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没有中间路线,最终必须做出抉择

作者:西西弗评论J

本文转载自:西西弗评论(ID:xixifupl)

防疫没有中间路线,最终必须做出抉择文/老C

在Omicron面前,不存在中间路线。要么用最坚决的手段实现“动态清零”,要么就“实质性放开”,接受大部分民众都会感染一遍的后果。

1、

“动态清零”还是“实质性放开”,是面对疫情的两种选择。毫无疑问,两种选择各有利弊,任何一种选择都会造成巨大的痛苦和损失,是个两难选择。因为两难,所以,很多人就幻想,有没有一种两全其美的中间路线,能做到“既要……还要……”

比如,既能柔性封控,又能控制住病毒蔓延。比如,能否压平曲线,减少封控同时又控制住新增感染的指数化增长?保证每日新增是一个线性而不是指数爆发的序列,从而避免医疗挤兑。

遗憾的是,这些都是美好的幻想。病毒的特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以人的美好愿望为转移。如果你能压平曲线,你就同样有能力清零。

面对新冠病毒,特别是Omicron病毒,只有两个结果。要么是实质性放开之后的全民感染,要么是用强而有力,甚至是严苛的政策达到动态清零,除此之外,没有第三个结果。

我之前写过很多篇文章,比如这篇《全民感染与动态清零》 。里面反复重申,在Omicron面前,绝对不存在中间路线。然而,直到今天,还是有很多人抱有对中间路线的幻想。

2、

疫情已经三年了,直到今天,很多人对这个病毒仍然没有清晰的认识。新冠病毒可怕之处,不在于症状重,而是在于症状轻,在于存在大量无症状但有传染力的患者。

2020年3月,我写了一篇文章 《新冠肺炎大规模社区爆发后,为什么说封城(Lockdown) 是唯一选择》,比较了非典和那时的新冠,里面有以下一段:

“在流行病学链条清晰时,密切监控+隔离有过接触的无症状感染者,基本可以解决问题。除非传染链中持续出现未识别的感染者,才会无法追踪。

然而,如果出现了大规模爆发,成百上千的病人在一天内发病,根本无法追踪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那就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了。

如果你的策略是在患者就医时检测核酸,这些患者在发病去医院前,已经具有高度传染性了。而且你会漏掉同等数量的无症状患者。

如果你的策略是只检测重症,那就更是灾难。80%的感染者你都会漏掉。

在这个情况下,靠隔离患者,加隔离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已经完全没有用了,你看到的患者,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的无症状患者,或者还没有出现症状的感染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生病了,但他们是具有传染性的。他们不知道自己生病,自然也不会按照病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歌照唱,舞照跳。

唯一的办法就是,隔离所有人,把所有人都当成潜在的患者。然后一个个把发病的患者挑出来,轻症去方舱,重症去医院。这就是武汉所做的事情。”

一个城市,如果出现疫情大规模爆发,无法追踪流行病学链条,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所有人都当成潜在的患者控制起来,让他们没有传染他人的机会,也就是封城。做不到这一点,就无法控制疫情。原始株时代就已经这样,Omicron时代问题更加严重。

精准防控的核心是流行病学调查,是早发现早扑灭。一旦新增社会面感染突破一个阈值,无法识别出潜在的有感染风险的人,唯一的办法就是封城,把所有人都当成潜在的患者。今年二季度的上海就是这样,现在包括北京在内的很多城市,也面临这样的困境。

这几天,网上流传某城市的一个《不同阶段防控工作方案》的文档,用每日新增初筛阳性做为标准,分成三个阶段。1000例以下,1000-5000例,5000例以上。超过1000例就无法做标准流行病学调查,超过5000例,就只能以自主填报的方式,做简易调查。

实际上,新增社会面感染超过1000例,精准防控就肯定难以为继了,只能靠“封”。

二季度的上海,因为没有做到早发现早扑灭,新增社会面感染突破了流行病学调查的能力。当时的决策是,用严格的封城扑灭病毒。那次也确实成功了。今天,我们再次面临同样的问题,而面对这个问题的,不仅仅是上海一个城市。

3、

封城,也没那么容易?如果每个人都配合,封城封一个月,也就够了。但实际上根本做不到。

任何社会,都有天生不羁爱自由的,不服管的“刺头儿”。一般情况,社会有个10%的“刺头”,对社会运转没任何影响,反而能促进社会的活力。

但防止Omicron这个级别传染病,有5%的管不住的“刺头”,就无法控制疫情。要么用严格,甚至是“层层加码”的政策,确保每个人都被管住,要么就干脆学习其他国家,干脆不管了。

如果选择了封城,就得真的管住所有人,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实现“动态清零”,最终解封。如果不能管住99%以上的人,封城也无法清零,就只能无休止的封下去。这个问题,也写过文章:《病毒、精准防控、封区封城和过度防疫》

