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铁”为什么“铁”?

作者:一界·桅杆

本文转载自:一界oneworld(ID:yijie_20200518)

“巴铁”为什么“铁”?

“巴铁”为什么“铁”?

长期以来,巴基斯坦一直是中国的友好邻邦,被国人称为“巴铁”。实际上,巴基斯坦自独立以来,两国关系也曾经历过曲折,但最终基于两国共同的战略利益,形成了一种特殊关系。数十年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巴国政权多次更替,但中巴两国关系一直非常稳定。中巴关系为什么“铁”?这要从巴基斯坦独立说起。 

“巴铁”为什么“铁”?

01

印巴死结

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后,立即就为争夺克什米尔爆发了一场战争。克什米尔地处亚洲的心脏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此外其还是印度文明之根、印度教发源地。根据蒙巴顿方案:在英国直接统治的地区按宗教居民多数原则划分,而土邦王公可自由选择独立、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这里,英国人实际上是埋下了一颗大雷:在居民多数原则与王公选择原则相互矛盾时,必然会引发冲突。并且这是一颗肯定会炸的雷。

克什米尔位于印巴两国之间,居民近80%为穆斯林,而王公辛格是印度教徒。最初,辛格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想加入巴基斯坦,而是希望独立。在分治伊始的1947年8月,由于印度教徒居统治地位,克什米尔地区有20万穆斯林被屠杀。巴境内的穆斯林得知这个消息后,很多部族武装自发前往克什米尔复仇。到10月下旬,这些穆斯林部族武装已经打到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附近。

在此关头,处于摇摆之中的克什米尔大君辛格决定加入印度,并紧急向印度政府求援。这正中印度政府下怀,其立即出手,紧急空运正规军到斯利那加机场,随即向穆斯林部族武装发动进攻。第一次印巴战争由此爆发。

1949年初,在联合国多次调停之下,双方同意停火,第一次印巴战争结束。按当时划定的停火线,印度占据了克什米尔60%的土地和75%的人口,巴基斯坦只控制了40%的土地和25%的人口。按照双方在联合国调停下签订的停火协议,停火后应举行全民公决,以决定克什米尔的归属。由于克什米尔居民中穆斯林占绝对多数,公投结果可以想见。所以印度一直以种种借口加以阻挠和反对,致使克什米尔的全民公投一直无法落实。

这样一来,克什米尔归属问题就成了印巴两国至今无法解开的“死结”。这个问题犹如一个活“火山”,时不时就会喷发。双方为此先后爆发三次大规模的战争,至今仍时常爆发战火。

“巴铁”为什么“铁”?

02

印度威胁

从印巴分治开始,巴基斯坦在战略上就处于明显劣势:印度承继了英属印度的主要“财产”,包括80%左右的土地、人口以及主要的军事资源;而巴基斯坦获得的土地和人口仅在20%左右,军事力量也远不及印度,且被分割为西巴和东巴两块,中间隔着整个印度,相距2000多千米。

西巴和东巴虽然两地居民同属穆斯林,但在种族、语言、文化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东巴主要居民为孟加拉族人,占当时全国人口总数的56%。但中央政权基本上掌握在西巴人手中,东巴受到排挤和歧视。在国民收入分配上,官方也长期偏向于西巴。独立之后,西巴和东巴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1970年,东巴一些政党提出东巴自治主张,但遭到巴中央政府(西巴)的拒绝。1971年初,东巴爆发大规模的民众示威,要求自治,并喊出了建立孟加拉国的口号。同年3月,巴总统宣布取缔东巴要求自治的政党,逮捕其领导人,并派军队进入东巴镇压示威民众,东巴局势急剧恶化。

“巴铁”为什么“铁”?

