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希:离开民营经济,何谈共同富裕

作者:补刀客

本文转载自:补壹刀(ID:buyidao2016)

采访、整理:鸽子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2021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表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决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现在没有改变,将来也不会改变。

我们应该如何解读刘鹤副总理的这个讲话?讲话透露出了关于中国经济哪些重要信息?反垄断、共同富裕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是什么样的关系?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尚希。

01

补壹刀:我们应该如何解读刘鹤总理的这个讲话?其中明确和强调了中国经济的哪些方向?

刘尚希:刘鹤副总理的讲话针对性很强。

当前境外媒体和国内互联网自媒体上有一些杂音,对当前的形势和中央的精神有一些误解和误判,引起个别人心浮动。鉴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复杂形势,有多元化的声音争鸣是一件好事,但是当涉及到重大的方针政策和中国发展的方向性问题时,则不能含糊,一定要及时加以强调和澄清,不能在这些方面产生误解误判。

刘副总理的讲话进一步重申明确了十八大以来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我们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不能改变也不会改变,因此,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现在不会变,将来也不会变。这对稳定和引导预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02

补壹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为什么不能变,是权宜之计吗?

刘尚希:首先,支持和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是由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其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逐步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产权改革是核心,产权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活力来源。

改革开放以来,产权改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公有制经济领域,国企所有权与经营权从不分到分开;另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从被禁止到放开,到鼓励,再到全面支持。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基本趋势,既不可能是清一色的公有制经济,更不可能是清一色的非公有制经济。

刘尚希:离开民营经济,何谈共同富裕

理论上讲,社会分工不发达的时期,所有权强调的更多是占有权,因此公和私是完全对立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那种以占有为所有权主要内涵的时代已经过去,在当今社会,占有只是手段,更重要的是获取收益,实现增值。所有权社会化、结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变为一束权利,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这些权是可以分解的,可以由不同的主体来行使。

所有权的社会化和结构化就是产权,产权源自于所有权,又超越所有权,也同时超越了公与私,成为资源有效配置的内在机制,故而成为市场经济的基石。

公和私在走向混合,比如,民营企业上市后变成公众公司,随着更多股东参与进来,很难再将公司的性质完全界定为私人公司。国有企业也是如此,上市后一些民营企业和个人通过购买股票成为股东,公司性质变为国有控股或者占股。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来分析,如何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提高其利用效率比谁占有资源更重要。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迁,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核心内容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而调整变化的,绝不可能固定不变,否则就会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03

补壹刀:最近,对中国经济的一些调整,比如反垄断与共同富裕,国内外舆论有一些猜测甚至是担心,您如何看待这些猜测?

刘尚希:第一,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石。

首先要认识到,只有经济发展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而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使用和合理的配置是前提条件。

从理论上来讲,公有制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但这也要建立在公有资源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有效配置、进行高效使用的前提下。如果公有制经济改革不到位,产权管理等方面存在漏洞,反而容易出现一部分人从公有资源中获得了更多的好处,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和不公平。因此,要发挥公有制在促进共同富裕上的作用,要对公权力有更严格的约束,对国有资源如何进入市场要有更专业的管理办法。

民营经济为我国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数量,这一组数字已经证明了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显然,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大多数人勤劳致富、创新致富的基本途径。所谓共同富裕,最通俗的理解就是发展的成果人人有份,就是要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努力、人人共享的格局,这要靠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来实现。

刘尚希:离开民营经济,何谈共同富裕

没有民营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有我国今天的伟大成就和国际地位;没有民营经济的做大做强,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就谈不上共同富裕。进入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不能用老眼光和旧观念,把国有和民营对立起来。其实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国企的混改就反映了这一点。

第二,反垄断不是针对民营企业,更不是专门针对一些互联网头部企业。反垄断实际上不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只要妨碍市场公平竞争就是反垄断的对象,反垄断的目标是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互联网上的一些杂音实际上是对我们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和两个毫不动摇缺乏基本的认识,是按照自己想法的臆测。

也要认识到,大并不意味着垄断,关键在于是否滥用市场地位。而且,现在数字经济条件下的垄断跟工业经济时代垄断的含义是有变化的,不能简单移植过去的概念和标准,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平台企业跟传统的实体机构企业性质不一样。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是数字时代的一个基本特征。

当然,我们也看到现在网上有一些对大型互联网企业的情绪。我认为,一些大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当然有一些问题存在,但在发展中有问题出现也是正常的。另一方面,出现问题也意味着监管的空白和不到位,更重要的是及时提升在监管方面的能力。

04

补壹刀:反垄断、共同富裕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是什么样的关系?

刘尚希:反垄断是要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是要形成有人人参与,人人努力,人人共享的格局。反垄断和共同富裕两者在逻辑上是一致的,垄断妨碍公平竞争,妨碍更多的人参与经济发展和共享,反垄断有助于人人参与、人人努力、人人共享的。

刘尚希:离开民营经济,何谈共同富裕

公有制经济在促进效率提升、促进共同富裕上有自己独特的作用,而民营经济也是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基础之一,是广大人民群众创新、创业、就业的一个基本渠道。

05

补壹刀:一些外媒宣扬中国打击亿万富豪,对此您怎么看?

刘尚希:首先,富人增多在某种程度上是国民财富增多、国家富裕的一个标志。问题的关键在于,富人掌握财富后在干什么,在为谁服务,是为国为民还是仅仅为了自己享乐。如果掌握财富只是挥霍浪费,或者转移到国外,跟境外其他势力勾结起来,那性质就变了。挥霍浪费是道德问题,需要社会教育;跟境外势力勾搭是违法犯罪的问题,就要依法处置。财富越多,富人越多,依法治理就变得更重要。

财富本身是中性的,有财富不是坏事,但是社会要引导富人的财富观。我们国家因为市场经济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商业文化发育不够齐全,需要在提升社会物质财富的同时引导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比如,提倡三次分配培养社会向善的氛围,鼓励富人用财富为弱势群体等提供帮助,包括办一些公益性的教育机构、医院,或者在公共领域提供其他的公共服务。如果富人能够一方面创造财富,另一方面为国家为老百姓使用财富,那这样的富翁肯定是越多越好。

刘尚希:离开民营经济,何谈共同富裕

如果整个社会不鼓励致富,大家都怕富怕冒尖,那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尤其要警惕小富即安的思想,那样的话,小到企业无法创新进步,大到国家竞争力无法提升。

我们要提倡的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唯利是图、为富不仁都不是企业家精神,真正的企业家既要有冒险精神、创新精神,又要有为国为民的社会责任感。企业家既是经济人,又是社会人,既有挣钱的目标和能力,又有社会责任感,通过投资经营和创新造福社会。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74864.html

(0)
上一篇 2021年9月8日 上午10:37
下一篇 2021年9月8日 上午11: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