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武:毛主席倚重的开国上将,飞夺泸定桥的开路先锋,击毙日军名将之花于太行山上

作者: 王晓平

本文转载自:党史博采(ID:dangshibocai)

杨成武:毛主席倚重的开国上将,飞夺泸定桥的开路先锋,击毙日军名将之花于太行山上

开国上将们大多有雅号,比如王震被称为“王胡子”,刘亚楼被称为“雷公爷”,而杨成武则以“白袍小将”闻名全军。杨成武忠诚、勇敢、智慧,军政兼优,党中央常在危急关头或重大行动时委以重任。而他从来不辱使命,长征中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智取天险腊子口,太行山上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抗美援朝战场浴血奋战坚守“三八”线,多次创造战争奇迹,立下不朽功勋。和平建设时期,他又为国防事业和军队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于这位“白袍小将”,毛泽东偏爱有加,多次说:“我看杨成武是忠于我的!”

长征路上勇破天险创奇迹

杨成武,原名杨能俊,1914年10月8日出生在福建省长汀县张屋铺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在县城读中学时,接受革命思想,参加革命活动。1929年初,参加闽西古城农民暴动,杨成武任赤卫队少年先锋队大队长。后随暴动队伍参加闽西红军,由此开始了戎马倥偬的军事生涯。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3月,闽西红军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杨成武先后任红12师步兵连政委、教导大队政委、红11师第32团政委,参加了一至四次反“围剿”,因在龙冈战斗、黄陂登仙桥战斗中表现突出,被红1军团政委聂荣臻誉为“模范团政治委员”。第四次反“围剿”后,杨成武被任命为红2师第4团政委。红4团是一支英雄的队伍,前身是叶挺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南昌暴动中的第25师第73团,井冈山时期的红4军第28团,在各个时期都是作战中的头等主力。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被迫长征。长征途中,红4团多次被毛泽东点将,作为红军北上的先头团。在政委杨成武和团长耿飚(后为黄开湘)的率领下,红4团连续突破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突破乌江,抢占娄山关,保卫遵义会议,屡建奇功,威震敌胆。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直接指挥下,红4团又先后参加了四渡赤水、智取三县、抢渡金沙江、跨越大凉山、飞夺泸定桥、开辟雪山草地通道、突破天险腊子口等战斗,为全军打开了前进的通道。其中,飞夺泸定桥与突破天险腊子口,堪称创造了战争奇迹。

杨成武:毛主席倚重的开国上将,飞夺泸定桥的开路先锋,击毙日军名将之花于太行山上

◆1930年,杨成武于江西广昌县留影。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来到了天险大渡河。大渡河河宽水深,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数十里也找不到一个渡口,大部队通过极为困难。此时,蒋介石以薛岳、刘湘等部,南攻北堵,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扬言要使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

中革军委原计划全军集中从安顺场渡口渡河,但到了才发现,只有一条渡船可用,由此过河已不可能,军委遂将目光放在了安顺场北320里处的泸定桥。泸定桥是大渡河上西藏以东最后一个可以过河的地方,如果这个渡口再不能通过,中央和红军的命运将岌岌可危。在生死存亡时刻,军委将夺桥重任交给了红4团,并规定3天赶到泸定桥。

去往泸定桥的道路崎岖泥泞,沿途还有敌人的阻拦,红4团第一天紧走慢走只走了80华里。5月28日清晨,红1军团来电:“黄开湘、杨成武: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你们要在此战斗中突破过去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军令如山,为完成任务,部队开始了强行军。不凑巧的是,当夜又下起倾盆大雨,羊肠小道被雨水冲洗得像浇上一层油,三步一滑,五步一跌,队伍如同是在滚进。在这种情况下,杨成武更加认识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他们提出了“红4团有光荣的战斗历史,坚决完成这一光荣任务,保持光荣传统!”的口号,大大鼓舞了士气,终于于次日清晨按时到达泸定桥,创下了一昼夜行军240华里的奇迹。

