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主席的儿子,这可能是他享受到的唯一特权

作者:最萌佛系少年

本文转载自:栩然说(ID:xuranshuo)

来源 | 最萌老司基(ID:zmtzlsj

作为主席的儿子,这可能是他享受到的唯一特权

作为主席的儿子,这可能是他享受到的唯一特权文 | 最萌佛系少年

来源 | 最萌老司基(ID:zmtzlsj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隶之邦,一个有英雄而不知尊重英雄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生物之群。
                                                                  ——郁达夫

1

1942年,一个19岁的少年再也遏制不住满腔的热血,伴随着远方的隆隆炮声,他提起笔给苏联最高统帅写了一封信:
“我不能眼看着德国法西斯的铁蹄蹂躏您的国土,我要替千千万万被杀害的苏联人民报仇。”
 
“我坚决要求上战场,请您一定批准我的请求!”
信的落款署名:“谢廖沙 1942年5月于伊万诺沃”。
他想了想,又在署名处加了几个字:
“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
此时,苏联卫国战争刚刚爆发不久,毛岸英正在苏联求学,他想参加苏联红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出一份力。
在国际儿童院学习生活的5年里,毛岸英酷爱读书,除了刻苦学习课堂上的知识,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如饥似渴地阅读父亲寄给他的哲学著作。
读书期间,他先后担任少年队大队长、共青团团支部书记和区委委员,成为了儿童院里的“小领袖”和“佼佼者”。
在其他人看来,毛岸英是中国革命领袖的长子,以后的好日子还长着呢,干嘛要替苏联卖命?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多不值。
何况苏联早有明文规定:凡是国际儿童院的孩子一律不得应征入伍。作为高干子弟的毛岸英完全没有必要向前线冲啊。
但毛岸英偏要去。
在他的心里,反法西斯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责任,苏联与中国属于反法西斯的同一阵营,支援抗击德寇,就是支援中国抗战。穷人的儿子是一条命,领袖的儿子也是一条命,有什么不同?
毛岸英的参军请求得到苏联批准之后,先后进入苏联士官学校、列宁军政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被授予中尉军衔,分配到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做坦克连指导员。
学习期间,毛岸英递交了加入苏联共产党的申请书,他在自己的档案中简明扼要地填到:
“父亲,中国革命的领袖;母亲,烈士。”
 
入党动机:“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很多人以为,出生在伟人家庭是一种幸运,一定拥有至高无上的特权,但对于毛岸英来说,他唯一的特权就是吃苦和牺牲。
1922年10月24日,他出生于湖南长沙清水塘畔,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第一个儿子。
父亲亲自给他取名为“岸英”,希望他能像“湘江边苍劲伟岸的大树一样”,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幸福在这个家庭接踵而至,不久,第二个儿子毛岸青、第三个儿子毛岸龙相继出生。
投身革命事业的毛泽东,身边多了几分童趣与嬉闹。但在那个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为了革命事业,毛泽东必须东奔西走,与妻儿更是聚少离多。
小岸英随父母辗转于上海、广州、武汉、湖南等地,到处搬家,他天真地对爸爸说:“咱家的房子是长腿的!”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成百上千的共产党人倒在“屠刀”之下,大革命失败的阴云笼罩着中华大地。
危难之际,中央派毛泽东前往湘赣边界组织“秋收起义”。临行前,他秘密赶回家中,辞别了妻子和三个年幼的孩子。
谁都没有想到,岸英与父亲这一别就是十八年。
彼时的湖南笼罩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中,杨开慧独自带着三个孩子,在板仓老家坚持地下斗争。
“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恨无双飞翅,飞去见兹人。” ——杨开慧《偶感》
在那些暗无天日的日子里,杨开慧将写给毛泽东的书信诗词藏在墙缝里,直到五十年后,人们在翻修房屋时,才得以重现天日。
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不幸暴露被捕,毛岸英和保姆孙嫂也一同入狱。
那一天,正好是毛岸英八岁的生日。
杨开慧被押上刑场的时候,小岸英痛哭地抱着妈妈不让走,敌人把他从母亲身边撕开,扔到监狱房子的角落里。
他忘不了妈妈在最后那个夜晚对他的叮嘱:
“孩子,你长大后找到爸爸,一定要告诉他,妈妈没有做一件背叛党、背叛他的事情,妈妈想他、爱他!”
杨开慧被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年仅29岁,年幼的毛岸英永远失去了母亲。
作为主席的儿子,这可能是他享受到的唯一特权
母亲牺牲后,经地下党多方努力,毛岸英三兄弟被转移至上海,安顿在一个专门为烈士后代设立的“大同幼稚园”里。
不久,4岁的弟弟毛岸龙被疾病夺取了生命。
又因为叛徒出卖,幼稚园遭到了破坏,毛岸英兄弟俩流落街头,成为了孤苦无依的孤儿。
他带着弟弟靠卖报纸、捡破烂、拾烟头、推人力车来勉强维持生活,备受屈辱。
一次, 毛岸青得知叔叔毛泽覃遇难的消息后, 在街头愤怒写下“打倒帝国主义”的标语, 被外国巡捕打成脑震荡, 从此留下了一生的伤痛。
年幼的毛岸英尝尽了生离死别之苦。
然而,在给毛泽民的信里,他这样写道:“二叔,我现在对革命有新认识了,那就是像爸爸妈妈和你们那样,将来为穷苦大众干革命,才是人生的目标!”
妈妈的忠贞不屈、社会的巨大不公、大众的穷苦艰辛,让革命的种子在小岸英的心头深深扎根,在血与泪的灌溉下发芽生长。
1936年, 地下党组织在上海的破庙中找到了毛岸英兄弟,秘密送往苏联,这才结束了他们长达五年颠沛流离的生活。

