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骄兵必败

作者:Walker

本文转载自:地球知识局(ID:diqiuzhishiju)

苏联,骄兵必败

作者:Walker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计篇》

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战争都是件非常严肃慎重的事情。二战之初,苏联就经历过一场“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战争。虽然最后苏联取得了胜利,却也暴露出自身的严重缺陷,在战后15个月就遭到纳粹德国的大举入侵,国家陷入战火。

这场让苏联暴露短板的战争,就是接下来要讲的,发生于1939年末至1940年初的苏芬战争。

说这是芬兰的立国之战,毫不为过

(冰雪的国度,白底蓝十字军旗,图:wiki)▼

苏联,骄兵必败

轻启战端

1939年末,虽然英法已经向德国宣战,但此时欧洲战局却诡异地平静——苏德联手瓜分波兰后似乎心满意足,英法士兵也呆在西线的堑壕里无所事事。这时,在欧洲北方的冰天雪地中,一场出人意料的战争爆发了。

苏德瓜分波兰后,苏德之间就直接接壤了

德国为了避免两线作战,要先打败西线的英法

苏联此时也不想开战,但也想继续拓展缓冲地带▼

苏联,骄兵必败

19世纪以前,北欧地区不存在芬兰这样一个国家,它只是瑞典王国东部的一部分。那时,瑞典一度拥有波罗的海地区的霸权。随着沙皇俄国崛起,两国在18世纪展开激烈对抗,结果是瑞典全面落败,从此退出欧洲强国的行列,被沙俄取而代之。

毫无疑问,圣彼得堡就是那个时代以及彼得大帝

留给俄国最重要的遗产

(图:shutterstock)▼

苏联,骄兵必败

俄罗斯历史上详细扩张的两大关键节点

一个是夺取圣彼得堡,即波罗的海出海口

一个是和普鲁士、奥地利瓜分波兰

下一个目标就是再次打败瑞典拿下芬兰▼

苏联,骄兵必败

1808年到1809年间,俄国再次对瑞典发动战争,最终吞并芬兰,将其划为一个自治的缓冲国。百年后,芬兰抓住一战末俄国内乱、无暇顾及的空档,于1917年12月6日宣布独立。

由此芬兰人民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当今情势不仅授权,且责令芬兰人民这么做

——芬兰《独立宣言》

(芬兰议会宣布芬兰独立,图:wiki)▼

苏联,骄兵必败

1920年10月,芬兰和苏联签署了《塔尔图条约》,确认以芬兰大公国和沙俄之间的旧边界为新的芬兰-苏联边界。但在主张“大芬兰”的民族主义者看来,芬兰人占多数的苏属卡累利阿地区理应并入芬兰。为此,两国关系仍然很紧张。

苏联承认芬兰独立的文件

上边有列宁、斯大林、托洛茨基的签名

(找找看?图:wiki)▼

苏联,骄兵必败

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局势稳定,苏联想着手恢复长期混乱中失去的“前沙俄”土地,开始改变对芬兰的外交政策。苏联希望加强离芬兰边境只有32公里的列宁格勒市(圣彼得堡)的安全,以应对纳粹德国的崛起,因为这里有苏联境内惟一面向西欧的不冻港,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沙俄到苏联,再到现在的俄联邦

圣彼得堡都是极端重要的军用港口

(彼得保罗大教堂映衬军舰,图:Kremlin)▼

苏联,骄兵必败

1938年,苏联通过隐秘渠道对芬兰表示,苏联不信任德国,认为苏德有可能发生战争,苏军必须前出保护列宁格勒,建议芬兰割让或租赁芬兰湾内与列宁格勒相关的一些岛屿。结果被芬兰拒绝。

1939年10月,在苏芬谈判中,苏联要求将卡累利阿地峡的边界向芬兰一侧推移,芬兰割让芬兰湾的岛屿以及雷巴赫半岛。作为交换,苏联将割让东卡累利阿的雷波拉和波拉耶尔维市,这个地区的面积是要求芬兰割让的领土面积的两倍。

当时的芬兰比现在的更大

主要多在卡累利阿、萨拉、佩察摩这三块

卡累利阿是俄国势在必得的区域,也是本次的主战场▼

苏联,骄兵必败

芬兰政府对此产生了分歧,但在公众和议会的意见下,再次拒绝苏联的提议。同时,双方都已经开始了战争动员。

战前,苏联当然没把小小的芬兰放在眼里。此前不久,苏军仅用三周时间,就以不到4000人伤亡的代价将波兰东部一口吞下。而且波罗的海三国都很快就屈服了,允许苏联在其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和驻军。

苏联对芬兰动武,保卫列宁格勒是动机,也是借口

(苏联动员海报,背景里就画着圣彼得堡)

(图:posterplakat)▼

苏联,骄兵必败

尽管存在一些保守意见,但苏军领导层普遍乐观。苏军前线指挥官梅列茨科夫公开表示:芬兰战役最多只需要两个星期。在苏军的士兵指导手册里,有这么一句话:“不要错误地越过边境进入瑞典!”

