁手段是做做样子给民众看,动不了真格的。连拜登在接受采访时也说“目前还没有可以立即见效的制裁措施”。当然,俄罗斯面对的是整个西方世界,即便是有限制裁,加上战争的消耗,对经济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实际上,从更大的格局上看,欧洲国家也是美国的棋子。美国只是投入了少量的经济和军事资源,通过乌克兰搞出事端,一边可以扼制俄罗斯,一边可以顺势绑定或打压欧洲,一石二鸟。无论乌克兰局势如何演变,是战、是和,美国都可以坐收渔利,包赚不赔。这即便不是美国的预谋,在客观上也达到了这种效果。

对俄罗斯来说,这场战争迟早是要打的。只有打一仗,才能彻底消除或解决乌克兰加入北约这个问题。至于为什么这个时候打?时机选择上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能解释为俄罗斯准备好了。至于说此时开打,是因为普京已被逼入绝地。这难免有些夸张,因为乌克兰加入北约还有一个过程,战争也并非唯一或最佳选项。普京是不是考虑:既然迟早要打,在准备好的前提下,迟打不如早打吧。打是为了谈,双方的问题最终要通过谈判来解决。目前情势下,只能以打促谈。

俄军自24日凌晨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至今已经持续几天。早先是说俄军“1个半小时拿下了基辅”,后来又说俄军“300多辆坦克被击毁”。实际上,战场假消息满天飞。目前看,战争似乎有些胶着,北约国家开始往乌克兰运送军火。

深度解读:俄乌战争的前因后果

3、出现一个分裂的乌克兰?

从俄罗斯方面看,战争最好速战速决,迅速结束军事行动,然后重启和平谈判。一方面,解决与乌克兰的关系问题,最佳效果是扶植亲俄势力,逐步实现对乌的实际控制;一方面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商讨,能就停止北约东扩达成一致。这一切的前提是俄军获胜,乌克兰屈服。

而从乌克兰方面看,获胜的希望几乎没有,最好的结果是将战争尽可能地拖下去,拖的时间越长越有利。一旦拖入持久战,情势就会逆转,军民信心就会恢复。实际上,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肯定也希望乌克兰能尽量多拖一段时间。这比制裁产生的效果更好。但能否实现这一点,既要看俄军的作战能力,更要看乌政府和军队的战斗意志,也要看西方国家对俄制裁及对乌支持的力度和效果。

如果战争久拖不决,双方心理上就会产生微妙变化,乌克兰有可能逐渐占据主动,而俄罗斯则会陷入被动。关于战争结局,往往不全是兵力与火力数据推算出来的。大家不会忘记1939年的苏芬战争。

从开战前几天来的情况看,俄军表现似乎不如预期,而乌军则有些超预期。对俄罗斯来说,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普京甚至发出了核威胁。接下来几天的战斗至关重要。

可以说,乌克兰东、西部对立是引发俄乌战争的导火索。无论这场战争的胜负如何,双方的仇恨已经结下,未来很可能要面对一个分裂的乌克兰。

深度解读:俄乌战争的前因后果

4、俄乌战争走向预判

就目前的情势分析,战后乌克兰无非以下三个结局:

一是重归统一。如果俄军在战场上获胜或至少取得相当大的优势,乌克兰有可能作出让步,放弃加入北约,实行中立立场。作为妥协,俄有可能放弃对顿、卢两地独立地位的承认。这样,双方就回到了《明斯克协议》框架内,乌克兰就能够保持领土完整。但对于克里米亚,俄乌两国都不可能放弃,唯一的处理办法是挂起来,各自表述。

二是维持现状。如果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较量,战场上势均力敌,在国际社会斡旋下停战,然后展开旷日持久的谈判。一如开战以前的情形:无休止地商谈,无休止地冲突,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乌克兰加入北约也无限期地推迟。如果是这种结局,这一仗就白打了。

