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搏杀:吕后给娘家人铺好的后路,才一个月便成了“死路”

作者:司马路

本文转载自: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

最后的搏杀:吕后给娘家人铺好的后路,才一个月便成了“死路”

公元前180年,吕雉死了,终年62岁。

 

吕雉,那个时代的女强人,有人将她与后世武则天相提并论。虽然没有当女皇帝,可司马迁的《史记》却有一篇《吕太后本纪》,要知道,本纪是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啊。可见在当时世人心中,吕雉虽然没有称帝,实际上也和做皇帝差不多了。

 

但女强人是女强人,她的娘家人却不一定也是强人。

 

女强人在世之际,天底下的英雄豪杰,尚不敢直接挑战那些“娘家人”,可女强人死后呢?

 

所以任何时代的女强人,都采取一种平衡策略,即在用人上“半能半亲”。

 

半能,就是用陈平、周勃这些人,吕雉让陈平当相国,周勃当太尉,一个管政,一个管兵,基本上需要劳神伤力的事,都给他们做。

 

半亲,则用两种人。其一,是吕雉身边比较亲近的人,如有男宠嫌疑的左丞相审食其;其二,便是吕姓的自家亲戚。

 

最后的搏杀:吕后给娘家人铺好的后路,才一个月便成了“死路”

影视中的吕雉(秦岚饰)。来源/电视剧《楚汉传奇》截图

 

半亲这部分,吕雉其实晓得他们能力不行,那也没办法,只能矮子里拔将军。

 

吕产和吕禄,便是这部分的第二种人。

 

他们的父亲其实还行

吕产,是吕雉的侄子。他的父亲是吕雉的大哥,叫吕泽。吕禄,也是吕雉的侄子。他的老爹,是吕雉的二哥,叫吕释之。

 

吕产和吕禄的富贵,在大多数人眼里,完全来自他们共同的姑妈吕雉。但其实不然。至少他们的父亲在刘邦的大业创成记录中,真的有功劳。

 

最后的搏杀:吕后给娘家人铺好的后路,才一个月便成了“死路”

吕雉(戴春荣饰)与吕禄(杜俊泽饰)。来源/电视剧《美人心计》截图

譬如吕产之父吕泽是带兵打过仗的,只不过这些立功记录分散在不同的章节记载中。这里简单说几个,公元前208年,刘邦和项羽在雍丘的那一仗,吕泽派出部将冯无择参与此仗,最终大败秦军、斩杀李斯的儿子李由,吕泽这一边,至少有一份“协同作战”的功劳。

 

事实上,《史记》记录了不少吕泽部下的战绩。如公元前207年,有一个叫郭蒙的将领参与了击败秦军大将王离的杠里之战,而郭蒙早年正是吕泽的部下。前204年的荥阳之战,面对楚军的猛攻,坚守敖仓的都尉,依旧是这个郭蒙。最终因屡立战功被封为东武侯,侯国在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食邑两千户。

 

前206年,刘邦与三秦(章邯、司马欣、董翳)的战争期间,吕泽的部属中又有两人脱颖而出,分别是晋阳人郭亭和齐人虫达。最终郭亭被封为阿陵侯,虫达被封为曲城侯,史书记载了虫达的食邑是四千户,功劳则在功臣侯者中排行第十八名,很可能是吕泽部下功劳最大、食邑最多的一个。

 

前方将士的功劳,便是背后大佬的功劳。虽然吕泽直接战绩不多,但不能否认整体上他对刘邦阵营的贡献。

 

最闪光的时刻是前205年,刘邦在彭城之下被项羽打得几乎全军覆没,当此危难之际,正是驻守在砀郡的吕泽成了刘邦走小路前去投奔的对象。

 

至于吕释之,主要功绩则是在丰邑和沛县保卫刘邦的父亲刘太公,顺便也保卫自己的父亲吕公。

 

综合以上因素,到了前201年正月里,刘邦特地将自己的两个姻亲兄弟喊出来,授予他们列侯之位,吕泽被封为周吕侯。吕释之被封为建成侯。

 

最后的搏杀:吕后给娘家人铺好的后路,才一个月便成了“死路”

