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遇刺身亡,会引发什么连锁反应?

作 者:周掌柜 掌柜智库联合创始人、知名商业战略专家

本文转载自:正和岛(ID:zhenghedao)

今天,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被枪击事件牵动了整个世界的紧张神经。从日本媒体公布的细节来看,安倍被人用霰弹枪从背后击中,连续两次枪击,脖子处中弹流血不止。
 
8日下午16时,据新华社转载日媒消息,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遭到枪击后,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终年67岁。
安倍遇刺身亡,会引发什么连锁反应?
警方已逮捕名为山上彻也的嫌疑人。另据日本共同社最新消息,安倍枪击案中被捕的男子42岁,来自奈良市。目前对于这起事件的定性是孤立事件还是政治暗杀并没有定论。
 
安倍遇刺身亡,会引发什么连锁反应?
 
安倍被枪击事件引发了日本股市瞬间下跌,甚至引发了中国A股和港股调整。
 
安倍遇刺身亡,会引发什么连锁反应?
一方面,风声鹤唳的全球投资者都在关注事件背后的国际政经局势,安倍事件是否像1914年一战萨达热窝事件费迪南大公遇刺一样引发世界大战的连锁反应;
 
另一方面,各方都在关注事件背后的政治动因,这是否和1932年日本首相犬养毅被年轻军官暗杀有可比性?借此日本军国主义是否可能死灰复燃?公众诸多疑问谜团快速浮出水面,背后则是世界性对当前新冠疫情、俄乌战争之后的世界不确定环境的焦虑感。
 
这两天整个世界也确实不太平,大事件层出不穷。
 
7月6日,尼日利亚国家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基亚里证实,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秘书长、尼日利亚人巴尔金多在5日突然去世,享年63岁。要知道几乎每次欧佩克的巨大变化都会引发油价和世界经济的连锁反应。
 
7日英国首相约翰逊辞职,因为正值俄乌战争期间,作为美国铁杆盟友的英国首相,英国之后对俄乌战争的态度也值得关注。
 
安倍遇刺身亡,会引发什么连锁反应?
 
加之,奥密克戎变种出现,病毒是否持续减弱还无定论。2022下半年刚刚开始的几天就这样出现了世界范围内跌宕起伏的诸多历史大事件。
 
除了这些,对于安倍枪击事件的舆论反应中,中国网民反应堪称激烈。绝大多数都以反华标签的一贯视角看安倍,存在较多相对激进的民族主义情绪。这和中日关系经热政冷的大环境以及中日钓鱼岛纷争辉映,实际上客观上也引发了一波不小的反日舆论。
 
那么,安倍事件带来的全球性影响是否会引发上面担忧的多种连锁反应?全球经济是否因为大事件出现重大转折呢?本文,掌柜智库应约就企业家和政经人士的关注谈几点多角度看法。
 

安倍遇刺身亡,会引发什么连锁反应?

从政治角度来看,目前我们倾向于认为这次事件的全球性政治影响有限。
 
不妨先来对比一下安倍事件和萨拉热窝事件以及日本军国主义时期的犬养毅首相被暗杀事件的区别。
 
萨拉热窝事件(Sarajevo Assassination)于1914年6月28日在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这一天是塞尔维亚的国耻日,历史背景是1386年6月28日土耳其征服塞尔维亚,所以6月28日是塞尔维亚被土耳其征服的纪念日,类似中国的“918事件”,可见是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时间点。
 
安倍遇刺身亡,会引发什么连锁反应?
 
当时,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黑手社”的波斯尼亚青年学生)枪杀。这次事件最终导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对比来看,试图刺杀安倍的凶手是日本人,虽然原因不详,但客观上大概率排除了引发国际纠纷的可能性,外国势力插手的可能性较低。从日本媒体和舆论的反应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点,所以,过多的联想并不符合客观逻辑。
 
而安倍事件与犬养毅被枪杀事件区别更大。1932年5月15日下午,9个海军青年军官闯入内阁首相犬养毅官邸,犬养毅被枪杀。
 
安倍遇刺身亡,会引发什么连锁反应?
 
