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毛钱一公里的老百姓直升机有3300万架时,低空经济就成型了

今年的两会报告出现了一个新词,叫低空经济,这个词是首次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我国官方明确把低空经济定义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众所周知,这种级别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每个字都是有意义的,几乎一样的句子里面仅几个字不同,那代表的官方态度就会很不一样。

而这次的低空经济是大篇幅写入,还给了新质生产力这样极高的评价,这是非常罕见的一件事。

几毛钱一公里的老百姓直升机有3300万架时,低空经济就成型了
什么是低空经济,对中国到底有多大好处?
低空经济指的是在1000米以下,利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进行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飞行的国家经济行为。
简单的说,就是无人机和类似大号无人机的飞行汽车。
无人机那么便宜,能挣几个钱?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是有望达到3.5万亿元,10年复合增长率达8.8%,这是一个能成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庞大市场。
别觉得我们估的数字高,美国估的数字更高。
摩根士丹利发布预测,说到2050年全球飞行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9万亿美元,其中中国潜在市场规模将达到2.1万亿美元。
这还只是飞行汽车,低空经济的一部分,直接给报了个全球9万亿美元的数。
飞行汽车的意思是能飞的汽车,别管后缀是不是汽车,核心是能飞,然后老百姓民用,这个意思是表达无误的,这真的可以实现吗?
美国那边虽然说的数很大还是美元,但只敢报2050年预测,我们这边就不一样了,直接报的是2025年和2035年的预测。
这是因为美国那边的低空经济还只是PPT,而我们这边的低空经济已经初现雏形。
铺天盖地的无人机这个大家早就知道了,中国造的无人机不仅是世界第一而且在生产能力和成本上均碾压式的领先于世界第二。
如今我们的无人机又进化了,已经进化到了足以载人飞行的地步,彻底打开了低空经济的大门。
2024年2月27日,全球首条低空航线在深圳首飞,一架2吨重,载重400公斤的纯电eVTOL五座飞行器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起飞,抵达珠海九州湾码头。
选这里作为首飞地点,是因为其地形特别合适,这里不仅平时交通需求量大,而且打车不仅需要3个小时,费用还高达500~600元,坐船倒是只需要140元,不过也需要耗时1~1.5小时。
几毛钱一公里的老百姓直升机有3300万架时,低空经济就成型了
如今改为空中直飞后,仅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就可以做到每人200~300元票价,且耗时仅为20分钟。
对于这次首飞,中央电视台给予了专门报道。
而亿航公司的EH216-S飞行器已经进行了超过4万次安全飞行,因此成为了全球首架获得标准适航证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