2

1944年,22岁的毛岸英成为了一名坦克兵,追随部队一路西进,参加了解放波兰等大型战役,横扫了大半个欧洲。
一直到最后攻入纳粹德国首都柏林时,他的战友们还不知道这个“扁鼻子指导员”就是中国反法西斯战场领导人毛泽东的儿子。
在人类战争史上最惨烈的苏德战场,苏军战士成片倒下,毛岸英能活到战争结束,已经是万幸了。
这是70多年前战场上年轻人的命运,死很容易,活下来才最难。
作为主席的儿子,这可能是他享受到的唯一特权
二战结束后,毛岸英随部队凯旋,在莫斯科受到斯大林的亲切接见。
斯大林送给他一把手枪,称赞道:
“毛泽东的儿子很勇敢。”
谁知毛岸英不愿意了,他回答说:
“报告斯大林同志,我和英雄红军一起作战,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战士”。
1946年1月,毛岸英飞抵延安,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
此时的毛泽东因重庆谈判归来、过度操劳而大病一场,但十八年没见到儿子的他依然不顾虚弱的身体,坚持到机场迎接。
当毛岸英从飞机上走下来的时候,毛泽东快步走上前去,一把抱住了儿子,高兴地说:“长这么高了”。
这天,一向节俭的毛泽东,特意嘱咐多做几个菜,庆贺父子的团聚。
儿子的归来,无疑是一剂良药,给了毛泽东极大的安慰,对他身体的较快康复起了很大作用。
离别时的天真稚儿,再见时已是英俊青年。一米八的个子,身着苏联呢子制服和马靴,22岁的毛岸英精通四国语言,会跳交谊舞,为人开朗大方、不拘小节,骑着朱老总的马在延河边飒飒地跑。
红二代、留学生、洋范儿……毛岸英成为了延安一道显眼的风景线。
毛泽东看在眼里,眉头紧锁。
没两天,毛泽东就让毛岸英到机关食堂吃大灶,还要他到马房去住,帮饲养员喂牲口、喂马。
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你要想了解中国,就得了解中国的老百姓。你在苏联大学毕业了,但你学的仅仅是书本知识,只是知识的一半,这是不完全的。”
“你还需要上‘劳动大学’,和老百姓建立起感情。如果他们的饭你吃不进去,他们的话你听不进去,他们的衣服你嫌弃脏,那你怎么为他们服务呢?”
“不仅要洋,还要土,要土得掉渣渣才行。要回到延安的作风中来,回到中国的现实中来。”
为了补上这一课,毛泽东便安排吃洋面包的儿子到陕甘宁著名劳动模范吴满有家学种地。
毛岸英脱下了苏军制服,换上了父亲打过补丁的灰布衣裤。在寒风中,踏上了蜿蜒起伏的黄土高原,步行前往几十里外的吴家枣园。
在这里,毛岸英和农民睡一样的土炕、吃一样的粗粮、干一样的农活,向吴满有虚心请教各种农活,学会了驼粪、刨地、犁地、播种等新技能。
半年之后,当岸英回到父亲身边的时候,一身黄土两腿泥,头上扎着白羊肚毛巾,脸晒得黝黑,和一个普通的陕北青年已经没什么两样了。
毛泽东一把握过儿子的手,把它摊在自己的掌心,看着、抚摸着一层层厚厚的老茧,满意地笑道:
“我送出去一个白胖子,换回来一个黑铁塔,这手上的老茧就是‘劳动大学’的‘毕业证书’。”
在实践中,毛岸英对于中国农民和农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是在这一年,他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不久,毛泽东又安排毛岸英去山西临县参加土改。他写信报告父亲说:
“两个月的收获比蹲在延安机关学习两年还多”。
此后,毛岸英又陆续到冀中山东地区参加土改工作。
1949年3月,北平和平解放的第二天,毛岸英带领一个工兵排扫除城里的地雷,以确保中央安全进入北平。
在得知时间紧迫,而扫雷器又只有一部时,毛岸英当机立断,和战士们手挽手、肩并肩进行人工蹚雷……
无论走到哪里,毛岸英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而是扑下身子,努力和普通群众打成一片。
 
