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前的今天:1927年的至暗时刻,毛泽东的讲话如何点燃新的“革命火种”?

作者:栩先生

本文转载自:栩然说(ID:xuranshuo)

94年前的今天:1927年的至暗时刻,毛泽东的讲话如何点燃新的“革命火种”?

94年前的今天:1927年的至暗时刻,毛泽东的讲话如何点燃新的“革命火种”?文 | 赵清  栩然  

1

今天是9月20日–看起来好像是非常普通的一天,其实它在党史上并不普通。就在94年前(1927年)的今天,一个事件发生了。

在当时来看,这个事件是革命在至暗时刻的无奈之举,可后来的历程表明,这个事件它不但改变了两个孩子的命运,更是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命运!

在湖南省浏阳市,有一个叫做“文家市”的小镇,它最初因“文”姓在域内最先建立集市而得名。从某种意义上讲,此地倒是与毛泽东颇有天然的渊源–“文”正是毛泽东母亲一脉的姓氏。

从地图上看,文家市位于罗霄山脉北麓的湘赣两省边界,连绵起伏的群山环绕着它。正是这样的地理位置,让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94年前的今天:1927年的至暗时刻,毛泽东的讲话如何点燃新的“革命火种”?

1927年9月20日清晨,位于文家市里仁学校的操场上挤了1500多人,一个30多岁的高个子男人正在面对着工农兵部队进行慷慨昂扬的讲话。

这样的场面引起了一对表兄弟的强烈兴趣,他们迅速被这个男人的魅力所吸引,于是爬到了墙头上,饶有兴致的听完了整个讲话过程。

在过去的人生中,他们从没见过上千人武装力量如此宏大的场面,更没见过一个面对众人能如此激情讲话的人。

这对表兄弟的母亲是堂姐妹,表哥14岁,表弟12岁,他们都是湖南浏阳文家市本地人,是在里仁学校就读的学生,也是同班同学。

94年前的今天:1927年的至暗时刻,毛泽东的讲话如何点燃新的“革命火种”?

当这个人作出“小石头砸烂大水缸”的比喻时,这对表兄弟痴迷了,他们听得手舞足蹈,虽然当时还不知道这个男人是谁,但是内心依然萌生了要跟起义部队去砸“大水缸”的想法。

虽然彼时年龄尚小的他们并不知道“革命”是什么意思,但深受这个讲话的男人情绪所感染,他们尚且稚嫩的心灵里就树立起“革命一定会胜利”的坚定信念。

这次集会结束后,表兄弟俩就嚷嚷着要找部队首长报名参军,但因年龄太小而被拒。3年后,也就是1930年,这对表兄弟还是如愿以偿加入了红军,这一年表哥17岁,表弟15岁。

这个30多岁的讲话男人正是毛泽东,此时他当然不会关注到校墙上正坐着的两个孩子,更不会想到他的这次讲话将改变二人的一生,自己也成为了两个孩子追随了一生的人。

94年前的今天:1927年的至暗时刻,毛泽东的讲话如何点燃新的“革命火种”?

多年后,在表兄弟俩功成名就之时,二人还能非常清晰的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并多次给身边人讲“小石子砸烂大水缸”的故事:

“我们现在只有1000多个人,而国民党有几十万、几百万的人。

不过,我们现在就是一块坚硬的小石子,蒋介石是一口大水缸。不管水缸再大,只要我们团结得紧、打得勇,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就要打破蒋介石那口大水缸,让他漏水。

我们现在有工人、农民和士兵,一共有三根手指头,而蒋介石就是个兵,难道三根手指头的打不过一根手指头吗?”

表哥名叫杨世峻(后改名杨勇),曾在长征期间参加了金沙江、大渡河、土城、娄山关、四渡赤水等战争。

建国后,杨勇在抗美援朝期间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后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等职。

94年前的今天:1927年的至暗时刻,毛泽东的讲话如何点燃新的“革命火种”?

1955年,杨勇被授予上将军衔。

94年前的今天:1927年的至暗时刻,毛泽东的讲话如何点燃新的“革命火种”?

表弟名叫胡耀邦,曾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军政大学政治部副主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

94年前的今天:1927年的至暗时刻,毛泽东的讲话如何点燃新的“革命火种”?

建国后,胡耀邦曾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总书记。

94年前的今天:1927年的至暗时刻,毛泽东的讲话如何点燃新的“革命火种”?