明人绘汉高祖刘邦像。来源/中国历史博物馆保管部编《中国历代名人画像谱》,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其中比较不幸的是吕泽,仅仅两年之后,他就因遭遇韩王信的叛军袭击,死于战事。吕泽的儿子吕产遭遇丧父之痛。因为这个缘故,吕产作为烈属被封为洨侯。这个洨县,在今天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韦集镇东南,也就是楚汉最后一战的所在地垓下。

 

哥哥吕泽死后,弟弟吕释之的地位在吕雉眼中就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在稍后的日子里,刘邦要废掉吕雉所生的太子刘盈,改立戚夫人所生的赵王如意。司马迁记载说:“上欲废太子,立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这个时候有人劝吕雉找张良,但张良一贯神出鬼没,此时更是托辞多病、闭门不出,吕雉一个妇人到哪里去找他?关键时刻还是吕释之建功了,他迅速查访到张良常去的几个地方,最终把他给找到了。

 

吕释之跟张良说:“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乎?”张良说这个难啊,以前皇帝是遭遇战场上的紧急情况,这个时候我给他出主意,是功劳;可现在这是皇帝家事,所谓骨肉之间,你让我们这些当臣子的说些什么?

 

张良要推辞,可吕释之明白,这个事天底下只有张良一人可以解决,所以他缠着张良,不依不饶。正是这份不依不饶,令张良无可奈何,说出了所谓“商山四皓”,即当时颇有声名的四个隐居老者——这样的名人,如果太子能将其收入旗下,就证明太子已经得到了大汉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刘邦自然懂得这个道理。

 

前195年,刘邦在燕地的酒席之上,突然发现自己的儿子背后有四个“须眉皓白,衣冠甚伟”的老者,他大吃一惊,说:

“我请四位出山已经好多年了,四位一直辞而不就,现在为什么会出现在我儿子这边?”

要的就是你问这一句,四个老者就说了一席你的儿子比你强这样一席话语,最后便是这句:

 

“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

 

也就是这句话,粉碎了刘邦废长立幼的念头。司马迁说:“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能把张良这尊大神请出来,恐怕就是吕释之的力量吧!

 

不过,刘盈即位的第二年,吕释之便去世了。吕禄并不是他的长子,未能袭侯。直到公元前188年,汉惠帝刘盈去世时,吕产还只是普通的侯爵,吕禄同样在朝廷里没有担任什么要职。

 

他们到底是怎么脱颖而出的呢?

 

张良之子微微一笑

那个时候,吕太后确实急着从自家亲戚里提拔人才,可吕产和吕禄却上升迟缓,什么道理?一方面固然是功臣的暗暗抵制,另一方面却足以说明,即便是吕雉自己也感觉这俩侄子没啥能力,拿他们去跟陈平、周勃斗,简直是开玩笑。

 

所以怎么办呢?汉惠帝驾崩,吕雉却流不出一滴泪水。

 

这个细节,被张良十五岁的儿子张辟强发现了。

 

张辟强问陈平:“太后就这么一个儿子,眼瞅着驾崩了,却毫不悲伤,什么缘故?”

 

陈平也纳闷,反问张辟强:“什么缘故呢?”

 

张辟强说很简单啊,因为有你们这帮老臣在,太后不敢悲伤啊!

 

一语惊醒陈平,于是陈平反过来向张辟强请教,这事如何化解呢?

 

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把两宫卫队的统兵权全部交给太后处理,让姓吕的来做禁军将领,同时朝中大权,也要让一些给吕家。

 

那么请吕家的谁来呢?

 

请注意,正是张辟强,推荐了吕产、吕禄这两个名字。

 

为什么?

 

恐怕有两个因素,第一是张辟强的父亲张良,当年与吕禄的父亲吕释之有过上述那段交情,而今既然要推荐吕家人上台,就选一个脸熟的,总归比完全陌生的强;第二就是一种策略了,说到底,张辟强和陈平都属于功臣派,现在不得已要让权给敌对的吕派,自然对手要越弱越滥越蠢为好。

 

最后的搏杀:吕后给娘家人铺好的后路,才一个月便成了“死路”

清人绘张良像。来源/中国历史博物馆保管部编《中国历代名人画像谱》,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而以这样的条件来衡量,吕产、吕禄加上吕产的长兄吕台,就成了最好的人选。

