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当代史】 King Of Soul,灵魂歌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星火智库):【一个人的当代史】 King Of Soul,灵魂歌王

【一个人的当代史】 King Of Soul,灵魂歌王

 

1970年,一个叫Bill Withers的歌手,写了一首歌并且出了单曲,随后又收进了自己的专辑,题目叫“Ain’t No Sunshine”(《再无阳光》)。

虽然这歌貌似在中文圈没什么名气,却在英美文化圈传唱很广,在电影《诺丁山》(Notting Hill)中作为插曲出现过,在原曲上加了电影音效,听起来有种恢宏又沧桑的感觉。

 

Ain’t no sunshine when she’s gone

当她离开,就再没了阳光

It’s not warm when she’s away

当她离开,就再没了温暖

Ain’t no sunshine when she’s gone

当她离开,就再没了阳光

And she’s always gone too long

可她总是走得很远很远

Anytime she goes away

随时会离开

Wonder this time where she’s gone

猜着这次她又要去哪呢

Wonder if she’s gone to stay

猜着她会走还是会留

Ain’t no sunshine when she’s gone

当她离开,就再没了阳光

And this house just ain’t no home

这里只是个房子,再不是家

Anytime she goes away

每当她离开

 

And I know, I know, I know…

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

Ain’t no sunshine when she’s gone

当她离开,就再没了阳光

Ain’t no sunshine when she’s gone

当她离开,就再没了阳光

Only darkness everyday

每天都是黑暗

Ain’t no sunshine when she’s gone

当她离开,就再没了阳光

And this house just ain’t no home

这里只是个房子,再不是家

Anytime she goes away……

当她离开……

 

原唱单曲是1970年发行的,转年,13岁的MJ翻唱了这首歌,之后收录在他的第一张独唱专辑“Got to Be There”中,是专辑的第一首歌,1972年发行。

 

这首歌至今被翻唱了100多个版本,MJ这版毫无疑问属于最著名之列。

念白部分的声音稚气未脱,有点小孩学大人说话的感觉,然而一唱起来,每个音调转折,都恰到好处,第二节那一串“I know”被处理得精彩至极,宛转低回,起起伏伏,不像成年男人唱腔那么沧桑,却有种水晶似的忧郁,情人分别的不舍纠结如在眼前,都说他那时候人虽小,演绎那些成人的感情却如同亲历,果然名不虚传。

 

Soul从黑奴来

这就是“Soul”(中文翻译为“灵魂音乐”、“灵魂乐”或者“灵歌”),唱腔表达的形式可以变化万千,但基本宗旨却很简单:呼唤听众去寻找爱、百折不挠地追求爱,最终为爱而宽恕——其实,几乎可以把灵魂音乐称作是“宗教”的音乐,只不过这宗教信奉的就一个字:爱。

因为崇奉“爱是一切”,有的歌曲,会有为了爱不顾一切,甚至低三下四的感觉。

 

这种定义,就是个参考。须知一切定义、流派划分,都是帮助理解作品而已,一切艺术鉴赏,都必须落到作品本身。特别是那些顶尖的艺术家,根本不会被已有条条框框束缚,从来都是要创造风格、创造流派的,譬如MJ一人独揽三顶王冠:Kind of Pop King of Rock King of Soul,最后这个称号,就是赞誉他在灵魂乐达到的高度。

然而,MJ的作品多矣,如果刻板地把他这首歌划为流行乐、那首歌指定是灵魂乐,就傻瓜了哈……他的很多歌,是几种特征兼备的。

Ain’t No Sunshine是他第一张独唱专辑的第一首歌,到他几乎是最后期的“The Way You Love Me”,灵魂乐贯穿了他整个演艺生涯。

 

这类歌,主题已经确定,就是爱爱爱的咏叹调,咏叙部分也以抒情为重,歌词表达的意思都很直白,要听的是音乐节奏、和声编曲、唱腔变化。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艺术。灵魂乐的创始者,毫无疑问是黑人,确切说是黑奴——北美的非裔,祖上几乎全是黑奴,包括MJ祖上。

很多人看老外的名字会眼晕,名姓都拖老长也算了,有的人还要在名姓之间夹一个或若干个中间名,越发叫人眼花缭乱。

不过,很多名字,都是家族传承的印记,一串名字,代表的是不同的祖先——这习惯不仅黑人有,白人也有,其实就是没有“修史文化”的表现,不得不把家族历史都背在身上。

比如MJ的全名是“迈克尔·约瑟夫·杰克逊”(Michael Joseph Jackson),中间那个“约瑟夫”,传承的就是他父亲的名字;

他给孩子起名也是这样,非常中规中矩,说起来简直烦人:

大儿子全名“小普林斯·迈克尔·约瑟夫·杰克逊”(Prince Michael Joseph Jackson, Jr)——“Prince”这个名字,从MJ的外曾祖父和外祖父那里来,当年,他的外曾祖父是美国南方的一个黑奴,“Prince”(王子)是白人奴隶主随便给他起的外号,于是就这样传承了下来,至于Michael,不解释;