怎样把刺头管住,只能靠强制手段。基层工作人员也是人,是一群压力极大,疲惫不堪的人。人心都是肉长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并不愿刻意为难老百姓。但是,他们有防疫的KPI,有压力。他们得管住所有人。

从某种意义上,我们看到的那些极端的层层加码的手段,也是基层想把人管住,不得不采取的办法。

但这种做法,后果就是恶性循环。越层层加码,民怨越大,越不愿意配合防疫。为了“管住”,就只能采用更加激进的办法。

防疫需要大尺度的限制自由。没有广泛支持,靠强迫做不到。得有90%以上的支持率然后用强制剩下的9%服从。

封城,也是一个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如果每个人都齐心协力的合作,就能更快解封。但是,这种合作是不可能的,总有管不住的人,这样所有人的境遇都会变得更坏。但这是人性,没有办法。

防疫需要心齐。而现在已经做不到心齐了。即使封城,需要的时间,付出的代价也会高于之前的情况。

4、

说说北京的情况。

二季度上海疫情,当时公布了一个数字,在上海封城前的精准防控阶段,有效传染数Rt是2.27。就是每一个感染者会传染2.27个人。

假设上海不封城,保持2.27的Rt,从一个阳性,到全城感染,大概需要21代传染,如果每代需要2-3天时间,就是两个多月时间就可以完成全城扫一遍。

上海封城我记得是3月28日,当时每日新增阳性达到4000-5000人。从500到5000人,大概也就用了10天时间。封城后的最高峰是4月13日,日新增28000人。北京目前新增1000多人,大概是上海3月24日的水平。

上海的例子其实是清晰的,一旦流调无法支撑,如果想动态清零,唯一的办法就是封城。但北京目前,虽然广泛居家办公,但并没有采用当时上海这么严格的封城。从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北京似乎也不打算采取封全城的举措。

北京这次闯关有三个可能,第一就是用目前的举措也控制住了。第二就是控制不住,最终和上海一样,彻底全城封,第三就是控制不住,然后就搞新模式。

5、

什么是“放开”?目前,除了一些不发达国家,放开的国家对阳性感染者也不是完全不管的。即使是美国,也要求阳性感染者居家休息5天。

我对“实质性放开”的定义就是,允许阳性居家隔离,就是实质性放开。因为,实践已经证明,居家隔离是无法有效隔断传染链的。阳性不“应收尽收”,可以在家等待自愈,就是“实质性放开”了。

之前,动态清零阶段的做法是,阳性去医院或方舱,密接去隔离酒店,次密接居家隔离。

现在最新的政策,取消了次密接的概念。但是,密接集中隔离,在大规模感染的情况下,也难以为继。1个阳性,正常情况有50个密接不足为奇。1000个阳性,就是5万个密接。哪里有这么多的隔离单间酒店。所以,就只能通过居家降低密接数量,同时更严格的划定密接范围。

前文说了,如果一个城市社会面日新增过千,密接的集中隔离就做不到。

阳性应收尽收的上限又是多少?上海那次日新增的峰值是2.8万人。周新增应该不到20万人。上海当时准备了20多万张方舱床位。这个应该也是极限值了。香港当时的周新增峰值是40多万人。

如果北上广这样的城市,周新增达到50万人的规模,我认为,这应该就超过了一个城市能够维持的极限。那时,可能就被迫接受“阳性居家隔离”的方案。

从现在看,年底之前,局势应该就会比较清晰了。

6、

我们该怎么办?

我的基本原则就是对自己肯定无能为力的事情不生气不焦虑。

所以,之前“动态清零”,被封在家里,也认,不生气不焦虑该做啥做啥。那没办法,配合防疫就完了,该做核酸做核酸。

对生活在北京、重庆、广州这样感染严重地区的朋友,我个人的建议是,在年底前,少出门,尽一切手段避免被感染。因为目前的政策还是阳性应收尽收,所以被感染,就要被送去方舱,目前方舱的条件还是比较差的,要受罪。而且,如果这次也控制住了,不就又逃过一次感染吗?

但如果放开了,我个人会该吃吃该玩玩,为增加消费贡献力量。那时估计每个人都免不了被感染一次,小心谨慎也没用。当然,戴口罩,勤洗手这些好习惯要保留。好在那时候估计阳性也可以居家隔离,被感染了,也少受一点罪。

至于后遗症这些,真轮到自己,就认命。反复感染,估计也是难免的,也认了。毕竟,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70465.html

(2)
上一篇 2022年11月24日 下午12:23
下一篇 2022年11月24日 下午12:3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网站已开通vip会员功能,付费文章和付费资源,vip会员均可免费查看与下载,建站不易,请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