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狠了!“北溪”天然气管道突然泄漏,对中国有巨大影响

作者:智谷子

本文转载自:智谷趋势(ID:zgtrend)

◎智谷趋势(ID:zgtrend) |  震谷子

炸了!

 

当地时间26、27日,连接俄罗斯气田和德国工业心脏的天然气管道“北溪1号”和“北溪2号”被探测到两次强烈的水下爆炸,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这场突如其来的爆炸,彻底粉碎了欧盟靠俄气过冬的最后一丁点幻想。

 

欧洲各国倾向于认定,这是一场“蓄意破坏”。欧盟秘书长冯德莱恩表示,该行为“不能容忍”,必将招致“最强烈的反应”。

 

无论如何,这都将让已经糟糕透顶的国际关系更加雪上加霜,大国间的对抗更加缺少回旋余地。

 

截至我们发稿时,美国政府已经向在俄旅居的美国人发出警告,要求他们今早离境。

 

对中国而言,最先的冲击来自于世界经济版图的变迁。

 

太狠了!“北溪”天然气管道突然泄漏,对中国有巨大影响

 

“北溪”天然气管道的泄漏,透着诡异。

 

一夜之间,两条管道发生了三处泄漏,管内气压急速下降,液化天然气透过破损处穿透数千米水体,涌上海面。

 

从新闻画面中可以看到,海洋中间大约直径一公里的表面,海水剧烈翻腾,此起彼伏的气泡纷纷破碎,就像被煮沸了一样。

 

由于排查和检修加起来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今年冬天,欧盟想靠俄罗斯的天然气熬过严寒的最后一丁点希望,都瞬间化为乌有。

 

“卖火柴的小女孩”可能不再是个童话。

 

我仔细想了想,这场爆炸绝不简单。

 

首先,资料显示,“北溪-1”管道的外壳是厚达27到41毫米的大口径钢管,外面还包着60到110毫米的混凝土。不要说自然开裂了,就算是普通的武器攻击,都不一定能伤其分毫。

 

事实上,其中一次爆炸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发生了一场2.3级的地震,大约是数百吨TNT当量,不用大威力的爆炸装置很难达到这样的伤害。

 

其次,波罗的海平均深度55米,最深处也才459米,要在这么浅的海洋里藏好自己且埋好炸弹,不被发现还能进入丹麦公海,是有非常大的技术难度的。

 

最后,事情发生后的各方表态,也同样令人浮想联翩。

 

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说得很直接,“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不是“事故”而是“蓄意破坏”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说,怀疑蓄意破坏还为时过早,但“不排除一切可能性。”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则称,任何的袭击或破坏行为,“对于彼此都没有好处。”

 

欧洲议会议员、波兰前外长西科尔斯基在社交媒体上说:

 

“谢谢你,美国。”

 

他为何要感谢美国呢?当我看到之后报道的新闻,陷入了沉思——

 

当地时间27日,连接波兰和挪威的“波罗的海天然气管道”在波兰正式举行了开通仪式。波兰、丹麦、挪威三方均表示,这条期待已久的天然气管道开通后,有助于欧盟国家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这边刚爆炸,那边就庆祝开通?

 

在扑朔迷离的声音中,我发现有更为重要的事情正在发生。

 

这场爆炸之后,亚欧大陆上同时出现的两场“大转移”将会加速,客观上,中国或能从中受益。

 

太狠了!“北溪”天然气管道突然泄漏,对中国有巨大影响

接下来,中俄关系将发生更多微妙的变化。

 

其实早在本月初,俄罗斯就曾表示,在对北溪1号管道进行维护过程中发现了多处故障,在修复之前不会恢复供应。这相当于无限期中断供气了……

 

虽然,欧洲不少企业还寄希望于俄罗斯能够继续,哪怕只是部分履行之前的能源协议,但爆炸事件后,这一点侥幸短期也不复存在。

 

但俄罗斯对欧洲“断气”之后,转身发现自己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

 

源源不断从地底里冒出来的天然气,该怎么处理呢?

 

要知道,俄罗斯拥有38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每年开采量高达5000多亿立方米,其中1700亿卖给了欧洲,约三分之一通过“北溪”输送。

 

经此一役,欧盟恐将加速切断对俄气的依赖。一时间,上千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要重新寻找出口市场。否则,将会对俄经济带来重创。这些天,俄罗斯靠近芬兰边境的天然气工厂,每天烧掉的天然气就价值1000万美元,而这样的事在不少气田都在发生。

 

谁能来接盘?老美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根本看不上。眼下只能是中国,而且俄罗斯会丧失不少的议价能力,估计价格会比较便宜。

 

今年以来,俄罗斯跟中国敲定了大规模的天然气合作协议,也启动了中俄第二条天然气管道的建设。

 

中国作为一个贫气的国家,当然不会推辞。今年前7个月,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大增,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6%。

 

但有意思的是,中国要更多使用俄气,就要放弃不少其它的油气权益。

 

事实上,中国对外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在今年7月也达到6.68万吨,为2019年以来的最高点,主要是对欧洲和日本的再出口。