杨成武:毛主席倚重的开国上将,飞夺泸定桥的开路先锋,击毙日军名将之花于太行山上

◆1935年,杨成武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留影。

到达泸定桥后,眼前的情况让杨成武等人倒吸一口冷气:桥身仅有13根空荡荡的铁索悬在空中,桥下是奔腾呼啸的大渡河水,桥东泸定城守敌刘文辉部重兵扼守桥头,而此时两个旅的敌军正向泸定桥疾进增援。

形势刻不容缓,必须赶在敌人援军到来之前夺下泸定桥。红4团立即组织成立了22人的突击队,在队长廖大珠的带领下,冒着敌人密集火力,攀踏着悬空的铁索冲向对岸。当突击队几乎就要接近敌人的桥头时,敌人在城门燃起熊熊烈火,妄图阻止红军攻进城去。此时在桥这头手握短枪指挥战斗的杨成武也情不自禁地站起来,振臂高呼:“同志们,冲过去!莫怕火!冲呀!敌人垮了!冲呀!”终于,在红军战士们的口号声中,突击队员们冲进了火海,杀向敌人,占领了桥头。打下泸定桥的第三天和第四天,红军千军万马从泸定桥上越过了天险大渡河,蒋介石南攻北堵的大渡河会战计划以及使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彻底破产。

中革军委为了表彰红4团,除了颁发一面奖旗外,还给22名突击队员、政委杨成武、团长黄开湘每人发了一套印有“中革军委奖”字样的列宁服、一支钢笔、一个日记本、一个搪瓷碗、一双筷子,这在当时确实是最高的奖赏了。泸定桥之战惊心动魄,杨成武后来回忆仍心潮难平,写下了“无边风雨夜,天堑大渡横。火把照征途,飞兵夺泸定。”的诗章。

而1935年9月的腊子口战斗,杨成武、黄开湘率领的红4团表现得同样威武雄壮。腊子口素有“天险门户”之称,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红军必须突破此关口后才能进入甘南地区,执行北上抗日的正确路线。在这关键时刻,军委将重任再一次交给了红4团。当时,红4团刚刚过完草地,疲惫至极,在杨成武、黄开湘深入的战斗动员后,队伍重新燃起了高昂的斗志。

杨成武:毛主席倚重的开国上将,飞夺泸定桥的开路先锋,击毙日军名将之花于太行山上

◆杨成武在红军大学学习期间留影,右起:杨成武、吴富善、彭嘉伦、宋裕和。

9月16日,到达腊子口后,杨成武等人仔细勘探了地形,决定采用正面强攻,侧翼攀缘绝壁迂回的战法。入夜后,杨成武在正面指挥部队向敌人发起了猛攻,敌人凭借险要地形和坚固炮楼进行疯狂反抗,炸碎的弹片在桥头30米的崖路上铺了厚厚一层。与此同时,迂回部队在黄开湘的带领下攀上了悬崖,从上方往敌人没盖的碉堡里猛烈射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只得向后逃窜。杨成武率领的正面部队乘机扩大战果,一气追了几十里。

腊子口一战是长征途中以弱胜强、出奇制胜的著名战例。此役意义巨大,聂荣臻高度评价:“腊子口一打开,全盘都走活了。”

1935年11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杨成武率红4团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又一次发扬了红4团英勇冲锋的光荣传统,圆满地完成了战斗任务。这之后,部队进行了整编,杨成武从红1师抽调到红军大学学习。

八路军25岁的“小将”击毙日军52岁的“老将”

抗日战争开始后,杨成武任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团长。作为第一批开赴华北战场的部队,独立团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圆满完成了打援任务。随后,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连续收复7座县城,建立了以涞源、蔚县为中心的敌后根据地,为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之后,杨成武先后任八路军独立第1师师长、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率部在长城内外、太行山麓、易水河畔进行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1939年10月中旬,日军调集2万余人,对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北岳区进行大规模的“扫荡”。11月3日,时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的杨成武,指挥部队在雁宿崖地区歼灭了由涞源县出动“扫荡”的日军迁村大队。日军极为恼怒,于次日出动其精锐部队独立混成2旅团所属各部约1500人急驰涞源,进行报复性“扫荡”。

