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家族往事

作者:虚声

本文转载自:虚声(ID:lxlong20)

鉴于这些事稍微有点敏感,这里简单说点历史。
百家姓中的大部分姓氏起源于中原河南。林彪家族属于河西林氏,也起源于中原河南(可追溯到商朝的大忠臣比干)。
各种描述林彪的文本中记载,林彪祖籍在福建,唐宋时期从福建迁至安徽,再迁至湖北麻城,晚宋时期定居黄冈县林家大湾。
换句话说,林彪祖先作为河西林氏一脉,很久之前从中原迁徙到福建。具体迁徙年月和足迹已经难以考证,大致推断,应该是魏晋时期北方战乱,随汉人衣冠南渡的大潮去那里的。
至于林家为何又在唐宋时代从福建途径安徽迁到湖北黄冈。讲明白这段,需要先回顾一些大历史周期。
01 大时代
按照大历史周期的走势,中华帝国时代有两个高峰,分别是汉帝国和唐帝国。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那段波澜壮阔的大历史,主要在黄河流域上演,长江中游地段的两湖和江西戏份很少。
因为在那个时代,洞庭湖和北边的江汉平原还在云梦大泽中,武汉一带还在水里泡着。楚国干不过秦国的根源,也是因为依托关中平原的秦帝国可以搞耕战;楚国境内最好的平原(江汉平原)在云梦大泽下面。

林彪家族往事

与此同时,鄱阳湖古称彭泽,地跨湖北、江西、安徽三省。
现在湖北和安徽交界的龙感湖,安徽境内的大官湖、黄湖、泊湖,都属于彭泽范围。彭泽巅峰时代,大别山在其北段,黄山和九华山在其东北,武夷山在其东部,井冈山在其西部。
简而言之,长江中游地段的武汉与九江之所以错过春秋战国到秦汉那段轰轰烈烈的大历史,是因为它们周边的陆地都浸泡在水中。
随着周边河流冲积的泥沙逐步堆积,彭泽与云梦泽的面积越来越小,平原面积越来越大。
到三国时代,长江已经把彭泽一分为二。
南边就是现在的洞庭湖,北面退化为龙感湖、大官湖等湖泊。
也正是在三国时代,武汉与九江真正登上大历史舞台。
曹操带大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围绕云梦大泽打了一场赤壁之战。

林彪家族往事

赤壁之战时,孙权就坐镇九江(当时称为柴桑),掌控全局。
诸葛亮就是在九江说服了孙权联合刘备发动赤壁大战。
九江,正好位于东吴的西大门,进可攻(向西窥视荆州的战略跳板),退可守(如果图谋荆州不成,也可以利用九江特殊的地理位置,守住江东“六郡八十一州”)。
某种意义上说,九江就是三国鼎立的起点。黄冈正好位于武汉和九江之间。
如果把视野放大,大凡定都南京的政权都要拿下九江,否则统治者就睡不着觉。
唐宋时期,洞庭湖和鄱阳湖周边的陆地全部显露出来而且可以耕种,于是长江中游就成了中华帝国时代的新大陆。所以唐宋诗人非常喜欢去那一带写诗,围绕黄鹤楼的名诗一首接一首。李白和苏东坡,没事就去那一带溜达。
苏东坡在黄冈一带写下《赤壁怀古》就是例证。
那个时代,除了文人之外的老百姓,不论是北方黄河流域的汉人(再一次衣冠南渡),还是闽粤之地的汉人,都往长江中游汇聚移居。林彪家族也是历史大潮中的一份子。
此后的历史中,长江流域的人们有两次爆发出惊天动地的能量。
第一次是抗击蒙古人。
因为宋把长江流域开发得非常好,所以那里的人们对宋朝认可度非常高,在抵挡蒙古人南下的过程中,爆发出史诗级的能量(蒙古帝国扩张过程中,遭遇的最大阻力就是在长江流域)。
第二次是近代革命史。
从辛亥革命到国共对决,长江流域的人们同样爆发出惊天动地的能量。
尤其是早期红色革命史,基本上成了湖南与四川领导,江西、湖北、安徽出人出力的局面。林彪家族又成了那段历史中的一份子。
讲完这段大历史,就能讲讲林彪的家族了。
02 林家
红色历史非常独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下面几个原因——
其一,离现实很近,很多事都和今天藕断丝连。
其二,按照立体史观大周期律看,汇聚了数千年以来历史长河的焦点。
其三,牺牲很大。每一个开国元勋牺牲都很大。领袖毛泽东,妻子、儿子、大哥和小弟都是烈士。贺龙元帅的家族有上百位烈士,可谓满门忠烈。
林彪也是开国元勋之一,林家在革命战争年代牺牲其实也很大。
但由于九一三事件,林彪家族那些事仿佛很模糊。
这两日一直在看这方面的文字,感触颇深;
这里先强调下,文章没有挖掘猎奇或探秘的内容。因为说实话,那些所谓的猎奇或探秘部分在《不被理解的毛泽东》中已经挖掘完毕,大约有不下十万字。
文字主要从历史规律和家族变迁角度切入,讲一些个人命运的沉浮。
也许是林彪太特殊了吧,从他身上能清晰地看到更多通常被忽视的社会与历史因素。而他的家族往事,也便因此有了一份特殊的内涵。
林家是个大家族,林彪的曾祖父林大静,在兄弟间排行第四,有五个儿子,他的第四个儿子林时郎就是林彪的祖父。下面这张家谱可以看出林家枝繁叶茂。