三是国土分裂。如果俄军在战场上无法取胜,最终被动撤军。这样一来,乌克兰与西方的关系将更加紧密,俄罗斯只能退而求其次,谋求顿巴斯地区彻底独立。无论乌克兰或国际社会承认与否,这个地区都将实质性地脱离乌克兰。这在历史上已有先例:同样是俄罗斯宣布承认,2008年以来,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已经实质性地从格鲁吉亚分裂出去了。有点悲催的是:乌克兰当时便承认并与阿布哈兹建立了外交关系。

第一种结局是俄罗斯最想要的,对乌克兰也是最有利的。这让人感觉有些吊诡:乌克兰只有战败,才可以得到最符合自身利益的结局;因为不战败,乌国内外反俄势力是不会甘心的。国际社会对此结局肯定持欢迎态度。唯一不满意的是美国,因为战争拖下去才符合美国利益:既可遏制俄国,又能拖住欧洲。也因此,双方前2 轮谈判,除了在建立人道主义通道问题上达成一致外,没有其他进展。正如白俄总统卢卡申科在3月1日说的:“存在非常强大的力量破坏莫斯科和基辅的谈判进程。”

但打到差不多的时候,双方必然会坐下来谈判,或者打打谈谈。能否达成更好的结局,关键要看俄乌政客们的政治智慧了。笔者认为:内有高喊自由、民主的“爱国”人士,外有极力拉拢的美国,乌克兰恐怕很难有和平与统一。

五、战场胶着,是普京的战争策略?

深度解读:俄乌战争的前因后果

1、一场“非典型”战争

俄乌战争已经数天。开战之初,由于俄军占有绝对优势,很多人都认为俄军会速战速决。但从目前的战场形势看,双方似乎进入胶着状态。对此,一些人不大理解:面对弱小的乌军,俄军为什么会这样?甚至开始嘲笑或轻视俄军,认为俄军已经落伍。战场之所以出现这种胶着状态,有两种可能:一是俄军低烈度战争策略所导致的;二是乌军战术正确,俄军“落伍”了。冷静分析,应是两种可能性似乎都存在。

人们印象中的现代战争,应该先是战机轰炸、导弹横飞或排炮齐放,爆炸声震天动地,然后便是房屋倒塌、城市毁坏、军队或平民大量伤亡等场面。俄国防部称,至3月4日,已致1812个乌克兰军事基础设施瘫痪,包括65个指挥所、56个防空导弹系统以及59个雷达站等。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俄乌自开战以来,新闻中并没有见到多少炮火连天的战争画面,没有多少军人伤亡报道(俄方3月2日首次公布伤亡数字),更别说大量平民伤亡了。如果出现有平民伤亡,乌克兰是不会放过“谴责”机会的。

战争爆发后,俄军并没有利用其空中及地面火力优势,实施狂轰滥炸,甚至对乌军阵地和驻地也没有进行大规模轰炸。实际上,俄军是在乌克兰打一场“非典型”战争,有节制的战争。这应是普京的战争策略所决定的。

前文中说过,俄罗斯和乌克兰两个民族同源同种,历史上长期生活在一个国家,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情结,并没有多少仇怨。

对于小国、弱国乌克兰而言,在对俄关系上有三个选项:一是亲俄,如同白俄罗斯;二是亲西方,如同波罗的海沿岸3国;三是保持中立,如同基辛格说的“成为连结两方的桥梁”。

深度解读:俄乌战争的前因后果

2、不同对手用不同打法

这场战争,虽说是历史情结、民族分化、地缘关系以及大国博弈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背后的大国博弈,是北约东扩将俄罗斯“逼入绝地”。普京发动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阻止北约东扩到乌克兰领土。

有人说普京发动战争是一场豪赌或疯狂之举,是与北约及整个西方国家斗。实际上,理解为“被逼入绝地后的放手一搏”似更合适,置之死地以求后生。从这几天俄乌战争的进程看,普京应该没有疯狂,还是比较理性的,所选择的战争策略也是有长远考量的。