杨成武:毛主席倚重的开国上将,飞夺泸定桥的开路先锋,击毙日军名将之花于太行山上

◆1939年,杨成武在雁宿崖歼灭战和黄土岭围攻战之前,向部队指战员作战斗动员。

面对气势汹汹的来敌,杨成武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在涞源和易县交界处的黄土岭地区加以歼灭。11月7日下午,日军被诱至峡谷,杨成武看时机已到,率部突然发起攻击,枪弹一齐向峡谷中猛射,给敌人沉重打击。敌人妄图突围,但已无路可逃,只得就地抵抗。激战中,1团发现山梁一家独立小院的平坝前有一群穿黄呢大衣的日军军官,即以迫击炮火力对其进行轰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日本侵略军北线指挥官、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被击中毙命。

消息传到东京后,引起朝野巨大震动。新闻界以“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通栏标题在报纸上连登三天。国内也反响巨大,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和全国各地友军、抗日团体、著名人士,纷纷致电,祝贺胜利。全国各地的报纸也纷纷报道战斗经过,刊登各种祝捷诗文。当时,杨成武只有25岁,八路军25岁“小将”击毙日军52岁“老将”的消息传颂一时。

1940年下半年,杨成武率部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在其中的井陉战斗中,所部从战火中抢救出两个日本小姑娘,几十年后成为中日友好的佳话;东团堡战斗苦战三天三夜,全歼日军一个士官教导大队和两名大佐;狼牙山战斗涌现出英雄群体“狼牙山五壮士”,成为中华民族抵抗日军侵略的一个精神象征。这些战斗沉重打击了日伪军,保卫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杨成武:毛主席倚重的开国上将,飞夺泸定桥的开路先锋,击毙日军名将之花于太行山上

◆1940年,杨成武在狼牙山棋盘坨指挥所前合影。右起:赵凡、杨成武、赵志珍、曹凌、高鹏、史进前、黄连秋。

在杨成武率部转战晋察冀期间,恰逢民主人士李公朴来到根据地考察。一见到这位眉清目秀、英姿勃勃、威震敌酋的年轻将领,李公朴连声称赞:“好一位白袍小将!”从那以后,“白袍小将”就成了杨成武的雅号,并逐渐广为人知。

1944年9月后,杨成武受命担任冀中军区司令员、冀中纵队司令员,任务是恢复、巩固和发展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积极准备战略大反攻。在日军细碎分割、严密封锁、疯狂“清剿”、反复剔抉且无险可守的冀中平原上,他领导根据地军民创造性地运用地雷战、地道战、交通战、平原游击战、水上游击战等人民战争的新战法,形成“层层火阵烧野牛”的局面,为大反攻作战建立起战略基地。他所撰写的《冀中平原的地道斗争》一书,作为秘密文件油印下发,成为冀中地道战的指导性文件。当时,毛泽东赞赏他:杨成武区的经验值得推广。

在反攻作战中,杨成武率部先后进行了任(丘)河(间)战役、子牙河东战役和大清河北战役,为取得抗日战争战略反攻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察绥战役以步兵追杀敌骑兵

解放战争开始后,杨成武历任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晋察冀野战军第二政治委员、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委员,率部转战华北,指挥或参与指挥了大同、集宁、正太、青沧、保北、大清河北、清风店、石家庄等战役,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使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根据地连成一片。

进入1948年后,战争进程一日千里。为配合东北战场,中央军委决定实行“东北打、华北牵”的战略,组建华北野战军第3兵团,由杨成武率领挺进绥远,发起察绥战役。

出兵绥远意义重大,毛泽东专门找来杨成武交代任务:你们华北第3兵团进军绥远,抄傅作义的老窝,傅作义必救。你们不但要占领绥远,还要经营绥远,把傅作义的主力拖在平绥线,使之不出关,少出关,以保证东北野战军的胜利。他同时提醒杨成武:想要在绥远站住脚会困难重重,尤其是军粮征集将十分困难,因此十万大军远征,要“准备饿三天肚子,吃两天草”。看到毛泽东把困难想得如此具体、细致,杨成武深受教育和感动。