背后原因主要是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政界和军方对华政策的分歧。当时的日本政界,希望通过建立沟通合作关系,在中国取得利益,但日本军人,却主张通过野蛮的侵略,直接取得中国的领土。
 
犬养毅是日本少有的民主人士,跟孙中山的关系密切,也是早期支持孙中山革命的主要日本友人,所以,这次事件完全是日本内部政治分歧导致,带有明确的政治目的。
 
而当前对于已经辞职2年的安倍,虽然有着一定的政治影响力,背后并不代表明确的政治团体,日本体制也不允许他在现任政府内部保持决定性影响力,所以,由此带来日本政治剧烈变动而或重大转向的可能性也很小。
 
那么,安倍枪击事件可能是因为其政治言论背后的日本政治斗争吗?探究起来,安倍卸任2年内最敏感的一次政治表态就是关于“核共享”的言论,这方面内容掌柜智库曾经深入分析过。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战争爆发之后发表演讲,第一次公开去探讨日本社会最禁忌的问题——核。要知道作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被核爆过的国家,加之2011年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导致日本社会基本上是谈“核”色变。
 
日本政界一直以来的原则也是什么都可以讨论,什么都可以倡导,唯独核武器不行。在这个历史节点,安倍晋三打破了这个禁忌,他在电视节目中表示他认为日本应该讨论所谓的“核共享”政策,在日本部署并且共同运用美国的核武器。
 
其实要说日本制造核武器也并非多困难,日本从1980年建立了钚增值反应堆核浓缩铀工厂后,其实就取得了制造核武器的能力,只不过由于1995年加入了《核不扩散条约》后,一直受社会因素影响没有发展而已。
 
当下,如同德国社会所经历的转变一样,日本社会也开始在拥核问题上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不过这个转变显然不是他一个人的主导性观点
 
而且,之后日本现任首相岸田文雄立刻下场“灭火”,表示从坚持“无核三原则”的立场出发,日本不能与美国共有核武器。从岸田文雄出面紧急灭火的表现来看,作为日本军事保卫国的美国,可能对其举动也并不同意。
 
美国对日本的拥核的态度上来看,美国既希望日本作为其亚太最重要盟友,帮助美国守住围堵中国的岛链,并且在台湾问题上制衡中国;但也不希望日本军国主义崛起之后失去对其控制,毕竟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进攻过美国本土的国家,日本核武装的影响美国一定会慎重评估。
 
总结和以上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对比以及内政分析,掌柜智库倾向于认为带来全球性政治影响的可能性不大,投资者目前看还不需要过分解读,当然,最终判断影响范围也需要看后续披露的凶手背景和动机等信息。
 

安倍遇刺身亡,会引发什么连锁反应?

从经济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安倍事件带来的不确定性也应该是短期现象。
安倍遇刺身亡,会引发什么连锁反应?
一方面,“安倍经济学”在其卸任之后,已经作出了很多调整。这个调整简单概括起来就是日本已经从绝对的贸易至上调整为“贸易和安全平衡战略”,当然,这也意味着日本军事快速发展的时期已经到来,值得警惕,只是离“军事至上”还有很大差距。
 
回顾安倍经济学,当初在安倍政府推出的“安倍经济学”下,大胆的货币宽松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经济结构改革政策被称为“三支箭”,是经济政策的支柱。
 
在“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中,使用最多的是大胆的货币宽松政策。从结果来看,日本的GDP、股价、企业利润均有所增加,同时失业率和财政赤字减少,可以说该经济政策取得了理想的成果
 
另一方面,当初安倍的经济政策主要目标是遏制通胀的,当前全球性通胀存在很强的地缘政治因素,显然不是继续货币宽松可以达到效果的。总体上看,安倍被枪击事件对于当前岸田文雄政府的经济政策的影响应该不会很大。
 
当然,对日本影响不大也就意味着对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的经济影响较小,日本经济形势也很难直接影响美国,所以,安倍事件带来的经济影响大概率还是短期的不安全感叠加导致,并不是经济内部机制出现问题。
 

安倍遇刺身亡,会引发什么连锁反应?