林彪家族往事

林大静有好多兄弟,其中一个叫林大威,他是林育英的曾祖父。
不少文字里把林育英说成是林育南与林彪的堂兄,其实离堂兄有点远。
林家条件不错,教育也不错。林家三兄弟都曾跟随一个名叫李卓侯的老师。
李老师早年跟孙中山一起干过革命,胸襟开阔,境界高远,虽然不太有名,但有他一个鼎鼎大名的儿子:中国地质学之父李四光。能够养育李四光的人,也不是等闲之辈。
除了养育李四光之外,李老师另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就是教育过“林氏三兄弟”。有子如李四光,有学生如林氏兄弟,李卓侯的一生是非常成功的一生。
李卓侯如此评价自己的得意门生:“育南秉性聪慧,育英勤奋刻苦,育蓉既聪明又刻苦,日后都会大有出息。只是育蓉性子阴柔,不好把握,是龙是虫,一切全靠他自己。”可谓一语中的,入木三分。林彪也没有让李老师失望,破茧而出,飞龙在天。
林氏三兄弟在红色历史上的分量是不言而喻的。而林家从事革命事业的,并不仅仅只有他们几位。林彪胞弟林向荣,也是响当当的革命烈士。
03林育英
林育英生于1897年(比林彪年长10岁),他的人生本就是一部传奇。
首先,他是中共元老之一,资历摆在那里。
其次,他在关键时刻影响过历史走势。
第三,毛泽东一生只抬过一次棺,便是为林育英。

