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若长时期维持全球的供应链中心,美国还能够打败中国吗?

作者:杨风时评

本文转载自:华山穹剑(ID:huashanqiongjian)

中国如果长时期的维持全球的供应链中心,美国还能够打败中国吗?
今天我们要谈论供应链黑洞的议题。所谓的黑洞(black hole),这是天文学,天体物理的说法,简单地说,这是因为具有足够紧密的质量,形成强大的引力,可以扭曲时空,以致于所有的粒子、甚至于光这样的电磁辐射,都不能够逃逸。
引用黑洞的形容说法,我们认为,中国将打破之前的供应链转移规律,中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可以把许多的供应链吸进来,这些供应链进入中国之后,会发觉,中国的生产环境好,市场够大,因而离不开中国。
这个说法的证据在哪里,论点呢?
过去,有所谓的供应链移转规律。比如说,电视机的生产制造,从美国转移到日本,然后再转移到台湾与韩国,最后又转移到中国大陆。电视机只是其中一个案例,这包含了许多电子产品,民生用品等的生产线转移。为了追求成本效益,这些产品的生产线,从成本高的国家或地区,转移到成本比较低的国家或地区。
另外,上个世纪在亚洲地区还有一个说法,叫做”雁行理论”。这个理论是日本提出来的,后来被应用于经济上,日本带领着亚洲众多经济体前行,
日本是雁子的头,亚洲四小龙是后面的雁子,包括了台湾、香港、韩国,与新加波。接着还有后来的亚洲五小虎,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和菲律宾。
意思是说,在亚洲地区,日本是亚洲经济的龙头,特别是东亚地区,都是跟着日本走。即便是到了1990年代,日本的经济增长已经走了下坡,然而,有经济学家说,就算日本的年经济增长是2%,那也是800亿美元,相当于整个新加坡的经济体量。
毋庸置疑的,什么雁行理论,什么日本是亚洲经济的龙头,这个说法老早就被打破了。2010年,中国的经济体量超越日本,去年2021年,中国的GDP是日本的3倍有余。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经济体量日渐庞大,20年来,东南亚国家向中国输出许多的原物料,矿物,农畜产品。中国也从周边地区,以及其他国家进口大量的电子零部件。2008年之后,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三成,超过了美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
2018年3月,特朗普向中国发动贸易战,加征关税。2019年特朗普正式提出,美国在中国的跨国企业离开中国。并且,特朗普还提出奖励措施,补贴那些愿意回归美国本土的生产商。同时期,日本也跟随美国,提供补贴的措施给日本企业,鼓励他们回归日本。
美日两国接连的措施,就是希望藉由高关税、提供补贴,或是道德劝说本国企业,把生产线搬离中国,成功了吗?
2019年年中之后。生产线离开中国的声浪,此起彼伏。尤其是在台商、韩商,与日商之间。到了2020年初,大陆爆发了疫情,一些反华的媒体更是大肆鼓吹供应链,离开中国,迁往越南或是印度。
2020年6月,中印边境爆发冲突,在印度一番操作之下,中印边境冲突成了印度向美国递交的投名状。据消息,苹果将会有六条生产线,从中国大陆迁往印度,这六条生产线都是台商。这等于是美国这边,对印度如此这般努力的奖赏。
美国这一波一波的谋划、努力,成功了吗?
我们就以今年五月的贸易数据来看,全球主要对外贸易顺差国家,同时也是制造业国家,纷纷出现了贸易逆差。
德国是10亿欧元的贸易逆差。这是德国从1991年以来,41年来第一次出现贸易逆差。越南是17.3亿美元逆差。日本五月份贸易的逆差创了同期历史新高,达到2.38万亿日元,大约是177亿美元。印度的贸易逆差是153亿美元。
全球主要经济体,或是过去的贸易大国,出口大国,都出现了贸易逆差。只有中国还是保持顺差。
除了这方面之外,我们过去也提了不少的观点,比如说市场规模,产业链群聚效应,基础建设,工人的素质,熟练的技术工人等,今天不再重复。
我们今天要谈的是未来。
就以我个人而言,未来的20~30年,也就是我个人的有生之年,都不会看到中国供应链大量出走的情形。
也就是说,过去的经济理论,说法,所谓的供应链转移的说法,到了中国这里停下来了,不适用了。所谓的供应链,生产线往低成本的方向走,这个说法虽然还是存在,但是,需要修正。
中国若长时期维持全球的供应链中心,美国还能够打败中国吗?
除了刚刚说的那几个理由之外,我们会从宏观的角度切入。
第一点,中国能够维持一个“长时期”的供应链中心。
过去几十年的供应链转移,或是生产线转移,都是发生在国土面积与人口规模比较小的国家或地区,比如说日,韩,台,越南等。印度国土面积298万平方公里,14亿的人口,的确是有潜力,但是,印度的问题太多,我们等印度超过越南的时候再来评论。
也就是中国的领土面积,劳动力人口,市场规模等,足够维持一个“长时期”的供应链中心。
所谓的长时期,至少可以40~50年。中国是从1990年代开始,逐渐成为全球的供应链中心。如果从1990年代开始算起,40~50年的时间,那就是2030~2040年。这已经超过了过去的日本,韩国,与台湾。
但是我们认为,中国掌握全球供应链中心的地位,不仅仅到2030,或2040年,还可以更长。
第二点,这是民族性所使然。
我们可以参考台商的例子。一些台商,在台湾待了20年,等到台湾的土地成本高涨,工资上涨之后,就开始转移到大陆,或是东南亚地区。这些台商在大陆待了20~30年之后,已经是第二代在掌握了。然而,许多台商第二代仍然承袭了家族企业,继续在家族产业上奋斗。
其中,有一些台商为了分散风险,将一部分的生产线转移到东南亚国家。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打,还有些台商为了规避美国向中国加征的关税,将部分生产线转移到越南,印度。
但是,不管怎么转移,这些台商和他们所从事的产业,似乎是黏上了、生根了,一代、两代、三代都在从事他们父辈,或是祖父辈的产业。不管是从台湾,到大陆或是越南,家族两三代都持续从事他们的产业。
这种现象是少有的,如果是美国人,老早就卖出这些产业,因为他们会认为不合时宜,或是成本过高。鲜有为了这些产业,将之迁移到另一个陌生的国度或地区,然后家族的人跟着这些产业走,跟着这些产业迁移。
在这种情形之下,就算是一些中低端产业从中国迁移出去,出走了,如果迁移出去的本来就是中国人的厂商,那仍然是由中国人掌控,这形成在全球的“大中华供应链”。既然是大中华供应链,那就不限于地区或国家,那将是从中国“辐射”出去的生产供应链。
为什么我们敢说,这是从中国“辐射”出去的生产供应链?
过去,我们跟大家介绍了两个同心圆,我们看画面。