 

前不久,中石化才出售了45批液化天然气,约315万吨。据统计,中国已转售的液化天然气总量可能超过了400万吨。

 

用俄气也有利有弊。

 

好的方面包括,普京宣布,俄气和中国合作伙伴将用卢布和人民币结算天然气费用,比例1:1。

 

在这些复杂的力量推动下,中国获得更多更便宜的俄罗斯天然气,利好人民币走出去,还能降低工业的生产成本。

 

2021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3690亿立方米,但俄气占比只有2.8%。未来要是能提升到10%以上,我们用天然气发电的价格,把天然气作为化工原料的价格,都会下降。

 

今年7月份,上海就曾要求加快建设“上海化工区绿色低碳示范园”,明确提到推进天然气、轻烃代替煤和石油制化工原料应用。

 

中国接盘俄气,至少从目前来看在中俄之间属于双赢的局面。

 

太狠了!“北溪”天然气管道突然泄漏,对中国有巨大影响

 

还有就是,欧洲制造业可能会面临一波大洗牌。

 

欧洲制造大转移,是俄乌战争爆发后最值得关注的趋势之一。全球石油定价体系被分成俄油与非俄油两大阵营,导致欧洲制造业尤其是高耗能行业,必须直面高成本之下的份额流失。

 

曾经称霸数百年的欧洲工业,众多行业面临土崩瓦解,甚至会遭受永久性的伤害。

 

在严峻的能源危机下,7月20日,欧盟委员会推出“欧洲天然气需求缩减计划”,要求各成员国在今年8月到明年3月至少减少15%的天然气用量。工业用气量占到了欧盟用气总需求的38%,换句话说,为了确保欧盟民众能安全过冬,极端情况下需要降低四成左右工业用气,才能满足“降低15%总用气需求”的目标。

 

然而,这对于欧洲的能源化工企业及其下游产业来说,简直就是一把架在脖子上的尖刀,随时要了老命。

 

欧洲最大钢厂安塞乐米塔尔,关停了法国和德国的中型钢厂,转而对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家生产热压块铁(一种钢铁生产原料)的工厂进行了投资;

 

丹麦珠宝公司潘多拉和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在前段时间也宣布了扩大美国业务的计划……

 

最令人瞩目的,是欧洲最大的天然气化工巨头巴斯夫,不仅减少或关闭了其在欧洲的产能,还一举砸下百亿欧元,加速在中国的项目投产。

 

这只是开始,未来会有更多制造商去美国、来中国避难。

欧洲的资本和产业,这些本应被各国争抢的稀缺资源,如今却大摇大摆地主动走进了被欧洲视为经济主要竞争对手——中国和美国的市场。

 

有两类中国城市将迎来利好。一种是沿海沿江城市,迁都来此的化工,钢铁,化肥制造商,都是大进大出产业,对有发达航运要求高。一类是开通了中欧班列的城市,例如沈阳,成都,西安,进口零部件更快。

 

之前,美国一直在搞制造业回流。不管这次事件的背后凶手是谁,他都把欧洲推向了中国。中欧关系又多了几年的缓冲期。

 

而这,相当于把时代的轮盘再一次交到了中国手中。

 

今年二季度,德国贸易顺差下降至98亿欧元,是20年来从未有过的最低水平。德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就是中国。二季度德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同比增长245%。

 

简单说就是,德国今年通过进出口赚的很少,因为把大部分的钱都花在了买中国产品上。

 

德国买的最多的四类中国产品分别是:有机化学、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和汽车及其零部件。而今年中国出口最猛的两类产品就是汽车和机电设备。你说巧不巧?

 

欧洲制造的份额加速转移到中国。欧洲将会更加依赖中国。

 

太狠了!“北溪”天然气管道突然泄漏,对中国有巨大影响

 

西方与俄罗斯在油气上的割席,客观上可能给中国创造了一个极好的缓冲期。

 

欧盟彻底去俄气化,就必然会加速对新能源的目标制定。这利好中国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轻工业的出口。中国光伏企业将在欧洲找到一个“黄金时代”,通威、隆基等巨头也许都要笑着从床上弹起来了。

 

今年上半年,欧洲累计从中国进口42.4 GW光伏组件,同比增长137%。

 

最近,中国的电热毯、热水袋、加热棒等等在欧洲卖爆了的新闻也在刷屏。

 

同时,中国汽车也在俄罗斯拿下一座又一座的山头。

 

今年8月,中国品牌汽车在俄罗斯销售了约1.1万辆,市场份额达到25.9%,创下新纪录。

 

欧盟吸纳了光伏、储能以及日用品,属于中高端的中国制造出口,而俄罗斯则是汽车、家电等中低端的商品,形成了互补。

 

换句话说,在欧盟和俄罗斯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的中国恰好匹配了双方的需求,这有助于缓和中国日显颓势的进出口。

 

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也需要世界。在愈发寒冷的冬天来临前,更是如此。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48875.html

(5)
上一篇 2022年9月29日 下午1:14
下一篇 2022年9月29日 下午1:1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