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正确」最后杀死的是自己

作者:明白知识er

本文转载自:明白知识(ID:mingbaizhishi)

政治正确」总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居高临下批判、要求和审查别人。

然而,道德的山巅也会经历地壳运动,且瞬息万变。自以为站在制高点上的你,下一秒就可能跌入深谷之中。

一旦开启道德绑架,最后的结果往往是绑架了自己。

西方极端左派总是打着道德的旗号,将一切问题意识形态化,审查所有「不道德」,这早已不新鲜。

2021年,又一个知识分子吃了「政治正确」的苦头,他的名字叫盛宗亮。

「政治正确」最后杀死的是自己
道歉远远不够

盛宗亮是著名的华裔音乐家,在密西根大学任教。2021年9月10日,他在上课过程中给学生播放了影片《奥赛罗》的一段,影片由莎士比亚戏剧改编,意在讲述威尔第的歌剧与戏剧的关系。

「政治正确」最后杀死的是自己
 盛宗亮(右)和大提琴家马友友(左)同为著名华裔音乐家。盛宗亮生于上海,1982年移民美国,获得纽约市立大学音乐硕士、哥伦比亚大学作曲博士学位,师从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等音乐大师,擅长创作歌剧、舞剧,并获奖无数。
图片来源:brightsheng.com
盛宗亮万万没想到,这段影片会让他丢了工作。
片子一开始,就有部分学生抗议,认为该影片带有种族歧视文化挪用的色彩。片中扮演奥赛罗的是白人演员,他将脸涂黑来演黑人,这激怒了学生。学生认为,这样的影片在播放前应该有警示语,提示观者在看一部有歧视色彩的影片。
当天,盛宗亮就赶紧发声明公开道歉,称自己「打从心底为这一切感到非常抱歉」。他写了一封道歉信,称自己一直有和有色人种合作的记录,在一些演出中,他挑选了不同族裔的演员来担任主角。
然而,这不仅没有缓和事态,反而更加激怒了学生。9月23日,18名大学生、15名研究生和9名教职员联名要求校方除名盛宗亮。
他们在信中写道:
「盛教授在他充满挑衅的道歉信中,列出他职业生涯中所有合作过的有色人种名单……并影射这些人的成功都该归功于他。」
「Professor Sheng responded to these events by crafting an inflammatory 『apology』 letter to the department’s students in which he chose to defend himself by listing all of the BIPOC individuals who he has helped or befriended throughout his career. …… The letter implies that it is thanks to him that many of them have achieved success in their careers.」
最后,越描越黑的盛宗亮被停课。「政治正确」再一次获得了胜利。
但,胜利不等同于正确。
从最朴素的常识来看,因为播放一段影片就被停课,这种做法过于激进。
何况,这部1965年的《奥赛罗》是莎士比亚作品的经典改编,获过多项奥斯卡提名。
「政治正确」最后杀死的是自己

 电影《奥赛罗》剧照。该剧改编于莎士比亚同名戏剧《奥赛罗》,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戏剧讲述了威尼斯共和国的摩尔人将军怀疑妻子不忠,最终酿成悲剧的故事。由于奥赛罗是非洲人,因此角色本身的肤色是黑色,但在电影中,这一角色由白人演员涂黑脸扮演。
图片来源:豆瓣

其中把脸涂黑,饰演主角奥赛罗的也是英国国宝级演员劳伦斯·奥利弗(Laurence Olivier)。该演员曾在1948年凭借另一部改编莎剧《哈姆雷特》,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政治正确」最后杀死的是自己

 劳伦斯·奥利弗和玛丽·莲梦露。劳伦斯·奥利弗曾三次获得金球奖、两次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五次获得艾美奖,是20世纪最受尊崇的演员。他曾出演的电影包括《蝴蝶梦》、《斯巴达克斯》、《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图片来源:beachamjournal.com

