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我们阻止灾难,要么灾难阻止我们”

作者:郑东原

本文转载自:一界oneworld(ID:yijie_20200518)

“要么我们阻止灾难,要么灾难阻止我们”

“要么我们阻止灾难,要么灾难阻止我们”

从大气升温到冰盖融化,从极端天气增多到全球海洋酸化,气候变暖引发的自然灾害已经迫在眉睫,这一切,地球看在眼里,人类痛在心里……日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简称COP26)在英国格拉斯哥开幕。数千名政府代表及民间社会、企业和媒体人士齐聚一堂,共同助推气候行动。

全球气候变化长久以来一直是最受关注的国际热点议题之一。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2014年发布的AR5((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报告中,百名来自不同国家的学者从全球平均海平面、全球平均陆地和海表综合温度等各项数据全面论证了全球变暖的真实性。种种证据表明,全球变暖并非如坊间曾经盛传的那样只是环保人士鼓吹出的骗局。气候变化,已然是进行时。

“要么我们阻止灾难,要么灾难阻止我们”

全球气候现状

根据IPCC专题报告显示,全球变暖的首要影响是海冰以及格陵兰岛、南极大陆的冰盖加速融化。大量冰川融水注入海洋,全球海平面显著上升,被海水淹没的阴影已成为众多岛国和沿海地区手中的一颗定时炸弹

“要么我们阻止灾难,要么灾难阻止我们”

同时,全球变暖还对自然界生态造成严重影响。如果全球升温1.5摄氏度,在接受研究的10.5万个物种中,约6%的昆虫、8%的植物和4%的脊椎动物将失去适宜的生存环境;如果全球升温2度,影响范围将扩大至18%的昆虫、16%的植物和8%脊椎动物。

由此带来的气候变化还将导致高纬度苔原和北方森林退化,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致使海洋酸化,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发育乃至生存,从而威胁到从藻类到鱼类的庞大生物种群。

此外,极端的热浪和干旱、虫媒疾病和疟疾、腹泻、热应激、心脏缺陷和营养不良等病例的增加、作物产量的降低…….远到太平洋上岛国日渐向内陆移动的海岸线,近到今年国内的大雨洪灾,全球变暖成为笼罩全球的阴影。

“要么我们阻止灾难,要么灾难阻止我们”

在全球变暖问题上,人类活动是主要诱因。工业革命后,化石燃料的大量焚烧和对森林的大量砍伐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急剧上升。以二氧化碳为主体的温室气体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产生温室效应。因而,若要解决全球变暖问题,一方面要直接减排,限制碳排放量,另一方面要间接减排,植树造林、开源节流

二  COP26为什么重要

01

历史回顾

回顾历史,国际社会多次就气候问题进行讨论。

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该会议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划定了两个承诺期,为新世纪人类减排事业规划了总体路线。

“要么我们阻止灾难,要么灾难阻止我们”

这是人类社会首次做出主动减排的正面承诺,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无疑为21世纪全球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开了个好头。

2007年,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COP13会议通过“巴厘路线图”,一方面,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继续承担减排目标;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和未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则要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采取进一步措施,满足“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三可要求,为之后哥本哈根峰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然而国际社会没有想到,2009年召开的哥本哈根峰会(COP15)成了闹剧的集合,场外场内状况频发,导致这场会议被认为是“多边主义的灾难”。会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尖锐,最终未能出台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文本。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2015年——COP21上,各方达成了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定——《巴黎协定》。

“要么我们阻止灾难,要么灾难阻止我们”

《巴黎协定》设定了长期目标,即 “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为2020年后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指明了方向和目标,被视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里程碑,可持续发展的曙光似乎已在眼前。

然而现实总比理想骨感一些。放眼现今,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国际社会仍面临众多困难。

02

美好,但难以实现的目标

虽然《巴黎协定》明确规定了长期目标,但各国自行制定的减排指标似乎不能达到这一标准,在具体执行上就更打折扣。

“要么我们阻止灾难,要么灾难阻止我们”

由领先的研究机构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 共同发布的《2021 生产差距报告》指出,尽管全球不断提升气候雄心和“净零”承诺,但各国计划在2030年生产的化石燃料总量仍旧是实现《巴黎协定》1.5°C温控目标所限定的全球化石燃料生产水平的两倍以上。据估计,接下来的二十年中各国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还将增加,只有煤炭产量会小幅下降,全球化石燃料总产量会持续增加

03

发展还是保护: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争

众所周知,一国的碳排放规模与该国工业产业息息相关。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几世纪的殖民压迫和战争导致了国内经济落后、工业亟待发展,而现今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大体呈和平局势,正是大力发展工业、提升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时机。碳排放指标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更是发展机会的量化呈现。

与此同时,部分发达国家享受工业革命的历史福利,国内高碳排放工业规模小、清洁能源产业发达,在制定各国碳排放指标持积极态度,乐慷他人之慨,甚至试图以此为借口打压仍依赖高排放工业的发展中国家。这就造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冲突较大。

“要么我们阻止灾难,要么灾难阻止我们”

另外,资金是落实节能减排、发展清洁能源的关键,而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支持一直不到位。哥本哈根会议上,发达国家承诺到2020年每年共同调动1000亿美元资金。《巴黎协定》也规定,发达国家应继续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资金援助。但近期国际知名智库的报告显示,发达国家每年提供的气候出资不仅总额不“达标”,而且存在“掺水”、“凑数”等问题。