1939年11月30日,苏联出动21个师45万人的庞大兵力入侵芬兰,苏芬战争爆发。

苏联人的自大轻敌,犯了兵家大忌

用中国成语来形容就是:骄兵必败

(进军芬兰的苏军装甲部队,图:壹图网)▼

苏联,骄兵必败

画虎不成

纳粹德国在波兰实行的闪电战给苏军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们打算在苏芬战场上模仿一下,但却低估了芬兰恶劣地形的影响——这里大部分地形都是难以快速通行的森林和沼泽。

一辆孤军深入雪林的苏军T-26

就很容易遭到芬兰军队的围猎(图:wiki)▼

苏联,骄兵必败

战争开始时,芬兰人的防御主要依托于设在卡累利阿地峡的曼纳海姆防线,距离边境约30到75公里。在这里布防的13万芬兰军队,将要面对25万苏军的攻势。

敌我悬殊,芬兰人没有选择举起手来

而是深挖战壕,架起机枪随时等待战斗

(曼纳海姆防线上的士兵,图:wiki)▼

苏联,骄兵必败

由于军事能力有差距,企图照搬德军闪电战的苏联装甲部队经常把该战术当成简单的坦克正面冲锋。不过,芬军严重缺乏反坦克武器和反坦克战术训练,在战争初期吃了苏军坦克不少苦头。但很快,芬兰人就学会如何对付这些坦克

芬兰军队击毁的苏军坦克

(图:壹图网)▼

苏联,骄兵必败

1939年12月6日,所有的芬兰掩护部队都撤到了曼纳海姆防线。在苏军发起进攻前,芬兰炮兵已经对前线进行了侦察,提前制定了火力计划,让在开阔地上展开进攻的苏军步兵伤亡惨重。之后半个多月里,各方面占尽优势的苏军前进受阻。

理论知识学了很多,但不足以打败严寒

(图:wiki)▼

苏联,骄兵必败

在北部战线上,科拉之战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苏军始终未能突破芬兰防线。被苏联人称为“白色死神”的芬军狙击手西莫·海耶(Simo Häyhä)的超过500次的击杀记录,就是在这里创造的。

苏联,骄兵必败
苏联,骄兵必败

战斗中,西莫·海耶被苏军一枪打掉半边脸

他大难不死,后来以96岁的高龄辞世

(图:wiki / Flickr)

而更北边的苏木萨尔米战役中所发生的拉特路之战,令苏军遭遇了更惨重的损失。在这里,苏军大约有14000人在行军中被芬兰人伏击,苏军伤亡7000-9000人,芬军伤亡400人。

巨大的优势兵力下,闪电战没打出来,反过来还被芬兰人痛揍。这样的战况以及所付出的重大代价,显然让苏联最高层很不满。

一脸生无可恋的苏军战俘(图:壹图网)▼

苏联,骄兵必败

全权负责芬兰战区的苏军总参谋长鲍里斯·沙波什尼科夫,在12月下旬下令暂停正面进攻。随后苏联人撤换了战地指挥官,在主攻方向上把总兵力增加到60万人,部署更多的坦克和大炮,加强针对性的准备工作。

面对钢铁洪流,芬兰人用弹弓投掷手榴弹

(图:Flickr)▼

苏联,骄兵必败

1940年2月1日,苏军重新展开大规模进攻。到2月11日,苏军在卡累利阿地峡部署了约46万名士兵,3350门火炮,3000辆坦克和1300架飞机,准备硬吃芬兰。对面的芬军8个师约15万人在强大的攻势面前开始崩溃。2月15日,芬军总指挥官曼纳海姆下令全面撤退到后备防线。

压倒性的实力面前,芬兰无力招架

但必须要说,他们打得非常顽强

(防线战壕中的芬兰士兵,图:壹图网)▼

苏联,骄兵必败

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芬兰再也支持不住了。

1940年3月9日,芬兰在卡累利阿地峡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军事形势:部队伤亡惨重,炮兵弹药已经耗尽,武器大量损失。孤立无援的芬兰政府除了接受苏联的条件外已别无选择。

这是个艰难的决定,芬兰没得选

战场上的局部优势,无法弥补国力差距

(3月13日,芬兰外长宣读条约条款,图:wiki)▼

苏联,骄兵必败

从苏联方面来看,除了巨大伤亡之外,随着春季解冻的到来,地面通行条件越来越差。真要硬吃到赫尔辛基,伤亡还会更大。

因此,双方在1940年3月12日签署《莫斯科和约》,战争结束。芬兰不得不割让了卡累利阿的一部分、整个卡累利阿地峡和拉多加湖以北的土地。该地区总面积相当于芬兰领土的8%。

在这次战争后,还有一次“二次战争”

芬兰跟着德国一起要对苏联复仇

结果吧北边佩察摩剩下的部分也丢了▼

苏联,骄兵必败

根据不同来源的数据,苏军有5万-15万人以上死亡,总伤亡人数在27万-40万人之间;有1200-3500辆苏军坦克被摧毁;损失了大约1000架飞机,其中只有不到一半是战斗损失。而芬兰方面有25904人死亡或失踪,43557人受伤;20-30辆坦克被毁,损失62架飞机。以战损比观之,苏联虽胜,但实为惨败。

