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班底就位,中国再出发

作者:张馨予

本文转载自:中国新闻周刊(ID:chinanewsweekly)

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

全国政协领导人员平均年龄

分别为65.4岁、61.7岁、65.3岁新班底就位,中国再出发

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闭幕。
大会审议通过了各项报告和议案,依法选举和决定任命了新一届国家机构组成人员,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说,“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要只争朝夕,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坚持守正创新,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攻坚克难,不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有分析指出,此次两会巩固了中共二十大会议成果,并批准了新执政团队。今年在继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中国有望再次成为世界经济的驱动器。
新班底就位,中国再出发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3月5日上午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于13日上午9时举行闭幕会。摄影/本刊记者 盛佳鹏

新任期
“发出2952张,收回2952张,有效2952张,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候选人习近平,赞成2952票。”
3月10日上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2952名全国人大代表用以国家通用文字和7种少数民族文字印制的选举票,投下了自己对中国未来五年的期待。习近平以全票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全体代表起立,雷鸣般的掌声响彻万人大礼堂。
新班底就位,中国再出发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步入会场。摄影/本刊记者 盛佳鹏

“这是我第三次担任国家主席这一崇高职务。人民的信任,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也是我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他在几天后的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说,“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以国家需要为使命,以人民利益为准绳,恪尽职守,竭诚奉献,绝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
换届之年的国家主席重要讲话,历来为外界所关注。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所长王虎学认为,这次重要讲话的主旨非常清晰。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强调,“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
新班底就位,中国再出发

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习近平全票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习近平进行宪法宣誓。图/新华