女儿全名是“帕丽斯迈克尔·约瑟夫·杰克逊”(Paris-Michael Katherine Jackson)——“Paris”作为人名,起源于希腊神话,就是裁判“金苹果属于谁”的那个特洛伊王子,后世就成了男女通用的名字,也可以作为姓氏,同时也是城市名。一般而言,作男名翻译为“帕里斯”,作女名翻译为“帕丽斯”,城市名就是法国首都“巴黎”。而“Katherine”是MJ母亲的名字;

小儿子全名“普林斯·迈克尔·约瑟夫·杰克逊二世”(Prince Michael Joseph Jackson, II),和他哥一样,就是后面加了个“第二”,不解释。

 

平心而论,这在老外名字里真还不算复杂,比这复杂得多得多的,还有的是嘞……

这和中国人习惯的“记家谱”不但是形式不同,更有本质不同。“家谱”也就是“家族修史”——都有正式记载了,当然犯不着把祖宗都塞在后代名字里。

 

说起来似乎吊诡,在受尽蹂躏的黑奴群体中诞生的,不是暴烈反抗的怒火,却是爱爱爱的咏叹调,岂不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麻木不仁?

可以说也有这层意思,美帝的不少社团或教会,有黑人团体也有白人团体,都一味强调绝对和平主义,甚至从不摸枪,不免显得怯懦,缺乏“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式的大无畏平等精神,也缺乏“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主义——所以MJ喜欢李小龙,那是一种中国人独有的英雄气势。

没错,“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虽千万人吾往矣”,都是中国独有的文化基因,其他民族,都不具备。

 

当然,从另一方面说,这种“绝对和平”也不失为一种自保之策,因为黑奴掌握的社会资源几乎为零,

反抗的话,差不多只有死路一条——甚至,不反抗也会闯祸,比如有的白人奴隶主家庭不和,男主人跑出去寻花问柳,女主人寂寞难耐,去和年轻黑奴调情……这时,如果那黑奴够聪明,就会知道他只有一件事可做,就是赶紧逃走。

因为如果他不答应,就会惹恼女主人,她一句控告,说他调戏她,那黑奴分分钟就是被私刑处死的命,而且会死得非常惨;如果他答应……那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万一败露,女主人为求自保,仍然会说是他调戏她,所以,还是惨死。

奴隶制下的黑奴,散散落落毫无组织——组织不是白来的,是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没有足够的文化积淀,就不可能出现共产党,而美国黑人,直到现在,甚至连个像样的政党都没有,那些社会团体,倒是像旧中国时期,中共出现之前那些形形色色的社会流派,进步性固然有,指望他们挑战帝国主义,那是不可能的。

在看不到边的黑暗中,滋长的是消极的反抗——从不摸枪,也就意味着绝不参军,总好过去战场当炮灰。

他们的社会资源如此贫瘠,而他们骨子里血液里的节奏感,又是如此强烈,于是才会诞生“Soul”这样的艺术形式,是苦难中的一点慰藉与释放,却不是真正的出路与希望。

 

MJ从小“被加入”的那个“耶和华见证”,也是这种极端和平主义的秉持者,尽管他在1987年就正式退出,但还是会偶尔显露——那是埋在他体内的文化隐性基因。

 

导致他退出的直接事件,是1987年拍摄“Smooth Criminal”,里面有个开枪的镜头:黑帮杀手从背后偷偷摸近,他看都不看,拔枪向后一指,扳机一扣,那人唰的一下飞出墙外。

正常人看到这里,都是嘴巴一“O”:“哇!酷毙了!好帅!”

神棍看到这里,嘴巴一“O”:“你怎么可以摸枪!你上不了天堂了!”

哗,“how old are you”滑稽版:“怎么老是你”——冲Thriller短片指手画脚就算了,这又来了,其实那个镜头已经很含蓄,甚至很难看到手枪的形象,抓图都不好抓,只是金光一闪砰的一声,点到即止便罢,结果连这都不行……还能不能让人愉快的创作了?退出!

——退得好!

【一个人的当代史】 King Of Soul,灵魂歌王

【一个人的当代史】 King Of Soul,灵魂歌王

 

退出,又退出

那些年,他退出的组织,还不止这一个。

1985年,他与莱昂纳尔·里奇谱写的“We Are The World”,至今溢美之词不绝:“为救援非洲饥民而义卖的唱片为非洲筹集了5000万美金的捐款(也有版本说是6000万,或7000万),解决了政治家喋喋不休却解决不了的难题,震撼了亿万人的心,风靡全球”。

MJ也就是那时加入了“美国艺人联合支持援助非洲行动董事会”——USA for Africa ,不过这里的“USA”是“United Support of Artists”。

那一大票明星合唱时,背景就是这个,We Are The WorldMV,开头展示了一堆明星签名,也是签在一面印有“USA for Africa”的旗子上,后来他们发行唱片,也是以“USA for Africa”的名义。

【一个人的当代史】 King Of Soul,灵魂歌王

在这些活动里,他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主角。

We Are The World1986年的全美音乐奖与格莱美奖都收获颇丰,如果他想要“艺术家”+“慈善家”的头衔,此时已经足够响亮,完全就是美国版的“德艺双馨”,夫复何求?