当战争来临时,没有什么能够幸免

炮弹呼啸着,把你珍视的一切瞬间轰碎

(战争期间,苏军轰炸赫尔辛基,图:wiki)▼

苏联,骄兵必败

得失成败

这次战争给各方面都带来了深远影响。

苏联根据战争的情况,对军队的组织架构、装备和战术进行了改革,但到15个月后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入侵苏联时,这些工作还没有全部完成。

苏德两国根本就没打算让彼此安生

所谓的互不侵犯条约,不过暂时互不侵犯而已

(入侵苏联的德军,图:wiki)▼

苏联,骄兵必败

苏芬战争对各国带来不同的影响:对德国人来说是一个政治成功,对苏军和国联来说都受到了羞辱,对英法最高战争委员会来说暴露了自己的混乱和无力。更为重要的是,苏军在战争中的糟糕表现,让希特勒误以为苏联真的不堪一击。1941年6月,希特勒在入侵苏联时宣称:“我们只要踢开大门,整个腐朽的结构就会灰飞烟灭。”

巴巴罗萨开始阶段也确实如此,苏联损失极其惨重

苏联,骄兵必败

但希特勒还是低估了苏联,就像苏联低估了芬兰

钢铁洪流在寒冷的烂泥地里,再次报废

(极寒天气下,深陷泥潭的德军,图:wiki)▼

苏联,骄兵必败

而英法在战争中迟缓而拙劣的表现,证明他们无法进行有效的战争动员,并导致法国达拉第政府垮台。另一方面这场战争,令芬兰与德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促使后来芬兰加入德国阵营,以便向苏联复仇。

这时的轴心国,已经暴露出法西斯的本质

芬兰人把自己绑上德国战车,真是上了贼船

(芬兰总统、元帅会晤小胡子,图:Flickr)▼

苏联,骄兵必败

与苏联相比,芬兰无疑是非常弱小的国家。但即便如此,苏军还是打得艰难无比,并且付出了极大代价,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轻敌,没有料敌从宽,严重低估了芬兰人的抵抗意志。

输人不输阵,当芬兰人正面刚不过苏联时

他们没有放弃,而是化整为零,就地游击

(驯鹿比什么载具都好使,图:壹图网)▼

苏联,骄兵必败

战前,苏军上下一致认为可以在几周内拿下芬兰,因此根本就没有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准备:坦克还刷着橄榄绿,士兵们的军装也是卡其色,也没有配发用于冬季作战的野外帐篷。

苏联,骄兵必败
苏联,骄兵必败

冰天雪地,芬兰士兵能吃口热乎的

而苏军只能啃干粮,打无准备的仗

(图:壹图网 / wiki)

偏偏战争期间的冬季异常寒冷,卡累利阿地峡在1940年1月16日出现了-43°C的超低气温记录,成千上万的苏军士兵死于冻伤。不会滑雪的苏军士兵,只能被迫以长纵队行军。直到1940年1月下旬,苏联才给部队配发雪衣,将装备涂成适合雪地作战的白色。

这张照片真相了,“战斗民族”又怎样

一旦后勤保障跟不上,照样扛不住冻

(冻死在户外的苏军,图:wiki)▼

苏联,骄兵必败

芬军则占尽地利,他们擅长越野滑雪,寒冷、积雪、森林和极夜都成了芬兰人的朋友。芬兰人穿得很厚实,滑雪兵穿着轻便的白色雪地披风,这种雪地伪装让芬兰滑雪兵很难被发现,极大地便利了他们实施游击战术。

山川树木,风雷雨雪,皆可为我所用

因地制宜,芬军虽少,却占尽地利人和

(图:Flickr)▼

苏联,骄兵必败

另外,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政治斗争严重波及了军队,全军一大半的军官都被缺乏经验的人员所替换,致使苏军的战术素养大幅下降,指挥系统变得低效无用。

总而言之,苏联和芬兰的这次意外交手,揭去了苏军貌似无敌的表象,让德国人自以为窥见了苏联的底牌,并促使其重蹈拿破仑远征俄罗斯的覆辙,最终招致败亡。

先动手的德国人,结果最后被苏联反推基地

(苏军攻占柏林,被击毙的党卫军,图:壹图网)

苏联,骄兵必败

参考文献: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战略与战术》(英)GFC.富勒

2. 《巨人的碰撞:一部全新的苏德战争史》(美)戴维·格兰茨、乔纳森·豪斯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K.蒂佩尔斯基希

4. Winter War-https://en.wikipedia.org/wiki/Winter_War

5. Soviet invasion of Poland-https://en.wikipedia.org/wiki/Soviet_invasion_of_Poland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壹图网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81537.html

(2)
上一篇 2021年9月21日 上午11:27
下一篇 2021年9月21日 上午11:4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