中国若长时期维持全球的供应链中心,美国还能够打败中国吗?

这张图是东风导弹的射程范围,所涵盖的国家和地区。这是军事上的。
另外,我们也可以把这张图想象成经济与贸易上,以中国为核心,对外辐射出去的。北边到达俄罗斯,东边到日本,韩国。南边涵盖东南亚,西南到印度次大陆,西边到中亚与中东地区。
就算是这两年常常跟着美国,挑剔中国人权议题,扬言要摆脱对中国依赖的欧洲,也是这张辐射网络的最西边,透过中欧班列、海运、空运、陆运等,欧盟是中国最大,或是第二大的贸易伙伴。
如果我们设想第三个同心圆,仍然是从中国辐射出去,以中国为核心的大中华供应链。
到了今天,我们总共跟大家介绍了三个同心圆。
可能有人会说,我们的说法太夸张了。
一点都不夸张,如果各国都能够对中国开放,提供一个无障碍的空间,大中华供应链完全可以成立。
什么是无障碍的空间呢?很简单,不要对中国企业设限,不要像美国那样对华为,对中国企业设限,那么中国企业的竞争力绝对会显现出来。
再举一个例子。美西方国家,或是白人国家,是最早到非洲开发的国家。我们今天拣好听的说,我们不谈殖民帝国。
但是,三百年下来,美西方国家为非洲大陆做了什么?除了红十字会等机构,与一些医疗救助之外,不是那么大。
可能有人会说,我们这个说法太苛刻了。我们从非洲的基础建设、农业与产业来说,几百年来,美欧国家为非洲做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不是没有,但是,以几百年的时间来看,真的不算多。过去有一部电影”血钻石”,这部电影描述了在非洲开采钻石的血泪。