播放这样一部影片,显然和播放宣扬极端思想、种族屠杀的影片截然不同,不应该被如此极端地对待。
按照一般的逻辑,学生对课上引用的内容感到不适,其实有多种选择,比如选择离开、选择课后和老师说明、课上表示自己观点,或者选择退课等等。
然而,这些步骤都没有发生。学生们直接选择了近乎最极端的方式。
最后的结果是,一个享誉世界的教授,在课上仅仅因为放了一部电影就被停课。而未来,盛宗亮很可能在美国的各大高校都很难立足。
这一切为何会发生?「政治正确」的逻辑是什么呢?
「政治正确」最后杀死的是自己

「政治正确」的敌人

奉行「政治正确」的极端左派相信一种简单有力的逻辑。

保护多元文化,杜绝种族歧视,这是好事。好事就应该普及,凡是与这个标准不同的就应该纠正乃至消灭。

这一逻辑自身是不自洽的。因为文化多元本来就与唯一标准相互矛盾。

关注并强调公共事务中的道德面向,这本身是正确的,没有人会否认。

但道德建议终究是建议,不能将这种建议标准化,去要求所有人。

而道德一旦成为他律,就会矛盾重重。

盛宗亮就是很好的例子。因为影片歧视黑人,于是,一个华裔就被停职了。

黑人是少数族裔,需要保护,华裔就不是吗?

如果有一天白人成了少数族裔,是不是今天为黑人提供的道德庇护也会成为对白人的迫害和歧视?

同样,黑人的命也是命,华人的命不是命吗?拉丁裔呢?性少数呢?

「政治正确」最后杀死的是自己

 「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简称BLM)运动开始于2013年,主要目的是抗议针对黑人的暴力和系统性歧视,在2020年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遭受警察暴力而去世后又一次席卷世界。图为2014年在加州奥克兰市的游行示威。
图片来源:Wikipedia

以此类推,社会总有更少数的群体,而「政治正确」会让社会不断从少数群体中裂变出更少数,道德制高点也会不断拔高。
「政治正确」的逻辑,本身思想就倾向于,越是少数的族裔和身份就越占有道德制高点,越是多数就越有原罪。
但人类社会是复杂的、不断发展的。少数会变成多数,身份会发生转变。用一成不变的逻辑去代换社会,最终无法自圆其说。
此外,之所以许多学生和老师都对「政治正确」深信不疑,其中还有一个逻辑陷阱,就是揣测意图
在联名信中,有一句话值得注意,就是说盛宗亮在信中「影射这些人(指少数族裔演员)的成功都该归功于他」。
盛宗亮有没有「影射」,在信中根本没有体现,这是一种对他内心的揣测。
衡量一个人,唯有看他的行为。
人的内心太复杂,任何人都不可能钻到别人的内心中去。而且,很多时候,人甚至都说不清自己内心到底想着什么。
盛宗亮聘用少数族裔,他内心是怎么想的?
他是觉得少数族裔的确有很多人能力超群,或者少数族裔用工便宜,又或者为了帮助少数族裔?
这些意图谁也无法知道。
同样,盛宗亮播放《奥赛罗》,不能说他就是歧视黑人,也不能说他不歧视黑人。
揣测意图是一种逻辑谬误,而「政治正确」常常通过他人的行为去揣测对方内心,进而将对方判定为种族歧视者、厌女者等等,又进一步地对其施以暴力或惩戒。
最后,「政治正确」还常常会扩大审查范围。
比如,《奥赛罗》是一部半个多世纪以前的电影。在那个年代,黑人演员很少,而为了扮演黑人,白人将脸涂黑,这在当时非常正常。
「政治正确」最后杀死的是自己

 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剧照。该影片是电影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电影之一,也是世界上首部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史诗电影。影片讲述了南北战争及其后的历史,因其对白人优越主义的提倡和对极右翼3K党的美化而始终备受争议。影片中的黑人形象都为白人扮演。
图片来源:豆瓣