当然,这些都是以后的辉煌,此时14岁的杨勇和12岁的胡耀邦不可能知道未来发生的事。他们当然不会想到,眼前这个30多岁的男人看起来容光焕发,实际上正处于人生的低谷和困境之中。

这对表兄弟更不会想到,眼前这个男人正在讲话的内容,将改变整个中国的历史。

2

整个1927年,对中国近代史来说是风云激荡的一年,对共产党来说是磨难重重的一年,对毛泽东来说也是刻骨铭心的一年。

这年一开始,他就没经历过顺境,一直处于逆境、绝境甚至黑暗之中。

94年前的今天:1927年的至暗时刻,毛泽东的讲话如何点燃新的“革命火种”?

1927年春,大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北伐虽然获得了一些胜利,但军阀及各种势力依然存在,蒋介石总揽大权、积极反共。

同时,时任中央总书记陈独秀一直奉行“右倾投降主义”政策,为日后共产党遭遇国民党大屠杀埋下了祸根。

时年34岁的毛泽东已经非常不看好大革命的前景,对共产党的前途充满了焦虑。他内心沉郁的登上了武汉黄鹤楼,将自己的一腔苍凉悲怆之情写在了《菩萨蛮·黄鹤楼》诗词里: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94年前的今天:1927年的至暗时刻,毛泽东的讲话如何点燃新的“革命火种”?

正如他所料,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发动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

随后的中共五大虽然批评了陈独秀的错误,但对于一些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都未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回答。因此,中共五大难以承担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挽救大革命的重任,屠杀仍在继续。

接下来发生的“马日事变”、“七一五事变”中,又有上万名共产党员人头落地,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事实证明,“依靠国民党的力量取得革命成功”的路根本走不通,陈独秀离开中央书记的岗位。

革命的前景在哪里?绝大多数人都找不到出路,甚至认为革命压根就没有出路。

在生死关头,共产党于8月7日在武汉市汉口鄱阳街139号召开了紧急秘密会议(史称“八七会议”)。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毛泽东发表意见,认为共产党必须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武装队伍,这支队伍应由工农阶级组成。

“八七会议”的重要标志,就是毛泽东喊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口号。

随后,毛泽东在给中央的信中写道:“国民党旗子已成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党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们同意“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也是万般无奈之下的唯一选择–眼下大革命已经失败,绝大多数人认为无路可走了,好像也拿不出别的更有效的方案了。

毛泽东深知,要想革命成功,就必须动枪杆子。可一旦动了枪杆子,就代表自己走上了一条凶险无比的道路。

3

9月9日,由毛泽东任前敌委书记的“秋收起义”在湘赣边境爆发,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了自己的旗号,人民军队拥有了历史上第一面军旗。他在《西江月·秋收起义》的词中写道: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94年前的今天:1927年的至暗时刻,毛泽东的讲话如何点燃新的“革命火种”?

只是,随后的几天里,尚且弱小的起义部队遭受了重创,陷入优势敌人的包围,部队被打散,部分突围脱险,不少人牺牲。原本5000人的队伍,现在仅剩1500多人。

刚刚点燃的革命之火,随时随地就要熄灭。如何保住仅存的“革命火种”呢?毛泽东陷入了深思。

9月19日,各路起义部队到达文家市,当晚前敌委员会召开了会议,并就下一步行动计划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经过讨论和举手表决,会议决定采纳毛泽东的意见–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保存实力,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中坚持武装斗争,保住和发展革命力量。

于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战略路线,就在文家市里仁学校这个叫做“承德堂”的屋子里形成。

94年前的今天:1927年的至暗时刻,毛泽东的讲话如何点燃新的“革命火种”?

于是,便出现了文中开头的那一幕–9月20日清晨,毛泽东在文家市里仁学校的操场上发表演讲,号召部队转兵至农村,并说出了“小石头砸烂大水缸”的话语。

这次讲话,史称“文家市转兵”,它代表着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伟大战略的开始。

历史对当时的场景进行了还原。

如今,当我们走入文家市会师纪念馆时,依然能看到毛泽东的塑像,他正英姿勃发的进行演讲,仅看动作就能感受到他内心对革命事业有着火一般的热情。

94年前的今天:1927年的至暗时刻,毛泽东的讲话如何点燃新的“革命火种”?

油画《小石头砸烂大水缸》也还原了当时的场景,不仅仅画中的演讲者毛泽东没注意到,就连我们这些观画者也很容易忽略一个细节–

围墙上有三个孩子正在聚精会神看着演讲场面,其中就有14岁的杨勇和12岁的胡耀邦。

94年前的今天:1927年的至暗时刻,毛泽东的讲话如何点燃新的“革命火种”?

