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与大国博弈,三种植物改变百年世界格局

作者:王鼎杰

本文转载自:王鼎杰工作室(ID:wdjgzs)

棉花与大国博弈,三种植物改变百年世界格局
正  文
棉花与大国博弈,三种植物改变百年世界格局

最近,新疆棉花成了很多朋友圈的热议话题。但鲜为人知的是,两百多年前,棉花就已经与大国博弈密切纠缠在一起。但是,我们的历史讲述,长期是中国史和世界史相分割。中国史里看不清世界,世界史里找不到中国。今天的文章,就将打破这个壁垒,一起回顾并未远去的历史。

曾经称雄国际的中国棉

讲世界近代史,工业革命是绕不过去的坎。但是,在讨论早期工业革命时,人们的关注点往往在蒸汽机,而忽略了另一个重要元素:棉花。

事实恰恰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国际贸易与大国关系层面,棉花的作用要远远压倒了蒸汽机。

棉花是东方植物,所以棉产品在欧洲长期是东方情调的象征之一。英国直到1641 年才有了本土的棉纺业。又要等到18世纪后期,伴随着早期工业革命,英国的棉纺业才得以迅速发展。

棉花与大国博弈,三种植物改变百年世界格局

但是,和以往的简化历史不同,英国虽然经历了工业革命的洗礼,在西半球的商业竞争中占了上风,但在遥远的东方依然面临着两个对手的严酷挑战。这两个对手就是印度和中国。

后人受了西方史书的误导,总以为当年中印的土布,怎可能对抗工业化的洋布?殊不知,当年工业革命初起,西方的规模优势并不明显。而中印也不是简单的小作坊生产。

印度土棉和中国的“南京布”因为成本低廉,生产基数大,加之有悠久的生产历史,制造经验独到丰富,所以在当时的世界上是全球范围的畅销产品。直到1813年,印度棉布还在大量销往英国本土。而被外国人统称为“南京布”的中国江南土布也不逊色,早在十八世纪就开始吸引海外欧洲人的眼球。松江棉布和印度棉布相比,虽然略显得粗糙,但却非常结实耐磨,“既保暖又耐穿,适合缝制军服”。所以欧洲人将印度棉布贩回欧洲,而用松江棉布制做殖民地军队的军服,直到鸦片战争时期,很多侵华英军的军装,用的就是松江棉布。

不仅如此,中国另有一种更粗糙的棉布远销菲律宾,远比印度细棉受欢迎,奉行以货易货传统的当地人还将之作为交易的媒介,“在部分菲律宾群岛,一用就长达四五百年。”(参见陈国栋《历史上的亚洲海洋贸易网》)

有一个时段,中国广州地区不断从英国人手里进口棉花,原因很简单:外销的太厉害了,以致本地市场棉根紧缺,所以才从英国人手里买一部分原材料,既解决自己穿的问题,加工后再出口,自然比卖棉花赚钱——在这里,英国商团俨然成了中国的原料供应商。

棉花与大国博弈,三种植物改变百年世界格局

当年的印度和中国,不仅是庞大的生产基地,同时自带巨大的消费市场。这就进一步强化了两地产品的竞争力。

结果,在远东棉市上,英国的工业产品让中印联军打得是灰头土脸,苦不堪言。时间一长,英国人就不免穷则思变,搞起了不正当竞争。

枪杆子里出市场

早在18世纪初,英国的纺织业主们就开始不断去下院陈情,呼吁国家干预。英国政府为了促进本土新兴制造业的发展,断然宣布:自1701年9月29日开始,对来自印度、中国、波斯的丝织品、混纺品,“还有除开白底棉布以外的所有染过色的白细布、薄毛织品,均封存仓库,直至再输出之日为止。”在英格兰,上述“违禁品”一经发现,“不管是衣服还是日用品,均予没收。对其所有者和贩卖者课以二百英镑的罚金。”

但是,这个限制只能保障本土市场不被外来棉布占领,而狭小的本土市场根本不能满足日趋膨胀的本土纺织业的销售需要。于是,根本之图就变成了以军事手段控制东方市场。

英国采取以印制印的战略,利用印度各邦主之间的矛盾,制造战争,分化瓦解,逐个击破,终于全面征服了印度。

棉花与大国博弈,三种植物改变百年世界格局

接着,英国迅速将一连串的霸王条款强加于印度各邦,既要束缚本地产业的发展,又要将其市场变成本土纺织业的倾销基地。英国货疯狂的巨量免税涌入印度,而印度人自己的棉织品在自己地皮上出售,反而要被殖民当局一而再再而三的课以重税。

在“1813年,加尔各答出口到英国的棉织品价值二百万英镑;但仅仅时隔十七年,它们之间的角色就完全颠倒了过来:加尔各答成了英国的附属市场,不得不从英国进口同样价值二百万英镑的兰开夏出产的棉织品!荒唐的是,这种棉织品在印度市场上比比皆是。”(参见托比·马斯格雷夫,威尔·马斯格雷夫,《棉花——生长在树上的羊毛》)

至此,印度问题彻底解决。但是,作为这个解决的代价,中国棉织品同样扫除了一个强力竞争对手。

而更尴尬的是,英国当年的对华贸易处处碰壁。除了原材料和奢侈品,英国竟无一个大宗商品可以打入中国市场。

唯一让英国安慰的是,清王朝上下全无国际竞争意识,也没有国际品牌打造计划,从而让英国得以垄断马六甲海峡以西的棉产品市场。但是,另一样产品,却是英国无论如何难以抵制的。这就是茶叶。

