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经济工作会议前夕,一份2万字文件,释放重大信号!

作者:余心丰

本文转载自:正和岛(ID:zhenghedao)

重磅!经济工作会议前夕,一份2万字文件,释放重大信号!
2万字重磅文件,
释放什么信号?
 
形势又起了一些新变化。
 
就在两天前,一份重磅顶层文件出炉!
 
1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下称《纲要》)。
 
重磅!经济工作会议前夕,一份2万字文件,释放重大信号!
 
这份2万多字的磅礴文件,围绕“扩大内需”展开,横跨我们所熟知的各行各业,比如地产、基建、汽车、医药、养老等所有核心消费板块。
 
更不同寻常的是,与过往的5年规划不同,高层这次把“扩大内需”的时间周期延长到了13年,直奔2035年,横跨“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的规划。
 
可见其重要性。甚至有人评价,中国内外需切换的历史窗口,正式开启!
 
从中,我们又可以梳理出关于未来中国经济的哪些新趋势?有几个不同寻常的信号,值得特别关注:
 
1. 扩大内需,重中之重
 
这份《纲要》的主题是,扩大内需。
 
而就在二十大报告中,刚指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刚刚过去两个月,一份关于扩大内需战略的顶层设计就随即出炉。
 
速度之快,可见形势之急、时间之迫、力度之大。
 
《纲要》中指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养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
 
我们可以注意一下,就在几天前,11月的国民经济数据刚刚出来,不少关键指标都低于市场预期:

工业增加值,同比2.2%,低于前值的5.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5.9%,低于前值的-0.5%;

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1.9%,低于前值的0.1%;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0.7%,低于前值的4.3%;

出口,同比-8.7%,低于前值的-0.3%;

房地产销售,同比-33.3%,低于前值的-23.2%。

重磅!经济工作会议前夕,一份2万字文件,释放重大信号!

来源:Wind、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这6项数据指标全面回落,也意味着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依然还在持续着。
 
而我们常说,拉动经济增长主要靠“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从11月的数据来看,消费基本回落至4-5月后的最低,出口和投资也创下年内新低。
 
因此,在经济疲软的低迷气氛中,从哪破局?高层给出的答案是消费。
 
《纲要》中提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其中,把消费分为四大重点——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和适当增加公共消费。

关于提升传统消费,包括,推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制止餐饮浪费、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加强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等等。

在发展“服务消费”领域,包括开发各类文化创意产品、大力发展度假休闲旅游、发展银发经济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在线健身、线上赛事等新业态、增加普惠托育供给,等等。

而在“新型消费”方面,则包括,支持自动驾驶、无人配送等技术应用、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深入发展在线文娱、支持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经营模式,等等。

……

重磅!经济工作会议前夕,一份2万字文件,释放重大信号!

《纲要》还指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主动选择。
 
一般来说,大国经济具有内需为主导的显著特征。在过去100多年里,美国之所以崛起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其中一个关键转变就是挖掘了自身无比庞大的内需市场的潜力。
 
中国也同样要走过这条路。2021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1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5.4%,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推动力。
 
并且,中国今年提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就是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让这个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落到实处,“展望2035年,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远景目标是:消费和投资规模再上新台阶,完整内需体系全面建立”
 
也只有完成了从出口大国向内需强国的历史性转变,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内生韧劲才能真正有效地建立起来。
 
2. 城市,不是越大越好
 
在《纲要》中还有一点不同寻常,提出:推进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严控中心城市规模无序扩张……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
 
这不是顶层文件首次提到“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
 
根据城区人口的不同,我国将城市分为超大、特大、I型大城市、II型大城市、中小城市等层级。
 
最新的七普数据显示,包含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及县级市在内,我国共有106个大城市,包括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14个I型大城市、71个II型大城市。
 
过去10年,像成都、西安、合肥、济南、长春等城市借助合并周边地市,迅速做大城市体量和人口规模;但与此同时,这10年来,全国消失了140多个县,而增加了120多个市辖区、10多个县级市。
 
超大特大城市,为何不能再随意扩张了?
 