 

然而,很少人去查证,善款都是怎么用的。

极少人关注,饥荒中的灾民到底得到了多少援助。

更几乎没有人追问,饥荒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单纯就是粮食不够吃吗?

 

有人在最后一个问题上做了深刻的研究,论证过程极其严谨,结论却很简洁:“饥荒不是因为粮食总产量不足,而是分配方式出了问题”——他就是199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

【一个人的当代史】 King Of Soul,灵魂歌王

前两个问题,尽管很少人在追,但要追出真相也不是难事,更何况,这根本不是哪家组织的问题,整个美帝,持续几十年的所谓援助非洲,都简直是荒诞剧,连慕洋犬满地跑的养猪网都看不下去了,贴个报道截图——

【一个人的当代史】 King Of Soul,灵魂歌王

【一个人的当代史】 King Of Soul,灵魂歌王

 

关于这些简直都算不得“黑幕”的“内幕”,MJ肯定是一清二楚,其它不说,他亲自跑到非洲多少次,多年下来,那里的状况到底改善了多少,他看不见吗?

 

美帝的“资本慈善家”很多,可实际上基本全是披着慈善幌子的资本家……比尔·盖茨、巴菲特、扎克伯格……无一例外。

看看这些壕们的栗子:

2000年,比尔·盖茨成立【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2008年,比尔·盖茨宣布将580亿美元个人财产捐给【慈善基金会】,然而,媒体报道的时候总是大吹特吹“慈善”,却刻意避而不谈,所谓捐献,就是把钱转到了他和他老婆命名的这个基金会而已

2006年,巴菲特签署捐款意向书,正式决定向5个【慈善基金会】捐出其财富的85%,约合375亿美元,其中包括盖茨那个。

与此同时,捐赠家族的人,都在各种基金会中担任高管的职务,而且薪水丰厚

多高明……如果这些人的后代争气,聪明能干,就亲自担任基金会高管;如果出了不争气的败家子,那就聘请别人管理基金会,收益分给败家子一部分,保证好吃好喝生活体面,但是败家子没有败光家产的权力。

 

扎克伯格更逗,根本连慈善基金会都没建,就是自己另行成立了个公司而已——成立了一家以自己姓氏命名的私人企业(名为“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的有限责任公司),做了一份“非营利性机构”的计划和承诺——于是这他们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并且不受太多限制,也可免除大多数披露责任。

通常来说,对于非营利性机构和基金会而言,为了保持其特殊的税收地位,会被限制资助某些种类和级别的游说活动,更无法资助政治竞选活动。但扎克伯格的有限责任公司却都可以做——不论种类、不论级别,且不需要对非盈利行为进行任何常规披露(叫着“财产公开”的人,傻了吧?这里是美帝,壕们根本就没有公开的义务……)。

 

接下来就是2016年的大新闻: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将在未来10年内投入30亿美元,媒体吹得不善:“资助科学家们攻克世界上最主要的疾病”。

“依照计划,扎克伯格夫妇将斥资6亿美元,在旧金山创立一个生物中心,让来自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及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学家能通力合作,攻克一个个科研难题。”

那么,他们要干嘛呢——

目前,两个项目的具体内容已得到公开,第一个项目将绘出人体的“细胞图谱”,标明人体所有细胞类型的特性,以及它们之间将如何互相起作用;第二个项目则将针对HIV,埃博拉与寨卡等诸多传染性疾病,研发新的疫苗【注:非常贵】、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新药【注:非常非常贵,1万美刀一支注射剂也不要奇怪……】——这是什么“慈善”?

 

更可笑的是,这堆所谓的“疫苗”,往往是没用的……没用的……没用的……把一种发病率本来就只有0.2%的病,降低到0.16%,还要收你几百美元——但是,大众听见的,永远都是这病多可怕,然后弄几个明星出来站台摆pose号召一下,大不了多开几轮舆论轰炸,然后吃瓜群众就纷纷被忽悠去花钱了。

注意,我没有否认疫苗,疫苗的确可以预防凶险疾病,但是破烂挂个疫苗的幌子仍然是破烂——在中国,每个婴儿出生,都会收到国家发给的防疫本,上面已经列举得一清二楚,至于疫苗本以外的,说白了全是些不要紧的……但是在媒体的大肆忽悠下,很多人早都瘸了,每当谣言PK真相,他们总是情愿相信谣言。

 

什么叫资本,社会资源也是资本,看扎克伯格的投资方向,就可以知道将来FDA的新规则,又会添加进什么新药,而且还要能多用就多用,能猛用就猛用。否则,怎么赚钱?

——可以理解了吗,为什么美帝医生,向来不惮把病人当大象,猛用虎狼药;可以理解了吗,为什么MJ年纪轻轻,做个手术就被注射一堆杜冷丁,以至于日后深受药瘾之苦……

 

198612月,MJ正式退出USA For Africa,没说明退出的原因。

不说也罢,说也是得罪人,反正他后来做的事情,都摆明了:组织不靠谱,想要行善,就自己做呗。

于是去医院看望孩子,给他们送玩具,送自己的演出服等纪念品,鼓励他们乐观起来战胜病痛,甚至出钱出力,帮助联络医疗资源……所有这些,都他自己亲力亲为,而媒体对这些统统无视——说他作秀,秀在哪了,甚至连个“好人”的名声都没得到,有这样作秀的吗?

