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千万人,背井离乡……

作者: 张湘灵

本文转载自:一界oneworld(ID:yijie_20200518)

九千万人,背井离乡……

九千万人,背井离乡……

今年6月16日,联合国难民署发布了最新报告:截至2021年年末,全球已有8930万被迫离开家乡的流离失所者。而在这其中,有2710万来自西亚、北非等地区的难民踏上异乡之路。

难民背井离乡的背后,国家动荡、粮食危机、种族迫害、自然灾害等是推力;他国优越的基础设施、更多的工作机会、更高的受教育可能性等是吸力。而正如诗人所言,“世上最大的悲痛莫过于失去祖国”,本篇将聚焦于这些难民离开家乡之后,他们的去向和前路。

九千万人,背井离乡……

 01

暴力遣返

2021年9月19日起,美国开展了所谓的“史上最高效移民遣返”行动,也就是以各种方式强制性遣返难民回到原籍,而这一行动引发了舆情危机和大规模骚乱。同年11月,波兰军方用高压水炮和催泪瓦斯对付难民,白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则在17日发布一段立陶宛士兵暴力驱赶难民的视频,无不彰显着难民处境的艰难和艰辛。

尽管在西方世界,某些政客声称,对于人权的无知、忽视与轻蔑乃是公共灾祸与政府腐化的唯一原因,但他们在对于难民人权的保障上却是劣迹斑斑——暴力执法,滥用权力,忽视人权,罔顾难民安危。这体现了西方典型的“说一套做一套”的虚伪双标行为。

在这其中,自称为“自由民主灯塔”的美国,其所谓的“人权、自由、平等”却往往只是攻击他人的利器,自己口头上的词语。作为当下唯一的超级大国、中东千万难民流离失所的始作俑者、国力列在世界首位的美国在难民事件上仍然坚持“美国优先”,这明显是违背人道主义,违背“人人平等”原则的。

九千万人,背井离乡……

难民属于国际定义里的弱势群体,其财产、人身安全等本就很难受到保障,原属国也往往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下遣返他们,其收入、健康、子女教育和养老等问题都可能受到影响或加速恶化,带来不利影响。

02

就地融合

与遣返相比,这种方式显然更加温和,但这并不代表留在当地的难民能够真正融入当地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关系。

难民在受教育程度上的缺陷、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上的不同以及部分难民不劳而获的态度让他们的到来遭到了一些当地居民的反对。在当今社会,种族歧视、“白人至上主义”的残存,也让他们的生活面临重重障碍。

同时,难民造成的恶性事件也带来了恐慌。2015年德国接收大量难民入境后,在科隆迎新活动中出现了大规模性骚扰、性侵事件。这些都被指控与入境难民有关,时任德国总理的默克尔也因此陷入争论和舆情之中。这也让人反思,难民究竟应当怎样接收和帮助?

九千万人,背井离乡……

当然,就地融合的成功案例也并不少。难民可以补充当地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助推经济发展。其本身则获得稳定工作,实现自我价值。正如我国在五十年代开创的“华侨农场”体制,让各地归来的华侨可以发挥特长,融入当地社会,实现某种意义上的“完美安置”,从而双方受益——城市安置技术人员、知识分子,提供对口工作;农村安置越南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难民,让同一民族聚居,在相似环境中生活——这种灵活的安置方式使难民问题得以成功解决。

03 

主动返乡

这是理想的难民安置方案,难度也同样巨大。难民返乡,并不一定是家乡战火熄灭,国家逐渐发展,自然灾害解决,一片欣欣向荣;反而很可能是难民在迁入国同样难以生存,难以立足。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报道,数百万名前往其他国家寻求庇护的乌克兰人正在返乡。其中从乌克兰战争区撤离的超过三分之一的乌克兰难民可能已经返回到自己的祖国。其中语言障碍、思乡之情、牵挂亲人、信仰不同等等,都是俄乌冲突之后乌克兰人主动回国的导火索。

九千万人,背井离乡……

由于泽连斯基的战时政策,从国内离开的大多是妇女、老人、儿童;而他们的丈夫、儿子、哥哥、父亲则在乌克兰前线。与家人分离的痛楚让部分人选择主动回国。同时根据德国经济研究所Ifo在6月份的一份调查显示,在1000名乌克兰难民受访者中,只有一半人成功找到了工作,而语言技能不足又导致三分之一的乌克兰难民只能选择从事低于其自身专业技能水平的工作。在居住环境、医疗水平差异上的鸿沟让难民问题变得棘手,一部分人也因此回到故国。

04 

总结与反思

主动返乡的理想道路,自然是原属国摆脱殖民获得独立,摆脱战争迎来和平。国家日益强盛,蒸蒸日上,不必有人颠沛流离,不必有人衣衫褴褛。国仍是国,家仍是家,“难民”最终成为“人民”。

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长期输出战争和动乱、干涉他国内政、制造人道主义灾难,是难民问题的始作俑者。我们敦促有关国家认真反思自身行径造成的恶果,切实消除难民产生的根源,承担起在难民问题上应尽的责任。

 

同时,难民安置问题也需要国际社会的协助。对于国家间战争导致的难民群体,各国应当发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呼吁和平谈判、尽量将战争损害最小化,让难民的家乡不再是恐惧的温床;对于恐怖分子袭击导致的难民群体,各国应积极参与联合国反恐决议,以派出维和部队,冻结恐怖组织财产,停止武器交易的方式专心反恐,化解危机,让难民在原属国有充分的安全感,有生存发展的权利。

九千万人,背井离乡……

对于受自然灾害影响而被迫流离失所的难民,各国则应积极参与和支持联合国难民署的各项工作,提供能力范围内的人道主义援助。疫情期间的疫苗和医疗物资,干旱气候、俄乌战争和非洲蝗灾影响下粮食涨价带来的粮食短缺危机,都亟待充足的资金、技术去解决,而这正是各国应当携手面对的困难,也是解决难民基本生活保障的要求。

对于疫情之中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各国失业率上升,难民处境进一步困难的情况,其原属国政府可以采取发展特色手工业,弘扬其传统文化,同时提供工作机会的方式吸引难民回流;接收国则可以考虑罗斯福政府“以工代赈”方式拉动本国经济复兴,为难民提供就业可能性。

对于因为种族歧视、宗教信仰不同而难以正常生活的难民,接收国应尽量让文化习俗、信仰、肤色相近的人群在同一地域生活,减少他们融入当地的不必要阻力。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重视教育,从根本上反对不平等观念,提倡各宗教人士和平相处。同时以法律形式保障不同种族的权利和地位一律平等,真正维护难民应有的人权。

九千万人,背井离乡……

近些年国际局势动荡,俄乌冲突、新冠疫情等加剧了国际社会的不确定性,也让难民安置问题具有日益凸显的特殊重要性与合理解决的必要性。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 | 张湘灵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34153.html

(1)
上一篇 2022年8月26日 下午1:09
下一篇 2022年8月26日 下午1:1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