为什么这样说?普京自执掌俄政权以来,先后发动过3次战争。应当说,每次都会针对战争对象,选择合适的战争策略,即不同的对手用不同的打法。

在1999年的第二次车臣战争中,面对桀骜不驯的车臣穆斯林反叛武装,普京采取血腥镇压的战争策略,利用空中和地面火力优势,摧毁车臣城市、打击车臣武装,也不顾惜平民伤亡,军人平民一起打。其目的,就是要用血腥手段,镇压车臣反叛分子,把车臣人彻底打怕、打服。据说,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车臣三分之一的成年女人成了寡妇。此战之后,车臣至今已经平静了20多年。

2008年,格鲁吉亚做出疯狂举动,攻击南奥塞梯及俄罗斯维和部队。当时普京正在北京参加奥运会开幕式,接报后立即决定反击。俄军采取雷霆出击的战争策略,利用兵力火力优势,针对暴露于野外的格军,先是重型轰炸机地毯式轰炸,再是大口径火炮大面积覆盖,最后是大规模装甲集群突击。惊天动地,格军毫无还手之力,开战5天即遭重创,被迫求和。与乌克兰相类似,格鲁吉亚当时也在极力要求加入北约。不过自那以后,格鲁吉亚至今也没能加入北约,几乎没什么存在感了。

深度解读:俄乌战争的前因后果

3、低烈度战争策略?

可在俄乌战争中,上述血与火的战争场面并没有出现。笔者分析,这次对乌战争,普京采取的应该是低烈度的战争策略:没有出动重型轰炸机,没有动用中程或巡航导弹,也没有见到大口径火炮或火箭炮覆盖。也就是说,俄军没有利用其掌握制空权以及空中、地面火力优势,对乌克兰进行大规模轰炸。其目的,应是尽可能地降低城市破坏和人员伤亡。这与前两次的战争策略大不一样,更与美国打南联盟、打伊拉克等完全不一样。

所以,目前见到的情况是:基辅虽然被围,却很平静。2月28日,俄国防部发言人还敦促基辅平民撤离城市,并保证提供安全通道。俄军甚至在攻击一些军事设施之前,还事先通告并呼吁附近市民撤离。

这应该是俄乌战争呈胶着状态的主要原因。有人说俄军没有速胜,是因为乌军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避其锋芒、分散游击等。这当然也是原因,但应该不是主要原因。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采取这种低烈度的战争策略呢?这应与普京发动战争的目的密切相关:通过战争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并对战后两国关系重新定位。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为政治服务的。

前文说了,乌克兰在对俄关系上有亲俄、亲西方和中立3个选项。对俄罗斯来说,除了乌克兰倒向西方以外,其他两个选项都可接受。就目前的情势而言,让乌克兰恢复对俄友好,虽非完全不可能,但恐怕非常困难。俄罗斯的目标,应该是让乌克兰保持永久中立。

实现这个目标的一个前提,是这场战争的破坏不能太大,更不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尤其不能造成很多平民伤亡。也就是说,这场战争不能太血腥。

深度解读:俄乌战争的前因后果

4、也是捆住手脚的战争?

如果这一仗打成尸山血海或城市遭受巨大破坏,双方就会结下深仇大恨,俄乌关系也就无法挽回,乌克兰必然会彻底倒向西方。这肯定是普京所不愿见到的,也与发动战争的目的相违背。况且,俄、乌两个民族同出一源、相处千年,历史上也没有什么仇恨。正如俄境内一些反战人士所说的,俄罗斯人“有很多亲人和亲戚住在乌克兰”。

所以,只要战争目的能够达到,宁愿多费一些时间,也不要血肉相残。更何况,一旦平民伤亡增加,国际舆论就会对俄罗斯形成巨大压力。在这种低烈度战争策略下,仗就不好打了,有点捆住手脚的感觉。俄军虽然大军云集并掌控了制空权,却无法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