他也有支持一些慈善基金会,很多都是默默无名,媒体看不见,也不想看见。

真想做点好事,就是这么难。

而与此同时,那些壕们的名声,是多么好啊……有多少小白,抱着鲜花冲他们唱赞美诗啊……溢美之词刷爆朋友圈啊……

 

很多人说MJ像个孩子,有时候确实像,不过,不是彼得·潘也不是老顽童,倒像那个故事里的——

大海退潮,成千上万的小鱼被搁浅在沙滩上,有人看到一个孩子,忙着把那些小鱼捡起来扔回大海。

别人告诉他:“孩子,这么多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那孩子头也不抬,说话间又扔回海里一条鱼:“但是这条小鱼在乎,”孩子一边说,一边不停地忙着:“还有这条,还有这条……”

 

Another Part of Me

1986年,迪斯尼出资,科波拉导演,他主演的17分钟3D短片《EO船长》,是当时单位制作成本最高的电影,之后成为迪斯尼的游艺项目。

毫无疑问,迪斯尼文化的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Walt Elias Disney1901-1966)也是如假包换的天才,怪不得MJ那么佩服他。

只是这个事实很少有人注意:现在的迪斯尼集团,不但和沃尔特毫无关系,就是和他的后人,也没有一分钱的关系,早就全数被犹太资本掌控,“迪斯尼”就像“环球”一样,只是个名字而已。

读史如观世,很多时候,很多事,唯有叹息。

 

回说作品。

EO船长》是给小朋友看的梦幻故事,成人如果暂时放下城府,以单纯的心态去看,也是不错的享受。

片子里,MJ扮演的EO船长,带着一群呆萌宠物,给宇宙中的一个“至尊星球”送去礼物,结果一堆人到那里后,都惨被女巫绑架威胁,然后,EO船长施展神奇法术,把女巫的打手都变成了乐队,大家一起唱歌跳舞,最后女巫自己也变成了大美女——原来,这就是船长要送的“礼物”。

影片用了MJ两首歌,“We Are Here to Change the World”和“Another Part of Me”,后一首是在女巫变成美女之后唱的,是MJ的创作,意境颇为浪漫——“穿越茫茫星云也要找到你”:“The planets are linin’ up / We’re bringin’ brighter days / They’re all in line / Waitin’ for you / Can’t you see / You’re just another part of me”(行星们在串联,我们带来了光明,它们连成一排,都在等你到来,你还不明白吗,你就是我的另一半)。

 

在《EO船长》结尾,这歌作为背景音乐出现,有种甜美而辉煌的氛围,而在Bad巡演舞台上,又是不同风格——简直是性感得要命。

人不风流枉少年,正当黄金年华,不玩性感岂不浪费,更何况这家伙还是个不折不扣的情痴情种——很显然,要是自己都无感,还怎么拿情歌打动别人。

【一个人的当代史】 King Of Soul,灵魂歌王

 

Bad巡演,也是他第一次独自力撑的大型巡演,脱离了兄弟组合,他要开始找女伴了。

不仅仅是在舞台上。

【一个人的当代史】 King Of Soul,灵魂歌王

 

他现实中的爱情故事,首先要数波姬·小丝,他80年代约会的对象,一个著名的处女。

话说波姬这个处女身份,也是醉得不要不要的。

倒不是因为她那些性感形象——这天生尤物,从萝莉时代就有颠倒众生的魅力,可以演迷死人的雏妓,可以把放荡少妇演绎得惟妙惟肖,给Calvin Klein拍摄的牛仔裤广告,一句广告词更是引发轩然大波:“知道我和牛仔裤之间有什么吗?什么都没有。”

【一个人的当代史】 King Of Soul,灵魂歌王

表演归表演,人品归人品,镜头前再浪,不妨碍她离了摄像机就是个清纯女孩,也不妨碍她和男孩柏拉图式的约会,这都没什么奇怪。

这里要说的,是另一件事——当年有条热门报道,是说她爹给她的处女之身投了千万美金的保险。

俺就一直没想明白:这保单怎么投?合同条款怎么写?最后怎么收益?怎么赔偿?关键是,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波姬是否处女”这件事上,也就是说,破身了就拿不到收益呗?可这玩意儿怎么检查?谁来检查?医生都知道,那层膜破没破,也不能说明什么……

越想越糊涂,可是俺向来只会记实,不会想象,脑补不来,只能困惑。

反正到后来,波姬也嫁人了,保单的事,也就不了了之,时至今日,估计都没人知道了。

 

正向说不通的时候,就该反过来想——说不定,当年沸沸扬扬的千万美金投保,根本就是个炒作话题,实际上并不存在,只不过这种炒作,目的是塑造波姬的纯情玉女形象,和那些把MJ涂抹成怪人的炒作都是同一手段,只是出发点不同罢了。

 

