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衣冠南渡,北方大族都去哪了?

作者: 陈峰韬

本文转载自: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

东晋南渡,王谢庾桓等高门大族随之南下,长久以来,王谢家族是中古时代高门士族的代名词。士族的根子在北方,王谢等族南下的同时,还有大量河北、河东和关陇的大姓豪族,他们或是因为距离南方遥远而来不及南渡,或者出于对司马氏皇族的不信任,选择留守本乡。相比王谢等南渡士族的绚烂与风华,北方留守大族的命运虽说少了些优雅,多了些磨难,但综而览之,也堪称波澜壮阔,从宗族蕴含的能量来看,一定程度上比南渡士族还要强。

 

北方豪族的天花板:清河崔氏

 
世家大族的来源究竟可以追溯到东汉还是西汉,似乎是个不易厘清的问题,士族的南北分化、分流却能找到明显的节点:东晋王马渡江。彼时大批中原大族南渡避乱,成就了百余年以士族为主导的东晋门阀政治,更造就了流传数百年的士族余韵,从此南北大族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与绚烂多姿、风流百代的南渡士族相比,留在北方的大姓豪族的存在感就低多了。
 
留在北方的大姓,以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汾阴薛氏等最为强大,其他诸如闻喜裴氏、杜陵韦氏、弘农杨氏、河东柳氏等传统大族,也都有一定实力。北方世家大族基本不称士族而称豪族,盖因北方大族没有像南渡高门大族一样变得士人化,一方面始终没有离开经济生产的一线,大姓宗族聚居在一起,掌握巨量隐附户口与土地,长年累月的实务历练,让北方豪族没有像南渡士族一样由儒入玄、由玄而虚,少了仙气,却多了地气。另一方面,北方大族对政治、军事极为热衷,几乎所有大族都能累世不绝地输出文臣武将,始终充满生机活力与尚武风气,以豪族称之更恰当。
 
北魏时期的清河崔氏,堪称北方豪族的极大成者,代表人物是北魏重臣崔浩。清河崔氏在曹魏时就已显名,八王之乱中崔氏人物从乱而死。其后北方少数民族南迁,崔氏人物没有南下,而是选择与北方少数民族合作,崔浩的曾祖父崔悦在后赵出仕为司徒右长史,祖父崔潜仕于前燕,位至黄门侍郎。父亲崔宏连连出仕于前秦、后燕和北魏,轮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君主,并不计较崔氏这种谁来都投顺的墙头草气节,一概录用之、信任之。到了崔浩更是尊崇备至,崔氏宗族的政治地位因为崔浩通天彻地的政治谋略,极速蹿升为北方第一大豪族。

东晋衣冠南渡,北方大族都去哪了?
影视剧中的崔浩(左)。来源/电视剧《北魏冯太后》截图
崔浩不同于一般豪强人家,其家学传承颇深,尤其经过父亲的加持,崔浩“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该览。研精义理,时人莫及”,活脱脱一个减配版诸葛亮。若是崔浩也南下,论其文才武略,丝毫不亚于南渡士族。
 
崔浩的封神之作是给北魏明元、太武二帝出的几个大主意。北魏国初诸帝都是善于用兵、锐于进取之主,军事上取得了不少成就,收拾北方诸小国没有问题,对刘宋来一个军事反攻、乃至打到长江瓜步也没有问题,但说到政治运筹似乎尚有不足。随着北魏疆域越来越大,魏帝要考虑的不再是单纯作战问题,崔浩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比如魏明元帝迁都之议,当时平城发生饥荒,不少少数民族勋贵都建议迁都于邺城,那里既是前后燕的故都,也是粮食丰足之地。崔浩极力反对,理由是当时诸方未服,政治重地决不可轻易迁移,否则易造成人心散乱,大夏与柔然可能联手来攻。又比如宋文帝发动第一次元嘉北伐,北魏诸大将都主张立即发兵反击。北魏第一次与刘宋这么大体量的强国全面开战,太武帝拓跋焘不敢遽定主张,询问崔浩,崔浩主张以退为进,收缩兵力,放弃黄河四镇,待秋高马肥时反击,必能取胜。太武帝基本同意了崔浩的建议,后来的战争进程果然印证崔浩的判断。明元、太武二帝对崔浩都十分信任,允许他进入皇宫内殿,以备时时咨询军国大事。
 
东晋衣冠南渡,北方大族都去哪了?
影视剧中,给太武帝皇孙文成帝拓跋濬(左)讲课的崔浩。来源/电视剧《北魏冯太后》截图
 
崔浩家族之盛,北方汉人大姓豪族无一能敌。虽说后来爆发了国史之狱,崔浩卷入一场史书讳莫如深的政治大案,导致清河崔氏全族被屠戮无遗。但因崔氏之前与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等大族累世通婚,仍然保留着族姓的火种,到北魏后期及北齐时代,清河崔氏再度恢复成为北朝一流的豪族。
 