中国若长时期维持全球的供应链中心,美国还能够打败中国吗?

我们用一句话来形容。2013年,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计划。那时候的美国总统是奥巴马,奥巴马政府为了阻止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大力抨击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造成了参与国家的债务陷阱。
债务陷阱这顶帽子扣的够大吧?尤其是对非洲国家,美国抨击中国,就只是为了非洲的矿藏,不管不顾非洲的人权状况。
我当时问了一位非洲朋友,怎么看待美西方对中国的指责、指控?
这位朋友回答说,“You see. The white come and go. Only the Chinese stay.”
这几句话深深印在我的脑海。本来以为他会跟我说一番大道理,没想到却是那么简洁,又有力量。
这三句话翻成白话文就是:白人(美欧)来了就走,可能是一年、两年,也可能是两三年。只有中国人会留下来跟我们在一起(陪伴我们)。
事实上,据我所知,有些华人从中国到非洲,刚开始可能是干活,修筑铁路,基础建设等,但是一些华人留下来,在那边住下来,开商铺,店面。等于是在那边发展了。
这三句话解释了一切。
我们要说的是,如果美西方国家不对中国设限,也就是没有人为障碍,必然会成就大中华供应链。
先跟大家提一下,我们所谓的大中华供应链,会超过人们所谓的大中华经济圈。我们就简单说一下,配合现在中国蓬勃发展的物流建设,这几年大家都听说过京东与阿里巴巴的物流,他们都在拼命搞物流。
未来,大中华供应链有了中国物流的配合,将会在全球范围建立起完整的供应链网。
可能有人会说我们太乐观了,我们就举希腊做例子。2010年,希腊打响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第一炮。那时候,希腊把最大港口交给中国企业经营。三个月后,就实现了单月盈利。不到两年的时间,弥补了港口几年下来的全部亏损。
凭什么呀!难道只是中国人善于经营港口业务吗?上个世纪的希腊,有个著名船王欧纳西斯,其家族就是经营货物运输的。这表示,希腊不是完全没有能力经营港口。
中国企业经营能够在短时间之内,把希腊港口的业务拉起来,不仅仅是经营港口业务的能力,而是中国有“货”。中国是全球第一贸易大国,也是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 中国有“货”,可以把货物运到希腊港口,这才使得希腊第一大港在短时期之内,咸鱼翻身。
所以,一点都不夸张,也一点都不过于乐观,这是正确的评估。

中国若长时期维持全球的供应链中心,美国还能够打败中国吗?

第三点,经过几十年的累积,中国有了足够的资本,技术,再加上市场
市场累积之后,就是通路,从国内的通路到国外的通路,形成全球通路网。
中国厂商有资本,有技术,又有全球通路网,如果生产线在中国境内不符合成本的时候,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将终端生产线,也就是组装厂转移到国外,给国外厂商做,自己专注于核心零部件。
另一个选择是,到海外设厂,把终端生产线,或是组装厂迁移到海外,自己仍然掌握控股权,仍然是自己的厂。在全球范围内,形成自己的生产链,有研发单位、零部件生产,以及终端组装厂。
说得更宽广一些,如果将来非洲国家的基础建设上来了,非洲也可以成为生产链的一环,成为大中华供应链的成员。
说穿了,这就是对外投资设厂,而且仍然掌握在自己手里。

中国若长时期维持全球的供应链中心,美国还能够打败中国吗?