也就是说,这场战争没有速决的可能原因:一是普京基于政治需要所选择的战争策略;二是俄军轻敌或误判,低估了乌政府的抵抗决心,也轻视了乌军战斗意志和战术素养。此外,西方国家的强力支持及资金、武器援助,提振了乌军民抵抗信心;从战场情况看,也暴露出俄军装备和战术相对陈旧。尤其是信息战能力似乎偏弱。

可以想见,既然俄军选择了低烈度战争策略,应该早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局势当在掌控之中。或许普京就是要以大军云集加低烈度作战,给乌克兰以巨大军事压力,最终达到不战或少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在第2轮谈判中,双方还就部分地区临时停火、建立人道主义通道达成一致。对于泽连斯基多次提出与普京面对面谈判,也一直没有回应。普京似乎并不着急。只是战争拖延太久,情况就会发生变化,风险也随之增大,对俄军肯定不利。普大帝对此不会不明白,接下来就看俄军如何出招了。全世界都在试目以待。希望俄罗斯这次能顶住,否则北约今后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六、俄乌战争,联合国秩序被打破?

深度解读:俄乌战争的前因后果

1、国际秩序受到严重冲击

俄乌战争还引出一个人们广为关注的问题:会不会打破联合国宪章下的国际秩序?

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社会极为关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21日在谈话中表示:“俄罗斯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独立的决定,是对乌克兰领土完整和主权的侵犯,这种单方面的措施直接与《联合国宪章》原则相冲突。

这里所说的《联合国宪章》原则,主要是指其中的第2条第4款: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有意思的是:作为本月轮值主席国,俄常驻联合国代表瓦西里2月25日主持安理会会议,讨论美国和阿尔巴尼亚提交的“关于乌克兰局势的决议草案”,然后在投票中否决提案。这个结果早已明了,因为俄是安理会五常之一,拥有否决权。联大3月2日通过的要求俄立即从乌撤军的决议,只是建议性质,对会员国没有法律约束力。

与此同时,普京在2月24日电视讲话中,援引《联合国宪章》第51条以及与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友好互助条约,“决定开展特别军事行动”。第51条是指会员国受到武力攻击时,可以“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之自然权利”。

严格地说,在俄乌冲突前后,乌克兰方面违反了《明斯克协议》,而俄罗斯则违反了《联合国宪章》。以第51条作为开展军事行动的借口,在法理上是十分牵强的。因为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不是独立国家,更不是联合国会员国。

联合国成立70多年来,维护会员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一直是构建二战后国际新秩序的核心。而俄罗斯2014年在克里米亚、现在又在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实质性地剥夺乌克兰领土。

深度解读:俄乌战争的前因后果

2、我们仍生活在丛林法则之中

此举直接挑战了联合国试图建立的国际新秩序。给人的感觉,似乎又回到二战之前的弱肉强食时代:只要武力足够强大,就可以随意夺占他国领土。此前,只有萨达姆在1990年挑战过这个秩序,以武力吞并科威特。结果,经联合国授权,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将伊拉克打回原形。

应当说,联合国自成立以来,在维护国际新秩序方面还是有所建树的,战争频次明显减少,以战争手段侵占或剥夺别国领土的情况更是大为减少。类似伊拉克这样的中小国家胆敢破坏这个秩序,必遭严厉制裁或打击。但如果美俄这些核大国破坏秩序,联合国就无能为力了。这些大国时常会操纵、或绕开联合国展开行动,如北约1999年打击南联盟等。

乌克兰对俄罗斯确实非常重要。前美国总统安全顾问、地缘战略专家布热津斯基曾说:“没有乌克兰,俄罗斯只是个亚洲帝国。”一旦乌加入北约,俄的战略生存空间将大为压缩,确实难以忍受。但在如何影响或控制乌克兰问题上,俄似乎仍未摆脱沙皇时代的行事风格。

应当说,此例一开,遗祸无穷。在俄乌战争上,尽管是北约东扩在先、是乌克兰违反《明斯克协议》在先。但这些都不应成为发动战争的借口。如果现行国际秩序被打破,回到二战之前的状态,那就是强者想干什么,总是可以找到借口的。在那个时代,这类事件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