公众号“国民经略”分析,这一轮新冠疫情,或许是导致政策转折的最大因素,“无论是2020年初的武汉,还是2022年初的上海,抑或2022年底的广州,千万级超大特大城市的疫情影响,都会因过度庞大的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而被放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更关键的是,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层出不穷,对超大特大城市的治理带来全新挑战”。
 
但不管怎么样,随着“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趋势的确立,部分一二线城市,可能会出现“规模”天花板,从而倒逼质量天花板的提升。那种动辄靠吞并周边地区做成“巨无霸”的路子,走不通了。
 
重磅!经济工作会议前夕,一份2万字文件,释放重大信号!
3. 再提“县域经济”,有什么门道?
 
这次的《纲要》提及,“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因此,在《纲要》中,再次提到“县域经济”这个说法:

引导县域引入城市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充分满足县乡居民个性化、多元化、中高端消费需求;

加强县域商业建设,建立完善农村商业体系。

这其实是“新型城镇化”(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的重要一环。
 
“把扩大内需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有序衔接起来,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着力挖掘内需潜力,特别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释放内需潜能,进一步做大国内市场规模。”
 
简单来说,就是中国经济的势能未来将向着更广、更深的腹地——县域,去寻找新的机会。
 
在过去10年间,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从52%上升到2020年的63%,从这点来看,县域经济或许将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交叉点”,一方面向下吸纳乡村人口进城,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挖掘自身经济潜力,向上承接大中型城市的经济资源外溢。
 
因此,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行“强县经济”,或许将成为一种潮流。
 

重磅!经济工作会议前夕,一份2万字文件,释放重大信号!

4. 共同富裕与扩大内需,互为犄角
 
《纲要》中还提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厚植内需发展潜力。要持续优化初次分配格局,逐步健全再分配机制,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
 
我们可以看下图,一目了然:
 
重磅!经济工作会议前夕,一份2万字文件,释放重大信号!
城镇单位平均工资为2018年数据,其他指标为2019年数据。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等
 
因此,未来的重点是要把“金字塔型”变成“橄榄球型”的社会结构,在做大蛋糕的同时,使财富更多地流向低收入人群,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毕竟对于扩大内需而言,很重要的一点前提是,居民的口袋里有钱,才会有信心敢消费,所以“全力扩大内需和促进共同富裕,二者互为犄角,协力并进,统一于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入理解扩大内需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关系,实现两大战略高效协同,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重磅!经济工作会议前夕,一份2万字文件,释放重大信号!
2023,全力拼经济
 
就在这份《纲要》出台两天后,12月16日,刘鹤发声: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显著增多。
 
但转瞬,他又说,对于明年中国经济实现整体性好转,我们极有信心。
 
说一千道一万,无论外部环境如何波云诡谲,最重要的前提还是——先干好我们自己的事,根源还是在于搞好、搞活自己的经济,“万事靠自己”。
 
而最近,围绕搞活中国经济,各地已经付出了许多努力:
 
1. 不少地方,开始“撒钱”
 
想要扩大内需,老百姓手里得有钱才行。
 
不少地方已经敏锐地看到这点,所以选择给大家直接“发钱”——发消费券。
 
自今年12月以来,全国多个地区下起“红包雨”:

广州:从12月8日-12月19日,广州政府分3轮不间断发放消费券共计3000万元。派发的消费券涵盖轻茶餐饮、超市、电商、正餐住宿、百货五大场景,面值从10元至100元不等;

深圳:本轮补贴活动主要针对电子和家用电器。根据政策,共有包括冰箱、空调、手机等超过6100款产品。市民购买电子和家用电器等,最高按照销售价格的15%给予补贴,活动期间每人最高补贴2000元,此次活动将持续到12月26日;

武汉:发放“乐购武汉”家电家具消费券,投放总金额1000万元,设置50元、100元、300元3种面额,消费金额分别达到满500元、1000元、3000元可触发消费券的使用。

……

根据界面新闻此前的不完全统计,自4月以来,全国至少有19个省份发布过43项消费券相关政策,计划投放总金额超50亿元。
 
至于为什么要发消费券,而不是直接发钱,早已经有经济学家给出了答案:直接发钱,万一你转头存进银行,咋办?
 