在日记里他这样写道:
“我从不希望由于我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儿子,而受到特殊照顾,被‘另眼看待’。”
 
作为主席的儿子,这可能是他享受到的唯一特权

3

穿旧的,吃差的,干累的……面对父亲的安排,毛岸英都欣然接受,一直是一个理解父亲、听话的好孩子。
然而他也曾为一件事而“顶撞”父亲。
毛岸英在延安认识了刘思齐。
两个苦命的孩子都是烈士的后代,一个没了母亲,一个没了父亲,相似的苦难经历、相同的革命理想,让两个人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在得到毛泽东同意后,两位年轻人确定了恋爱关系。
然而,毛岸英急切地盼望、憧憬着自己能够早一日与刘思齐共同生活在一起,来照顾她、呵护她。
毛岸英找父亲说自己结婚的事,但当得知刘思齐还有两个月才到结婚年龄时,毛泽东断然拒绝了毛岸英的请求。
毛岸英想不通,他从来都是听爸爸的,但是在结婚这件事上,不到年龄结婚的人多了去了,为什么他就不可以?
“谁叫你是毛泽东的儿子!”毛泽东用近乎“吼”的声音对他说,“我们的纪律你不遵守?我再说一遍,思齐结婚年龄不到就不许你们结婚!”
“做您的儿子真难,事事沾不上光不说,连结婚也耽误了!”
毛岸英十多年的心酸憋屈,在这个瞬间喷涌而出。
“小时候和妈妈坐监狱天天想爸爸,后来在上海流浪梦里都想找爸爸,在苏联念书的时候,想得最多的也是爸爸!”
“好不容易回到你身边,我是多么渴望得到父爱,哪怕是一点点…….”
毛岸英哭了:“爸爸,每一次我都听你的话,你就答应我这一回吧!这是爱情、是婚姻,是我的终身幸福啊!”
毛泽东依旧斩钉截铁地回答:
“不行,道理很简单,因为你是一名共产党员!是毛泽东的儿子!
1949年10月15日,当毛岸英与刘思齐结婚时,距离他们第一次要求结婚,已经过去了整整两年。
婚礼当晚,由毛泽东主持,只在颐年堂的后院,摆了两桌宴席,买了糖,发了点烟,婚礼简单朴实。
婚宴结束,毛泽东拿出一件呢子大衣,递到儿子手里:
“我没有别的礼物送给你,这件衣服送给你们,白天岸英穿在身上可以防寒,晚上可以当被子盖,你和思齐都有份!”
这是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订做的一件大衣,是父亲最好的一件衣服。
毛岸英一直忘不了韶山老家父老乡亲们沉甸甸的恩情。
妈妈杨开慧、舅舅杨开明、堂姐杨展……他们提着脑袋跟父亲干革命,付出了太多、牺牲了太多。
然而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当杨开慧的亲戚写信到北京,希望谋求一个厅长职务的时候,毛岸英是以这样的语气给表舅向三立回信的:
“我非常替他惭愧,新的时代,这种一步登高的做官思想,已是极端落后的了,而尤以为通过我父亲即能上任,更是要不得的想法。”
作为晚辈的毛岸英一点儿不客气,他接着写道:
“新中国之所以不同于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同于国民党,毛泽东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外,正在于此,皇亲贵戚仗势发财,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靠自己的劳动和才能吃饭的时代已经来临。”