林彪家族往事

最后,如果时间定格在1945年,林育英对中共的贡献并不比林彪小
早在1922年,林育英便入了党,妥妥的早期党员。
早期中共依靠笔杆子斗争,就是写文章宣传理想、搞工运发动工人阶级。林育英先后在长沙、武汉、上海领导过工人运动。那个过程中,他的头部被军警用刺刀戳伤,鲜血直流,晕倒在地,又被枪托敲击头部,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成为英年早逝的根源。
林育英不仅在国内领导工运有声有色,在共产国际也很有分量。他在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期间,与斯大林有过多次接触。
斯大林对踏实肯干、才华横溢的林育英印象非常好。要知道那年代去苏联的人数不少,但能获得斯大林肯定的不多。
林育英和野心很大的王明与张国焘不同,他能准确地看到毛泽东才是能改变中国命运的那个人。
毛泽东一生中最暗淡的时刻之一,便是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之后,张国焘试图另立中央。毛泽东带领中央北上之际,张国焘带领另一帮人南下,和中央对着干。
眼看就要闹分裂的关键时刻,林育英出现了。
1935年7月25日,林育英出席了共产国际第七次大会。
会议结束之后林育英回国,他的任务是把会议精神传达给红军。
然而由于红军长征途中比较艰苦,电台等都已抛弃或损毁,失去了与苏联方面的联系。林育英必须把电台、密码送回国。
林育英化名“张浩”,打扮成皮货商人,牵着骆驼,穿过荒无人烟的沙漠,历经磨难,经蒙古入境,最终抵达了陕西安定县瓦窑堡,恢复了红军和苏联的联系。
林育英归国带来了三点贡献。
贡献一,组织根据林育英传达的会议精神,召开了著名的“瓦窑堡会议”,制定了统一抗战的策略,推动了抗日斗争。
如果说遵义会议从军事层面确立了毛泽东的地位,那么瓦窑堡会议则是从政治层面确立了毛泽东的地位。从这点上林育英贡献很大。
贡献二,林育英以共产国际的名义给张国焘发了一份急电:“共产国际一致认同红军的路线,兄如有不同的意见,可上报共产国际解决。”
林育英和张国焘是旧相识,而且关系很不错。他给张国焘发这份电报,威力很大。
张国焘不愿意北上的借口之一,就是苏联长期以来,为了避免给日本在远东制造事端提供借口,一直不允许红军向北发展。有了林育英的电报,张国焘拒绝北上的借口没了,再加上南下又打了败仗,只好掉头北上了。组织因此化解了分裂的危险。
贡献三,团结张学良和杨虎城。
红军当时和国军关系很僵,尤其是东北军曾经杀害李大钊的情况下,很难实施有效的团结策略。根据林育英带来的共产国际会议精神,组织可以放手团结张学良和杨虎城。
正因为组织的策略得当,推动了张扬在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
就凭这三点贡献,林育英成为红色历史上重要一员。随后国共合作,林育英担任129师的政委。当时林彪是119师的师长,毛泽东还笑言,红军被林家兄弟承包了。

林彪家族往事

但林彪和林育英还是不同的。林彪主要是依靠军功一步一步走上来;林育英则是依靠政治贡献一步一步走上来。
不幸的是伤病先后找上林家兄弟。先是林彪在平型关战役之后被晋军误伤,去苏联养病。随后林育英由于早期受伤留下的隐患而倒下,129师政委的位置由邓小平接任。如果林育英身体好点,刘邓大军就是刘林大军了。
鉴于林育英的重要地位,组织也决定送他到苏联养病。苏联甚至专门派了一架飞机去延安接他。但他知道自己已经病入膏肓,便拒绝去苏联医疗,把机会留给了别的同志。
1942年,林彪从苏联养病归来,林育英已经气息奄奄。如果林育英不死,建国之后林彪可能是另外一个走向。
实际上林彪和林育英年轻时,都是受林育南影响走上革命之路的。
04林育南
林彪祖父林时郎生育五子,老三林协浦(林育南的父亲),老四林明卿(林彪的父亲)。
林育南生于1898年,和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等人同岁;长相帅气,为人豪气,文章写得很大气。
林育南考入武昌“中华大学”附中部之后,结识了教务主任、中共元老恽代英,从此走上革命道路。董必武和陈谭秋开完一大回到湖北,林育南就入党了。
随后他和林育英在黄冈创办浚新学校,传播新思想;第一个就把堂弟林彪拉了进去。
当时学校里有一个叫陆若冰的漂亮姑娘,影响了林彪的心绪。
陆若冰年长林彪一岁,亭亭玉立,犹如清水之上的芙蓉。对于青春期的林彪而言,陆姑娘绝对是碧落仙子。更为要命的是,陆姑娘对林彪还很照顾,生活上、学习上嘘寒问暖。林彪更是无可救药地恋上她。
陆姑娘是林彪的初恋,但她对小小的林彪并不感冒,而是钟情于男子汉气概十足、文思口才俱佳的林育南。
因为钟情林育南,所以对林育南的小堂弟比较照顾。林育南对陆若冰也很有好感。但有情人最终没成眷属,因为林育英反对。
林彪把自己向陆若冰求爱被拒绝的事告诉了林育英。
林育英担心陆若冰和林育南谈恋爱影响三兄弟的感情,便极力反对。
最后陆若冰与《红旗日报》副总编辑肖昌年结婚。遗憾的是,肖昌年因为叛徒出卖被害。陆若冰于是单身,直到2003年逝世。
失恋的林彪越发沉默,于1925年底投身黄埔军校,成为四期的一员(编在步兵科第2团第2营第3连,同时他将自己的名字林育蓉改为林彪)。
从那以后,林彪走上军事人生道路,和林育英与林育南的政治人生有了区分。

