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1994年,我和《繁花》生活在两个世界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刘润):刘润:1994年,我和《繁花》生活在两个世界

作者 / 刘润  

编辑 / 二蔓    版面 / 黄静

这是刘润公众号第2145篇原创文章

刘润:1994年,我和《繁花》生活在两个世界

昨天,和两位主笔聊天。
聊到《繁花》。聊到我眼中的90年代,聊到那些我带了滤镜的回忆。
我随口问了一个问题:对了,你们知道,电脑的硬盘,为什么是C盘吗?
两位主笔睁大了无辜的眼睛:不知道。
然后,就轮到我睁大眼睛了。我开始后悔。天啊。暴露年龄了。
我一直以为自己和年轻人是能共情的。原来,这是一个误解。仔细想想,我们可能有几十年的时间,记忆并不重叠。我经历了他们的所有岁月,他们却没有经历我的。如何共情。
这样吧。今天,我就写写小朋友们可能没有亲身经历过的那个90年代。
那个充满机遇,也充满焦虑的大时代。
刘润:1994年,我和《繁花》生活在两个世界

刘润:1994年,我和《繁花》生活在两个世界要不,你别考大学了吧。

《繁花》的背景,设定于1994年的上海。
1994年,范总已经成为上海名牌。1994年,宝总还在大战深圳强总。1994年,汪小姐成功转型外贸。1994年,黄河路群星闪辉,激情燃烧。
但我感受不到那份火热。因为那一年,我父母对我说:要不,你别考大学了吧。
啊?为什么?
因为太贵。
1994年这一年,是注定要被载入史册的。这一年发生了太多事情。这一年,《焦点访谈》正式开播。这一年,中国甲A联赛正式开打。这一年,《肖申克的救赎》正式上映。
这一年,中国大学改革。
从建国以来,中国大学的任务,都是“培养国家干部”。所以读大学不要钱,毕业后包分配。为什么?因为你是国家干部啊,你要为国做贡献的,收什么钱。不但不收钱,还要感谢你。
但是从1994年开始,也就是我高考这一年,大学改革了。
从这一年开始,大学变成了一个社会化的教育机构。你愿意读,说明你有收益:“你”有收益,那就该“你”付出成本。所以从这一年开始,读大学,要自己交钱。毕业后,要自谋出路。
那要交多少钱呢?学费1100元一年。住宿费400元一年。一共1500元。
1500元一年。多吗?在当时,这非常多了。至少对我们家来说。这笔“巨款”,让我们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所以,我是很难共情《繁花》里的货币单位的。虽然我很喜欢这部剧。但是,汪小姐和魏总合伙开公司时,开张请客就花了20万。这让我很难共情。
20万。
父母很心疼我。但因为穷,我自作主张花8元钱买个地球仪,还是被打了一顿,花1500元读大学,就因为太贵而考虑放弃报考。我所经历的,可能是另一个世界的1994。
我想读大学,钱我也可以自己挣的。我说。
我们家所有的亲戚,那段时间都来劝我父母。这是我们家族,学习成绩最好的孩子,一定要让他读大学啊。一定啊。钱的问题,都可以解决。愚公还能移山呢。
最后,我的父母终于同意了。
感谢父母。我后来一直都不知道这钱是哪里来的。但我知道,一定很不容易。
所以,1994年,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记。因为那一年的大学改革,差一点“改革”了我的命运。
那也是我第一次体会到,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我隐隐约约感受到,这个国家正在发生一场巨变。大学改革,可能只是其中很小的一粒微尘。而那场真正的巨变,可能非常大,非常大,大到我看不清全貌。
而你,只能在这场巨变中,被裹挟着往前走。
这就是我的,1994年。
刘润:1994年,我和《繁花》生活在两个世界
刘润:1994年,我和《繁花》生活在两个世界我决定,去一家广告公司打工。
1994年,我考入了南京大学数学系。
我开始真正独自面对,那个激情和困窘并存的90年代。
大一时,我父母每月给我300元生活费。其中一半,150元,用于吃饭。平均一天5元。早餐1元,午餐2元,晚餐2元。而当时,一包康师傅红烧牛肉面,要1.6元。所以,方便面,是绝对的奢侈品,只能偶尔“氪”一包,作为好好学习的奖励。
所以,我开始想怎么挣钱,养活自己。把学费挣回来。补贴父母。
我开始帮别人写软件。对方很感谢我,送了我几罐奶粉。奶粉也不错。但不能当学费,接着想办法。
这时,我注意到了银行利率。
你猜猜看,1994年,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多少?
5%?3%?1%?
不。1994年,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10.98%!