重点在于——媒体这样给她面子,波姬背后当然有势力,这势力,不仅有经纪公司,还有她自己的家族。

波姬祖上来自欧洲贵族,祖母是意大利公主Marina Torlonia di Civitella-Cesi1916-1960),祖父是当年的顶尖网球高手,也是来自意大利的贵族,与赫赫有名的美第奇家族有直接亲缘关系。

好莱坞的意大利势力不可小觑,和犹太势力一样都很能刷存在感,这边拍《教父》、《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那边就是《宾虚》、《辛德勒名单》,影响力都不小。

这是话语权的争夺,所以不用奇怪为什么波姬贵族出身却要去当模特拍电影,可不是冲着片酬那点钱去的。

好莱坞最不缺纸醉金迷乱七八糟的糜烂生活,所以波姬这种娃,就特别让人操心。演戏是可以,但是形象万不可破坏,她家还指望她与上层社会继续联姻呢,要是被发展成艳星就完蛋了,而且,必须是,不仅自己不能乱来,连“艳星”之名都不能要!

好莱坞不缺苦孩子,一无所有只凭美貌凭演技闯天下的影星有的是,“艳星”都是给这种人准备的,比如玛丽莲·梦露,饶是天下最性感最美丽的女人,可与她相伴的,永远都是没边没沿的花边绯闻小道消息,至于她的演技、她的思想、她的追求、她真实的爱与苦,没人关心。要说嫁到王室,嫁给总统,永远都轮不到她——连最后的死,都不清不楚。

 

爱情至上,是无产阶级阶层发展起来的文化,因为他们一无所有,唯有真情,就像Soul音乐,与黑奴血脉相连。

【一个人的当代史】 King Of Soul,灵魂歌王

至于贵族阶层,至于资产阶级,他们的婚姻,不考虑利益勾结,也得考虑政治联合,否则自断人脉还怎么混?个个都是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联姻决定权永远都在家族,至于要绑在一起的俩人,只要差不多是一男一女俩活人就行,舅舅娶外甥女,表姑嫁表侄子都不是什么稀奇事,看看画像就订婚,你和他们说爱情?

 

不否认年轻的波姬和迈克尔真诚相爱过,但是为什么就是走不到结婚,不止他们两个当事者,所有相关的人,全都语焉不详,顾左右言其他。

没法说呗。

波姬那莫名其妙却昭告天下的“处女保单”就说明,她父亲是个掌控者,既掌控整个家族,也掌控她。

那种家族,根本就不可能接受MJ,再有才有貌也不行。

1984年,波姬陪同MJ参加格莱美颁奖礼,MJ横扫8项大奖,貌似风光无限。

但是,别忘了,仅仅不到一年前的1983年,MTV还拒绝播出Billie Jean短片,只因为主演是——黑人。

格莱美就是个三好学生的奖状,阶级矛盾却是不可调和的本质矛盾

 

有条路边社消息,说MJ曾怂恿波姬和他私奔成婚,但是波姬哭着说不敢违背家族的意思,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姑妄一听也罢,有意思的是,后来真冒出个愿意和他私奔结婚的,就是猫王女儿。

然而这婚姻一样透着诡异。天下偷情私奔的情人多了去了,不多他们一对,只是,偷情也不是那偷法,私奔也不是那奔法。

猫王自己,是资本包装的产物,也是个巨大的资源库,运营得当,就是源源不断的摇钱树。作为继承人,他的女儿代表的是猫王资源,根本不是她自己——所以当她和另一个巨大的资源MJ联姻,这事儿能单纯?他们能是当代美国版的卓文君与司马相如?

才怪!

不过,他们结婚是1994年的事,回头再说吧,刨别人私生活挺无聊的,但是看看那些利益纠缠,倒是有助于认识世界,现在这世道,擦亮双眼认清资本老大哥的嘴脸,没什么不好。

 

还说80年代,198510月,被MJ视作“母亲、情人、姐姐”的戴安娜·罗斯再婚,嫁给了一个挪威富商,让他非常非常不爽。

19861月,全美音乐奖典礼,We Are The World大获成功,他那次带去的女伴是伊丽莎白·泰勒,而且没戴墨镜,于是全世界都看到了他心事重重的样子,特别是戴安娜宣布他得奖的时候,他看向她的那复杂的表情,那百感交集的眼神。

这不是刻意抓图,网上有视频的。

【一个人的当代史】 King Of Soul,灵魂歌王

【一个人的当代史】 King Of Soul,灵魂歌王

【一个人的当代史】 King Of Soul,灵魂歌王

【一个人的当代史】 King Of Soul,灵魂歌王

【一个人的当代史】 King Of Soul,灵魂歌王

【一个人的当代史】 King Of Soul,灵魂歌王

——这也算是经典一刻了,一转眼过去30多年,还有人在津津乐道他当时的内心戏,而其它更多数不清的颁奖典礼,早都被忘光了。

 