目前的飞行器费用折合每公里5~7元左右,首次商业化运营预估在2026年启动。
但这个费用是建立在未量产条件下的。
时的科技CMO蒋俊告诉记者,根据公司测算,如果飞行器量产,乘客为一个座位支付的空中打的费用大约在每公里2元,从上海商务区飞到苏州景点的90公里路程仅需180元左右。
而且这还是建立在科技不变,仅靠量产来压缩成本的前提下。
从目前反馈的情况来看,载人低空飞行器完全有可能把票价压缩到和目前地面专车差不多的费用,标准的空中的士。
这种空中的士是由无人机进化而来,但直升机可以做到一样的事情,为何不用直升机?
因为价格差距太大。
这种eVTOL是老百姓用得起的航空器,但直升机不是。
就以这次深圳到珠海示范性首飞的那条航线,直升机也有运营,在深圳和珠海政府部门补贴之后票价仍然需要每人1000元左右。
之所以这么贵是因为一架直升机的维护成本可以达到每年上千万,不仅仅是燃油机械的维护,还包括很多地勤和薪酬不菲的飞行员,但eVTOL只需要安全员,除了电池外其他维护成本几乎没有。
目前的高空区域是由大飞机使用的,中空区域是由直升机使用的,低空区域闲置,也就是从立体空间资源的层面上,一直有很大一片空域是浪费的,人类无法利用。
不用是因为没法用,低空区域太复杂,远远不如高空区域情况简单。
低空区域不可能做到高速,否则结果是灾难性的,所以只能使用低慢小飞行器。
如果使用低慢小飞行器,哪怕解决成本问题,也必须使用数量巨大的低慢小飞行器才能形成运载力。
而在低空区域使用大量的低慢小飞行器,其飞行情况会比高空复杂无数倍,人类最优秀的飞行员在这种环境下飞行久了也必定要出事,结果必然也是灾难性的。
所以人类长期以来无法利用低空区域,这种可以载人的无人机无论到底有多好,如果几千台在你头顶上飞来飞去,那我相信你肯定是不放心的。
这种低空出行是为城市人群服务的,那就必须在城市里飞来飞去,如果大量的载人无人机以及载货的小型无人机全在城市里飞来飞去。
确实很科幻,但这种飞行器绝对不可能让人类驾驶,否则必然会出事,早晚的事,因为这种驾驶比开车和开飞机都要难,且难得多。
而对于低空飞行器的事故率基本是零容忍,因为城市里高楼大厦密布,人群密集,稍微出点事都是大事。
2吨重的汽车在城市里出事了那也就出事了,但2吨重的无人机在城市里出事了,无论是砸人还是砸楼,其后果都没人能接受。
所以汽车是允许事故率的,甚至大飞机都允许事故率,但低空无人机不允许。
要做到事故零容忍首先就是超高的安全冗余,做到大量零部件故障一样可以安全降落那种级别,然后就是无人智能驾驶。
几千台飞行器在狭小空域内飞来飞去,而且还可能随时变更航线,那只有无人驾驶技术和中枢指挥结合在一起才可能保证安全。
中国敢这么干,是因为中国的无人驾驶技术已经是标准的世界第一,无人机集成指挥技术也是世界第一。
当然即便以目前中国的技术底蕴也是支撑不了低空飞行器在城市运营的,但中国绝对是世界第一个突破此技术门槛的,美国的老本很强,但无人机技术差太远了,俄罗斯更不用谈。
还有人问,即便解决了载人无人机的成本问题,驾驶问题,以及安全问题,你怎么解决起降问题呢,这么大的尺寸在城市里根本找不到位置停放,如果必须去遥远的指定位置乘坐那这玩意有啥意义。
根据沃飞长空CEO兼首席科学家郭亮介绍,未来的中国城市里会分布有大量无人飞行器的起降点、充电桩、停机坪和公交站。其中起降点将分布在写字楼或商业综合体的楼顶。
很久以前就有人想在写字楼的楼顶停直升机了,但可惜哪怕是富豪也没几个用得起直升机的,最后这种楼顶的直升机场就只能在电影中实现了。
目前,仅粤港澳大湾区就规划出了上千个起降点以及数百条航线。