林彪家族往事

对于林彪投笔从戎,林育南拉着堂弟的手意味深长地说:“你这个考虑很对,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很关键的一两步,这个步子如迈对了,可说受用无穷;如迈错了,就会跌入深谷。武力没有正义是暴政,正义没有武力是无能。中国的革命,最终要靠军事解决问题,共产主义事业将来需要大批军事人才。我和你二哥(育英)搞党务、工运,你搞军事,我们林家三兄弟就各有所长。
实际上林家三兄弟的事业,确实如林育南所说的轨迹发展。不幸的是,他和林育英都英年早逝。
搞党务的林育南水平非常不错,早在“二七”大罢工时代便是主要领导人之一。
1930年4月,组织上派林育南去东北筹组中共满洲省委,让其担任为省委书记。不久由于叛徒出卖而被捕,面对敌人严刑逼供而没吐一个字,英勇就义。
与此同时,林彪则在井冈山跟着朱毛建功立业,逐渐赢得红军之鹰的美誉。林彪走向人生高峰之际,影响了其胞弟林向荣。
05 林向荣
林明卿生于清末光绪三年(1877年),和蒋介石、朱德等人算是同一代人。虽然他的人生没有大风大浪,但也颇为丰富。他早年当过店员,也在汉口的轮船上当过帐房先生。
林明卿与陈氏共生育六个子女,除年龄最大的姐姐和年龄最小的妹妹外,中间四兄弟分别是庆佛、育蓉、育菊、向荣。
按林氏宗谱字辈顺序,林彪姐弟六人应为“祚”字辈。林明卿就把四个儿子的“字”取为祚正、祚大、祚光、祚明,连起来为“正大光明”。
四兄弟中,林彪与林向荣都与其母亲容貌相似。

