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不准王爷进京,清朝不准王爷出京,哪个高明?

作者:地图弟

本文转载自:地图帝(ID:dtdmap)

文:闫老师

明朝与清朝,朝廷对宗亲的安置,是截然不同的,明朝藩王“非有诏不得入朝”,而清朝宗室却是“无圣命不准离京”。

明朝不准王爷进京,清朝不准王爷出京,哪个高明?

    从本质上说,两者都是为了防范自己人对皇位的威胁,效果各有千秋,很难说哪个更为高明。

    从专业的术语来讲,明代实行的是“分封就藩制”,这与汉朝的“郡国制”并无多大区别;而清代实行的是“封爵固京制”,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首创。

    自古以来,皇帝往往“岂独蕃草木,子孙已成林”,而且兄弟和叔叔也多,朝廷大多以“立嫡立长”的传统来平息夺嫡之争,但仍旧不能保证皇子们不觊觎皇位。

    其实同样的问题不止发生在中国古代,强盛一时的奥斯曼帝国也常常为新老苏丹之间的权力交接大伤脑筋。为了确保新君对帝国统治无虞,奥斯曼人破天荒地创立一种方式,即新苏丹继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杀掉自己所有的兄弟姐妹。

明朝不准王爷进京,清朝不准王爷出京,哪个高明?

    与这种残忍血腥相比,中国人的手腕要柔和得多。汉高祖刘邦坐稳天下之后论功行赏,大批位高权重的将领得以裂土称王,但在刘氏“家天下”的思维下,这种状态只是一种权宜之计。

    全面铲除“异姓王”之后,刘邦定下规矩“非刘氏为王者,天下共击之”,但“刘氏为王”就江山永固了吗?景帝年间的“七国之乱”已经给出了答案,领头的吴王刘濞正是刘邦的亲侄子,也就是景帝刘启的叔叔。

“七国之乱”平息了,吴王刘濞失败了,但历史上也有夺位成功的案例。比如唐朝初年,李世民逼父亲唐高祖李渊退位,然后杀了哥哥即太子李建成,并把李建成的五个儿子全杀了,也成就了后来的“天可汗”。

明朝不准王爷进京,清朝不准王爷出京,哪个高明?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大概是效仿西汉,四方疆土交予别人终究不如放在家人手中可靠,所以明朝的“王”还是一个不少地封。既然太子只有一个,那么其他王子去做个藩王也不失为一种补偿。

    与此同时,为了防备逃回草原的北元卷土重来,朱元璋在北方边境由东向西配置了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肃王九位塞王,其中尤以宁、燕、晋三王实力最为雄厚。

明朝不准王爷进京,清朝不准王爷出京,哪个高明?

    不过“宗王出镇”终究是把双刃剑,优点是能够替朝廷屏蔽外敌,缺点就是“靖难之役”了。朱元璋死后,燕王朱棣果断起兵,成为明朝“分封就藩制”最大的败笔。

    朱棣登基之后,为了防备其他藩王照猫画虎,开始大肆削减各地藩王的兵权,同时再次严令“非有诏不得入朝”。所以从明成祖朱棣时期开始,凡是外地就藩的明朝王爷,大多过着看似奢靡的“半幽禁”生活,虽然衣食无忧但基本形同废人。

明朝不准王爷进京,清朝不准王爷出京,哪个高明?

    根据明制,严禁藩王参政,藩王无圣命私自进京,锦衣卫可直接押入天牢,可见“分封就藩制”之严格,但即便如此,明武宗时期仍然爆发了宁王之乱。1519年,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的兵变,波及江西北部及南直隶西南一带(今江西省北部及安徽省南部),仅过四十三天,最后由赣南巡抚王守仁平定。

    不过明朝这个制度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宗室人口众多,有爵位者也极多,朱氏子孙坐吃山空,各地供养这些宗室子弟耗费巨大。明朝最终亡于内部的李自成等,而非外敌满清,主因就是各地经济被拖垮了,宗室要负很大责任。

明朝不准王爷进京,清朝不准王爷出京,哪个高明?

    而相比之下,清朝的“封爵固京制”是另外一种形式,清代的王爷不仅在外没有封地,就连以前常用的“秦王”、“赵王”、“楚王”等霸气名称也弃之不用。清朝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即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以及在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

明朝不准王爷进京,清朝不准王爷出京,哪个高明?

  清朝看到了明朝宗亲众多的弊端,除了这12个“铁帽子王”,其他王侯继承时是要降一等爵的。除了一人降爵继承,其他儿子要通过考试,考满文、马箭、步箭三项,考试通过才能谋得个小爵位。清朝通过这个方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明朝那种宗室满地走,占据过多资源的问题。

  清朝的“封爵固京制”,把亲王都留在京城,严禁结交外官。虽然王爷们有府邸、有月俸,但只要皇帝不信任,就不会委以实权,自然也就不怕他们翻起什么风浪。

明朝不准王爷进京,清朝不准王爷出京,哪个高明?

  明朝的朝廷中几乎没有王爷,清朝则王爷扎堆,这也带来了弊端。比如说清朝引以为傲的满洲八旗,这支虎狼之师,很快就训练松弛,纪律涣散。这支帝国的精锐力量,有很多老人领俸禄养老,也有一些人只是名字在册领空饷。

  1853年,太平天国打下南京,清朝吏部右侍郎爱仁向咸丰皇帝奏称,京师“步军营额设甲兵共两万一千余名,风闻现在空额过半”。一个步兵营有一半以上的人吃空饷,再排除老弱病残,能战的恐怕没几个。爱仁是蒙古正红旗人,后来做了兵部尚书,他还算说了句实话,一般的朝臣谁敢说话,因为吃空饷这个行为就和朝上这些王爷有关。

明朝不准王爷进京,清朝不准王爷出京,哪个高明?

  八旗军肯定是打不过天平天国的,好在还有湘军、淮军,这些地方军披荆斩棘、锐不可当。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给满洲八旗军拉上了一块遮羞布。

  清朝后期,几百英军就敢登陆开战,几艘军舰就敢深入长江腹地耀武扬威。清军无战力,这是列强的共识,大家都想来欺负一下,于是就有了八国联军,签订了各种不平等条约。

  清朝这个“封爵固京制”,弊端是亲王过度干政,清军战力迅速下滑,打仗靠地方军。

明朝不准王爷进京,清朝不准王爷出京,哪个高明?

  比较明朝的“分封就藩制”和清朝的“封爵固京制”,两者各有优劣,很难说哪个更为高明。

文:闫老师,北京大学 硕士 博士,专业 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某高校教师。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15833.html

(1)
上一篇 2022年7月17日 下午1:13
下一篇 2022年7月18日 下午1:2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