几毛钱一公里的老百姓直升机有3300万架时,低空经济就成型了

当然仅仅如此还是不够,这种无人机的起降依然受限制,所以就有人想出了飞行汽车的办法,打算利用和普通汽车差不多体积的优势来大面积扩展起降地点,小鹏汽车就是其中的一个热爱者。
几毛钱一公里的老百姓直升机有3300万架时,低空经济就成型了
上面是常规的载人无人机,小鹏做了,也能飞,但小鹏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折叠式飞行汽车。
下面这个视频,是我综合了3个视频而成,分别是当年小鹏飞行汽车的概念视频,实车展示视频,以及工程样车试飞行视频。
问题其实很多,很多人嘲笑这款车就是个大号玩具,毫无使用价值,超级血滴子,说的都有道理,但我举这个例子只是告诉大家,仅仅以2024年中国的技术水平,折叠式飞行汽车就已经有人造出来了,而且能飞,已经从PPT落地成现实了。
人类第一架飞机问题更多,更是大号玩具,但不代表没意义。
目前的飞行汽车把问题优化优化,结合智能驾驶技术来保证安全,是有可能在普通停车场进行降落的,落地后自动泊车,自动充电,到时候飞行汽车能起降的地点将会大幅扩充。
当一个城市能够提供几千个起降地点时,低空经济将彻底成型,中国的城市将成为科幻未来之城。
真的能实现吗,我觉得还有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
你说的都对,连问题100都有,如果没有这么多问题那就不是未来的规划了,而是如今的现实,你明天出门就应该看到几千台飞行器飞来飞去才对,你没看到正是因为目前存在你说的那些问题。
这些问题怎么解决那没人知道,要是有人知道那这些问题就已经解决了,目前还没解决就是因为还没人知道。
但有个例子可以参考,那就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当年的问题更多,无数人嘲笑。
如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雄霸天下,彻底证明了自己代表着新技术和新生产力,打的欧美燃油车节节败退。
但为了这个结果,中国其实默默努力了20年,早在20年前中国就大力推动扶持新能源汽车行业了,而美国推动此行业的时间甚至比中国还早了几年。
几毛钱一公里的老百姓直升机有3300万架时,低空经济就成型了
美国的扶持政策没有失败,至少扶出了一家特斯拉,在整整20年的时间里美国电动汽车的技术都是领先于中国的,至少到了2020年之后中国电动车才开始反超。
2015年的时候,我国中央级政策在标题上就把新能源车定义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几毛钱一公里的老百姓直升机有3300万架时,低空经济就成型了
而在同一份文件里所提到的数据却惨不忍睹,在高额的补贴下,2013~2015年中国共推广新能源汽车15.96万辆,规划的推广任务完成率为47%。
几毛钱一公里的老百姓直升机有3300万架时,低空经济就成型了
这是如今的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强国在7年前的惨状,压根就没人愿意买新能源车。
没人买就说明有问题,而且问题多到了消费者不愿意的地步,新能源车都推广扶持十几年了还有那么多问题,何况是刚推广扶持第一年的载人无人机。
现在的续航里程,不够。现在的安全度,不够。现在的设计理念,不够。现在的智能水平,不够。现在的起降点数量,不够。
但是早晚会够的,因为以前新能源汽车的那些槽点问题都被我国一个个解决了。
当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毫无使用价值,技术远落后于美国,先发优势在欧美手里。
如今中国的无人机技术至少已经大规模成型,具备了使用价值,技术遥遥领先于世界,先发优势掌握在我们手里。
所以中国低空经济最终商业化落地的速度,要远远快于当年的新能源汽车。
客运载人、货运物流、观光旅行、空中救护车。
对于因地形限制修路昂贵的地区,对于形成多中心城市群的地区,对这种低空飞行器都是刚需。
即便是大平原上的城市,因为低空飞行器能把人的活动范围从二维变成三维,大幅扩大城市的交通范围,所以也是刚需。
低空经济确实只能飞1000米那么高,但如果全部交给智能中枢统一控制飞行,那1000米可以容许数十条航道叠在一起。
如果每条航道的通行能力相当于一座高架桥,那就等于一个城市所有位置都凭空多出数十条高架桥。
怎么着都够用了,实际上根本不需要那么拥挤就够用了。
在家里登机,到公司楼顶下机,然后私家飞机自行起飞回家降落充电或者在附近寻找公用停车场降落充电,等你下班了再召唤过来,这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场景。
至于成本,则可能卷出一个离谱的地步,每公里几毛钱都有可能实现。
不信你可以看看十年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什么价,今天又是什么价。
中国2023年的汽车保有量是3.36亿辆,这没啥,普通消费品。
但如果未来某一天中国载重400公斤的低空飞行器有个3300万,被无数的老百姓拿来上下班,租赁费用每公里几毛钱。。。
那我估计,这个地球上就再也没有一个国家敢打扰我国的老百姓上下班了。几毛钱一公里的老百姓直升机有3300万架时,低空经济就成型了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418430.html

(0)
上一篇 2024年3月16日 下午12:53
下一篇 2024年3月21日 上午1:5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