历史在这一刻美妙的难以用语言来形容,就在“革命火种”即将熄灭之时,新的“革命火种”却又在不经意间悄然播种下,仿佛冥冥之中自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安排好了一切。

4

在那一刻,14岁的杨勇和12岁的胡耀邦将眼前的毛泽东视为了人生的领路人,但他们那时并不知道,时年34岁的毛泽东刚刚与过去的人生领路人分道扬镳,他连同共产党正在经历无人相信的至暗时刻。

如果细数1927年的事件,就会发现这一年毛泽东一直在经历挫折、逆境乃至绝境,他探索的道路接连受挫。

94年前的今天:1927年的至暗时刻,毛泽东的讲话如何点燃新的“革命火种”?

大革命失败,说明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方式走不通,只能依靠自己的武装力量;可第一次依靠自己的武装力量时,工农武装部队只在几天内部队就迅速被重创,他不得不重新调整战略方向,从占领城市变为走向农村。

如今我们看“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会评价它是如何的伟大,可在当时来说,这是诸多道路均走不通时,不得不选择的最后一条道路。

更受打击的是,他与曾经的人生领路人陈独秀分道扬镳……

是陈独秀帮助他成为了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也坚定了他坚决革命的信心。可随后,二人在理念方面的分歧,却使他们越行越远。

大革命以来,陈独秀一直奉行“右倾投降主义”政策,并不断否决其搞“农民运动”的行为。在“马日事变”之后,二人产生了激烈的争吵,关系上出现的裂痕更是无法修复。

大革命失败后,连陈独秀这位党的创始人都丧失了信心,离开了领导岗位,可当时中国一大的书记员毛泽东却接过了担子,负重前行。

94年前的今天:1927年的至暗时刻,毛泽东的讲话如何点燃新的“革命火种”?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人生低谷,成大事者更会这样,而且他们面临的人生困境比普通人要黑暗得多!

在人生至暗时刻,无人能相信你做的事情,无人能支持你,无人相信你的判断,甚至连曾经的领路人也离开了你,你认为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却在别人眼里一文不值。

但是,每一个成大事的人,他必然承担着时代的使命,必须独自经历最无助、最难过的时刻,然后靠着自己的内心力量走出至暗时刻,这种内心的力量,叫做希望。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彼时身处于文家市的毛泽东其实已经处于绝境之中,但从他演讲的激情程度来看,我们却感受不到任何的低落和绝望,而是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我们能感受到一颗火热的心!

他只有先让自己的内心坚决相信,然后才能让其他人对革命的前景坚决相信。

内心的希望之火虽然微弱但永不熄灭,正是这种强大的信念,才吸引了包括杨勇、胡耀邦在内的无数人民追随–跟着毛书记走(时任前敌委书记)。

94年前的今天:1927年的至暗时刻,毛泽东的讲话如何点燃新的“革命火种”?

凡是穿越人生至暗时刻的人,一定会有非常深切的感悟–我无需从其他人和外在获得力量,我可以靠着自己的力量去实现我要做的事情。

内心的信仰会为我提供力量,我本具足!

5

清朝文学家彭端淑的作品《为学一首示子侄》中有这么一段: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翻译成现代文:

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去南海,怎么样?”

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穷和尚说:“我一个水瓶和一个饭钵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南下,还没能够去成呢,你凭借什么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返回,把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有惭愧的神色。

这个典故使很多人顿悟–面对人生一些内心的召唤时,一开始我们认为要准备很久才能出发,可最终你会发现,永远等不到那个“万事俱备”的时刻,准备永远是不充足的。

要出发,此刻就可以出发,一瓶一钵足矣。

因为,路上就有你需要的资源,前面的路会自然生成。有时,我们必须相信人生中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它会在无形中为我们带来资源。

处于人生逆境时,也许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前路在哪里,但是心知道。

94年前的今天:1927年的至暗时刻,毛泽东的讲话如何点燃新的“革命火种”?

1927年9月20日,在文家市的那个清晨,相信连毛泽东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用火热的内心感召了两个未来成为革命中坚力量的“火种”,但它的的确确发生了。

在未来的长征中,也发生了相似的情况–

整个红军部队在刚刚出发时,并不知道前路在哪里,但一路走来虽说周周转转、磨难重重,但终究到达了陕北延安,并在那里生长出了更加强大的红色力量!

94年前的今天:1927年的至暗时刻,毛泽东的讲话如何点燃新的“革命火种”?

人生中,很多事情并不在我们规划范围之内,但我们要相信它会在前进路上自然发生,只要内心真的渴望。

很多时候,我们必须要有一些毫无来由的相信,相信一些还没看到的事,并且成为坚定的信仰:

人不是因为得到而相信,而是因为相信而得到。

终有一天,你会发现党史并没有那么遥远,那里蕴藏着人生的哲理:

按照心之所向走下去吧,那里会有你人生的答案!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81066.html

(4)
上一篇 2021年9月20日 上午11:17
下一篇 2021年9月21日 上午10:1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