但「政治正确」在一些人的心中,不仅是当代要追求的标准,也是衡量过去的标尺。一切和当代价值观不一样的过去的理论、文艺作品和思想也都要受到审查。

比如,《一个国家的诞生》和《乱世佳人》就受到过类似审查,被贴上种族歧视标签。

甚至连《猫和老鼠》也因为一些桥段有对黑人、印第安人的模仿而被贴上相应标签,配以警示文字。

「政治正确」最后杀死的是自己
 《猫和老鼠》中,汤姆的主人就是黑人,在2021年真人电影版中考虑到「政治正确」而被换成了白人。
图片来源:yamacparasutufethiye.org
可是,这种审查在逻辑上是不通的。如果去审查历史,过去几乎一切人类传统都可能与当下价值观冲突。这样的话,要么就完全抛弃过去的一切传统和思想,要么就把所有这些都贴上各类标签。这显然是荒唐的。
这样的逻辑延伸下去,如果一百年后有了新的价值观,那今天的文艺作品是不是也要都打上标签呢?
无限批判和解构的观念,其结果就是解构自身。
而「政治正确」的最大敌人,恰恰是自己。
「政治正确」最后杀死的是自己

「艺术终结之后」

盛宗亮事件,其实只是极端左派推行的「政治正确」下的一个例子而已。
问题是,道德的大棒在逻辑上是很难自洽的,而且,其结果往往也会与目的背道而驰。
当意识形态绑架了道德,道德绑架了思想和历史,文化就会遭到阉割。同样,艺术被道德绑架,也不再是艺术。
盛宗亮是艺术家,《奥赛罗》是艺术品。艺术本该是自由的最后阵地,而这个阵地早就被道德的监察队占领。
而当艺术只在表达「正确」的观念时,这个社会就犯了最大的错误。
于是,安徒生笔下的美人鱼、格林兄弟笔下的白雪公主都成了少数族裔;
「政治正确」最后杀死的是自己

 2019年迪士尼宣布将由黑人演员、歌手海莉·贝莉(Halle Lynn Bailey)出演真人电影《小美人鱼》。当时美国社交网络上就出现了对选角的热议,发起了「捍卫爱丽儿」的运动,而迪士尼则出面捍卫选角。图为网友制作的黑人版美人鱼(左)与海莉·贝莉的对比图。
图片来源:people.com

詹姆斯·邦德象征的007也可以由黑人女性出演;

「政治正确」最后杀死的是自己
 根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在未来的007电影系列中,白人男性英雄将由黑人女性接替。此举引发了巨大争议。图为演员拉沙娜·林奇(Lashana Rasheda Lynch),该演员已在目前007系列电影的最后一部《无暇赴死》(2021)中出现。
图片来源:豆瓣

超人可以是双性恋……

「政治正确」最后杀死的是自己
 DC漫画公司在2021年10月宣布,新一代超人乔·肯特(Jon Kent)是双性恋,并与其朋友杰伊(Jay Nakamura)在最新一集漫画中开启恋情。而美国的性少数占总人口的4%(2016)。
图片来源:dccomics.com

文艺作品的出发点不再是审美,而是政治;不再是卖座,而是符合道德;不再是人文主义,而是意识形态。

这里的逻辑是:

以「政治正确」之名,可以改造过去任何经典形象,这可以叫重塑与诠释。而如果不是以同样的名义,即便展示过去也是一种错误,应被纠正、禁止。

只创作对的,而不是创作好的。这个标准成为指导方针以后,文艺就进入了冬天。

事实上,任何文艺作品都是中性的。所谓「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就如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描绘了一个狡诈、恶毒的犹太人夏洛克。你固然可以从中看到「文化挪用」,看到对犹太人的刻板印象,乃至「歧视」。但从另外的角度看,莎士比亚也提醒了当时普遍鄙视犹太人的欧洲人,犹太人和所有人一样,也是人。

《威尼斯商人》中有一段经典的台词,是夏洛克的独白:

「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他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武器可以伤害他,同样的医药可以治疗他,冬天同样会冷,夏天同样会热,就像一个基督徒一样吗?……」

16世纪看到这出喜剧的人,多少人开始重新认识犹太人,将其当作和自己一样的人来看待?多少人又因此开始反思自己对于犹太人的偏见?