一些国家甚至试图把私营领域绿色投资和与气候变化无关的传统基建项目也列入官方的“气候出资”,实际提供的有效资金远低于官方通报数据。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实际提供的有效资金不足官方通报数据的一半,美国甚至仅完成应尽份额的不足20%。缺少来自国际社会的资金支持,本就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更难在发展清洁能源、减少排放上做出努力。

04

减排议题沦为政治工具

虽说不存在脱离政治的气候科学,但某些国家对全球变暖话题的操弄有些过头。

一方面,享受了历史福利的发达国家推诿责任。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美国。前有小布什政府秉持环境外交单边主义退出《京都议定书》,后有特朗普政府以“不能支持一个惩罚美国的协定”为由退出《巴黎协定》。

“要么我们阻止灾难,要么灾难阻止我们”

如今,又一个宝贵的五年被浪费,拜登宣布重返《巴黎协定》,满心期待地企图重夺美国在气候变化合作上的领导地位,却没想到其“重建美好未来”法案中清洁能源部分遭国会削减,其在COP26上的话语权也被相应削弱。作为最大的温室气体累积排放国,美国在气候议题上的态度大大打击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无论态度如何变化,美国的人均碳排放量始终居高不下。然而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国家却一直热衷于把气候变化的责任推给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发达国家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中国工业生产总排放过高,淡化人均排放量和历史排放量的重要性,甚至导致“中国人吃肉导致全球变暖”这种不符合常识的论调的产生。

“要么我们阻止灾难,要么灾难阻止我们”

美国总统拜登近日就在COP26会议上指责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一走了之’”,选择性遗忘中国在节能减排、植树造林上的卓然成就,反而把美国包装成气候议题上的领导者,仿佛无视其自身在气候政策上的反复和倒退。由此可见,如今减排问题已经沦为西方国家铲除异己的工具,这为全球气候治理增加了阻力

05

全球气候行动乏力,需要提速

在气候问题愈加急迫的大背景下,COP26被给予了更多期待。今年11月,G20峰会刚刚落幕。由于二十国集团成员国的碳排量占全球总量的80%, G20峰会的减排承诺被视为COP26的基础

“要么我们阻止灾难,要么灾难阻止我们”

可令人失望的是,今年的G20峰会因为种种原因举办得并不顺利,其在气候问题上的声明也乏善可陈。会后公报承诺,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在本世纪中期前后实现碳中和目标,以及在年底前停止投资建设新的境外燃煤发电厂,但并未就在各国国内逐步淘汰煤炭能源设定目标。

总体来讲,这份声明还是以重申过去承诺为主,没有取得实质突破,过于保守且缺乏具体措施。这意味着各国领导人几乎没有成果可以带到紧随其后的COP26上,从而令此次关乎全人类命运的峰会前景蒙阴。对此,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表示,他 “带着失望离开罗马”,可见COP26会议压力之大。

面对全球变暖,中国做了什么

就在今年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平稳过渡,稳妥有序、循序渐进推进碳达峰行动,对COP26的召开进行了呼应。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的是切实行动,而不是空洞的语言。近些年,中国在气候治理方面取得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18.8%,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了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到2020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

“要么我们阻止灾难,要么灾难阻止我们”

初步核算,2011年至2020年中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8.7%,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十三五”期间,中国以年均2.8%的能源消费量增长支撑了年均5.7%的经济增长。中国煤电机组供电煤耗持续保持世界先进水平,截至2020年底,中国达到超低排放水平的煤电机组约9.5亿千瓦,节能改造规模超过8亿千瓦。

除了节能减排,中国在植树造林、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卓然成就也被国际社会所广泛认可。中国平均每天新增造林面积约12000公顷,平均每天新增光伏装机约9万千瓦。当前,中国正在开工建设一批总规模近3000万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项目。

“要么我们阻止灾难,要么灾难阻止我们”

面对西方将节能减排武器化、政治化的行为,中国也在国际社会上为发展中国家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中国强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要求发达国家率先展现气候雄心、承担减排责任。中国还提出了历史人均排放量的概念,为所有谋求发展繁荣的发展中国家发声。这彰显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国家担当,表现出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感。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是实实在在的。

COP26前夕,中国正式向《公约》秘书处提交《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成效和新目标新举措》和《中国本世纪中叶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前几日的COP26 “世界领导人峰会”上所说,中国秉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重要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中国愿“以实则治”,与国际社会一同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合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结语

唯有合作才能换来共赢。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COP26大会开幕致辞中说:“一个严峻的选择摆在人类面前:要么我们阻止灾难,要么灾难阻止我们。答案只有一个:阻止灾难。必须阻止摧残生物多样性的行为;必须阻止人类的碳自杀行为;必须阻止待大自然如垃圾场的态度;必须阻止一味燃烧、钻探、挖掘的模式。我们这是在自掘坟墓。”

“要么我们阻止灾难,要么灾难阻止我们”

尽管困难重重,希望在接下来的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各国能放下政治考量,在其气候议题上携手共进

作者 | 郑东原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02820.html

(1)
上一篇 2021年11月13日 下午12:58
下一篇 2021年11月14日 上午11: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网站已开通vip会员功能,付费文章和付费资源,vip会员均可免费查看与下载,建站不易,请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