横扫英伦的中国茶

英国本来没有喝茶的传统,直到1662年的一桩政治联姻。才因为一位葡萄牙公主,开始喝起茶来。最初只是上层社会的喜好,但终于由贵族而平民,涟漪状扩大到英国全境,覆盖了各个阶层。伴随着“下午茶”传统在英国的形成,中国的茶叶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并终于取代传统的香辛料而成为英国从亚洲进口量最大、获利最高的商品。也使之取代丝绸,成为英国从中国进口商品的主体。

到1734年,英国中产阶级家庭喝茶的开支,超过了购买家庭主食的开支。比例大约是4:3。

棉花与大国博弈,三种植物改变百年世界格局

英国当然无法容忍这种状况。于是,各种反茶组织风起云涌,到处宣传喝茶的坏处。但事实证明,喝茶不仅无害,恰恰有益。

抵制不住茶叶,只好启动高关税策略。但是,高关税的结果是产生出巨大的非法牟利空间。从而滋生出巨大的茶叶黑市。

英国海军可以称霸七海,却对无孔不入的茶叶贩子束手无策。

时日久长,合法经营茶叶贸易的东印度公司就不免压力山大。面对日趋增加的库存,公司开始动用上层关系谋求解套。结果引发了一场搅动整个西洋世界的国际大战。

搅动世界的茶叶战争

为了给东印度公司脱困,英国政府于1773年通过了《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条例特批公司免缴高额的进口关税,而只征收轻微的茶税,使之得以将库存茶叶以比走私茶叶还低百分之五十的价格在北美殖民地倾销。

按照伦敦的老爷们的如意算盘,让殖民地人民喝便宜茶,帮国有组织解困,真是一举两得。

不幸,当时北美十三殖民地和英帝国已经势同水火。而且,北美正是茶叶走私贩子的重要基地。

不难想象,英国的举措点燃了反抗的怒火。

茶叶走私贩串连了殖民地反英人士中的少壮派,在波士顿鼓动一帮小青年,于当年的12月16日深夜,头插禽毛,脸抹油彩,化妆成印第安土人,冲入港内,三小时内朝大海里倒光了三只船上的45吨茶叶,价值一万八千英镑,可沏茶2400万杯。

棉花与大国博弈,三种植物改变百年世界格局

这一下反过来又彻底激怒了伦敦当局,高压政策随之发出。

1774年英国政府先后颁布系列法令,宣布封锁波士顿港口,取消马萨诸塞州的自治,在殖民地自由驻军……直接引发1775年的大冲突。结果,莱克星顿一阵枪响,战火越烧越大。法国、西班牙、荷兰相继卷入战争,战场从北美一直打到印度。

棉花与大国博弈,三种植物改变百年世界格局

叫花子军八年抗战,北美十三殖民地变美利坚合众国。整个西半球的权力格局重新布局。

其直接导火索,正是中国茶叶。

以毒品平衡保健品

丢失北美,宣告了不列颠第一帝国的终结。

英国开始卧薪尝胆,韬光养晦。对内,于1784年改弦更张,将茶叶税一次性减去百分之九十!彻底杜绝了走私问题。对外,等待法国先出内乱,再重新入局。

之后,英国利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英国重新开启了不列颠第二帝国时代。但茶叶的进口,却有增无减,

到十九世纪,中国每年出口茶叶二千余万斤,每百斤售白银十九两。

与此同时,英国经过对印度的长期打压,终于彻底摧毁了印度棉织品的国际竞争力,但也因此让印度一片赤贫。如果殖民地穷到连买东西的能力都没有,对帝国主义者也是一个灾难。这就意味着本土的纺织品卖不出去。

最终的解决办法可谓狠毒。那就是在印度大规模种植罂粟,再提炼鸦片去中国出售。

棉花与大国博弈,三种植物改变百年世界格局

热火朝天的印度鸦片生产线

鸦片是毒品,但英国却将之伪装成保健品,调制出各种口味,拿到广州免费试抽。再进行问卷记录,筛选出中国人喜欢的口味,批量生产。

通过这种毒品贸易,英国既搞垮了中国,又重构了英国本土与印度殖民地的贸易流。

于是,印度毒品换中国茶叶和贵金属,英国人则喝茶数钱。换来我们抽英国鸦片,变东亚病夫。

现在轮到清王朝严禁鸦片。结果是,鸦片走私横行。并最终因为打击毒品走私,而引发了中英鸦片战争。

棉花与大国博弈,三种植物改变百年世界格局

鸦片战争后,列强蜂拥而至,通过一连串不平等条约,彻底摧毁了中国纺织业,并将曾经称雄半个世界的中国棉布品牌抹杀干净。

英国茶的崛起

清王朝出局,故事却未结束。

两个新兴国家陆续入局。一个是日本,一个是美国

日本开始加入国际茶叶和纺织品大战,并逐渐替代英国成为对华鸦片销售的大户;美国则借助棉花实现快速发展,又因为棉花经济引发惨烈的内战。直到今天,棉花、茶叶和罂粟,仍然在不同层面影响着国际关系。

而当年的英国,并不满足于只是打败中国。

其实,英国一直在想法设法寻找茶树,研究茶叶技术,打造自己的茶叶品牌。

即便是鸦片战争撞开中国大门,英国也没有停止自主研发的步子。

就这样,英国终于在印度搞出自己的茶叶产业。

但是,英国的消费者此时已经习惯了中国茶的味道,并不买印度茶的帐。对此,英国商人的办法是将中国茶叶与印度茶叶混合在一起售卖,逐年降低中国茶叶的比例,终于不动声色地逆转了大众的口味。

今天,在世界上,说红茶,必是英、印。说绿茶,必是日本。中国茶却给压在舱底。

这就再次提醒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任重道远。打通基础教育阶段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壁垒,更是迫在眉睫。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65082.html

(1)
上一篇 2022年3月28日 上午10:48
下一篇 2022年3月28日 上午11:0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