杨成武:毛主席倚重的开国上将,飞夺泸定桥的开路先锋,击毙日军名将之花于太行山上

◆张家口解放前夕,杨成武与华北第三兵团和东北第四纵队部分领导合影。

9月5日,杨成武率所属3个纵队和北岳军区部队由河北省易县、涞源地区向山西省朔县、代县地区开进。9月23日,杨成武率3兵团分兵五路从大同东西两侧展开,在晋绥军区部队配合下,向傅作义长期经营的战略后方——绥远发起了进攻。3兵团以破竹之势,连克集宁、丰镇、凉城、和林、清水河、兴河等地,解放了绥南、绥东广大地区,歼敌6500多人,控制了丰镇以北到归绥以东的平绥线。杨成武部的这一突然动作,不仅使傅作义震恐,使蒋介石吃惊,就连美国也感到势态严重,美联社惊呼这是一个“绞杀性的进攻”。

此时,东北解放军正在部署攻打锦州之敌,辽沈战役一触即发。傅作义见后院起火,已无暇东顾,亲飞归绥,调兵遣将,令其嫡系第三十五军,暂编第四军等步、骑9个师2个旅从北平、张家口地区星夜西援。由此,第3兵团出兵绥远的战略意图初步实现。

傅作义西援之敌于9月28日进至台基庙、玫瑰营子地区。第3兵团以一部兵力牵制归绥国民党守军,主力向东转移到丰镇西北、卓资山以东地区阻击国民党援军。与此同时,在平北地区的第2兵团积极配合第3兵团作战,相继攻克平北的崇礼、尚义等城,并切断了北平至张家口和北平至古北口间铁路。绥远为傅作义所必救,平绥铁路及其沿线是其命脉也不能放弃,傅作义被迫将西援部队东调张家口地区。

乘敌军疲于西援东调、首尾不能兼顾之机,杨成武率3兵团主力于10月12日向绥西、绥北进攻,以完成军委交付的歼敌6个旅和一年内经营全绥远的任务。

杨成武:毛主席倚重的开国上将,飞夺泸定桥的开路先锋,击毙日军名将之花于太行山上

◆1948年10月,杨成武任华北军区第三兵团司令员时留影。

当时,天寒地冻,下着鹅毛大雪,夜间温度为零下30℃左右,部队,粮食供给也不很充足。而敌人都是骑兵,行动迅速。在这种情况下,部队徒步和敌人竞走,每小时要走15里甚至18里。如2纵5旅第13团追击固阳的敌人,26小时走了220多里,中间只吃了一顿饭,硬是用两条腿追上了敌人的骑兵,将其歼灭。以步兵追杀敌骑兵,为战争史上所罕见。

10月底,整个绥远除归绥、五原地区外,已全部解放。中央军委发来贺电:庆祝你们秋季攻势开始后一个月内歼敌万余,解放包头及其他城市15座,控制平绥路大部的巨大胜利。

为抓住傅系,拖住蒋系,第3兵团又根据军委命令,撤围归绥,转而隔断和包围张家口、宣化之敌,打响了平津战役第一枪。此后,杨成武率部与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一道,进行张家口围歼战,创造了华北战略区一次作战歼敌人数之最,受到中央军委的电贺。毛泽东在贺电中称之为“伟大胜利”。

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与“三十八点五度线之间”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战争揭开序幕。随着战争进程的需要,1951年初,中央军委决定组建志愿军第20兵团,任命杨成武为司令员。经过一番认真准备,杨成武重披战袍,于6月19日率部奔赴抗美援朝战场。

在出征前夕,杨成武接到了一个特殊电话:毛泽东要找他面谈。杨成武和副政委张南生迅速从天津赶到北京,并按约定时间来到了毛泽东中南海的住所丰泽园。会谈中,毛泽东首先讲了朝鲜战场的局势,指出目前经过五次战役,战争双方已进入战略对峙阶段。要作长期准备,争取早日结束战争。军委的方针是持久作战,积极防御,在进行军事和政治两方面斗争的同时,争取和谈,以打促谈……