但仔细想想,我们现今仍然生活在丛林法则之中。在强权面前,很难讨论公理和正义。

类似俄在乌克兰的行动,北约早就干过:1999年,北约以人道危机为借口,对南联盟发动了长达78天的大规模突袭。其结果,不仅给南联盟造成了深重的人道灾难,也实质性地剥离了南联盟对科索沃的主权,所不同的只是北约没有将科索沃据为己有。

深度解读:俄乌战争的前因后果

3、西方已演变为进攻性集团

美国为首的北约,最初只是一个防御性军事集团。1949年8月24日,北美与西欧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实行前沿集体防御战略,规定“缔约国任何一方遭到武装攻击时,应视为对全体缔约国的攻击”。实质是美国主导下的西欧国家集体防御体系。

1991年,苏联和华约(华沙条约组织)解体,冷战正式结束,北美与西欧所受到的安全威胁基本消除。作为防御性质的军事组织,北约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北约迅速将其战略调整为“全方位应付危机”,从而转变为一个进攻性军事组织。由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整个西方国家也就成了一个进攻性集团。

普京在24日的电视讲话中,还列举了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因为这些国家的政府不亲近西方,不符合西方“价值观”,因为内政等问题就遭受北约打击。其中伊拉克的例子最为典型:2003年,仅怀疑“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对其发动战争。

北约虽然不占领他国领土,但被打击国所遭受的破坏,是极为惨重的。虽然在伊拉克始终没有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国家被毁灭,总统被吊死,长期陷入人道灾难,成为国际恐怖主义温床。利比亚、叙利亚的情况也相类似。

其实,国际关系中的丛林法则,在军事领域存在,在经济领域同样存在,甚至更为严重。西方国家以其优势地位,动不动挥舞制裁大棒,动不动就“卡脖子”。近些年,此类事情一再发生。

深度解读:俄乌战争的前因后果

4、北约离我们并不遥远

自从苏联解体后,由于失去制衡力量,北约在世界上可以说是为所欲为。这次俄乌战争,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被北约东扩直接逼出来的。

进入21世纪以来,从阿富汗、利比亚到叙利亚,北约早已“冲出欧洲、走向世界”。可以说,北约离我们越来越近:阿富汗“反恐”战争就在我们近旁;更有甚者,在近年的南海争端中,美、英、法、德等北约核心成员国的军舰,都在南中国海进行过挑衅性航行。这是一个警示,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大家不要忘记:即便在中美关系相对缓和的1999年,北约(美国)还轰炸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设想拼凑一个以美、日、印、澳4国同盟为核心的亚洲版“北约”,目标无疑是针对中国。因为东南亚国家不积极,计划迟迟未能付诸实施。此外,美国通过乌克兰,以少量资源在欧洲牵制住俄罗斯,或可腾出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用于亚太地区。

到目前为止,俄乌之间仍是炮火连天,网络上也是争论不休。对此,我们不应只当看客,还应冷静思考。

这场战争,俄罗斯直接上场,美、英、法间接上场,中国也无法置身事外。五大国均卷入其中,不仅左右乌克兰局势,对世界格局也会产生深远影响。从国际地缘政治角度看,俄乌之外,受这场战争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中国了:因为挺俄,后续在台岛及南海等问题上,可能会面临西方更大的围堵压力。

对此,我们不能不有所警惕和防范。从近代历史看,世界强国,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在打击对手方面都是残酷无情的。我们对此不应抱有任何幻想。北约持续东扩、俄罗斯被逼入绝地的教训,近在眼前,也极为深刻。

深度解读:俄乌战争的前因后果

结束语:俄乌战争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中国古代兵书《司马兵法》云: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大国博弈层出不穷。只有保持战略定力,不好战、不忘战,居安思危、有所准备,练好内功、积蓄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是祖宗留下的宝典,也是俄乌战争之于我们的教训和启发。

(全文完)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55039.html

(0)
上一篇 2022年3月7日 上午10:45
下一篇 2022年3月7日 上午10:4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