 

这三人,确实符合功臣派“弱、滥、蠢”的要求。

 

首先说吕产的长兄吕台,他是不是滥且蠢不知道,但他真的身体很“弱”。随后不足一年,吕台就死了。

 

也就是说,功臣尚未动手,对手就从三个变成了两个。

 

但是吕雉尚在,功臣就必须忍耐,眼瞅着吕产从原来的洨侯更进一步,封了吕王;吕禄更是直接被加封为胡陵侯,再封赵王。

 

到前180年,赵王吕禄被授予统领北军之责;吕王吕产则统领南军。七月,宫中更是传出吕后遗诏:“大赦天下,命吕王吕产为相国,以吕禄之女为皇后。”

 

也就是说,功臣们为自己选定的两个对手,终于站到了角斗场的那一头,成为敌对集团的话事人,现在只需干掉这两个,结局便是胜利!

 

陈平和周勃都很开心。

 

相国和上将军联手

他们输在哪里?

其实吕雉是有大智慧的,对于自己百年之后的朝局形势,她料得很准。功臣早就对她的所作所为不满,只要她一死,这场发生在朝堂之上的厮杀就必不可免。

 

吕禄吕产能力稍逊,但有了兵权就不一样了。正因为这个考虑,在她病入膏肓的前一刻,一份诏令将长安城里最重要的两支武装的指挥权交给了吕禄和吕产。

 

长安城里的武装,也就是所谓的禁卫军,主要功能是守卫两座皇宫,即京城西南的未央宫,其兵称南军;此时为汉初,南军的指挥官,就是九卿之一的卫尉。至于此时的卫尉是谁?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只是后来汉文帝的奖励名单里,有一条“卫尉定等十人四百户”,似乎这个“定”,大概率是灭吕事件发生时的卫尉。

 

京城东面偏北的长乐宫,其兵称北军;北军的指挥官则是中尉(后来汉武帝更名为执金吾)。此时的北军中尉(又称长乐卫尉),是吕后族人吕更始。

 

吕禄手里握着南军,吕产手里握着北军,兵权在手,功臣派实在闹不出什么花来。

 

甚至为了谨慎,吕雉还特别嘱咐二人:

 

“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毋为人所制。”

 

说完这些话,吕雉与世长辞。

 

而在吕雉的丧事处理完毕后,吕氏一族又立马让原本担任左丞相的审食其做了小皇帝的太傅。

最后的搏杀:吕后给娘家人铺好的后路,才一个月便成了“死路”

影视中的审食其(张彤饰)。来源/电视剧《大风歌》截图

 

也就是说,到这个时候,吕氏的权力布局是这样的:

 

皇帝身边:太傅审食其坐镇;

 

后宫:皇后吕氏(吕禄之女)坐镇;

 

朝廷与北军:相国吕产坐镇;

 

南军:上将军吕禄坐镇。

说实在的,你不得不佩服吕后的神机妙算、思虑周到。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此周密的盘算,为什么到了关键时刻,在陈平、周勃面前,会如蛛网一般软弱无力?

 

昏招之一

搞不定女婿,反多一个卧底

首先,这个破绽出现在吕禄这边。他的女儿嫁给了刘邦的孙子、齐王刘襄的弟弟朱虚侯刘章。按道理说,吕禄招了刘章做女婿,就应该积极收买拉拢,将这个小子收在吕氏阵营旗下。

 

可惜的是,吕禄的收买不到位,他女儿的作用似乎也不大,以至于刘章心怀不满。矛盾一旦激化,刘章就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捅给了哥哥齐王刘襄。刘襄杀了立场忠于朝廷的“相”,正式打出“反吕扶汉”的旗号。

 

稍后,刘章更成为周勃手下灭吕计划执行人,吕产以及他的老丈人吕禄,某种程度上讲,都败在了他的刀下。

 

昏招之二

选了不该选的人做征东大将

东方兵起,朝廷就必须要派一员大将去讨伐刘襄。问题在于,吕产、吕禄争权夺利在行,带兵打仗却完全没有经验。而且如果吕禄出去了,吕产单独一人更没办法应付陈平这些老江湖。

 

所以吕家一商议,还是要从功臣里选人。

 