杨成武:毛主席倚重的开国上将,飞夺泸定桥的开路先锋,击毙日军名将之花于太行山上

◆杨成武入朝前在鸭绿江畔留影。

不知不觉,午饭时间到了,毛泽东留杨成武他们一起吃饭,并说:你和你们的兵团就要入朝作战了,这顿饭就算是为你们践行吧。席间,毛泽东对杨成武他们三次敬酒,几番嘱托,寄予了希望:你们20兵团入朝后,在朝鲜东线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敌人正面不增兵、侧后不登陆的情况下,把防线稳定在“三八线”与“三十八点五度线”之间。毛泽东的接见和饯行,增添了杨成武出征的豪情和完成任务的信心。返回驻地后,他思绪难眠,写下了“一席妙语明方略,三杯美酒寄深情”的诗句。

7月7日,杨成武率领兵团机关第一梯队到达指定的待命地点朝鲜丰田里,此时的战争形势正如毛泽东所说,联合国军进攻乏力,迫不得已暂时放弃战争计划,开始在“三八线”附近构筑防御阵地,转入战略防御,企图通过谈判谋求利益。由于美方毫无诚意,7月10日的朝鲜停战谈判第一次会谈破裂,大规模战事重开。

美军于1951年8月后,发动了大规模夏季攻势。杨成武率部参加了“三八”线东线夏秋季防御作战,粉碎了美军的各种进攻,并开展了战术性反击。9月29日,美军又展开秋季防御作战。杨成武所指挥的两个军全部投入作战,其中第68军接替朝鲜人民军第5军团在北汉江以东20公里正面的全部防务,边接防边作战,并创造了文登里地区反坦克作战的光辉范例;第67军在金城正面20公里地区,抗击美军和南朝鲜军4个师的进攻达10昼夜之久,粉碎了联合国军在东线的进攻,并创下朝鲜战场日歼敌最高纪录。对第20兵团参战的两个军,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赞赏有加。

侵朝美军的秋季攻势遭到遏制,只好于10月25日重新回到谈判桌上。在谈判桌上,双方为一些重要位置的归属发生激烈争执,其中“510”高地是焦点之一。

杨成武:毛主席倚重的开国上将,飞夺泸定桥的开路先锋,击毙日军名将之花于太行山上

◆杨成武在朝鲜前线兵团指挥所进行作战部署。

“510”高地地处中朝军队大黑山一线防御的中间,中朝一方若是控制它,就会使东西两线连成一片,大大增强防御的稳定性,若美方控制它,不仅会割裂志愿军阵地,而且还会成为其大举进攻的桥头堡。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商定由中立国于近日派飞机临空侦察照相,届时阵地上飘着谁的军旗,高地就属于谁。

“510”高地在杨成武的第68军防线对面,被美军所抢占。因事关谈判,杨成武决定派出一支精悍的队伍将高地从美军手中夺回来。在部队出发前,杨成武叮咛道:“突破口尽量选小一些,反击的动作要快,火力要集中,要猛、要狠、要准。”趁着风雪和暗夜,志愿军战士向敌人发动了进攻,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军旗争插战。战斗进行到最激烈时,阵地上一度仅剩下两名志愿军战士。这两名战士打退了敌10多次冲锋,一直坚持到后续部队赶到。第二天清晨,中立国侦察机飞来时,看到的是在白雪映衬下鲜红的志愿军旗帜。

就这样,在东线作战的日日夜夜,杨成武始终按照出国作战前毛泽东为他饯行时赋予的任务,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与“三十八点五度线”之间,使中方在停战谈判桌上始终握有重头砝码。

1952年春,杨成武因病回国。后来,因其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杰出贡献,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我看杨成武是忠于我的!”