10.98%!一年,是不是难以想象?比这更难想象的,是除了10.98%的利息外,1994年存钱,还有大约每年13%左右的额外“贴息”。10.98%的利息。13%的贴息。加一起,24%,一年24%,意味着什么?意味着11年翻10倍。22年翻100倍。33年翻1000倍。
33年1000倍。
所以,我只要能在1994年把1万元存进银行。等到2027年时,我就躺着成为了千万富翁。
太疯狂了。可是,这是为什么?
后来我才理解,这是因为:保值补贴。
1992年,中国掀起了新的一轮改革开放。大量信贷货币进入市场,引发了剧烈的通货膨胀。1992年,中国物价水平上涨了5.4%。1993年,上涨了10.3%。1994年,上涨了25.2%。
钱,迅速变得不值钱。
我想,这就是玲子把夜东京,转型成为高端“本帮怀石料理”的原因吧。物价上涨太快。老百姓消费不起了,只能做有钱人生意。
一个疯狂的时代。在这轮疯狂中,人们的悲欢并不相通。有人因为遍地黄金,迎风而上;有人因为物价太贵,风雨飘摇。从此,生命与生命,分道扬镳。
1996年,通货膨胀终于得到遏制。保值贴息取消。那个穷小子的千万富豪梦想,稀碎一地。
怎么办?
我决定,去一家广告公司打工。
这家广告公司,帮我打开了通往大时代的隐秘入口。
刘润:1994年,我和《繁花》生活在两个世界
刘润:1994年,我和《繁花》生活在两个世界我要用某种形式,参与中国互联网的建设。
我想请你听一段音频。声音有些尖锐,请做好心理准备。请问,这是什么声音?
我第一次听到这段音频,是在1996年,或者1997年。
那一年的某一天,我给我的大学老师写了一封信。请假信。请假信上,我(大意)是这么写的:老师,恳请您批准我的请假。我要去做一件改变世界的事。
什么事?
我要用某种形式,参与中国互联网的建设。
1994年,互联网正式进入中国。各地电信公司,负责推广互联网的接入。所谓“接入”,就是用电脑连上一只“猫”(MODEM),拨号上网。南京电信,是我打工的这家广告公司的客户。所以,我有机会听到了上面这段声音。
这段声音,就是电脑接入互联网的声音,这是一个20岁的小男孩,所能听到的最美妙的声音。一个能改变整个世界的声音。
太迷人了。
于是,我买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台上网设备。一台上网速度只有14.4K的“猫”(MODEM)。
14.4K,是什么概念?我写这篇文章时所用的网速,是那只猫的1万多倍。14.4K,就和蜗牛一样,但是,这只蜗牛深深震撼了我。这种震撼,来自于通往了一个从未见过的世界。
90年代,开启了中国真正的大时代。不仅是因为股市,也是因为电脑。不仅是因为大哥大,也是因为互联网。不仅是因为宝总,也是因为王总,张总,丁总,马总,比总,乔总。
然后,我用我打工的几乎所有积蓄,买了一台电脑:8000元。用于上网。
8000元,比我4年全部的学费都贵,能买到一台什么样的电脑?
内存4M,硬盘400M。
什么概念?我现在的这台电脑,内存是当时的800倍,硬盘是当时的5000倍。而且价格还不到8000元。那台电脑,要8000元。还是在30年前的8000元。
还记得,我一天吃饭只吃5元钱吗?真是下了血本。
对了,这台电脑上,有一个你可能从未见过的设备:软盘驱动器。
什么是软盘驱动器?就像下面这样。
刘润:1994年,我和《繁花》生活在两个世界
一张软盘的存储容量,是1.44M(今天看,真是小得可怜)。随身携带,就像U盘一样。有的电脑会装两个软盘驱动器,为了方便地把文件,从一张软盘复制到另一张软盘。这两个盘驱动器,在Windows里的编号就是:A盘和B盘。
是的。这就是为什么硬盘,被称作是C盘的原因了。先有软盘,再有硬盘。所以软盘是AB,硬盘是C。只是现在,AB早已不见了。
我们也因此忘了,这个大时代是从哪里开始。

刘润:1994年,我和《繁花》生活在两个世界刘润:1994年,我和《繁花》生活在两个世界

一不小心,写了这么多。
很喜欢《繁花》。虽然我所经历的,和《繁花》似乎不是同一个世界。但是,它确实唤起了我对1994年的回忆。
那一年,中国大学改革。那一年,中国严重通胀。那一年,中国接入互联网。那一年,一个大时代扑面而来。你站在那个时代的门口,兴奋不已。
一晃,30年过去了。白驹过隙。
我的电脑里,有一段视频,每当我打开这段视频,就像是回到了90年代。我眼中的90年代,一点都不“精致”。我眼中的90年代,其实非常“土”。但是,土得充满生机。
视频有点辣眼睛。慎看。
好了。不说了。
汪小姐请20万一顿的开业盛,我吃2元一顿的食堂晚饭。
我们都经历了我们各自的90年代。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414040.html

(2)
上一篇 2024年2月4日 上午10:42
下一篇 2024年2月4日 上午10:4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