坞壁之王赵郡李氏

与崔氏这种政治地位很高的大族不同,河北、河东和山东的其他大姓豪族,不是每一家都能在少数民族政权中谋得一席之地,大量豪族都在民间靠宗族力量维持其利益,假手的工具,就是南北朝时期很有名的坞壁。
 
坞壁是战乱的产物,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大乱,官军无法抵御,来不及逃走、或者说是舍不得偌大家业的大姓豪强,便在本地筑坞壁以自保。超初只是为了生存,但当局势略加稳定后,豪强们立即尝到了甜头。一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占有或兼并抛荒无主的土地;二是可以占有大批没有户籍的免费或极其廉价的佃农,有的豪强一个户口之下,竟然可以隐附一万多人,交一户十几口人之税,而坐享几千人上万人的劳动成果;三是可以建立宗族武装,少者数百,多者数千。以往承平无事之时,大姓豪强通过正规仕进之种无法获取的利益,居然通过这一渠道获取,这无疑刺激着各地豪强们前赴后继地建立坞壁。

东晋衣冠南渡,北方大族都去哪了?

陶制坞堡模型。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十六国时期由于诸国存在时间都不长,来不及整治这些坞壁豪强,但稍有头脑的统治者都能认识到坞壁豪强对人口资源和赋税的消极作用。前燕慕容俊灭冉魏打到河东时,被河东连绵不绝的垒壁震惊了——垒壁意同坞壁,在冉魏官方有组织的抵抗已经瓦解的情况下,其旧将张平仍能利用民间三百余座垒壁与燕军对抗,足见民间坞壁已经强大到何种地步。
 
慕容俊的洞察力非同一般,消灭河东河北坞壁的过程中察觉了大量人口隐附的问题,于是下了一道耐人寻味的诏令,以进攻东晋和前秦为借口,命令各州郡仔细查核人口,一户只准留一个成丁,其余全部从军,计划将步兵数量扩充至一百五十万人。当时前燕刚刚占据河北河东,立足未稳之际就如此疯狂地扩军,表面上看是为进攻洛阳、夺取河南做准备,实际目的怕不是敲山震虎?给各地势强人多的坞壁之主吹吹风,要他们不要太过分。
 
真正对坞壁动手的是北魏的三长制改革,孝文帝太和十年(486)下诏取消宗主督护制,改以邻、里、党三长,组织基层人口统计、赋税征收、徭役征调等事务,不允许豪强私自占有户口。虽未对有形的坞壁进行摧毁,却从根子上剥夺了豪强的隐性权力,可谓善政一件。如果北魏的繁荣稳定再持续上百年,坞壁组织肯定会慢慢消融于各种政策的综合作用之下。可惜的是孝文帝三十多岁去世,继任者宣武帝专注于对南朝发动侵略战争,政治改革无由延续,坞壁豪强并没有受到全面打击。很快,魏末六镇大起义再度将北方拉进战争节奏,北魏政府控制力全面瓦解,坞壁便又如春原之草,势不可挡地生发、壮大了,甚至有比十六国时期更狂野的趋势。
 
赵郡李氏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李氏强宗李显甫在殷州(今河北邢台一带)聚族而居,史载:“集诸李数千家于殷州西山,开李鱼川方五六十里居之,显甫为其宗主。”(《北史》卷33《李显甫传》)五六十里的土地都归他一家所有,这个规模在北魏纵使不是第一,也是前列。李显甫生卒年不详,但从其子李元忠生于485年推断,李显甫此举应当就发生在北魏官方推行三长制的当口。李显甫祖上累世为官,他有世袭的官爵作为掩护,所以三长制改革的影响力没有立即作用其家族。

东晋衣冠南渡,北方大族都去哪了?

赵郡李氏分布图。来源/《西方学者中国中古贵族制论集》

北魏末年六镇大乱,李显甫之子李元忠继承宗主之位,势力益发强大。当时李元忠尚有官职在身,因母亲去世回乡丁忧,丧期满后,李元忠一方面嫌官职太小无甚意思,另一方面看出天下即将大乱,索性连官也不做了,就在李鱼川守着自家坞壁,过起了土皇帝般的生活。李氏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殷州以南至于邺城,所在皆知李元忠的威名。当时六镇流民南下,盗贼蜂起,但盗贼慑于李元忠的威名,不敢到李鱼川骚扰。
 