颍阴侯灌婴最终成功入选。与陈平、周勃这些人不同,灌婴早年是个丝织品贩子,与狗肉贩子樊哙有更多共同语言。而樊哙显然属于吕氏集团,所以他们看灌婴也顺眼许多。

 

但事实证明,这又是一个昏招,灌婴毕竟不是樊哙,他不认为自己是吕氏阵营这边的人。灌婴大军出发,向东推进到荥阳,就和周勃秘密会晤,达成了合作协议。随后又派出使节,和齐王也达成了某种意向(暗示准备杀死吕氏,还政刘氏),最后便是向东平叛和向西伐吕的两支军队,都默契地停留在营地。

 

这些信息,又传递回到吕氏这边。吕氏本来打算早点解决掉周勃,可因为担心事情操之过急,可能激发灌婴叛变,所以就迟缓下来,等灌婴与齐交兵、无法回头之际再对付周勃。

 

昏招之三

关键时刻,把兵权拱手相让

即便到了这个时候,二吕掌握南北军的大局未变,功臣派的反吕计划依旧不可能成功。

 

在这关键时刻,陈平出招了。

 

要知道一百个功臣之中,九十九个和吕氏不交好,却有一个是例外——曲周侯郦商,他的儿子郦寄是吕禄的知己。

 

陈平的招数就是绑架郦商,逼迫郦寄站队,究竟是选吕氏还是选功臣?

 

不得不说这招有点下作,可效果确实也好。在父亲和朋友之间,郦寄只能选择父亲。

 

郦寄去见吕禄,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他就对好朋友说:“这个天下,说到底就是高帝(刘邦)和高后(吕雉)一起平定的,所以封王十二人,姓刘的九个,姓吕的三个,这都是大臣和诸侯共同认可的。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你已经受封赵王,却不去自己的封地,留在长安做上将军,大臣诸侯就难免不怀疑了?”

 

吕禄说是啊,郦兄你有什么指教吗?

 

人生啊,有得必有失,你必须得选一样丢一样。郦寄这就开始忽悠,你要么安心做上将军,舍弃封爵;要么安心做赵王,舍弃军职。实在讲,什么将军都是一时的,当王可是传给子孙的,孰重孰轻你还不懂吗?眼下最好的打算,就是回去做赵王,至于朝廷里那些烦心事,就交给大臣们,这有什么不好呢?

 

像这类忽悠的话,粗看起来都很有道理,可吕禄如果有脑子,他就该想一想:

 

“如果交出大权,那些大臣是不是就会安心让他一直做赵王,并顺利地传给子孙后代,吕姓赵国万年绵长?”

 

“如果这一点都没有保证,交出兵权,岂不是授柄与人?”

 

结果是虑不及此,一拍老腿,郦寄轻飘飘几句话,他居然信了。

 

吕禄这个智商实在令人昨舌。更令人无语的是,随后他把这个打算通告吕家的长辈,竟然还有人表示赞同。吕家族人的智商,吕雉和她妹妹吕嬃真的是天花板了——当初吕禄和郦寄交好,经常出去打猎,吕嬃就发表评论说:

 

“若为将而弃军,吕氏今无处矣!”

 

这句话,后来便成了吕氏结局的验证。

 

事实上,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以吕禄为首的吕氏家族真的愿意放权,大大方方地把权力交给朝臣,他们的结局,或许尚有善终的可能。

 

“到底要不要放权呢?”

 

问题就在于,这个时候,吕禄还在沉吟未定,他无法作出及时的决断。

 

你不断,周勃就着急了,他打算早点下手,争取把生米做成熟饭。

 

可是要来硬的,就必须获得北军的指挥权,你首先要能进北军营垒吧?这就需要皇帝的符节,而当时负责典掌皇帝符节的人是襄平侯纪通。

 

纪通又是何许人呢?我们读《鸿门宴》,最后有这么一句: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纪通,就是纪信的儿子(另一说,纪通的父亲不是纪信,而是攻打章邯时战死的将军纪成)

 

所以纪通也是功臣后裔,大家都是一个阵营的。

 

但是有了“持节”,吕禄会不会放弃呢?周勃认为还存在不确定因素,这就需要郦寄再出手,明确告知吕禄:

 

“帝使太尉守北军,欲足下之国,急归将印辞去,不然,祸且起。”

 

这其实是逼吕禄交出兵权,回家享富贵了。吕禄如果再不服从,就要惹来杀身之祸。

 

事实上恰恰相反,郦寄的话到这个时候已经不成立,交权得安稳的机遇早已流逝不复返,换句话说——此时吕禄不交权尚有生路,一交,便是万劫不复。

 

结果,吕禄一声叹息,在这个时候,他居然作出决断,解下了将军印绶。

不得不佩服吕禄的大脑逻辑。

 

昏招之四

最丢人一幕,身为权相被拒之门外

吕禄愚蠢的直接受害者就是吕产。《史记》说此时他“入未央宫,欲为乱”,后半句是政敌对他的污蔑,此时他根本就不知道北军具体的情况(只知有紧急事件发生),且以他的立场而言,他是官兵,缘何作贼“为乱”?

 

事实上他是去未央宫面见皇帝,目的是鉴于眼下可能发生的紧急事件,他需要一份皇帝的圣旨,授权他处理的权限——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一旦获得了这份权限,无论发生什么事,只要有皇帝在手,他就是正义的,周勃反他,就是乱臣。而只要见到皇帝,吕产的胜利机率还是不小的。

 

但令人震惊的是,吕产发现:“殿门弗得入。”

 

怎么一回事呢?坐镇小皇帝身边的是太傅审食其,坐镇后宫的是吕禄的女儿,为什么会出现殿门武士拒绝吕产进入的情况?

 

这便是陈平和周勃的安排,执行这项安排的也是一个功臣列侯,即曹参的儿子平阳侯曹窋,此时担任御史大夫。就是他,告诉统率宫门禁卫军的卫尉:

 

“不要让吕产进来!”

 

那么问题来了,未央宫禁军为什么会听曹窋的指令?

 

因为曹窋的职位是御史大夫,相当于副相。可吕产是正牌相国,难道还不如一个副职?

因为曹窋已经和陈平、周勃联手,并且搞定了未央宫禁军的直接上级“卫尉”。

 

你是相国没错,可禁军不听你的,他们听卫尉的,卫尉说把你拦着,他们还真就把你拦着——这个事还真是合理合法,因为但凡大臣要进宫面圣,必须要等在门外等候,只有皇帝同意了,宦官才会喊:“宣某某觐见!”整个汉朝,即便后世如曹操那样的权臣,无非也是不喊名字只报官衔这么一个待遇,即所谓“赞拜不名”。

 

吕产的底气,缘于皇帝身边有太傅审食其坐镇,后宫也有吕禄的女儿做皇后,所以循常理,只要报上去,皇帝就一定会见他。

 

而只要见到皇帝,吕产只需忽悠几句,便可以得到皇帝授权,再拿着圣旨号令三军,试问谁敢不从?

 

万万没想到,吕产千算万算,没算到几个武装门卫就能把自己给拦住了,而且他们不通报的话,皇帝身边的审食其以及后宫的吕禄女儿也不知晓眼前发生了什么,他们如何与吕产配合呢?

 

结果就是,吕产在这里浪费了最宝贵的时间。

 

当然,一直拦着也不是个事,曹窋就在这个时候,通知周勃,周勃随后便派来了刘章。

 

最后的搏杀:吕后给娘家人铺好的后路,才一个月便成了“死路”

影视中的刘章(周帅饰)。来源/电视剧《大风歌》截图

吕产的最后一幕,就是在日哺时分望见刘章和刘章背后的千余左臂打着赤膊(为刘氏左袒)的武装士兵。值得一提的是,老天爷很配合地刮起一阵大风,吕产便在这风中奔走,刘章则在后面追逐。

 

故事的终结点,是在一处汉朝郎中府吏的工作间附厕之中,吕雉的侄子、大汉王朝相国吕产,遭格杀!

 

稍后,长乐卫尉吕更始等吕氏党羽也遭诛杀。

 

这一幕,发生在高皇后八年九月的一个早晨,距离吕雉的死(七月底),仅仅过了一个多月而已。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62755.html

(1)
上一篇 2023年8月22日 下午12:54
下一篇 2023年8月23日 下午1:0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