印度看准这一绝好机会,准备通过一场战争肢解巴基斯坦。为此,印度用了近10个月的时间,在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为发动战争做足了准备。1971年11月21日,印军集中17万大军,突然向东巴发起大规模进攻,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

在印度优势兵力的突然进攻面前,东巴9万守军难以招架,西巴又远水解不了近渴。战至12月中旬,东巴守军陷入绝境,只得于16日全体投降。在西巴战场,由于巴方明显准备不足,只得动用空军,对印度发动突袭和空战,在地面只进行了小规模的作战行动。由于东巴战事已经结束,印度遂于12月17日宣布在西巴“单方面停火”。对巴基斯坦来说,此时已无力回天,只得接受印度的停火建议。第三次印巴战争就此结束。

印度通过发动第三次印巴战争,在不到1个月时间里,将巴基斯坦一分为二,实现了”肢解宿敌”的战略目标。占全巴人口56%、面积16%的东巴地区独立为孟加拉国。此战,巴基斯坦遭到沉重打击,元气大伤。导致这个结果的直接原因,当然是印度的突然进攻,但追根溯源,问题还是出在巴基斯坦内部,在于巴方没有处理好东巴与西巴之间的矛盾,被印度逮住了机会,钻了空子。纵观世界历史,一个国家的演变,基本上都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03

中巴接近

1950年1月5日,巴基斯坦通过其驻苏联大使致电中国外长,宣布承认新中国。1961年3月,巴基斯坦主动向中国发出友好信息,提出谈判解决两国边界问题的建议。

“巴铁”为什么“铁”?

这一时期,正是中印两国因西藏和边界问题开始交恶的时候。中印边界冲突不断加剧之时, 1961年12月,巴基斯坦向中国发出一个更加明确的友好信号:在当年的联大上,支持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究其原因,是因为在中印边界战争爆发后,巴基斯坦看到的是这样两个景象:一是美国立即加大对其死敌印度的军事援助,同时还要求巴基斯坦“保证印巴边界安全”。这简直是对巴基斯坦的羞辱,导致其国内反美情绪高涨。二是中国军队表现神勇,将印军王牌部队打的落花流水。这让巴基斯坦民众非常解恨,甚至比中国人更解恨。

透过中印边界战争,巴基斯坦从政府到民众,对中国的好感迅速上升,也认识到了中国的军事实力。美国的出卖和印度的威胁之间,巴基斯坦决心联合中国对抗印度。

“巴铁”为什么“铁”?

04

特殊关系

1965年8月,第二次印巴战争在克什米尔爆发。中国立即给予巴基斯坦舆论声援和外交支持。巴基斯坦当时认为:西巴完全有能力打败印度,但东巴非常脆弱,请求中国在东巴附近采取军事行动,牵制在东部地区的印度军队,使其不敢西调或进攻东巴。

9月6日,印军在克什米尔被打败后,违反国际法准则,直接进攻巴基斯坦本土。巴方要求美国依据双边协定,向巴方提供紧急军事援助。但美国这个盟友不仅不援助,还宣布中立,并对印巴两国实施武器禁运。此举对巴方打击更大:巴军的主要装备几乎全由美国提供,而印度的武器来源还有苏联等国,且军事物资储备更多。对巴基斯坦来说,美国的武器禁运无疑是釜底抽薪,很快就会弹尽粮绝,战败只是迟早的事。

为此,巴方紧急向中国求助,特别要求中国出兵在东部夹击印度。面对巴方求助,中国采取了3项行动:一是在9月17日凌晨向印度驻华大使递交了一份措辞异常强硬的照会,要求印度政府在收到照会后3天内,拆除印军在中国与锡金边界的所有工事,立即停止对中国的一切入侵活动并保证不再骚扰。还在当天的《人民日报》上全文刊登了照会内容。二是在接近东巴的中锡边境地区集结军队,并同时向4个山口逼近,摆出进攻架式。三是通过第三方向巴军方提供紧急军事装备和物资援助。

“巴铁”为什么“铁”?

9月19日,中国再次向印度发出“最后通牒”式的照会,更加明确地重申了上述要求。印度政府为避免两线作战,在21日即放弃或拆除了上述地区的全部军事工事,归还了被印军劫掠的藏族同胞及牲畜等。由于中国以及联合国的施压,印度不得不接受停火决议,结束了第二次印巴战争,从而使武器消耗殆尽的巴基斯坦避免了战败的危险。

中巴坚强的合作关系在第二次印巴战争中经受了严峻考验。事实表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朋友,在道义、外交和军事等方面给予了巴基斯坦全方位支持。尤其是出动军队威逼并牵制东部地区的印军,使之不敢西调,阻止了印军对东巴可能的进攻。这样,巴方可以集中精力于西部战场,并在巴军弹药即将耗尽时发出“最后通牒”,迫使印度同意停火。