在别人看来,他和父亲一样,铁面无情。然而,他似乎又是一个最重感情的“好伢子”。
1950年5月,受父亲的委托,毛岸英回到了阔别近二十年的湖南老家。
他带着父亲的贺信和寿礼,亲自为八十岁的外婆主持寿辰。
他把父亲的问候带给乡亲们,了解农村的生活情况,介绍土地改革政策。
他带着父亲平时省下的津贴和稿费收入,上山下乡,访贫济苦。
他来到棉花山上为母亲扫墓,天上下起了绵绵细雨,他想起二十年前安葬母亲的那天,天空也是下着小雨。
雨水轻轻地透在脸上,好像妈妈的眼泪,又好像妈妈的双手在抚摸……
他在母亲的墓前长跪不起、泪如雨下:
“妈妈,您的儿子回来看你了!”
他仿佛又看到妈妈在刑场上镇静而坦然地说:
“我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我最亲爱的妈妈,革命胜利了,多么希望您能看到今天的这一切啊…….
毛岸英究竟是无情还是有情?答案依旧写在他给表舅的回信里:
“反动派常骂共产党没有人情,如果他们所指的是这种帮助亲戚朋友、同乡同事做官发财的人情的话,那么我们共产党正是没有这种人情。”
“共产党有的是另一种人情,那便是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对劳苦大众的无限热爱。

4

1950年春节过后,北京机器总厂来了位身穿旧军装的新领导。
他在工厂里没有丝毫的优越感,和普通人一样,努力钻研,虚心向工人学技术,吃大食堂,睡大通铺。
他经常跟大家一起劳动,平日最苦最累的地方都有他的身影, 如给机器浇冷却油, 帮铸工抬砂箱、装砂子等。
大伙儿不解地问他:“你是延安来的老资格,为什么不在北京挑个好工作?”
他说:“这可比农村好多了,我原来当过农民。”
大家明白了,又同情地问他:“那你家里肯定很穷吧。”
他说:“我家不是农村的。”
大家就围着他起哄:“住城里,你干嘛去当农民?”
他乐了,用陕北话说:“俄大让俄去的。”
大家哈哈大笑,“你大真够可以的!放着福不许享,偏让你受罪去。”
大家只知道他姓毛,没有人知道他是毛泽东的儿子。
更没有人知道,他是自己主动要求下基层的。
毛岸英本来在中情委担任李克农的秘书兼翻译,曾随代表团访问苏联。
这是多少年轻人梦寐以求渴望的工作啊。
但毛岸英觉得机关里坐着难受。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党的工作重心已经开始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毛岸英多次请求下基层工作,他觉得自己应该到工厂中去、到工人群众中去,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
他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是:
要在工厂里连续不断地工作十年,从头学习机器制造技术,与工人阶级打成一片。
 
那也许是毛岸英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平日在工厂里刻苦学习、干劲十足,每个周末都会带着刘思齐到中南海看望父亲。
尽管毛泽东日理万机,但只要孩子们前来,都会暂时放下手上的工作,享受难得的天伦之乐。
直到一场战争的来临,永远地改变了毛岸英的人生轨迹。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党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决策。
新婚不久的毛岸英,再一次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走后门”要求上前线:
“爸爸,保家卫国,舍我其谁,天下谁家没有父亲没有儿子?我愿意做这第一人!”
“好啊,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
毛泽东拍着毛岸英的肩膀,满意地点头:“爸爸支持你!”
毛泽东在中南海为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饯行,表达了毛岸英想要入朝参战的想法。
彭德怀沉默了,他知道,毛泽东已经为中国革命失去了五位亲人,更何况这次出国作战,要面对的敌人是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火力和最完整工业体系的美国
毛泽东的三个儿子,一个身体不好,一个夭折了,唯一能孝敬他照顾他的,就只有岸英啊……
彭德怀表示反对。
“千百万老百姓的孩子一声令响就上了前线,我毛岸英为什么就不能去?”
 