话说玉婆,也是个了不起的女人,也是小小年纪就混演艺圈,也是从童星到明星,从小美到老,怪不得他俩那么好。

他俩是真的好朋友,伟大而纯洁的友谊,玉婆结婚,在他的Neverland举行仪式,他乐颠颠地忙前忙后当伴郎,半点不吃醋。

哪像戴安娜结婚,还有传说要他当伴郎,结果他根本就连婚礼现场都不去。

 

就因为这些恩怨纠缠,Bad专辑里的Dirty Diana(风骚的戴安娜),引发无数人揣测,说这歌是不是他由爱生恨写来骂人出气的。

可是歌词说得很清楚,是对骨肉皮的批评,貌似也扯不到歌手戴安娜身上。

——哎,作品是半个自传(Another Part of Me,放在这里倒也合适哈),只是半个,刻板对应就没意思了。

 

关于Dirty Diana这作品,倒是很值得多说两句。

喧嚣的重金属摇滚风格,然而内容却是灵魂乐,骨子里仍然是“爱”。

 

为歌曲而做的短片,看起来一气呵成,其实是经过精心的编排、拍摄、剪辑才达到的效果。每个看似随意率性的镜头,都经过反复推敲。

【一个人的当代史】 King Of Soul,灵魂歌王

网上也能找到被弃用的版本,在那个版本里,多了些搔首弄姿的女孩,但是那样一来,未免显得太直白,也太损——这种批评,稍不留神,稍微一过,弄成“红颜祸水”那种直男癌腔调,就糟糕透了。

所以最后的成品里,戴安娜是“写意”手法表现的,只有一个轮廓影子,不确指,但是她确实存在。

这次他的态度非常明确:我在乎的只有自己真爱的女人,骨肉皮不要来打我的主意,谢谢。

相比Billie Jean的语焉不详,这种干脆利落,听起来就爽快。

 

双刃剑

有个有趣的现象。

那些和他共事过的老男人,居然好几个都以为自己是他父亲的替代者,或者至少是部分替代,而且,在他们的叙述里,都是因为老乔严苛,以至于MJ将“父亲”的意象投射在了自己身上。

以下是几个栗子:

鲍勃·泰勒,摩城唱片的歌手,也是Jackson 5的发掘者,是他一力促成摩城老板贝里·戈迪签下了几兄弟,并且还带了他们很长时间,主要负责杰基、杰梅恩、迈克尔三人的声乐训练,而重点在吉它和舞蹈的蒂托和马龙,是别人带的。

【一个人的当代史】 King Of Soul,灵魂歌王

 

贝里·戈迪,摩城老板

【一个人的当代史】 King Of Soul,灵魂歌王

 

沃尔特·耶尼科夫,CBS总裁

【一个人的当代史】 King Of Soul,灵魂歌王

 

昆西·琼斯,著名音乐制作人,和MJ合作做了Off The WallThrillerBad三张专辑

【一个人的当代史】 King Of Soul,灵魂歌王

一个人那样说,还可以说他是自我感觉,这么一堆人还都是有思想有头脑的人,居然说辞惊人相似,这绝对就是MJ传递过去的明确信号了。

他们的共同观点也很一致:这家伙是个能缠死你的主儿,他想要从你这里得到什么,就非要不可,只是他那种纠缠不讨人厌,倒让人没法拒绝,只能对他尽心尽力,就像老爹对儿子似的。

这什么巨星……整个一克星。

 

花痴粉也许会觉得,他这特性蛮可爱的,但要是认真说起来,其实是蛮可叹的。

“父亲”是什么意象——强势、决断、阳刚、控制权。

能让那么多人都产生是“父亲”的感觉,说明他给人传递的信息,就是一种“示弱”,类似孩子的撒娇,总能令人心软——事实上,通过这种“示弱”,他也确实得到了很多自己想要的资源,有些资源,对他来说至关重要。

但这真是一把双刃剑。

剑刃的另一面,是他既然把自己放在“弱势”层面上,就很难对自己不想要的事情,坚决说“不”。

结果,在某些关键时刻,需要杀伐决断的时候,他却偏偏表现为脆弱和犹豫。

并且,这种脆弱和犹豫是如此顽固,以至于没有别人插手的余地,任谁也劝不了他。

性格决定命运?

也许吧……但是,谁也不会天生就心甘情愿把控制权拱手让出,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必须追到童年经历,以及社会环境——特别是他的身份阶层。

 

比如,他自小接触的教会,那种连枪都不能摸的“绝对和平”思想,不可能不给他打上烙印。

再说,好莱坞江湖险恶,几大巨头勾心斗角,神仙打架,他也没有乱掺合的本钱。

1982年的E.T.争议,他去录制了那张专辑,结果耶尼科夫就和MCA互拍桌子,打得好不热闹。但是,如果当时斯皮尔伯格找他,他就直接拒绝的话,惹怒MCA的就是他——他惹得起吗?