六镇乱军势力最强的葛荣,众号百万,浩浩荡荡地南下抢掠,在李鱼川附近频频遭到李元忠阻击。葛荣本来没当回事,获悉部众被区区一个坞壁豪强弄得灰头土脸,便调集十多万人围攻李氏坞壁,终于破壁而入,把李元忠抓走。后来尔朱荣破葛荣,李元忠回到本乡,再次把李氏坞壁建了起来。高欢入河北创业之时,李元忠看准时机带着宗族人马倒向高欢阵营,遂成为东魏北齐的开国功臣,高欢次子、北齐开国皇帝高洋的正妻李祖娥,就是李元忠的族兄弟李希宗之女。
 

高敖曹四兄弟的悲剧

东魏北齐开国之时,河北豪强大部分都选择与高欢合作,像渤海高氏、封氏,博陵崔氏,赵郡诸李,范阳卢氏,都坚定地拥护高欢。毕竟坞壁组织并不能长久地抵抗乱兵,李元忠被破壁生擒就是血淋淋的教训。高欢从吃相上看比葛荣这种六镇乱贼好得多,彼此各取所需,故而促成了双方的结合。
 
不过结合容易,怎么过好日子才是门大学问。高欢上位成功后,和十六国、北魏的皇帝们一样,绝不愿坐视大姓豪强们动不动拥壁数千家上万家,那是对皇权的严重挑战。李元忠很聪明,察觉到高欢的阴鸷性格后,立即改变了作风,整日以饮酒投壶为戏,高欢让他担任高官显职,他也经常喝得酩酊大醉不能理事,始终“不以物务干怀,唯以声酒自娱,大率常醉,家事大小,了不关心。”(《北齐书》卷22《李元忠传》)
 
东晋衣冠南渡,北方大族都去哪了?
纪录片中的高欢。来源/纪录片《中国通史》截图
李元忠诸事不问,倒是一手弹指神通使得出神入化,他在家穷极无聊,在桐叶上挖个洞,用枣子或栗子弹洞,十中七八。有一次拜见东魏静帝时,殿外有枭叫甚是咶噪,他拿起两颗石子,应手把枭打落,时人无不称其能。
 
李元忠的刻意谦退保全了家族利益,赵郡李氏的坞壁组织也随之式微。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渤海高氏一族的悲剧遭遇。渤海高乾、高慎、高昂(字敖曹)、高季式兄弟四人,在高欢创业之时也坚定地支持。高氏四兄弟拥有强大的宗族势力,高敖曹武艺过人,善于练兵治军,魏末为抵御六镇乱军,编练出三千精兵。高欢屡次要给他一千鲜卑兵,与高敖曹所练汉兵混杂在一起,表面上说要提高其战斗力,其实是对汉兵不信任,要掺沙子。高敖曹不肯,说汉兵足够精锐,不比鲜卑差。当时高欢集团多鲜卑大将,行军打仗每每用鲜卑语传令,许多汉人豪强的部曲也都渐渐习用鲜卑语,唯独高敖曹不同意,仍用汉话。
 
高欢表面不以为意,公开赞扬高敖曹忠诚勇敢,任命他为冀州终身刺史,等于直接承认高氏兄弟在本乡拥有宗主利益。那时创业之初,高欢如此大方,无非是借高敖曹释放对河北豪强的友好信号,其实高欢内心对高乾四兄弟很是忌惮。后来,高欢借北魏皇帝之手害死高乾,意图敲打敲打高敖曹诸兄弟,如果乖乖听安排,把汉兵打散,或者全部交给高欢,未始不能和李元忠一样落个好的归宿。高敖曹并没有理解透这个意思,仍然按自己的方式向高欢表忠心。公元538年,在东魏刚建立第四年之际,东西魏爆发了河桥之战,高敖曹遭敌西魏军重点照顾,临阵打崩,高敖曹仅剩数骑逃到河阳城下,求守将高永乐开门救命,高永乐拒不开门,导致高敖曹被西魏追兵斩于城下。
 
高氏宗族武装力量,在高敖曹死后陆续被瓦解、分调,高氏宗族人物也渐次被削弱、打击。高敖曹的二哥高慎备受高欢父子压迫打击,不得不在北豫州刺史任上叛投西魏,四兄弟只剩一个高季式。高氏人物受打击是东魏北齐削弱豪族的一个标志性动作,高欢解决了高敖曹兄弟的汉兵武装后,河北其他豪族再也不敢像往年那样筑坞聚族而自保,在接下来的数年中慢慢地国家化,一部分成为北齐的正规军,一部分被分调到边境与西魏、梁朝作战,绵延二百余年的河北豪族问题终于找到一个合理解决的出口。
 

