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三孩”配套政策从何处入手?

作者: 《瞭望》新闻周刊

本文转载自:瞭望(ID:OutlookWeekly1981)

 生育政策的核心不在于鼓励或刺激生育,而在于释放家庭生育意愿,生育意愿的核心在于缓解家庭压力,缓解压力的核心又在于提升社会化服务的支撑能力

 推动义务教育学校尤其是小学,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6点钟放学制度

 三孩生育政策的配套支持政策提出“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增强了生育支持政策的针对性和系统性

原题丨一体考虑“三孩”配套政策

文丨李璐

作者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所研究员

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三孩政策”引发社会热议,正确看待政策定位和实施意义,对有效推进政策路径、发挥政策效能尤为重要。

“十四五”时期,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已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重点,生育政策调整对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瞭望丨“三孩”配套政策从何处入手?

▲ 5月30日,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一所幼儿园,家长与小朋友们一起进行亲子趣味游戏 王春摄 / 本刊

应对老龄化的“重拳实招”

  “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受1959~1961三年自然灾害影响,2021~2023年新增老年人口数量将小幅下降,但2024~2025年将快速上升。“十四五”期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人,明显高于“十三五”时期年均增加800万人的速度。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将由2020年的18.7%上升至2025年的20.55%左右。

同时,少子化日益成为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推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0~14岁人口规模和占总人口比重一直处于明显下降趋势。2010年,0~14岁人口占比下降至18%以下,此后一直到2019年均处在15%~18%的“严重少子化”区间。“十四五”时期,我国0~14岁人口规模将不断下降,进一步推高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

推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优化人口结构的核心在于抓住“一老一小”两端

为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影响,在“十四五”开局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三孩生育政策,有助于提高出生人口规模,避免我国落入“超少子化”范围,延缓并平滑快速老龄化进程。

出生人口增加将在未来扭转劳动力人口下降的趋势,缓解养老金失衡压力,提高潜在增长率,增强社会活力,缓解因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

“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人口老龄化应对有效与否,将关系到人口结构势能能否顺利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动能,而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三孩生育政策,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组合拳的一记“重拳实招”。

配套支持政策“一体考虑”

  人口发展呈现长周期趋势特点,人口政策效应释放需提前谋划布局。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配套支持政策“一体考虑”,这是提前谋划、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力支撑。

为有效应对少子化对我国人口可持续发展造成的深远影响,我国不断优化生育政策。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生育水平短期有所回升,但受多种因素影响,生育水平回升持续度难以长期维系。这主要由于生育率走势的扭转需要一个长期过程,生育政策对人口结构调节作用很难立竿见影。

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持续优化生育政策,巩固既有政策效果,持续释放生育意愿。生育政策的核心不在于鼓励或刺激生育,而在于释放家庭生育意愿,生育意愿的核心在于缓解家庭压力,缓解压力的核心又在于提升社会化服务的支撑能力。

当前,导致“不愿生、不敢生”的关键在于,养育和教育两个环节中助力家庭的社会服务缺失。

一方面,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不足导致“生完没人带”。我国法定生育假期为6个月,目前0.5~3岁婴幼儿主要靠祖辈照看,“老带孙”模式对老年人健康条件、闲暇安排以及代际关系都造成较大压力。从世界范围来看,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中约1/4的0~3岁婴幼儿接受育幼服务,丹麦、冰岛等国则超过了1/2,而我国0~3岁入托率仅有5%。

另一方面,教育投入较大,增加家庭抚育压力。中投顾问研究显示,我国城市家庭平均每年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占家庭总收入的30.1%和总支出的35.1%。除了资金投入,家长带孩子赶赴各类培训机构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大,容易增加家庭负担。三孩生育政策的配套支持政策提出“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增强了生育支持政策的针对性和系统性。

实施托育赋能和教育减负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出生人口出现一波反弹回落,广大家庭对婴幼儿托育服务的需求日益凸显。

从需求侧看,国家卫健委开展的“城市家庭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城市中超过1/3的0~3岁幼儿家庭表示存在托育需求,其中没有祖辈参与照料的家庭中需求更高,达到43.1%。从供给侧看,2020年实际进入各类托育机构的婴幼儿比例仅为4.1%,育幼服务供给总量短缺。

优化生育政策,应从“一增一减”两个层面,完善相关配套举措,提升社会化服务的支撑能力。

“十四五”时期,将加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为家庭赋能。

一是引导各类主体参与并提供普惠性服务,支持非营利性服务机构发展。推动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以单独或联合相关单位共同举办的方式,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支持大型园区建设辐射区内员工的托育设施

二是加大政策体系支撑,综合运用规划、土地、住房、财政、投资、融资、人才等支持政策,扩大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持续推动实施普惠养老托育专项行动,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领作用,以投资换机制,引导地方政府制定支持性“政策包”,带动企业提供普惠性“服务包”,建设一批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

“十四五”时期,保障义务教育公益性,切实为家庭教育减负。推动义务教育学校尤其是小学,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6点钟放学制度。学校在课后统筹组织学生开展多样性体育运动、兴趣爱好、科学探索等在校活动,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实现孩子锻炼体魄、培养爱好等多种育人目标,切实给家庭减负。保障义务教育公益属性,原则上社会资本不得举办义务教育学校。推动教育培训行业规范发展,规范培训机构的准入资质、课程设计、安全防控、缴费管理等,杜绝违规办学、不实宣传、超纲教学等现象,保障孩子和家庭的基本权益。LW

刊于《瞭望》2021年第23期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7514.html

(0)
上一篇 2021年6月10日 下午12:23
下一篇 2021年6月10日 下午12:3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