而且发消费券还能够发挥“乘数效应”和“杠杆效应”:
 
以广州为例,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数据显示,在今年首轮促消费中,广东累计投放涉及金额6.07亿元的政府消费券,撬动消费交易35.81亿元。
 
这相当于,1块钱拉动了6块钱。
 
这样一来,消费起来了,很多企业也就活过来了,最终,经济自然也就慢慢复苏了。
 
所以不难想象,不远的将来,随着疫情形势的逐渐明朗,各地为了拼经济,还将不断加入“撒钱”大军之中。
 

重磅!经济工作会议前夕,一份2万字文件,释放重大信号!

 
2. 地方、企业全力“搞钱”
 
就在前几天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通报中,提到这么两句话:
 
“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要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稳增长,第一次放在稳就业的前面。
 
并且突出4个“敢”字——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可以说,“拼经济”的号角,正在各个地方吹响:
 
比如,就在前阵子,浙江的一则消息刷爆了朋友圈——一支由浙江省商务厅等部门负责人,以及企业代表组成的队伍,赴欧洲参展、开展商务洽淡;
 
并且,根据《浙江日报》的报道,后续浙江省将通过包机、拼机、航班等方式,组织超1万家企业赴境外参加经贸活动。
 
听到这个消息,不少人惊呼,为了夺回疫情失去的3年!别人还在犹豫、观望时,浙江已经开始出国“抢钱”了。
 

重磅!经济工作会议前夕,一份2万字文件,释放重大信号!

图片来源:宁波晚报
 
无独有偶,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也率先喊出了“千方百计抓经济”的口号,掀起新一轮经济建设的大潮。
 
并且,广东的行动可谓“风驰电掣”:

早在今年7月底,广东省商务厅就发布《关于收集企业包机参加境外国际性展会需求情况的通知》,开始提前谋划包机出行;

9月底,广东组织80多家企业赴德国参加法兰克福国际灯光照明展;

10月以来又先后组织企业赴马来西亚、新加坡、欧盟及中国香港地区参展;

而在地市层面,近两个月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地的经贸代表团,脚步横跨欧洲、东盟、东亚等多个国家,第一时间出海抢订单、“抢钱”。

重磅!经济工作会议前夕,一份2万字文件,释放重大信号!

并且,广东不仅要“走出去”,同时还在“引进来”,不做“小孩子的选择”,而是选择“全都要”——既要出海“抢钱”,也要全球招商;既要发力外贸,也要刺激投资……
 
今年8月和12月,广深两地先后举办广州国际投资年会、深圳全球招商大会,意向投资总额双双超过8000亿元……
 
毫不夸张地说,2022年和即将到来的2023年,从政府到企业,再到个人,每个人心中都憋足了一口气,非干成这件大事不可:
 
全力搞活经济!
 
重磅!经济工作会议前夕,一份2万字文件,释放重大信号!
结语:
明天会更好

当着天空中出现乌云的时候,我们就指出:

这不过是暂时的现象,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即在前头。

——引自《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在过去两三年的经济环境下,不少人,对中国经济的前途感到有些担忧、有些疑虑,市场弥漫着一些悲观的看法。
 
但我相信,未来终将属于乐观主义者。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乐观才是最重要的生理、心理建设。
 
一切就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所说的那般:
 
“我想告诉大家,中国经济本身没有太大问题。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报刊杂志看到的、读到的,说中国的产业在空心化、在向外转移,说我们的技术追不上美国、欧洲、日本等。好像中国经济出了大问题。
 
我还是想告诉大家,中国经济本身没有问题。换句话说,如果中国经济有问题,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就不堪入目了。”
 
疫情终将过去,经济也会好起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最后,分享诗人纪伯伦在诗歌集《沙与沫》中的两句话,与大家共勉:
 
一个人有两个我,一个在黑暗中醒着,一个在光明中睡着……
 
除了通过黑夜的道路,人们不能到达黎明。
 

参考资料:

[1]. 刚刚,重磅规划出炉!内循环要真正发力了,智谷趋势

[2]. 中央文件定调!超大特大城市,不能再随意扩张了,国民经略

[3]. 突然宣布!中国多出两个天津,国内大循环要发生大事了,智谷趋势

[4]. 全力搞经济!这些城市开始大把发钱,观点

[5]. 中国第一大省,正在“拼命”搞经济,国民经略

[6]. 姚洋最新解读经济,网易财经智库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79791.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17日 下午2:03
下一篇 2022年12月17日 下午2:3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