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中的“焚风效应”和“雨影效应”分别是什么意思?

作者:地理沙龙

本文转载自:地理沙龙(ID:www-dili36-com)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包括气温、降水和光照等气候要素,在一定时间内气候是相对稳定的自然地理要素,但是从较长的时间来看,气候又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甚至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一个区域气候的形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因素、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在气象学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许多跟气候有关的“效应”,比如“热岛效应”、“湿岛效应”、“焚风效应”和“雨影效应”等。

气象学中的“焚风效应”和“雨影效应”分别是什么意思?

关于焚风效应和雨影效应

这些“效应”都是在特定的区域条件下产生的特殊现象,比如“热岛效应”和“湿岛效应”,主要是由集中大量人类活动的城市对气候产生影响而出现,城市区域相对周边地区而言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因而有这种说法。那么,“焚风效应”和“雨影效应”又是怎么产生的呢?这两种效应的产生主要都是由地形对于空气水平运动的影响而产生,这里的地形以山地地形为主,“焚风效应”和“雨影效应”大多出现在同一区域,那就是山地的背风坡位置。

气象学中的“焚风效应”和“雨影效应”分别是什么意思?

焚风效应示意图

所谓“焚风效应”是指是指由于空气再作下沉运动时,因为海拔不断降低空气温度不断升高,从而形成的一种干热风,焚风效应主要是从空气的温度和干湿度角度来衡量的,焚风也就是又干又热的风。要形成焚风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空气温度要高,这个需要通过空气的下沉运动来实现,通常空气海拔每下降1000米,气温就会升高大约6.5℃,所以当空气做下沉运动超过1000米左右时就会产生一定的焚风效应,随着海拔落差增加,焚风效应更加明显,如果落差超过3000米以上,就会产生强烈的焚风效应,并有可能改变当地的气候特征。

气象学中的“焚风效应”和“雨影效应”分别是什么意思?

世界主要焚风效应和雨影效应地区分布图

第二个条件是空气湿度要小,我们知道在山地的迎风坡位置,由于空气受到地形的阻挡被迫抬升,空气作上升运动,从而冷却凝结,水汽过饱和,从而形成丰富的降水。而当这些空气翻过山脉顶部时,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已经很少,而后在背风坡空气作下沉运动,空气温度越来越高,水汽含量更少,从而越往山麓地区,空气就越干燥。因此,你在盛行风背风坡的山麓地区通常能够感受到干热的焚风,会产生一种烘烤的感觉。“焚风效应”强烈的时候会导致农作物枯萎,甚至引起森林火灾。

气象学中的“焚风效应”和“雨影效应”分别是什么意思?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沙漠的形成原因

所谓“雨影效应”是指由于山地的存在,导致山地迎风坡一侧降水丰富,而山地背风坡一侧降水稀少,降水在迎风坡和背风坡产生显著差异,背风坡就像是降雨区的“影子”,虽然距离很近,但是却很少有降水,雨影效应是从降水的角度来衡量的。世界上许多高大山脉的背风坡都有“焚风效应”和“雨影效应”存在,这些山脉通常都位于沿海地区,而且山脉走向和盛行风的风向角度较大,甚至呈垂直状态,而盛行风多从海洋吹向陆地。比如在中纬度地区分布着盛行西风带,所以在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部地区、北美洲落基山脉的东部地区和欧洲阿尔卑斯山脉地区都有此类现象。

气象学中的“焚风效应”和“雨影效应”分别是什么意思?

而在低纬信风带控制的地区,在山脉的西侧地区也有此类现象,比如非洲东南部的马达加斯加岛,常年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岛屿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而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就是此类效应的结果。在我国,一些区域也有焚风和雨影效应,其中位于我国东南部的台湾岛最为明显,岛上分布着东北西南走向的台湾山脉,是我国东部地区海拔最高的山脉,最高峰玉山海拔达3952米,台湾山脉西侧的地区处在东南季风的背风坡,常受干热风的影响,降水也较少。

气象学中的“焚风效应”和“雨影效应”分别是什么意思?

我国焚风效应和雨影效应分布图

来自南亚的西南季风,在我国横断山脉地区也会形成干热河谷,也是此类效应的结果。我国西北地区的天山山脉主要受到来自大西洋的盛行西风带和来自北冰洋的偏北风影响,北坡为迎风坡,而天山山脉南坡地区,通常也降水较少,也有“焚风效应”。我国华北地区的太行山脉,东侧为华北平原,西侧为黄土高原,当冬季的西北季风经过太行山脉时,而山脉东侧地区,由于空气下沉运动,在华北平原产生“焚风效应”。

气象学中的“焚风效应”和“雨影效应”分别是什么意思?

台湾地形图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85484.html

(0)
上一篇 2023年10月31日 下午12:09
下一篇 2023年11月2日 上午11:5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