林彪家族往事

只不过林彪沉默好静,而林向荣活泼好动。
林彪去广州之后,十多年没音讯。直到1936年底,国共在西安事变之后缓和,身为抗大校长的林彪才从延安往家里邮寄了一封信。当然不是林彪无情,而是当时国共内战,不来往其实是对家人的一种保护。
林明卿看完信后很高兴,想写回信却不通邮,他决定让林育菊(林彪大弟)到延安看看林彪。
林育菊到延安见了林彪回家后,把情况向家人一说;当时正在为学费发愁的林向荣(林彪小弟)表示也要当兵。
于是林向荣和林育菊召集了9名青年,其中包括侄子林欣然(林庆佛之子)和外甥陈得之(大姐陈宝珠之子),一起奔赴延安。林育菊因有妻室,留在家中照顾老小。
抵达延安的林向荣,在林彪的推荐下进入抗大,成为第4期学员(林彪是黄埔4期)。不过他和林彪的交集并不多。他在抗大学习时,林彪带兵在外,平型关大捷之后便受伤去了苏联,两人失去联系。他的另一位兄长林育英也是带兵在外,无法对其照顾。
林向荣从“抗大”毕业,被分到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任副连长。经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磨练,林向荣经历了连长、参谋、团参谋长等职。
国共决战期间,林向荣率部参加了攻克石家庄、绥远、天镇、丰镇、应县、集宁等著名战役和战斗。林向荣和林彪的再次相见已经是1949年。
辽沈战役之后,林彪率领百万虎狼之师入关。
随后的平津战役,隶属华北部队的林向荣也成为林彪麾下的一员战将,并在张家口战役中表现出色。
平津战役结束之后,林彪通过聂荣臻,把197师第590团团长的林向荣接到北平饭店小住几天。这是他们兄弟两人延安分别10年之后的再度聚首。
按道理说,他们应该多聚几日,但战况紧急;林向荣辞别林彪去参加太原战役。然而他们谁也没想到,这次分离竟成永别。
太原战役中,作为团长的林向荣在劝降途中遭遇诈降,壮烈牺牲,年仅33岁。
噩耗传来,林彪心痛如绞;但仍然表态,“为革命而牺牲完全应该,这完全可以理解!”实际上在文革期间,围绕林向荣掀起过不少风波。
战争年代,人命如浮萍,生死往往就在一瞬间。林家四兄弟踏足革命,三位壮烈牺牲,只有林彪一人拖着病体到了建国后。
没有参与革命的林家成员,在战乱年代也是死伤惨重。
06林家沉浮
时间回到1937年,林彪打赢平型关战役,名声大振。
消息传到林家大湾,各界纷纷到林家祝贺。由于那一年是林明卿60岁生日,所以分外热闹。但林明卿心里明白,由于林彪名声大振,日军决不会放过林彪家人,于是决定离家逃亡。
1938年春,留下大儿子林庆佛在家管理田地,林明卿携全家(长子媳妇、三儿子夫妇、长女、四个孙子和十名工人)老小租了两条木船,逃往武汉。
随后日军逼近武汉,林家继续逃亡。
经过一番周折之后,林家在在湖南衡阳林湖乡安顿下来,在那里待了大概三年左右。林明卿利用织布机办了一个简易布厂,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但是日军打赢豫湘桂战役之后到了衡阳,林家人又跟着难民逃向云贵。
在逃往桂林的列车上,火车已爆满,林家人只得爬上车顶。为防止掉下车,大家都用绳子绑在一起。每到一个车站,由林育菊爬下车买点吃的,再爬到车顶分送给其他人。
某次林育菊正在爬车时,遇到飞机来轰炸。火车紧急启动,将林育菊甩到地上。虽然逃难的好心人跳下车,将林育菊拽了上去。但他因大腿骨折,动弹不得。
林育菊的妻子在经历那么多事后,精神崩溃。她将有限的食物都留给两个儿子,自己死在逃亡的路上(林家失去第一位亲人)
由于铁路被炸坏,火车到柳州便走不了了。林家人只得找了些树枝、破木板搭起临时破棚子。在艰难的境遇下,心地善良的陈氏(林彪母亲)看到一位被遗弃的病中妇女可怜,把仅有的一点稀饭喂给她吃;但因此被传染霍乱,很快死去(林家失去第二位亲人)
陈氏去世前已经讲不出话了,流着泪伸出两个指头。林明卿明白,她是想念二儿子林彪。
某日深夜枪声大作,惊恐的难民乱作一团,林家人被冲散。林家的大儿媳妇和一儿二女都被冲散。焦急之下,大儿媳妇突发急病,倒在路边死去(林家失去第三位亲人)。她的儿子林吉才11岁,牵着8岁的妹妹被冲散。林家的这个小女儿从此失踪,再也没有找到(林家失去第四位亲人)。幸好林吉比较机灵,他跟着一群难民一起走,最后找到了家人。
此外林育菊的女儿死在路上(林家失去第五位亲人),三岁的小儿子林从烈也失散了。好在小男孩比较聪明,坐在路边一边哭,一边喊话,让好心人收养他,说自己爸爸和爷爷会感激他们的。最后几经周折,又回到林家。
林家一路逃亡,失去5个亲人。可见乱世之下,人命何其脆弱,可见和平是多么的珍贵。
直到1944年,延安指示重庆八路军办事处,派人找到林家老小,将其接到延安。林彪在延安看见林明卿时,父子已经分别将近20年。
建国之后,林彪把林明卿接到北京,并且经常看望他。
林彪的哥哥林庆佛一直留在老家,抗战时曾组建抗日武装,并任少校副大队长;建国后通过林彪的关系先在武汉肉联上班,后又调到湖北文史馆任馆员;1959年5月因脑溢血去世。
众所周知1959年的中国并不平凡,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万言书,被批。由于战争时代的伤病,林彪在建国之后的前十年一直在养病。
从1959年开始,林彪告别养病岁月,代替彭德怀主持军委工作。
林庆佛去世的消息,林彪一直瞒着林明卿。眼见大儿子不来看望自己,林明卿心里很不是滋味。1962年1月底,林彪一家去看望林明卿。年轻的林立果漏了嘴,说大伯已死。
林明卿得知真相后卧床不起,很快病故。林彪家族的故事由此告一段落。
但也正是从1962年开始,中国大格局再起波澜。那年的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和刘少奇因治国理念纷争,有了矛盾。林彪坚决站在毛泽东一方,直到1971年。

林彪家族往事

这其中的故事很复杂,已经在《不被理解的毛泽东》中作了系统描述,这里不再重复。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01481.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1月10日 下午12:20
下一篇 2021年11月11日 上午10:3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