彭德怀无言以对,但他还有一个疑虑,毛岸英结婚还不到一年,妻子会不会有意见。
毛岸英马上打消了他的顾虑,说已经争求到刘思齐的同意。
彭德怀只得答应,就这样,毛岸英成为了志愿军的第一名战士。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毛岸英用力地蹬着自行车赶往医院,他的妻子刘思齐因为阑尾炎正在住院治疗。
回想婚后这一年,刘思齐不是住校,就是住院,毛岸英则不是加班、就是出差…….两个人在一起的日子太短了,连住院都没能好好陪伴。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毛岸英感到对妻子无比的愧疚。
“思齐,我明天要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出差,执行秘密任务。时间可能不会太短,不方便通信。”
“岸英,你不用说了,我早就习惯了。”
沉默了一会儿,刘思齐突然说:
“等你这次回来,我们就要个孩子吧,不能总让爸爸等啊。爸爸每次看到小孩子,都笑得合不拢嘴。”
“好啊,我早看出来爸爸最喜欢小孩儿了。到时候我们多生几个,男孩像我一样高高大大,女孩像你一样美丽善良。”
……
寒夜已深,毛岸英多么希望时间能够永远停止在这一刻,他总感觉自己有说不完的话,但又怕说太多自己的泪水就会一不小心夺眶而出。
临走前,毛岸英向刘思齐嘱咐了三件事:
一定要完成学业、每个礼拜都要看望爸爸、多照顾岸青。
晚上11点,毛岸英离开医院,刚走出几步,一扭头,发现寒风中瘦削的身影还伫立在医院门口,突然转过身来,弯下腰向妻子深深地鞠了一躬。
很多年后,刘思齐回想起告别的这一幕,突然意识到:
 
岸英似乎早有预感自己回不来了,他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个动作,都是在诀别
那个场景让她刻骨铭心了一辈子,当时只道是寻常!
作为主席的儿子,这可能是他享受到的唯一特权
接下来,毛岸英又来到岳母张文秋家告别。
他郑重地拜托岳母一件事:
“爸爸工作忙,没法照顾他,弟弟岸青身体又不好,请您看在我母亲和我的份上,帮我照顾他……”
岸英动了感情,哽咽到:
“如果他在经济上有什么困难,请您帮他解决。周末和思齐一道去看望爸爸后,能到您这里来过星期天。希望妈妈能够接受我这个请求,我走也就放心了。”
毛岸英的眼泪簌簌往下掉,上海流浪的时候,他宁愿自己不吃也要让弟弟吃,自己不穿也要让弟弟穿,他和弟弟共过患难、孤寂和痛苦。
开慧妈妈离开他们已经二十年了,弟弟的一切事情都是他在安排、照顾,他放心不下岸青。
在得到张妈妈的允诺后,毛岸英倏然起身,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军礼。
寒夜已深,中南海,父子两人一夜未眠。
“岸英,你是共产党员,又是我毛泽东的儿子,到了朝鲜战场上就更要吃苦在先,牺牲在前!”
“好,我一定不会让爸爸失望!”
……
毛岸英最后一次为父亲洗脚、梳头。
父亲的鬓角又新增了几缕白发,眼角的皱纹更深了。
爸爸为了做出抗美援朝这个艰难的决策,十几天睡不好觉,连胡子都没有刮……
新中国刚刚成立,他是多么不想打这一仗,但是为了下一代人几十年的和平环境,他不能弯腰低头,更不能卑躬屈膝,这仗不得不打啊!
爸爸,您太难了。
毛岸英突然鼻头一酸,在心里默念到:爸爸,等我从朝鲜战场回来,我一定好好孝敬您、照顾您…….
作为主席的儿子,这可能是他享受到的唯一特权
5
 
