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轮到郑州了

作者:陈淑莲

本文转载自:中国新闻周刊(ID:chinanewsweekly)

又一国家级都市圈来了这次轮到郑州了
又一个国家级都市圈官宣落地。
近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已正式获国家发改委复函,成为全国第10个获得复函的都市圈规划,正式晋级“国家队”。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河南代表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的三个建议,其中一个便是《关于恳请国家支持郑州都市圈规划建设的建议》。
该建议提到,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郑州处于集聚发展的快速增长期,但郑州市域面积仅7446平方公里,“发展空间刚性约束与资源要素加速集聚的矛盾日益突出,已难以适应国家中心城市重大生产力布局的需求”。因此,恳请国家加强对《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编制的指导并予以批复实施。
如今这一纸复函,意味着河南终于“得偿所愿”,在推动郑州都市圈建设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不过,关于郑州都市圈的空间范围,还没有明确公布。
中国新闻周刊咨询郑州市发改委时,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都市圈规划是由河南省发改委编制的,具体的范围还需要咨询省发改委,目前他们也不清楚。
河南省发改委则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郑州都市圈的空间范围还要等进一步规划印发,具体印发时间还无法确定。
历经多次调整
通常来讲,都市圈是指以1个或多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以1小时交通圈为基本范围,由核心城市及其外围社会经济联系紧密的城市共同构成的跨行政区地域。放眼全国,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城市竞争、区域竞争逐渐朝着“集团化”方向演进。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耀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谈到,郑州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中原,贯通南北、连接东西,是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尤其是济郑高铁濮郑段的开通,使得郑州成为全国首个“米”字形高铁城市,形成了辐射周边城市的1小时通勤圈、生活圈和产业圈。

这次轮到郑州了郑州。/图虫创意

其实,关于郑州都市圈的构想,从开始谋划至今,历经了多次调整。
2016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2019年1月6日,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开封、新乡、焦作、许昌与郑州深度融合,以轨道交通和城际快速路网为主体的大都市区通勤圈加快构建。“1+4”郑州大都市区概念应时而生。
2021年10月,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加快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进郑开同城化,并将兰考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加快许昌、新乡、焦作、平顶山、漯河与郑州融合发展步伐。由于平顶山和漯河的加入,郑州都市圈从“1+4”拓展为“1+6”。
在同年12月河南省委宣传部举行的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又进一步明确,将洛阳、平顶山、漯河、济源纳入郑州都市圈范围,郑州都市圈“扩容”到“1+8”。
2022年2月,《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出炉,优化重塑郑州都市圈“1+8”空间格局被纳入规划,其中提到,推进郑州与开封、洛阳、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济源加速融合发展,着力构建“一核一副一带多点”的空间格局。
陈耀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从国家中心城市,再到谋划现代化都市圈,随着近些年郑州都市圈建设的不断推进,也推动了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2022年,郑州常住人口总量增长至1282.8万人,在全国城市中居第11位。另据郑州市统计局数据,郑州市前三季度GDP首破1万亿元,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435.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5%。
“郑州在要素集聚、人口集聚和经济集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郑州还加强了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在顶层规划和政府实施方面作出了大量努力,郑州都市圈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对于郑州近些年的发展,陈耀持肯定态度。
据郑州都市圈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发改委复函之后,郑州都市圈的下一步建设将重点聚焦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对外开放、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这六个方面。
陈耀表示,通过都市圈建设,郑州可以完善一小时通勤圈、产业圈、生活圈,同时疏解非核心功能,以增强郑州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共同发展。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肖金成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也提到,随着城市快速发展,郑州已经面临极化效应向辐射效应转变的阶段。“郑州的城市规模已相对较大,再继续发展可能会面临较大压力,应疏解一些功能到其他城市,避免城市规模过大所带来的压力。”他说。
避免城市间的恶性竞争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曾表示,都市圈形成的重要特征是城市间有密切的人员往来和经济联系,基本范围是1小时通勤圈。
如今,虽然郑州都市圈的空间范围尚未公布,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此时的郑州乃至河南,都亟需都市圈建设这样一针发展“强心剂”。
据河南省统计局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河南地区生产总值(GDP)为47785.44亿元,同比增长3.8%,增速不但没有跑赢全国,在经济十强省份中处于垫底,与经济排名其后的四川,GDP差距缩减至近4400亿元。陈耀认为,这反映了河南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缺乏创新新动能,特别是省会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此外,虽然郑州作为省会和都市圈的核心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逐步上升,但在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上仍然滞后于其他不少省会城市。
2022年,郑州GDP在河南经济首位度占比达到21.09%,在省会城市中经济首位度排名第22位。而与其对标的西安,首位度为35.05%,武汉的首位度为35.12%,成都的首位度为36.68%,明显存在一定差距。
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在全国21座超大、特大城市中,郑州的排名相对落后。
郑州师范学院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院长助理徐艳红一直从事国家中心城市课题研究。她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郑州都市圈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吸引方面还有待提高。
以郑州、武汉、合肥等城市为例,2022年,郑州在校大学生数量133.27万人,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三。武汉名列第一,为168.29万人。合肥在校大学生数量为72.35万人。但是,郑州在学研究生数量不到6万人,这一数字不到武汉的1/3。同时,在本科院校方面,郑州只有26所,武汉的本科院校达46所。
徐艳红说,都市圈的发展需要以核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然而,由于当前郑州自身发展不够强大,作为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还不够明显,同时,周边城市也担心郑州的虹吸效应会把优质资源吸走。
她表示,许多都市圈在发展过程中也会经历类似阶段。她认为,在核心城市发展时,需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并注重科技服务类产业的发展。此外,周边城市还可以发展其他与产业链相关的延伸产业,结合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发展。
肖金成也指出,资源要素迅速向郑州聚集,给郑州城市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对周边城市如开封、许昌和焦作等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他建议,郑州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并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
如何更好提升郑州的城市能级?陈耀认为,郑州需要进一步扩大中心城区的规模和影响力,包括增加人口和提升经济实力,以增强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
同时,他也提醒,在都市圈建设中需要避免大城市病,避免职住分离分离和城市的钟摆效应,注重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发展,使城市居民能够共享都市圈的发展成果。
他说,郑州近些年的发展也暴露出城市韧性不足的问题,因此需要提升城市的韧性。“政府应细化、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的韧性,并围绕通勤圈、生活圈、产业圈方面展开规划和建设。”
肖金成建议,在未来的规划中,郑州应继续加强城际轨道交通体系的建设,将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紧密联系起来,推动产业和人口向周边的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以减轻核心城市的人口压力。
他还提到,政府应在空间布局规划、政策协调和合作机制建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避免城市间的恶性竞争。他建议建立都市圈合作机制,定期召开市长联席会议,加强沟通解决问题。

作者:陈淑莲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86409.html

(1)
上一篇 2023年11月3日 上午10:43
下一篇 2023年11月3日 上午10:4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