第四点,自动化生产。
2014年,福耀玻璃集团宣布到美国设厂。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人称“玻璃大王”,他这个决定,震动了中国产业界。
曹德旺在当时的评估是这样的,他认为,美国的电力,土地等成本,都比中国便宜,再加上税务上的优惠,就算是美国人工贵,但是整体成本仍然比中国低。
后来,经济学者郎咸平,也发表了看法,他认为美国的工厂自动化是很厉害的,在工厂自动化之下,中国的廉价劳工,就没有优势。再加上美国电力便宜,土地成本低,这对中国未来的产业链地位,是一个隐忧。
一个曹德旺,一个郎咸平吹皱了一池春水。当时,引起了中国产业界很大的议论,中国的供应链地位是不是动摇了?中国还能够维持多久呢?是不是要被越南抢走供应链?
首先,福耀玻璃在美国投资设厂,生产汽车玻璃。这是大物件的生产,在美国设厂有其需要性,美国汽车市场大,曹德旺的决定是就近市场。其次,美国也为福耀玻璃提供了丰厚的条件。所以,这并非一概而论。
自动化生产呢?当时听了有关自动化的说法,就觉得奇怪。没错,如果美国实施了自动化生产,中国可能就没有优势。
但是,难道中国厂商不能进行自动化生产吗?难道中国厂商一辈子都无法改进生产技术吗?这个说法好像是,中国永远做不出自动化机器人,只能够跟越南比拼廉价劳工似的。这是妄自菲薄的说法。
中国人向来是,“有为者亦若是”,人家做的出来,我们也做得出来。虽然,当时中国在自动化生产方面,还是落后,但这是可以发展起来的,中国在机器人方面,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发展也不错。现在是2022年,比起六,七年前,那可是进步了。看看京东电商,京东的物流分拣比亚马逊强。

中国若长时期维持全球的供应链中心,美国还能够打败中国吗?

有一个反证,2019年,特斯拉到上海设厂。特斯拉采取的就是高度自动化生产。特斯拉为什么要来中国设厂啊?不就是看上了中国的市场,还有,中国在纯电动汽车方面的产业链齐全吗?
特斯拉的例子就足以驳斥这个说法,中国绝对可以建设自己的自动化生产链。
还有另一个反证。日本从1990年代就开始搞自动化生产。但是日本的制造业在全球的占比如何?下降了,对吧?
我的结论是,中国的工业类别齐全,产业链齐全。虽然中国的制造业,不是在每一项都领先。但是,只要在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具备基本的能力,都不弱,整体相加,就是最强。就可以成就最有竞争力的生产链。
再加上市场成规模的效应,以市场规模来调节,中国厂商可以是最具有竞争力的。
请问一下,全球有哪一个国家,同时具备生产,技术,资金,工业类别齐全,产业链群聚效应规模最大,而且,还有庞大的市场。中国内需市场更有可能在几年之内,成为全球最大。
就连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日本,也没有中国现在的条件。
当然,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一方面,中国不可能所有的活都干,全球所有的生产都做。总要有一些类别的产业,比如说一些中低端产业,是由其他国家来做。
另外,基于全球和谐,也该让一些产业类别,由别的国家来做。但是,中国有能力来主导什么环节由谁来做。
最后,从研发、生产、产业链,到物流、销售、分配等,这将会是大中华供应链,或是大中华产业链的图像。
因此,中国如果长时期的维持全球的供应链中心,美国还能够打败中国吗?不言自明!

中国若长时期维持全球的供应链中心,美国还能够打败中国吗?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37100.html

(6)
上一篇 2022年9月2日 下午1:22
下一篇 2022年9月2日 下午1:2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