临别前,毛岸英问了父亲一个透入骨髓、久久无法解答的问题,这个问题萦绕在他心头已久,也常常出现在他的日记本中:
“爸爸,我做毛泽东的儿子合格吗?”
“等你回来,爸爸给你一个答案。”
1950年10月15日,毛岸英离开北京,跟随志愿军入朝参战。
那一天,正好是毛岸英结婚一周年的纪念日。
毛岸英在志愿军司令部任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他平易近人,不管对谁,总是十分热情,一点架子也没有。

白天,他和大家一起在办公室工作,晚上就和机要处的同事一起睡在用稻草搭的地铺上。
因为生活环境太差,每日吃粗高粱米、睡草席地铺,毛岸英的身上长满了虱子。
司令部驻地周围常常有敌机轰炸,为了让挑水的勤务员能够少下一次山、减少一份危险,毛岸英对自己的用水“抠”到了极致:
洗漱只用一杯水,刷牙漱口先用一两口,余下的就倒在毛巾上擦把脸。
他从没有向人透露过自己的出身,没有享受任何特殊照顾,不分日夜地工作和学习。在大家的印象中,他只是一个年轻、活泼、朴实、能干、好学的秘书兼俄语翻译。
作为主席的儿子,这可能是他享受到的唯一特权
只是在无数个深夜,等所有人都睡去,毛岸英就会悄悄从怀里取出妻子的照片,看了又看,想了又想。时不时又朝着祖国方向的天边,望了又望……
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在毛泽东所有的亲人中,毛岸英无疑是遭受苦难最多的,然而残酷的命运也并没有因为他是领袖之子而眷顾他……
1950年11月25日,敌人侦测到志愿军司令部所在的大榆树附近电报信号频出,派飞机前来轰炸。
当时,毛岸英等四人正在木板房中,燃烧弹落下瞬间,形成上千度高温,他与作战参谋高瑞欣未能及时逃脱,不幸葬身火海、壮烈牺牲。
毛岸英的生命就这样被永远定格在了28岁。
 
此时,距离他入朝参战仅仅34天。
毛岸英,是毛泽东为革命事业牺牲的第六位亲人。
消息传来的时候,毛泽东捧着电报,看了很久,他一根又一根的抽烟,颤抖的双手不断划火柴,就这么一根接一根的划,很多火柴却总是划不出火来……
沉默了良久,他才说:
“打仗嘛,总是要死人的。谁让他是我毛泽东的儿子呢。”
 
志愿军司令在发电询问毛岸英遗骨是否运回北京时,毛泽东只说了一句话:“成千上万的志愿军烈士都葬在了朝鲜,不能因为岸英是我的儿子就搞特殊。”
末了,还批示一句: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战友在整理毛岸英的遗物时发现,他只有一个小皮箱,里面装了几件换洗衣服,一把小剪刀,还有《达尔文传》等书籍。
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岸英的这只小皮箱,一直被毛泽东悄悄藏在身边,伴随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直到他离去后14年,人们才发现了这只小皮箱的秘密。
作为主席的儿子,这可能是他享受到的唯一特权
在毛岸英牺牲多年后,刘思齐再一次问起了爸爸困扰毛岸英一生的问题:
“岸英做您的儿子合格吗?”
毛泽东说:“合格,他是我的骄傲!”
“毛泽东的儿子”这沉甸甸的几个字,对毛岸英来说,是一种压力和责任。
虽然是毛泽东的儿子,但他不搞特殊、不搞特权,毕生保持了朴实无华的普通士兵本色。
作为毛泽东的儿子,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他挺身而出,两次“走后门”上前线,献出了自己壮丽的青春。
正因为是毛泽东的儿子,他和133名牺牲的志愿军烈士一起,永远留在了为了祖国和平而流血牺牲的异国他乡,也没有获得任何的荣誉称号和纪念奖章,却不时经受宵小之徒的谣言和非议。
他是共和国崛起之路不能忘却的英雄。
明天是11月25日,谨以此文纪念毛岸英烈士牺牲71周年。
 
作为主席的儿子,这可能是他享受到的唯一特权
作者简介:最萌佛系少年,(公众号:最萌老司基,ID:zmtzlsj),最萌90后,爱历史,好读书,不务正业文艺工科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107755.html

(4)
上一篇 2021年11月25日 下午2:59
下一篇 2021年11月25日 下午3:2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网站已开通vip会员功能,付费文章和付费资源,vip会员均可免费查看与下载,建站不易,请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