 

资本的行为,总是可以预期的,因为万变不离其宗,永远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

当时耶尼科夫提出起诉,要求MCA以及一切与MCA有关系的唱片公司都不得与MJ合作,这一条因为最后双方和解,不了了之。

之所以雷大雨小,除了MCA不怕他,还有,如果真要达成这条,他还必须给MJ足够的补偿条件,否则MJ为什么答应。

为了留住MJCBS,耶尼科夫开出的,是MJ自己歌曲的母带版权。

再高的条件,他不想给了,MCA也就继续打MJ的主意。

 

一晃到了1988年,这次来的是大卫·格芬。

那时,电影《雷霆壮志》正在制作,主演是崭露头角的汤姆·克鲁斯,格芬想找几个歌星唱插曲,顺势把电影原声音乐推成热门唱片,于是找到MJ要一首歌,是不是新作无所谓。

然后MJ就翻唱了披头士的“Come Together”给他,但是这事却又被耶尼科夫一把摁死,坚决不同意,格芬只好悻悻而回。

 

若干年之后,耶尼科夫出书,说那根本就是MJ自己的意思,他看不上《雷霆壮志》那大烂片,嫌自己的歌放在里面掉价,可是他自己不直接拒绝,却跑去找耶尼科夫给他当枪。

耶尼科夫也不傻,之所以替他出头,既是给他面子,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总裁大佬,总是会通过这种方式展现自己的控制权,告诫竞争对手:“想动我的艺人,没那么容易!”

这种气,CBS也不是没吃过,比如Bad专辑的一首歌,MJ作词作曲的I Just Can’t Stop Loving You,本来设想与惠特尼·休斯顿合唱,结果惠特尼所在的Arista唱片公司不放人,他们也没招,只能另找妹子。

 

总之,那些大佬,大人物,永远在吵吵闹闹,没个消停的时候。

艺人对这种局面其实真的很无奈,但是没他们说话的份儿。

 

大麻烦

CBSMCA鹬蚌相争之际,大麻烦真来了——日本公司索尼。

日本人能掺和到这里来,还真缺不了美帝自己的帮扶。

话说二战之后,日本制造业迅速兴起,Made In Japan一时间名扬全球。

这是借助各种天时地利的结果,其中美帝就出力不少——从朝鲜战争到越南战争,日本都是美帝的后勤生产基地,各种工厂飞速发展,而且借着美帝威风,打开全球市场无压力。

但是好景不长,到80年代,美帝发现,疯狂的小日本在狂买美国,曼哈顿一半以上的楼盘,都成了日本人的资产。

照这么下去,美帝经济命脉早晚被日本控制。

这还了得?

然而美帝是谁,老虎不发威,你当它病猫……

1985年,美帝拿枪指着小日本,签下了《广场协议》,核心内容一句话就可以说完:日元大幅度升值。

在短短时间里,从250日元兑1美元,一度升值到120日元兑换1美元。

什么概念呢?假设日本人辛辛苦苦做的产品,在国内成本是250亿日元,原本折合1亿美元,这些产品卖到美国去,就算利润有50%吧,得到1.5亿美元,然后小日本又要把这些钱兑换为日元,回国消费和扩大再生产,这时候发现日元升值了,1美元只能兑换120日元,于是——

1.5亿美元×120=180亿日元,净赔70亿……

——内裤都赔没了。

 

很显然,已换成美元的日资,不可能回流到日本本土了。

资本要流动,不流向日本,最后流到哪去了呢?

那些年,兔子越来越不要脸,美元兑人民币的比率,从80年代初的11.5,一路跌到1990年的差不多15,也就是说,美元在中国越来越值钱。

所以,还用问么,此消彼长,日资疯了一样涌进中国。但是被兔子一把摁住:不准乱跑,要投资?可以,给我乖乖投向制造业!

于是一切都顺理成章:日本制造业从此凋零,【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并且在2010年超过美帝,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

如今,Made In China席卷天下,谁还记得MadeIn Japan耀武扬威的时候,中国人那羡慕嫉妒的眼光??

 

另一方面,留在欧美的日资,也是有的,投制造业是不可能,因为那里的生产成本,比日本本土还要高。

于是小日本瞄上了一个领域——文化市场

 

在欧洲,投资艺术品,炒作与浮世绘”有瓜葛关联的艺术家,小日本很显然是想着一边谋利,一边打造“文化大国”。

于是就有了这一幕:

1987330日,英国伦敦,佳士得拍卖行(Christie’s)。

经过4分钟的竞价,梵高的一幅《向日葵》,被日本安田水上火灾保险公司以2475万英镑(3970万美元)拍得,创下了当时艺术品拍卖价格的最高纪录。

此举以轰动的广告效应给安田公司的业务带来巨大收益,而梵高这位生前只卖出一幅画的画家也名扬天下。随即,关于他的故事层出不穷,每本艺术史里都要写,一个生前潦倒却有金子心灵的艺术家,死后多年才为人所知,一举感动世界,好一个悲情又励志的故事,无数小文青被感动得稀里哗啦。

 

不过,接下来的事情就黑色幽默了——

熟悉金融经济的,对这个词一定不陌生:“剪羊毛”。

常见路数是:外资大举进入某国股市(或楼市),推高股价,然后在高位套现,引发恐慌性抛售,等股价跌到深渊,外资又回来抄底,一举控制该国经济命脉。

现在,这种好戏在艺术圈上演了——日本人大量买入艺术品之后,市场泡沫迅速破裂,价格立刻下跌,富商纷纷以超低价格抛售手里的艺术品,日本人手里的作品急剧贬值。

有经济学家为此算了一笔账,不到一年时间,日本人的艺术品投资净亏了60%以上。

据日本画商最乐观的估计,当年以50亿美元购入、现仍保存于日本各银行手中的画作,如今最多能卖出14亿美元。

会不会有人说,虽然亏钱,但是欧洲的艺术品流落到日本,也值了?