1952年回国后,杨成武先后任华北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京津卫戍区司令员等职。1954年10月,调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6年起,任解放军代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在总参谋部的日子里,他为部队建设和国防安全做了大量工作:参与指挥了炮击金门、西藏平叛、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打击美军入侵中国领空、领海和台湾国民党军武装窜扰等各种作战,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和安全;参与领导防空军、战略导弹部队、电子对抗部队和战略基地的创建工作。

杨成武一贯忠心耿耿、能征善战,逐渐为毛泽东信任和倚重。早在1948年4月,当毛泽东决定应斯大林之约去苏联疗养时,就指定由杨成武护送自己去东北。虽然后来去苏联的计划取消,但对其偏爱之情可见一斑。1967年7月,毛泽东准备到武汉、长沙实地去看一看“文革”进行的情况,又一次想到了杨成武。他让杨成武随行,负责安全警卫任务,同时担任自己与周恩来之间的联络员。

在毛泽东南巡的3个月中,无论到何地,杨成武都不离左右,精心筹划各项活动的警卫和保障,灵活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确保了毛泽东的绝对安全。他还经常受命返京,传达毛泽东的各项指示,并向毛泽东汇报中央各方面的情况。期间,毛泽东多次说:“我看杨成武是忠于我的!”

“文革”岁月黑白颠倒,政治风云瞬息万变。1968年3月24日,林彪、江青一伙设下圈套、罗织罪名、突然袭击,制造了所谓的“杨成武、余立金、傅崇碧事件”。他们污蔑杨成武同空军政委余立金勾结,要篡夺空军的领导权,要打倒吴法宪,同北京卫戍司令傅崇碧勾结,要打倒谢富治。他们还叫嚣要“坚决纠出杨成武的黑后台”。这表面上是在批判杨、余、傅三人,实际却是林彪为了进一步支配首都局势和控制在首都占举足轻重地位的“禁卫军”,并通过“杨、余、傅事件”打击朱德、聂荣臻、陈毅、徐向前等老帅。

杨成武不仅被撤掉了代总参谋长的职务,全家还被关进了监狱。但是他不畏权势,不为利惑,坚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与林彪、江青一伙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乌云蔽日难遮天。随着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垮台,关于“杨、余、傅事件”的一些真相逐渐为毛泽东所了解。1973年下半年,毛主席在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时做了讲话,其中谈到“杨、余、傅”时,毛泽东停顿了一下说:“杨、余、傅都要翻案。所谓的‘杨、余、傅事件’,是林彪搞的,我听了一面之词,所以犯了错误。”1973年12月21日的军委会议上,毛泽东又表示,“杨、余、傅事件”搞错了,是林彪搞的。有了毛泽东的这个态度,周恩来立即着手安排杨成武的“解放”。1974年5月,杨成武结束近七年的囚禁生活,返回北京。11月,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主持总参的日常工作。

杨成武:毛主席倚重的开国上将,飞夺泸定桥的开路先锋,击毙日军名将之花于太行山上

◆1983年,杨成武与聂荣臻元帅在北京接见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葛振林(右一)。

1976年10月,在决定党和国家命运的紧急时刻,杨成武挺身而出,协助叶剑英、聂荣臻等老帅进行粉碎“四人帮”的斗争,并保持了军队的稳定,为保卫党几十年奋斗开创的事业,为国家人民的安宁与幸福,立下了新的功劳。谈起这件事,杨成武感慨地说:“毛主席说过,‘我看杨成武是忠于我的!’协助老帅粉碎‘四人帮’,是捍卫毛主席的事业,是真正忠于毛主席啊!”

粉碎“四人帮”后,中共中央为杨成武彻底平反。杨成武历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福州军区司令员、中共总参谋部委员会第二书记、福州军区司令员。1983年6月至1988年3月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杨成武以军政兼备、文武双全而著称。晚年的他依然读书不止,笔耕不辍,写了不少回忆录,如《忆长征》《敌后抗战》《冀中平原的地道斗争》《反攻进攻曲》《战华北》《新的使命》及《回忆录》等著作。2004年,这位闻名全军的“白袍小将”以90岁的高龄与世长辞。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30892.html

(4)
上一篇 2022年8月20日 下午2:02
下一篇 2022年8月20日 下午2:0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网站已开通vip会员功能,付费文章和付费资源,vip会员均可免费查看与下载,建站不易,请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