关陇豪强成为政治发动机

关陇豪族的命运比东魏北齐境内的稍好些。宇文泰入主关陇后,由于其本身力量较弱,加之开国十几年中一直被东魏堵着门打,始终处于高强度战争之中,无力对豪族进行翦削,宇文泰集团逐渐形成了利益均沾、合作求存的政策。
 
尤其是公元542年邙山之战后,西魏鲜卑兵主力遭到毁灭性打击。宇文泰集团源出代北武川镇,其部众一部分系贺拔岳旧部鲜卑人,一部分是魏孝武帝西迁时带来的鲜卑六坊之众。西魏国初七、八年间战兵以鲜卑人为主,自邙山大败,鲜卑兵无处获取,宇文泰大胆改弦更张,向关陇豪强寻求支持,发动关陇汉人加入正规军,大量任命关陇豪强为各级将领,这就是著名西魏北周著名的府兵制改革。
 
东晋衣冠南渡,北方大族都去哪了?
宇文泰“府兵制”的结构。来源/纪录片《中国通史》截图
史家称宇文泰及隋唐统治集团为关陇集团,有人不免疑问:周隋唐三代皇族宇文氏、杨氏、李虎都是代北六镇出身,为何叫关陇集团呢?盖因宇文泰进入关中后,统治集团慢慢挤进来大批关中、陇右大族豪强,是他们真正支撑起了三代皇族,称其为周隋唐三代的政治发动机亦不为过。
 
例如京兆杜陵韦氏名将韦孝宽,此公识见超卓,文武兼资,在六镇大乱时便主动率宗族子弟镇压乱军。宇文泰创业之时,韦孝宽以汉人豪强身份率军作战,与鲜卑将军并驾齐驱,南征北讨立功无数,只是一直受到压制,未能进入宇文泰集团上层。
 
征关陇汉人为兵后,韦孝宽得到了出镇一州的机会,在玉壁城常年镇守,546年第二次玉璧之战,以惊天地泣鬼神之壮气,死顶高欢十几万大军五十多天的围攻,高欢攻城不克引动旧疾,于当年年底去世。此战洵为关陇汉人豪强封神之作,韦孝宽在没有援兵的情况下,依靠其丰富的筑坞经验,与玉壁城独特的地势,苦战五十余天而气力不衰,足见关陇豪强的强大实力。
 
不过,宇文泰集团对汉人豪强终究也有三分提防。西魏北周府兵系统,有著名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北朝门阀之贵盛,以此为巅峰,直到唐朝时其后人仍在活动。韦孝宽作为汉人豪强的顶尖代表,竟无缘得入这个群体。无论其才能还是功绩,要说与八柱国等量齐观,倒也无法勉强,但与十二大将军中的一些凡庸之才相比,无疑要超出许多。寻其真实原因,大概还是骨子里害怕、担心、抵制,由此生发本能的排挤。韦孝宽向朝廷上书,请求在玉壁城北、汾河北岸一带广筑城戍,以加固边防形势。本是一片赤心,权相宇文护却回书阴阳怪气地讽刺:“韦公子孙虽多,数不满百,汾北筑城,遣谁固守?”话里话外,是不满韦氏宗族子弟遍布军中,养成势力,我们宇文家不!放!心!
 
576年周武帝将率大军攻齐,韦孝宽上书请求出战,当时北周大将中威名之盛,唯皇弟齐王宇文宪与韦孝宽二人,国有大事正是举用良将的时刻,谁料周武帝也放不下这份提防,温言劝慰你老人家(韦孝宽时年六十七岁)还是好好养老,国事自有朕和一班年轻人来担当。韦孝宽眼睁睁看着十几万大军从玉壁城经过,自己却无法躬预盛事,一腔壮怀激烈,落得个寂寞夕阳红。
 
在周隋易代之际,周室旧臣尉迟迥起兵数十万武力反对杨坚辅政。正是这位被周武帝弃置不用的韦孝宽,七十一岁老将出马,替杨坚削平相州之乱,干掉北周最后的实力派,为杨坚的称帝之路铺上最坚实的一块砖。更具讽刺意味的是,韦孝宽灭掉尉迟迥之后不久即病死。
 
东晋衣冠南渡,北方大族都去哪了?
韦孝宽平定三总管之乱。来源/纪录片《中国通史》截图
与衣冠南渡的王谢相比,北方豪族则在更加混乱、凶险的环境下,保持了更多的血气和斗志。在南北朝后期,依旧发挥重要作用。并在唐朝建立之后,成为大唐的统治集团,衍生出关陇集团和山东士族的新故事。这自然是后话了。
END
作者 | 陈峰韬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49745.html

(5)
上一篇 2022年9月30日 下午1:44
下一篇 2022年10月10日 下午3:2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