除了以上政治和经济的大颗粒度分析之外,我们倒是可以在这个时间点重新审视安倍以及其历史政策对中日关系的潜在影响。
 
事实上,中日关系有着敏感和微妙双重特性,表现在民间情绪高涨的同时,官方的态度有所保留,并且政治和经济联系长期二元背离。我们不妨重新评价一下安倍这样的精英政治家。笔者和掌柜智库的中日关系专家有几个基本看法:
 
1. 发展中日友好关系应该是长期目标,而不是短期手段。
 
中国和日本互为邻居有着几千年的交往史,从大历史观看中日关系乃至东北亚中日韩合作前景,需要超越情绪的极致理性。
 
这里我们看一个被广泛忽略的细节,安倍在2020年8月28日宣布因为健康原因辞职之后,已经过去了接近两年。
 
当初中国外交部对安倍辞职的评论非常客观和温和,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我们注意到有关报道,这是日本的内部事务,我们不做评论。中日两国互为近邻,中方愿与日方一道,继续推动中日关系发展。
 
这起码说明两点,一是官方对于安倍任内处于政治平衡考虑的激进行为给予了一定程度的理解,毕竟日本政治受美国影响很大,中国需要与日本在位政治家保持一种弹性关系和多种沟通管道;
 
二是中方对于日本后续政治家推动中日关系抱以期待。这一点也侧面印证了中日关系的复杂性,远非民间所看到的那种敌我矛盾的剑拔弩张。
 
2. 我们既需要看到安倍的强硬派姿态,也需要客观评价其对中日关系的建设性影响。
作为日本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日本首相,安倍早期多次参拜靖国神社,这激起中国和韩国民意极大反感。但后期确实也是解决中日之间这个敏感问题最彻底的人。
 
这背后有很强的政治博弈的辩证关系,只有在日本国内被认定为坚定民族主义者的领导者才存在后续作出平衡姿态的政治资本。
 
而且,一般情况下,由于美国实质性军事占领的关系,日本首相首先必须是美国接受的人,然后不能是中国和俄罗斯强烈反感的人,这样才有利于日本政局的稳定。
所以,当我们看到安倍早期用极端方式取悦了国内激进势力和民族主义之后,他能够理性面对中日关系,不得不说,这是一位大政治家的作为。
 
从中国的角度,中国国家利益更希望日本领导者相对独立自主地看待中日关系,而不是成为美国的应声虫,这是我们的最大利益之所在。
3. 超越个人好恶的评价,客观看待安倍的政绩有利于我们了解日本的发展方向。
在日本国内,安倍的历史地位已经获得了相对一致性的认同,那就是他在位期间日本成功地从东日本的核泄漏危机中走出来,这一点印证了日本政治稳定才能解决大型的社会问题。
 
在2011年和2013年,日本两次出现严重核泄漏事故。后一次更加严重,有关人员当天在反应堆储水罐周边发现了水潭,据估计,有大约300吨被高度污染的水可能已经流入海洋。
2013年8月28日,日本负责核安全的监管机构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正式决定,将福岛核电站高浓度核污水泄漏事件定为第叁级,即“严重事件”,日本将其定为7级核事故。而带领日本从这次可能毁灭东日本的历史性危机中走出来的恰恰是安倍。
 
当然,他在任期间政绩不仅如此,安倍也是国内问题大刀阔斧的改革者。掌柜智库多位国际关系专家均评价:“安倍在小泉之后,持续推动的日本邮政系统公务员改革动了很多人的奶酪,大概涉及到百万级别公务员和家属,不可避免产生社会上诸多不满,但他很有决断力。
不过,从以上两件有代表性的事件可以看出,安倍作为强势领导者在日本政坛依然有着相当影响。
 