但透过这次印巴战争,也暴露出中巴合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有:一是地理上的阻隔极大地限制了中国对巴基斯坦援助的效率,尽管中巴是邻国,但横亘其间的喀喇昆仑山脉使中国无法迅速、有效地向西巴提供物资援助二是受国力限制,中国当时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力以及对外援助的能力都无法与今时今日相提并论。在经受第二次印巴战争考验之后,中巴关系开始走向成熟,从此成为战略上的合作伙伴关系。

“巴铁”为什么“铁”?

05

未来展望

第二次印巴战争后,中巴两国持续改进合作。为消除地理阻隔,两国从1966年开始、并于1979年建成了喀喇昆仑公路,极大地改善了中巴之间的地理阻隔,对双方的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军事意义。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持续提升,无论是全球影响力还是援助能力,都比当年大为提高,双方的合作领域和规模也不断拓展。

巴基斯坦还是1971年中美关系“破冰”的中介人:尼克松在1969年就任美国总统后,为了从越战泥潭“体面”地脱身,设法改善对华关系。但苦于当时中美正处敌对状态,没有沟通渠道。而当时巴基斯坦与中、美两国都保持友好关系。1970年10月25日,巴总统叶海亚·汗访问美国时,尼克松请他作为中介人,传达美方愿与中国和好及派高级使节秘密访华等信息。

叶海亚·汗随即于11月10日到访北京,向周恩来总理转达了尼克松的口信。周总理答复说:只要美国有解决台湾问题的诚意,中国欢迎尼克松派特使访华。在叶海亚·汗的热情帮助下,1971年7月9日,到访巴基斯坦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在伊斯兰堡突然“失踪”了2天。实际上是叶海亚·汗派飞机将基辛格送到了北京,中美关系的大门就此打开。

“巴铁”为什么“铁”?

巴基斯坦国名,是由英属印度西北部4个穆斯林地区名称的首字母组合而成的。这个说法是否属实暂不去管它,但这个国家整体上确实像一个大拼盘宗教、种族、地域所衍生出来的教派和部落势力林立,利益集团复杂,从上到下内斗不断,中央和地方博弈不止,中央政府的控制力比较弱,社会长期不稳。

此外,巴基斯坦还受到内部以及来自阿富汗的伊斯兰极端势力的侵扰,各种暗杀和恐怖袭击事件层出不穷。巴基斯坦从政府到民间,总体上对华非常友好,但偶尔也会有针对中国人的袭击事件。这才是巴基斯坦的国情和社会常态,我们对此应有清晰的认知。

目前,巴基斯坦的国土面积只及印度的26%,人口只及印度的16.7%。近年来,印度经济快速发展,2019-2020财年GDP规模已是巴基斯坦的10.4倍。印度还大力扩张其军事力量。印度在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已经全面碾压巴基斯坦。也就是说,巴基斯坦仍受到印度日益增大的威胁。

“巴铁”为什么“铁”?

过去几十年,巴基斯坦政局长期不大稳定,军人政变、暗杀、政敌死掐等层出不穷。但无论什么人上台,中巴两国都始终保持一种特殊友好关系,从来不会因政权更替而有所变化,更不因国际形势变化而有所改变。这在世界近现代国家关系史上可能是独一无二的。

中巴关系的未来会如何演变?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只须看两国关系的基础是否存在,即两国共同的战略利益是否存在。中印之间的症结是边界问题,印巴之间的症结是克什米尔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是印度的扩张政策所造成的。

“巴铁”为什么“铁”?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巴两国共同的战略利益会长期存在,中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也会长期持续下去。经过数十年的调整和巩固,今天的中巴关系,比当年更加稳定,更加健康,也更加符合两国的战略利益。用“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来定位和表述两国的特殊关系,是非常贴切的。

自上世纪60年代初以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家之间纵横捭阖。60年来,中国在与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交往中,与巴基斯坦的关系无疑是最稳定、也是最“铁的”,并经受住了时间和国际局势变化的考验。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76212.html

(1)
上一篇 2021年9月10日 上午11:34
下一篇 2021年9月12日 上午11:4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