呵呵……

1998年,英国8位艺术鉴定家,集体认定被安田公司拍到手的《向日葵》不是梵高亲笔所绘,是一幅赝品,三件真品仍保留在伦敦的英国国家画廊等地。

(洋鬼子真是把小鬼子当成猪来坑啊……)

 

时至今日,梵高早被玩坏了,其它不说,就梵高的作品,哪件是真迹哪件是赝品,完全就是资本巨头一句话的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说是真就是真,赝品也真,说是假就是假,创下几千万美金拍价的照样是赝品——是不是梵高都不确定,还怎么玩情怀?对着画感慨半天人生啊艺术啊,最后发现那不过是个在美院念书的学生画的,猪不猪啊?

但是中文网络上,对他的吹捧,三不五时仍然会冒出来。

其实,不过是些水军炮制的软文,仍在试图以故事情怀,支撑起梵高的天价而已。

你要知道,小日本在中国的投资,有一项就是养水军,它们发放的狗粮,甚至比美帝都多。

最早的狗粮名篇,当推“夏令营中的较量——中日孩子素质对比”,从那之后到现在,20多年了,中国网民,长记性了吗……

关键是,光有记性没用,还得有悟性。文化战从来都是弯弯绕,连环套,计中计,无间道,无所不用其极,说白了就是智商情商的比拼,不会整合信息综合思考,必然是分分钟掉坑里。

就说梵高,不过是个营销案例,可仍有无数稍微知道一点点“艺术”的小白,对他无限崇拜无限爱,然而艺术市场的业内人士,都知道梵高是个多大的坑,谁接盘谁脑残。

中国的壕们,最近几年,确实有人去接毕加索、莫奈、莫迪利阿尼的盘,还真没见到谁去接梵高的……呵呵……还好,没傻到家。

不过话又说回来,那些房地产壕,搂了屁民房奴的钱,去“投资”结果被坑成猪,和我到底有几分钱的关系呢?

 

留在美帝的日资,拼死要打文化战。

19899月,索尼斥资60亿美元,吞并CBSMJ也一并被卷了过去。

这场收购有日本政府的力推——帝国主义时代,早就不是纯粹的市场行为了,什么自由主义、自由竞争,都是骗人的。

他早已去过日本巡演,也在那里引发轰动,不在话下。

那些年,显然他对日本、对索尼、对盛田昭夫都颇有好感。

 他也许天真地以为,索尼入主,只是换了个注资的老板,市场运营还会一如既往,就像他从摩城到CBS,他要做的,只是做好自己的艺术。

但是,这次真不一样了。

 

这完全不在于他怎么为人处事,会不会和新总裁搞好关系——就像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你能说他们是不会为人处事得罪了鬼子才被杀了的吗?

文化战,同理,只是套路更深而已。

文化战,不见硝烟,却是你死我活寸土必争。

文化战,兼顾经济学与伦理学。

 

从生意方面说,耶尼科夫也好,大卫·格芬也好,斯皮尔伯格也好,里根、布什也好……终归都是美国人,尽管他们自己相互打架,但是在把MJ树立为“美国梦偶像”这一点上,却是彼此心照不宣的共识,这样大家都赚,没什么不好。

更不用说被诸多艺人称之为“家”的摩城,以及他真正的家,对他都是很有爱的,也许会闹些不愉快,但绝不会存心伤害他。

但是,汤米·摩托拉不同,他不仅是新来的总裁,他还要代表日方资本发言。

 

依着索尼的野心,当然是树立日本偶像为全世界偶像,但是很显然,实力不济,经过多年运营,在80年代末,格莱美、奥斯卡的大名,早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MJ也早已传遍世界,每场演唱会都能引得万人空巷,日本偶像拿什么比?

【一个人的当代史】 King Of Soul,灵魂歌王

怎么办?凉拌——成事不足,难道还不能败事有余?树不起日本偶像,难道还毁不了美国偶像??

资本的狡诈虚伪,也在于此,必须拔掉MJ这颗钉子,却又不早早儿崩了他,却是笑里藏刀多管齐下,一边布局设套,一步一步坑死他,一边还要从他身上最大程度地榨取利益。

而当他深陷套路,那帮意大利贵族也好,犹太资本家也好,没任何人出手相助,反而还要推波助澜暗中助刀——MJ手握ATV版权库这事,早已引发资本警觉,其他巨头,当然乐得坐山观虎斗,眼睁睁看着他被索尼坑死,然后他们再来坑索尼。

 

聪明敏感如他,也许不是对这一切都无知无觉,所以他下一张专辑,就叫——

Dangerous

危险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93706.html

(4)
上一篇 2021年10月18日 下午3:30
下一篇 2021年10月25日 下午11:1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