王虎学说,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这次的重要讲话重申了这一中心任务,蓝图已经绘就,接下来重要的就是按照绘制的蓝图继续向前走。
回顾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后的三次重要讲话,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部教授强舸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有一条一以贯之的主线,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原则。
2013年3月,首次担任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中国梦”的概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并阐述。王虎学说,在2013年3月全国人大闭幕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主席进一步强调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五年后,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连任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80多次提及“人民”。“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他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在今年的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要“以人民为中心”。他说,“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实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强舸分析称,新时代十年中,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原因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真正依靠人民,发挥了人民的主观能动性,创造了历史。
强舸认为,这次讲话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台阶上,“因为我们在2013年面临的问题和现在要回应的问题有所不同,在党的二十大召开的背景下,现在需要做的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要满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强舸认为,唯有高质量发展可以实现。在此次重要讲话中,高质量发展也被放到了重要的位置。
习近平主席指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
高质量发展的首次提出是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上。五年后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高质量发展又作了更系统的阐释。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他说,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于如何牢牢把握,他提出了“四个必须”,“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王虎学认为,“四个必须”的提出是理论上的创新,“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集中系统地阐述了高质量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新班底
3月13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后的记者会。记者会开始前,有媒体用《李强总理首次记者会,主席台有九把椅子》作为标题,期待新总理的首秀。
坐在椅子上的,除了几天前刚刚履新的李强总理,还有4位新任副总理,丁薛祥、何立峰、张国清和刘国中。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情研究院副院长鄢一龙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总体来看,国务院“一正四副”新班底的基层经验比较丰富,“这是中国政治的基本逻辑,国家机构领导人需要层层历练,对基层的情况更加熟悉,制定的政策更加有的放矢”。
作为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官员,李强总理向公众展现了他“接地气”的一面。他在记者会上说,“我长期在地方工作,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
鄢一龙认为,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要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全国人大决议有效有力地进行落实,因此实干精神尤其重要。
李强总理在记者会上也指出,新一届政府的工作,就是要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施工图,与全国人民一道,一步一个脚印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他进一步解释说,新一届政府的工作重点有三个。第一是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客观地讲,绝大部分老百姓不会天天盯着看GDP增长了多少,大家更在乎的是住房、就业、收入、教育、就医、生态环境等身边具体事。政府工作就是要贴近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去谋划、推进,真正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为。”
第二是集中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他说,现在,我们的发展更多地只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下一步需要更加重视解决“好不好”的问题,特别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等。
第三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他表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我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中,还是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
谈到新一届政府的工作作风,李强总理指出,打算以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转变职能、提升效能、改进作风。具体而言,要突出抓四件事,分别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创造性执行能力和坚决守住廉洁底线。
在此次两会上,产生了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外界对此十分关注。
据新华社《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产生纪实》一文披露,此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多次研究审议,确定了产生新一届领导人员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总体工作要求。
新提名人选一般应为1955年1月1日以后出生,自治区个别少数民族干部、个别民主党派领导人、无党派人士或民族宗教界代表人物、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士等的提名年龄可适当放宽。
新提拔的党员领导干部要担任正省部长级领导职务5年以上,适当考虑能够干满两届的同志。
新提名人选,应主要考虑本人的素质和条件,既看人选的德才素质、能力和一贯表现,也看人选的资历、经历和代表性,同时还要考虑工作需要和结构要求,人选中应有各方面的领导骨干,也应有特定方面的代表性人物,还应有女同志和少数民族同志。
与此同时,党中央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有关人选,也提出了明确的提名原则。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人选的提名,坚持突出政治标准,适应新时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与监督等需要,进一步完善整体结构,既体现广泛代表性,又有利于工作的连续性。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人选的提名,坚持突出政治标准,适应新时代全国政协工作需要,着眼于有效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进一步完善整体结构,既体现广泛代表性,又有利于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早在研究党的二十大人事安排时,党中央就对做好今年全国两会换届人事安排工作作了通盘考虑。系统谋划、整体考虑,是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产生的一个突出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进行个别谈话调研。2022年4月至6月,他和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听取了300多人的意见建议。
2022年9月,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在提出二十届中央领导机构的组成方案时,对国家主席、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委员,全国政协主席等人选,一并进行了研究,统筹提出了安排建议。
今年两会,在经过数个月的调研、酝酿和程序之后,一份份人选名单、名册、简历,送到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手中。
从3月10日到12日,经过会议选举和决定任命,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相继产生,实现了党中央确定的人事安排大格局。
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中,女同志6名,少数民族同志7名,党外人士18名,汇聚了党内党外、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领导骨干和代表性人物,既有党政领导干部,也有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还有爱国爱港爱澳的港澳人士和维护民族团结的代表人物。
他们中的许多人曾长期担任中央和国家机关、省区市领导职务,有的在多个地方、多个领域、多个岗位工作过,有的经过重大斗争、艰苦环境的锻炼,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和领导经验。
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领导人员平均年龄分别为65.4岁、61.7岁、65.3岁。他们中,30人为新提名,20人为继续提名或转任。既增添了一批综合素质和作风形象好的干部,又保留了一些领导经验丰富的同志。
新目标
在闭幕会的讲话中,习近平主席指出,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
仔细梳理不难发现,国家主席在全国人代会闭幕会上的讲话,往往与头一年党代会前后的重要论述一脉相承。十年前强调的“中国梦”,五年前指出的“伟大民族精神”,此次提出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莫不如是。
今年新一届政府将如何落实二十大的战略部署,如何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总理记者会上,外媒记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与今年以及未来五年新一届政府将采取什么措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在国际机构普遍不看好今年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中国经济发展作为最强劲的动力源之一,备受期待。
“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我想用8个字来概括,就是‘长风破浪,未来可期’。对此,我充满信心。”李强总理在记者会上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2023年全年经济增速的目标是5%左右。李强总理解释说,这一经济增速目标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确定的。“当然,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突破120万亿元,基数很高,加上今年的新挑战不少,要实现5%左右的增长,并不轻松,需要倍加努力。”
外界对于5%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普遍认为既稳妥又积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一目标一方面符合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充分考虑了各种困难,包括中国经济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这三重压力,以及全球经济下行的风险挑战。
李强总理在记者会上直言,今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不容乐观,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比较多,如何稳增长对世界各国都是一个考验。不过,他也指出,“大家都有困难,今年我们的困难也不会少,但是,大家想一想,哪个时候、哪一年没有困难呢?我们从来都是在克服困难中不断实现新发展的。”
新一届政府又将采取什么措施来实现这一增速目标?李强总理说,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作了全面部署。基本取向是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稳,重点是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进,关键是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进步。具体说来,要打好几套组合拳:一是宏观政策的组合拳,二是扩大需求的组合拳,三是改革创新的组合拳,四是防范化解风险的组合拳。
无论是稳还是进,如何保住市场主体都是极为关键的。
当前,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的最大困境是信心不足,一方面受三年疫情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社会上还存在对民营经济的不同论调。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发表讲话,给民营企业吃下了定心丸。
他强调,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他还指出,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为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信心和动力。
在总理记者会上,曾担任过温州市委书记,后来又在民营经济非常发达的浙江、江苏、上海长期任职的李强总理也被媒体问到,如何提振民营企业信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
李强总理说,自己长期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工作,经常有机会与民营企业家交流,对他们发展中的期盼和顾虑还是比较了解的。
他表达了三层意思,其一,“两个毫不动摇”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是长久之策,过去没有变,以后更不会变。其二,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中国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需求,还有很多新领域新赛道有待开拓,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民营经济一定是大有可为的”。其三,时代呼唤广大民营企业家谱写新的创业史。希望民营企业家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坚定信心再出发。
李强总理特别提到了当年江浙等地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乡镇企业时,创造的“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他说,虽然现在创业的模式、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当时那样一种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创业精神,是永远需要的。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也认为,经济增长不仅是GDP的增长,也是企业家精神增长、企业信心增长的过程,只有这样,市场的活力才会有更好的基础。

发于2023.3.20总第1084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两会闭幕,中国再出发

记者:张馨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303499.html

(0)
上一篇 2023年3月16日 下午1:16
下一篇 2023年3月16日 下午1:5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