4. 能推动中日关系改善和走向高水平合作的一定是强势且拥有全球视野的日本领导者,中国政府和民众则需要以更大的包容度审视其具体言行。
 
这个问题展开也会很复杂,同样很辩证,如果他是一个弱势的领导者,不仅可能继续导致日本政坛的频繁更迭,很长时间日本1年换一位首相,让中日外交也陷入无从入手的窘境。
 
对中日关系更严重的后果就是弱势领导者往往更加倒向美国,让中日韩大三角关系出现持续动荡。背后的根本原因还是美国对日本的实质性军事占领,日本虽然拥有独立的政治体制,却也受到美国意志的制约。
 
而我们用这个逻辑反观安倍。从其2012年9月到2020年8月这8年时间回顾去看,安倍在任期间实际上中日关系是相对稳定的,中日韩大三角关系相对稳定,日美同盟并没有太多实质性加强。
 
日本还是持续在“重贸易、轻安全”的道路上。或者更直接一点说,安倍不仅很好地引领了日本的发展,也很好地平衡了在美国和中国、俄罗斯、韩国之间的关系,没有激化矛盾,并且解决了诸多困扰日本多年的悬而未决的问题。
 
这几乎和中国民间对安倍因为参拜靖国神社带来的绝对负面效应几乎相反,实际上,对中日关系中安倍作用的认知,中国官方站的格局更高、更加冷静和务实。
 
安倍遇刺身亡,会引发什么连锁反应?
 
有了以上的多角度分析,掌柜智库建议投资人和企业家对于安倍枪击事件不宜过度解读,但仍需冷静观察后续事实调查真相的影响。
 
也真诚地希望中国的多方舆论在这个世界性动荡时期,应该保持更大的理性和建设性看待世界性动荡,同时,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需要共同合作解决气候变化等世界性难题。
毫不夸张地说,30年之后,世界上很多地方将因为极端气候出现不适合人类居住的现象。也有可能新冠病毒等传染病在气候变暖之后带来相对中长期影响。这些都需要人类拥有更大的智慧超越战争,在和平主义之上构建全球合作的新格局,中国作为世界性有影响力的大国当仁不让需要发挥更大价值。
 
战后的日本应该说和军国主义盛行之下的日本有了很大区别。值得一提的是,当今日本教育中“爱国主义”有了相对负面的定义,“国家主义”抬头的可能性并没有在社会范围内广泛发酵,中国维持和日本的稳定关系,甚至中日韩三角关系的稳定对于世界经济心脏的亚洲经济都至关重要。
 
中国的全球战略也应该避免将日本推向美国,或者放大日本的不安全感导致更多和美国合作介入中国事务。所以,安倍枪击事件倒是有可能成为中日关系的一个新契机,如何让日本更加信任中国,也将成为中国与美国战略竞争中的关键点之一。
 
此外,在俄乌战争持续深化的历史节点上,安倍作为全球性领导者的被枪击事件注定成为全球媒体的关注焦点,而中国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能理性看待也注定对我们的决策影响深远。
 
在掌柜智库今年3月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发表的《直面俄乌战争,中国全球战略如何破局?》的文章中,我们表达了这样的一个观点
 
“俄乌战争将会再度见证,冷战后本来以经贸作为核心策略的国家将逐步纠正自己在安全策略上的偏差,试图重新回到用经济和军事两条腿走路的状态。但若想在中长期回到安全、经济同等重要的象限区间,就必须在短期内牺牲经济利益,才能进行快速有效的安全战略部署。
 
比如说欧盟为了可以尽快摆脱对于俄罗斯的能源供给,就必须要在短期的三到五年的时间内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由轻安全重经济向重安全轻经济过度,最终才能回到中国和美国所在的竞争区间。而这个过程中所带来的各个核心领域的竞争就会构成我们所要面临的全球性新型战略竞争。”
 
由此可见,日本政治的变化根本上受到全球性地缘政治变革的影响,推动其最大限度维持“贸易至上”固有原则是中国全球战略的核心利益之所在,这就需要中国和日本重拾多层次的共赢合作,也是决策者需要的极致理性视角。
 
最后,抛开政治因素的好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于邻国日本前领导人安倍的处境表示同情,也希望中日关系能超越纷争成为世代子孙的福音之所在!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11971.html

(0)
上一篇 2022年7月9日 上午11:20
下一篇 2022年7月9日 上午11:2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