同样是莎士比亚戏剧,有的人看到了人文主义关怀,有的人看到了文化挪用、种族歧视。这无可厚非。

问题在于,看到文化挪用、种族歧视的人,以为别人一定会被这些影响,一定会产生「错误」思想。于是,他们要求禁止,要求审查,要求改造。

可经典是不能改造的,也不应改造。经典只能诠释,而诠释的好坏要由观众的审美来判断。

因为自己在道德上高人一筹就要求别人禁声,这恰恰是一种不道德。

而想要自己的价值观、思想和审美影响到别人,最好的方法是创作好的作品,而不是要求别人不去创作。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曾流行过一种艺术形式,叫黑面人游艺秀,即白人把脸涂黑模仿黑人音乐和舞蹈以取悦大众。这很类似《奥赛罗》中劳伦斯·奥利弗的表演。

「政治正确」最后杀死的是自己
 1844年黑面人游艺秀乐谱封面。
图片来源:Wikipedia

该艺术形式完全放大了当时白人对黑人的刻板印象。

这激怒了当时的黑人艺术家,他们开始创造一种白面人游艺秀,把脸涂白来讽刺白人。

然而,正是因为黑面人游艺秀,白人开始大量接触到黑人的蓝调(Blues)、拉格泰姆(Ragtime)等形式。也正是由于黑人的不懈努力,爵士乐诞生,世界被其征服。

「政治正确」最后杀死的是自己
 1921年的早期爵士乐队。在这个时期爵士乐开始走向世界。
图片来源:vpr.org

艺术源于自由和竞争的环境。破坏了这个环境,艺术就会死亡。

而不仅仅是艺术,历史、思想、观念都需要自由竞争。破坏了这个环境,文化就会死亡。

文化死亡,也就不再可能有「政治正确」,有的只能是人与人无止境的斗争。

「左」与「右」本来是人类看待事物不同的态度和方式,本来是相辅相成、互相矫枉的。意识形态的对立想要形成良性互动,就必须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进行。

就如历史学家秦晖所说,左与右要站在「共同的底线」之上,一旦突破了这个底线,不论「左」还是「右」都会成为极端主义、反智主义的武器。

只有坚守住人的权利,保卫人的自由,才能让社会处于底线之上,反之则唯有毁灭。

「政治正确」杀死的,最终只能是自己。

参考资料
A Blackface ‘Othello’ Shocks, and a Professor Steps Back From Class. The New York Times. 2021-10-15.
Michigan Professor Survives Cultural Revolution, Succumbs to Campus Wokeness. National Review. 2021-10-15.
Black Lives Matter, She Wrote. Then ‘Everything Just Imploded’. The New York Times. 2021-10-10.
The Academy Museum Finds Good Intentions in Messy Film History. The New York Times. 2021-09-30.
How a racist film helped the Ku Klux Klan grow for generations. The Economist. 2021-03-27.
Texas Slams the Door on Trans Kids’ Playing Sports. The Nation. 2021-10-15.
Tom and Jerry cartoons carry racism warning. BBC News. 2014-10-01.
Halle Bailey responds to Little Mermaid criticism after Ariel casting. BBC News. 2019-08-08.
Lashana Lynch, the first female 007: ‘I never had a plan B’. The Guardian. 2021-09-12.
The new Superman comes out as bisexual in an upcoming comic. CNN News. 2021-10-12.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91099.html

(1)
上一篇 2021年10月19日 上午9:42
下一篇 2021年10月19日 上午10: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